故事会中篇故事集锦100个

2024年 3月 14日21:35:12故事会中篇故事集锦100个已关闭评论 184

第1篇、满满一袋金币民间故事

从前,某个地方有个贫穷的农民。他有十个孩子,还借了一大笔债,生活非常困难。

那一年,老天爷特别作对,过了五月还降了一场严霜,把正抽穗的小麦全糟蹋了。播下七升种子,只收到二把小麦,不用说做面包,就连明年播种需要的种子也不够了。

住在茅屋里的农民,无论如何也吃不上饭了。他不得不一再去借钱,不多久就借了一百个银币。

可是,借钱的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还债,如果到时间还不出钱,那可就要倒大霉了。而倒霉的日子往往一转眼就来到了。

农民想:“如果弄不到一点钱,我就只好去当乞丐了。听人们说,山上有一块叫魔桌的岩石下面有好多金币。但是,那张桌子只有在圣诞节那天半夜做弥撒时可以抬起来,从下面的洞里去掏出金币来。可是现在离圣诞节还有好多天呢,要是等到圣诞节那天,我大概早已死在路旁了……”

农民走投无路。

“好歹到魔桌去一次吧。”

他这样决定之后就出门了。魔桌在山林深处的一个阴暗角落里,那是一个凄凉可怕的地方。

农民站在桌前,又想道:

“这个岩石下的金币都是属于恶魔的。我求求他,也许他肯把钱借给我吧。”

“喂——”

刚叫了一声,他就再也没有呼唤恶魔的勇气了。他垂头丧气地下了山。

几小时过去了,几天过去了,几个星期过去了,但是只要一想起借钱的事,岩石底下的金币就似乎出现在眼前,怎么也赶不走它。

“还是只好去求恶魔了!”

农民终于下了决心。一天,也是在深更半夜,他抱着一只黑猫来到魔桌旁。连声呼唤恶魔三次,恶魔出现了。

农民脱下帽子,恭恭敬敬地鞠了一躬,一边打哆嗦,一边用尽可能恭敬的口气说:

“您能开恩借一百个银币给我吗?如果能开恩,我真是感激不尽……”

恶魔满不在乎地回答说:

“一百个银币?那么一点儿钱有什么用呢?你尽管说,我给你钱。可是你想过没有?一百个银币花完了以后怎么办?总还要到处奔走借钱吧。其实,你不要那么小器,胆子再大些,怎么样?拿出勇气来,好好找找窍门。

哪!和我订个契约怎么样?”

“订契约?……”

“一百银币,现在就给你现钱。然后、你准备一个最大的口袋。什么时候给你呢?那么,就订在圣诞节晚上九、十点钟的时候给你吧。到时候,我用金币把你的口袋装得满满的。”

“那么,我用什么来回礼呢?”

“回礼吗?是这样的。我要得到维持你生命的东西,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东西,就是你的灵魂。我给你满满一袋金币来作为换取你灵魂的代价。怎么样?这主意不坏吧。来,订契约吧。”

“唉,唉;这事来得太突然了,有点不好办。如果我不跟妻子商量一下的话……”

“哈、哈、哈!胡说什么!你这笨蛋!这样简单的事也要跟老婆商量?要订契约的话,现在马上就订。如果你老婆以后不满意,反正最多说说我的坏话罢了。”

农民一点也不明白出卖灵魂是怎么回事,它会造成怎样的结果。因此,开始想先和妻子商量以后再订契约的,但在恶魔再三催促下,他只好签订了契约。

农民接受了一百个银币,又跟魔鬼约好了交货的日子就高高兴兴地下山去了。靠这些钱,他还了债,总算能凑合着过日子。但是,渐渐地,他的担心与日俱增。

农民的心事越来越重,渐渐连饭也咽不下去了。临到圣诞节的时候,他简直已经坐立不安了。

农民的妻子见丈夫这般模样,就问他:

“喂,老头子,你到底怎么啦?近来你很反常啊!脸色象榅桲那么苍白,整天象参加葬礼那样郁闷,你到底干了什么事,你得对我说呀!”

“没有什么,不用担心。”

“不,你一定有什么事瞒着我,我问你,那一百个银币是从哪儿借来的?”

“不是说过了没什么嘛!”

可是女人一般总是那样,一开口就没完没了。那农民的妻子正是这样的女人。她刨根究底地追问着。到了第三天,农民终于把什么都坦白说出来了。

女人一听这事,大吃一惊:

“唉呀!你当真把灵魂卖给了恶魔?!那可不得了!常言说:男人在订任何契约时一定得跟老婆商量,不然的话,就会闯出这样的大祸来。”

农民只是耷拉着脑袋。女人重新振作起来,又问道:

“恶魔到底什么时候把那笔钱送来?”

“今天晚上。按理说,半夜的时候,恶魔会到这里来。那时,我就把口袋递给他。他说这袋子无论多大、多长都可以……实在是没办法,当时我刚一说起要和你商量商量,他就说我是笨蛋,看不起我,取笑我……”

“好啊,说和我商量就是笨蛋!我饶不了它!家里人被人家瞧不起,你还沉得住气?快说,恶魔是在这儿交钱吗?”

“嗯,他说了‘到你的茅屋去’,但没有再说什么,比如说袋子不能超过一百英尺长啦等等……”

“袋子一百英尺长!……对了,我想出了一条妙计。我要准备一个口很小,而又很长很长的袋子。”

“不管袋子长也好短也好,反正我已经把灵魂卖掉了。”

“你啊,精神振作起来!反正把口袋放在什么地方也决定了。你照我说的干就行了。……也许能想办法得救的。”

女人非常兴奋,信心十足。晚饭后,等孩子们睡着了,就马上开始做准备工作。她一边找出口袋一边想:

“今天是圣诞之夜,上帝一定会保佑我。有上帝的帮助,一定能狠狠地整一整那恶魔。我要在圣诞节半夜弥撒时,拿一把金币作为供品供在耶稣像前……求上帝保佑!”

然后,女人就把今晚上要做的事详详细细地告诉了农民。值得庆幸的是,上帝把聪明和智慧授给了这位充满信心、勇气十足的女人。

到了半夜,农夫一走出小茅屋,恶魔就立刻出现了。

农夫尽力抑制着浑身的哆嗦,说道:

“喂、恶魔老爷,盛金币的地方还没选好呢。”

“地方吗?哪儿都行。”

“不行哪。我本想请老爷进屋去的,但孩子们正睡着,恕我无礼,如果孩子们看到老爷这模样,一定会吓坏的……”

“你吞吞吐吐地说些什么呀,是还没有下决心吧?”

“不是。决心已经下定了。是不是就这样,不要在家里干,爬到贮藏室的屋顶上去,我和老爷面对面坐在屋脊上。”

“好吧。”

“然后,敲开屋顶,把口袋从那儿垂挂到贮藏室,再请老爷把金币装进去。”

他们两人爬上屋顶,做好了准备。在屋顶上开了个洞,把口袋从那儿放下去,一直垂到下面的干草堆上。看到这种情景,恶魔开口了:

“喂!不行,那么长的口袋!比我的胳膊还长呢!我原以为袋子不会比我的胳膊长,不过……袋口还算小,那么,好吧,照着讲好的那样,到口袋里装满金币为止。”

在古代的传说中,恶魔多半都具有这样一种魔力:他不用动手也能把金币从地底下的金库中呼唤出来。因此,金币“哗哗”地流进口袋,简直象一阵瀑布。

过了一会儿,恶魔又说:

“喂!怎么老是装不满?这个口袋真长哪!”

“不,不怎么长。刚才您不是看过了。对我来说,这钱无论如何也不算多,因为这是我出卖灵魂的钱呀。”

“我知道!要是被人说我舍不得拿出钱来,那就有损于我的名誉!照说好的那样,装满为止!”

但是,这口袋老是装不满。

恶魔拼命地不断把金币注入口袋,借着月光,它朝袋子里张望了一下,口袋仍然张着黑黑的口子。

恶魔终于开始嘟哝了。农民鼓起勇气说:

“还差一点儿了,再加把劲!”

恶魔已经发火了,他继续往口袋里装金币,但仍然填不满那口袋。

突然,恶魔叫起来:

“该死的!你搞的什么鬼?!”

恶魔竖起耳朵注意倾听,这下,它听到了象麦子脱粒时发出的那种“沙啦沙啦”的响声。虽然恶魔还没有搞清那是用锄头耙平金币的声音,但是,它总算注意到这里面隐藏着什么计谋。

于是,恶魔用震撼山林的可怕声音吼叫起来:

“我知道了!你和你老婆是串通一气的!说女人比恶魔更会出坏主意,真是不错!这不行,我一不留神,上了女人的圈套,倒进口袋的金币已经堆到贮藏室天花板啦!我可不象你这样蠢,我决不会做给你一屋子金币的傻瓜!

刚才的金币就作为装不满这口袋的罚款送给你算了。我已经再也不想看到你这家伙了。”

恶魔大发雷霆,向空中飞走了。

农民高兴极了。他连滚带爬地下了屋顶,叫喊道:

“喂,孩子他妈,你在袋子里搞了什么魔法?恶魔怎么也填不满这口袋,一气之下,滚蛋了!”

女人笑嘻嘻地打开贮藏室的门。

那里的金币堆成了山。

“哪有什么魔法!我只是在袋子从屋顶上放下来的时候,拆开了袋底的线……因为对手是恶魔,所以无论怎样捉弄它也不算罪过。快,穿上漂亮的衣服,叫醒孩子们,你把提灯点上,一起去做圣诞节的弥撒吧。”

第2篇、公公爱吃臭豆腐民间故事

春妮嫁给黑石堰的石大奎是经过千寻思万琢磨的,大奎人好,相貌俊,又不少挣钱。可是黑石堰这个地方她相不中,本来富裕的鱼米之乡,偏挨着一条还乡河。这条河平时没什么,就怕下大雨,一下雨就变成了害人河。她还记得九岁那年,去大奎家玩,正好遇到还乡河发大水,把她卷入洪流,幸亏大奎爸水性不错,把她救了。从此,她就有点害怕这条河了,后来大奎说还乡河早就修了石坝,再大的水也不怕了,春妮这才羞答答地嫁了过来。

河是不怕了,婚后第一顿家宴上,春妮又遇到了怕的东西。过门第一顿饭,公婆俩人张罗得很丰盛,鸡是山上打的野鸡,鱼是村边还乡河里捞的大青鱼,这可多有滋味。春妮心里正感激二老的苦心呢,就见公公把一个玻璃瓶放在桌上,打开盖子,顿时一股臭味散发出来,天啊,竟是一瓶臭豆腐!

春妮觉得五脏六腑都翻了个儿,眼前的美食都没了味道。她顾及二老的面子勉强吃了几口菜,就说:“我肚子里不舒服。”扭头进了新房。回房后她这个生气,挑好了丈夫没挑好公公,谁知道公公有这个嗜好呢。等大奎回来,她就气鼓鼓地说:“那个臭豆腐味我受不了,能不能让他老人家别吃了?”大奎有点为难,不过还是答应了。

晚饭的时候,饭桌上果然没有臭豆腐,春妮午饭没怎么吃,这顿吃得可不少。公公反倒不安稳了,吃几口白饭,就回屋一趟,回来再吃几口,又回了屋。春妮看着挺逗,她放下碗就悄悄跟过去了,只见公公在屋里夹起一块臭豆腐吃得正香!

春妮一阵恶心,急匆匆回了屋。不大工夫,大奎走了进来,跟她解释说:“我爹不吃臭豆腐,就吃不下饭。”春妮腾地坐起来说:“我听说喝酒有瘾抽烟有瘾,没听说过吃臭豆腐也有瘾的,我见了臭豆腐就吃不下饭,你看着办!”大奎听了,欲言又止。

第二天早上,一家人还没吃饭呢,春妮就跟公公婆婆说,要分家另过!大奎是个孝顺儿子,闻言直跺脚。还是公公大度,他说:“行,那我们老两口搬到村口的老屋去,这五间大瓦房留给你俩。”村口的老屋可比这五间瓦房差多了。没想到春妮说:“二老身子骨差,瓦房你们住,我们年轻人住老屋!”这下把大奎闹愣了,这是唱的哪出啊,就因为怕臭豆腐?

等小两口搬到老屋,大奎才明白了春妮的心思。她在老屋开了个小卖部,小卖部跟还乡河就隔着一条石堰。还乡河是条直通城里的水路,经常有船夫路过这里,买个烟打个酒啥的。而且以前在村里开小卖部的七婶搬走了,村里人买东西也来春妮这里。大奎摸摸头,心说:“我媳妇硬是要得哦,比我的脑瓜子强。”

春妮负责卖货,进货是大奎的事。他拿着春妮开的单子,摇着小船进城按样取货。等取货回来,春妮一样一地地核对,发现多了五瓶臭豆腐:“我啥时让你买这个,脑壳进水了?”大奎老实地说:“是给我爹买的,家里的臭豆腐吃完了,我给他捎的。”春妮听完就不高兴了,说:“这个臭东西,谁也不能吃,给我退了。”说着就装了箱,还拿胶带封了口。大奎泥人也有个土性,他闷声闷气地说:“我去山上看杏林去了,要退你自己退!”说完掉头就走。

春妮要拦没拦住,就由他去了。杏林这几天正是收获的时节,正需要人把树上的杏采下来,晒在河滩上。如今还乡河的河滩、石坝上,黄澄澄的全是她家的大杏,只要晒干了制成杏脯,十几块钱一斤呢。

天快黑的时候,春妮早早地锁了门,还乡河人来人往的,她一个小媳妇还真有点害怕。刚刚吃过晚饭,她就听到后院库房有响动,那里装着今天刚进的货,值好几千块钱呢。春妮壮着胆,捡起半拉砖头,把门打开一条缝朝外看。这时候天色阴沉,后院黑乎乎的,影影绰绰看见一条黑影在摆弄库房的锁。春妮忽地把砖头扔出去,同时敲响了脸盆,大叫:“抓贼啊!”那个贼“唉哟”了一声,出了院门就跑。这时候,春妮才发现,院门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打开了。

惊魂甫定,春妮重新把院门锁上,但是再也不敢睡觉了,只好看电视。但是看了几分钟,就见天空霹雳一闪,打起了雷。看样子是要下雨了,春妮想起了外面晒的大杏,慌忙找了袋子,开门去收杏。她收完石堰上的,又收河滩上的,豆大的雨点就下来了。眼看要收完了,她忽然发现脚底都是水,这才想到,还乡河上游下了大雨,所以水涨起来了。春妮慌忙往河堰上跑,哪里还来得及,一个浪头过来,把她扑倒在水里。

就在这个时候,一双枯瘦的手抓住了她的手腕,拼力把她拉上了石堰。是公公!怪兽一样的河水一到石堰就没了脾气,乖乖地退回去了,黑石堰后的村子安然无恙。两人进了小卖部,春妮正要向公公道谢,忽然看见公公的左胳膊一片青紫,不由想起刚才那个黑影来:“您这是怎么了?”公公的脸色一阵青一阵白,老半天才说了句:“天晚了,我还有点事。”说完扭头就走,把春妮一个人晾在屋里。

半个钟头后,大奎回来了。他在山上看见天气不对,就匆匆回了村。不过他一向孝顺,是先看望了爹娘才回家的。一见大奎,春妮就讲了那个黑影的事,她猜测那就是公公。大奎这回挺痛快,说:“我刚才听爹说了,的确是他。因为臭豆腐吃完了,他想来拿,可是想到你的态度,他只好悄悄拿了就走,谁知竟挨了你一砖头。他本想就这样回去,可是眼见天色要变,就找地方避雨。这不,正好把你救了。”

这回春妮纳闷了,说这臭豆腐的瘾就这么大?大奎想了想,说:“实话跟你说吧,我爹他有毛病。看见那座黑石堰了吗?自打小时候你差点出了事,我爹就约上村里的小伙子们,大家一同砌的。为了赶时间,他们寒冬腊月不歇工,结果他竟落下了毛病,从此失去了味觉,吃啥都没味。不过咱十年九淹的村子就没灾没难了。后来他发现,臭豆腐气味大,滋味冲,能刺激他的味觉,就爱上了这一口,一顿没这个就吃不下饭。”

春妮听完直埋怨大奎:“你怎么不早告诉我呢?咱爹是村里的功臣啊,其实啊,当时我不让你给他买臭豆腐,是想让他戒掉这一口,只要能戒掉咱们还搬回去,以后岁数大了,还不是要咱们伺候吗?这么着吧,明天你去叫二老来,请他们好好吃顿饭,就算我赔礼!”

大奎这个高兴,一大早就奔父母那里了。春妮一个人在厨房紧张罗。她爹是城里有名的大厨,家传的手艺,所以这一桌子菜半个小时就做好了。

二老跟着大奎一进院子,就闻见一股味道,像是闻惯了的臭豆腐,又觉得没那么冲。等春妮把菜上的罩子一打开,三个人才明白过来,原来这些菜是:油炸臭豆腐干,腐乳东坡肉,臭豆腐煎毛豆,清蒸豆腐乳……原本那种浓烈的味道,在油盐酱醋调和下柔和多了。

大奎看着很感动,他连忙招呼爹娘入座,没想到他爹说:“昨晚我也琢磨了,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爱吃臭豆腐就影响别人啊,所以呢,这臭豆腐我是不吃了。”春妮忙问:“那您吃饭能吃得下吗?”老人呵呵一笑,从兜里掏出一串朝天椒来:“换它啦,这东西比臭豆腐可厉害多了。”

婆婆问春妮:“妮子,你做菜的时候不怕那个味儿?其实我也受不了啊。”春妮笑着一仰头,大家这才看见,她鼻孔里塞了两个棉球!

第3篇、大旱不过七月半民间故事

一年中,虽然可能旱情不断,但数出梅后到处暑这段时间,因阳光强烈、天气炎热,旱情最为严重。可是,不管怎么旱,农历七月半前夕,老天即使不下倾盆大雨,也要下场小雨应应景儿。那么,为什么大旱不过七月半呢?相传有这样一个故事。

很久以前,浙江富阳一座大山脚下有间茅草屋,里面住着母子俩,儿子孙圭山已十八岁了,小伙子既勤劳,又乐于助人,乡亲们都夸他。他们租种了员外钱百贵的三亩水田,风里来雨里去,可即使风调雨顺,也只能勉强填饱肚子,遇上旱涝虫灾,只能靠野草树皮度日了。

这年一进入夏季,就开始干旱了,接连一个多月没有下过一滴雨,田地龟裂、溪流断水。村民们种的禾苗都是靠溪水灌溉,溪水没有了,禾苗慢慢开始干枯。但村里还有一眼泉水,据说这泉水连着山上的龙潭,常年不断,就是一年不下雨也不会干涸。可是,泉水被钱百贵霸占着,谁用水,就要向他交一笔水钱。天旱后,水如油贵,钱百贵把水钱翻了一番,百姓叫苦连天。

天空还是万里无云,没有半点要下雨的迹象,村民们只好戒斋三天,沐浴后赤脚露头地去山上的龙王庙求雨。可是,烧了一个月的香,一滴雨也没有求到。

这个时候,老龙正在庙后的深潭中睡大觉。说起这条龙,当年还被钱百贵的爷爷救过。那一年初夏,这条龙闲来无事,变作一条山鳗在溪中玩耍,被渔夫看到了。渔夫悄悄地取出钳钩,一个箭步过去,飞快地把它钩住了。真是龙游浅滩遭虾戏,到了这地步,龙哪里脱得了身,更不要说大显身手了。后来,它被钱百贵的爷爷买走后,它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便流着泪水,钱百贵的爷爷看出鳗嘴角的几条长须像龙须,他是个大善人,心想,说不定真的是条龙呢!就把它放回了溪中。这条龙进入水中后,对着救命恩人点了点头,好像是在行叩拜大礼。突然,它腾出水面,升上天空,在云端里现出龙真身。钱百贵的爷爷惊得吐了下舌头,好险,刚才自己差点杀了一条龙。就在这时,天上乌云密布,“哗哗”地下起雨来。半个时辰后雨才停,只见一朵黑云落到了大山上的一个深潭里。龙应该是住在深潭里的,在钱百贵的爷爷发动下,全村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有力出力,因此才在潭前建起了龙王庙。

老龙知恩图报,第二年又遇大旱,它将一股泉水从深潭引入钱家田畈的水渠中。从那以后,这股泉水雨天不涝,旱天不干。钱家也自然记住老龙的好处,不时地到龙王庙进贡上香,并将这个传统一代代传下来了。

这年初夏,老龙喝多了钱百贵送去的美酒,醉醺醺地睡着了,哪里还记得为人间布雨的事。百姓在求雨,它却睡得正甜。

孙圭山想,老龙无心施雨,再这样下去,收的稻谷还不够付百贵的水钱呢,村民们如何生活下去?当务之急是要让老龙快快布雨,得想个什么办法好呢?不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是他的精神感动了上苍,这天晚上,孙圭山在梦中见到了一位白胡子老人,老人直截了当地告诉孙圭山那老龙睡得很沉,要让它醒来,须采一支三丈三尺长的紫竹,到龙王庙后面的深潭中捅几下,它就会起来的。孙圭山猛地惊醒,心想,难道是神仙来托梦了?

第二天,孙圭山打听到,富阳县城旁的陆家村一带盛产紫竹,就准备去采购。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孙圭山要去捅龙潭的事被钱百贵知道了。他想,如果老龙施了雨,谁还来买他的水?他量了一斗稻谷,用布袋装上,背到了孙圭山家,阴阳怪气地说:“小伙子,龙捅不得的,它发起怒来飞沙走石,暴雨如注,能冲走良田,冲垮村庄,你会害死全村人的!这后果你担当得起?我劝你不要去了,你种田用水,我不收你水费就是。”

孙圭山却铁了心,愣是把那袋稻谷还给钱百贵。

这天一早,孙圭山就出门了。他来到陆家村,远远看到家家户户的门前屋后都种有紫竹,心中非常高兴。走近一看,他傻了眼,那些紫竹都只有一二丈高,哪有三丈三尺长的呢?他像一颗火红的木炭掉进了水中,满腹的希望刹那间化成了烟,垂头丧气地坐在了路边的石头上。

村里人见状,走过去问他出了什么事。孙圭山就把找紫竹想捅醒老龙的事直说了。

有位老人说,他在山坞里种了些紫竹,长得比庭院旁的要高大得多,让孙圭山和他去看看。

孙圭山高兴极了,跟老人来到山坞里一看,这里的紫竹果真长得特别高。他挖了一株,砍掉竹桠、竹梢,刚好三丈三尺长。孙圭山高兴极了,就拿出银子要付竹钱。老人说什么也不肯收下,还请孙圭山到自己家里吃了中饭。

吃过午饭后,孙圭山辞别老人,背着紫竹回家了。

孙圭山是傍晚才回到家的,村里人看他采来了这么长的紫竹,都非常高兴。第二天一早,大家跟着孙圭山向龙王庙而去。因为紫竹太长了,在村里弄堂转弯处,紫竹在墙角上别了一下,竹竿中间竟断裂了。按说竹竿这么轻轻一别是不会损坏的,这其中肯定有鬼,孙圭山把紫竹放到地上,看到竹节处被人锯开了。

事到如今,孙圭山只好再去陆家村向老人要了一株。因为紫竹太长,屋里放不下,只得仍旧靠在屋外的墙上。

前一株紫竹断掉正是钱百贵做的手脚,他见孙圭山又采来一株,又想如法炮制。三更时分,钱百贵又悄悄地去了。他把竹竿轻轻地横放在地上,拿出一把小锯,刚要动手,猛地听到一阵“捉贼”的叫喊声。钱百贵还没有反应过来,已被等候多时的孙圭山和另外几个小伙子抓住了,那些人也没有用照火照一下来人是谁,挥起拳头就打,痛打一顿后,有意卖了个破绽,让钱百贵跑了。原来,孙圭山想到钱百贵不让他去捅龙潭的事,就猜想到紫竹肯定是他锯的,于是暗暗地躲藏起来等着。看到身形和走路的姿态,孙圭山就知道来人是钱百贵。他有财有势,抓住他送到官府,也不起什么作用,还不如打一顿。

挨了打的钱百贵正是贼给狗咬,吃了苦头还说不出,回家后,在床上整整躺了七天七夜,一只脚还被打断了,以后出门必须拄拐。

太阳出来后,孙圭山背起紫竹,后面跟着全村的男女老少,浩浩荡荡地去龙王庙了。

来到庙后的龙潭,孙圭山看到,水面上有股气在往上冒,晓得老龙在里面打呼噜,就对着那个深潭大声地说:“身为神仙,应该以民福为福,以民祸为祸。你不顾百姓死活,只顾睡大觉,我今天就要捅醒你。”说着,举起竹竿,用力扎进了深潭。

那老龙正睡得香,忽然头上被捅了一下,立刻醒了过来,刚想起身,身上又被狠狠地戳了两下,几片龙鳞也被捅下来。老龙怒气冲冲,腾地跃出龙潭。

这时,孙圭山早已从深潭中抽出了竹竿,紧紧地握在手中。

老龙发现了孙圭山,哈哈一笑说:“原来捣我龙潭,打我龙身的是你,让我给你点颜色看看吧。”于是,它稳住身子,伸出前爪,向孙圭山抓去,可还没有碰到他,就缩了回来,再用尾巴向孙圭山扫去,但又是没有近身就连忙闪开了。

原来,送给孙圭山紫竹的老人是观世音菩萨变的,这紫竹沾了仙气,孙圭山握着它,老龙自然对他没有一点办法了。

老龙被降服了,只得乖乖地往天上飞去。霎时,乌云翻滚,雷声隆隆,天空好像一下子裂开了似的,大雨“哗哗”地下了起来。干涸的大地吸足了雨水,那些快要枯死的稻苗又返青转绿了。

孙圭山捅龙潭这天正巧是农历七月半,这以后,老龙长了记性,为了避免被紫竹竿捅,每年的七月半前夕一定会醒来,到天空游一圈,下一场雨。所以,民间就留下了“大旱不过七月半”的典故。

第4篇、和尚背尼姑民间故事

从前,有一个和尚在佛堂里不好好念经,就背着尼姑,逃了出去,逃出去以后,他四处寻找逃避的地方,直到有一天……

尼姑得知和尚逃走了,并游遍天上,始终找不到和尚,就连瑶池也去过了,可是正当尼姑寻找的时候,和尚正在瑶池里躲着呢,于是,尼姑便走了瑶池,问了问,尼姑说:“请问,这里有和尚逃到这里来吗?”这些大臣们都回忆道:“如果,有一个尼姑来着里问,问我在不在的时候,你们就说没有,听见了吗?”大臣们都点了点头。于是,他们边说:“我们这里从来都没有和尚经过,您是一个尼姑,怎么回来我们瑶池呢?”

尼姑说道:“我是奉观音娘娘的指示来到这里,寻找和尚,因和尚在佛堂不好好学习,就悄悄地逃走了。所以,我要来看看,是否和尚逃到了这里,竟然没有,那就算了,告退!”

说完,尼姑便飞走了。

和尚看到尼姑飞走了,就赶紧走出来说:“谢谢你们,你们的大恩大德,我以后在报答,阿弥陀佛!”说完,和尚也跟着飞走了……

他们两个正好是相反的方向,尼姑想到:“哎,今日我还无抓到和尚,我该如何是好啊?”和尚也想到:“我要尽快的享受一下别处的快乐,我才不要在无聊的佛堂带着呢,整天的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烦死了。”

过了一阵子……

和尚到了人间,看到自己这副摸样,别人肯定会说:“这个人怎么这么奇怪啊?好像不是人类,难不成是鬼?”就吓得惊慌失措。但和尚又想了想,就算是尼姑找到了人间,也不会认出我来的,于是,和尚嗖的一下,就变成了普通的老百姓。

大约过了一年以后……

尼姑得知和尚在人间过的美滋滋的,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出手,尼姑飞啊飞啊,终于,看到了和尚在一间破破烂烂的屋子里,就冲下人间,一把抓住和尚的手说:“和尚,你跟我回去吧,再不回去,你可就要受到严厉的惩罚,”这时的和尚说什么也不听,就惦记着怎么吃喝了,尼姑怒了,拉了又拉,终于,把和尚拉回了佛堂。

第5篇、龙头凤尾泉民间故事

山东沂南县有一小村,名叫竹泉村,村中有一股泉水日夜不息。明朝时,此地叫泉上村,明朝兵部右侍郎高明衡一家,就曾住在这个村子里。

高明衡考中进士做了官之后,想在家乡修建一所别墅,偶尔回乡小住几日,算修身养性。高名衡对别墅的要求非常高。因为是自己的祖籍地,是自己的根,既要景色宜人,还一定要风水宝地。景色哪里好,谁都可以看得见。可这风水,就不是一般人能看透的了。

这事本来找个风水先生就能解决,附近十里八乡,只有本村有个风水先生很有名,可偏偏这个风水先生和他们家有过节。早年间,风水先生家曾和他们高家争一块葬祖先的地。后来那块地被高明衡家高价买走,把风水先生的老奶奶硬给气死了。后来,高家就出了高明衡这个进士。虽说这是祖辈的事,可高明衡怕风水先生报复,就不敢用他看风水。

他一个新官也不便太张扬,不想到处找风水先生来给他看。于是,召集乡邻,出谋划策。高明衡放出话,谁能指出一块最好的地方,并且能说出最合理的理由,谁就可以得到一大笔赏金。一连好几天,都没有收到让他满意的建议,不是说建在山阴边凉快,就是说建在大路边方便,他感觉都是村里人按生活习惯说的,没有一定的风水道理,不足采纳。

这一天,村里年纪最大、最有学问的赵老头写来一纸书信,信中道:“泉边造竹林,竹林润泉音。龙头泉上探,凤尾铺满村。大水屋顶过,逢灾无大凶。小水养天年,位高连三升。”那别墅当然建在龙头上最好了,能逢凶化吉,还能升官。高明衡一看,觉得非常有道理,就按照这首诗来选址。

“龙头泉上探”,那就是说要把别墅建在泉水的上方了。于是,他马上命人把那泉水四周植上竹子花草,围上围栏等等;在泉水北面的平地上建起别墅。在绿竹繁花的掩映下,这个地方当真别有一番清幽雅意。

别墅建成不久,高明衡就被提拔为御史,继而到河南做巡抚了。看来,这风水真是节节高。可过了两年,李自成起义打到开封,两次围困开封城,城里粮草耗尽,四处兵败,没有救兵前来支援。万般无奈之下,高明衡与巡按御史商量,决定把朱家寨一处黄河堤扒开,用黄河的水淹退围城的起义军,以解眼前困境。那时,正赶上大雨连绵,河水一泄就不可收拾。开封城里灌满了水,河水没过屋顶,城内居民都被河水卷走,开封城毁于一旦。高明衡和几个官员乘小舟侥幸逃了出来。

虽然开封城毁了,但也把起义军的士气淹下去不少。朝廷觉得高明衡劳苦功高,就加封他为兵部右侍郎。高明衡想想,那个赵老头还真算一个神人,这场风波,虽说淹死了开封众多居民,可他自己却逃了出来,还加官晋爵。这不正是“大水屋顶过,逢灾无大凶”吗?

趁着朝廷给的休养假期,他赶紧回家乡,谢过那位为他选择风水宝地的赵老头。赵老头却告诉他一个秘密,原来那封书信,是村里风水先生给他的,条件是:赵老头得了赏钱分给他一半,好给他正生顽疾的儿子治病。高明衡一听,心想:是我太多疑了,怕他在风水上使坏,想想最近的遭遇,真是靠了家乡的宝地风水,才得以活命升官。于是他带上一些银两,再次来到风水先生家致谢,风水先生说什么也不肯再收下他的银子。

高明衡休养数日,回京上任,不久却病倒了,他的病非常蹊跷,两眼发蒙看不清东西,夜里还噩梦连连,很久不见好。看来是自己时运不行,天意与他作对,不能再在朝为官了。想起那句“小水养天年,位高连三升”的话,他感到,家乡的泉水虽小,只叮咚沟渠间,却真适合颐养天年,比在外官升三级却颠沛流离、异地抱病好多了,于是便告病回乡。

回乡养病数日,他的身体时好时歹,没有痊愈的意思。那一天,他慢慢踱步到外边田野里,想呼吸点新鲜空气。刚坐在一棵老栗子树下,听到岩石那边传来一女人声:“我说,当初高侍郎和咱们家争林地,你奶奶气死了,是不是你爹在高侍郎的祖坟下面做了手脚,害他弟弟夭折了?现在他这样,你就别再……”风水先生怒道:“妇人之见,我的事你别管!”

高名衡一听,是风水先生和他妻子在谈话。真是人心险恶,过了这么长时间,还记恨着呢。难怪我虽官至高位,却处处不得安生。从头到尾都是这个东西出诡计,做手脚悄悄害我!看样子得赶紧逼他想个办法,不然我这余生就毁了,何况还有全家老小?高明衡不敢迟疑,夜里派人悄悄把风水先生请进高家别墅。高明衡把他白天听到的都说了,问风水先生:“上辈的恩怨是非都已过去,何况你们早就暗地里报复了我们家,为什么还要害我?”风水先生当然不会承认,只说真的没有害人之心。可高明衡怎么会信,这一连串的不顺使他早就明白了。见他不承认,只得拿他一家大小安危来威胁他。

这下真管用,风水先生叹了一口气,说:“我原本也没想是这个样子,你目前大灾就在眼前,要想补救还有个办法,可成与不成只看上天安排了。”他随即告诉高明衡,让他赶紧带家眷去北边的山里住一阵子,看能不能躲过这次灾难,如果躲得过,这个地方也不能再回来住了。高明衡闻听此话皱了皱眉头,把风水先生放回家了。

高明衡明白,风水先生说的这个大灾不用他说,也已经迫近。清兵入关南下,听说近日就会打到沂州,自己作为明朝老臣,势必会遭难于此。他就安排一家老小去北边山里隐藏起来,自己仍在此居住。

一个月圆的晚上,高明衡正在屋里坐着,墙外灯笼火把忽然亮如白昼,清兵已经找到他的别墅。他打开院门看了看围了一圈的清兵。一个身影一闪,躲在了一块岩石后面,那是风水先生。高明衡冷笑了一声:“到底是你把清兵早早引来,让我朽木早折!也好,今日算我涂炭开封百姓的一个报应。”他告诉清兵,待他进屋换件衣服就跟他们走。一盏茶的工夫,清兵等得不耐烦,闯了进去,只见高明衡在屋内穿戴整齐,已气绝身亡。

高明衡的坟前,风水先生洒酒祭奠,说出一番话来:“高侍郎,我真的没有害你之心,本来起夜感觉外面躁动,想给你报个信,可已经晚了。看你执意不肯躲避,知道你早抱必死之心。往日风水之说,只不过是家传聊以糊口的营生,一切恩怨全都是巧合。”原来,那首风水诗的意思,只不过是说泉边植上竹子固住水土,也美了环境。泉水上方要有遮拦,不让雨水任意冲刷上面的泥土而塞住泉眼,而流出的泉水要像凤尾张开一样,一条一条水路润泽全村,那样,整个村子都是风水宝地,适宜全村生息,那么幽静和谐的环境,自然会滋养有所作为的人。

风水先生说:“当初你家境殷实,我只不过想借你之手为本村百姓造福。谁知你今日会遭此不测!是非成败,因果得失,一切只由心生。”

后来,此泉便有人把它称作龙头凤尾泉。再后来,泉边竹林渐多,就顺口叫做竹泉了。这个村子,也被后人改名竹泉村,村里竹韵婆娑,花香鸟语,流泉叩石,淌过条条村巷。俯瞰整个村子,活像一条银龙,却张开了色彩斑斓的凤尾。

第6篇、财主与先生对饮民间故事

从前,有个财主叫陈家颜,请了当地最好的先生贾席珍来教他的儿子读书。

有一天,陈家颜准备了几样好菜,与贾先生在院中对饮,二人性格相投,说说笑笑十分快活。

说着,说着,陈家颜出了个对子让贾先生对:

贾席珍失去宝贝珍珠,方为西席;

“西席”是客人的意思。贾先生用筷子夹住陈家颜的耳朵笑着对道:

陈家颜割落耳朵颜面,才是东家。

“东家”是主人的意思。一联对完,二人同时举杯哈哈大笑。

第7篇、苏东坡和佛印的数字妙对民间故事

一天,佛印又和苏东坡喝酒谈天,几杯下肚,苏东坡提议出外游玩, 佛印一口答应。

二人来到郊外,只见遍地野花,杨柳夹岸。

二人信步而行, 去到一小山前。那小山不高而雅,松柏苍翠,山顶有一古庙,山前一道长河。

二人拾级而上,来到庙前。却原来是一关羽庙。

苏东坡一指关羽塑像说道:我们以此为题,对一联如何? 佛印笑道:请出上联吧。

苏东坡想了想道:

孤山独庙, 一关公单骑匹马;

佛印一愕, 想到:这上联怎么这样刁钻, 这么多单一数字, 那里去找许多双数的字来对。急得他直摇头, 敲了敲光头也没一个字出来。

苏东坡笑道:对不到认输便成了, 可别把光头敲破。

佛印说道:今天我对不了, 便不回庙了。

二人边说边行到河岸旁, 租了一条船,任船家顺水划去。沿河两岸桃树成行,三两渔人在垂钓。

见此光景,佛印哈哈笑道:

夹河两岸, 二渔夫双钩对钓。

苏东坡笑道:和尚对得妙,亏你想得出这么多双数字。

第8篇、翁状元巧对叶阁老民间故事

明朝万历年间,首辅叶向高有一次路过福州,到新状元翁正春家里去串 门。俩人聊到天晚了,叶向高说:“今天晚上恐怕我回不去了。”翁正春一 听,知道叶阁老要住在自己家里,就半开玩笑地说:

宠宰宿寒家,穷窗寂寞;

翁正春的意思是说,您这位皇上顶喜欢的大丞相,要住我这个穷家,恐 怕要觉得冷清、闷得慌。有意思的是,这个上联的九个字,全是“宝盖儿头 “[“宀”]。

叶向高一听,吓了一跳,翁状元出了这么个“宝盖儿联”,这不是打算 考考我吗,可不能让年轻的状元难住自己。他琢磨了一下,就说:

客官寓宦宫,富室宽容。

下联是说,我住你这个当官的家,挺宽绰的,我不会觉得寂寞,挺高兴。 而且,九个字也全是“宝盖儿头”。这么着,叶向高就住了一宿[xiǔ]。

第二天一早,翁正春送叶首辅上路。半道上,他俩路过一个池塘,叶向 高看着在水面上游来游去的鸭子,心里有了词,就对翁状元说:“翁兄,你 看——

七鸭浮塘,数数三双一只;”

这个上联怪有意思的,是个数字对儿。七只鸭子浮在池塘里游水,数一 数正好是三对零一只——七只。

翁状元被“将”了“一军”,使劲盯着池塘看,他瞅见水里的大鱼“砰”

地窜出了水面,打了个水花,又跳进了水里。翁正春也有了词儿,他说:

尺鱼跃水,量量九寸十分。

是说,一尺长的鱼儿跳出了水面,量一量是九寸零十分[“十分”等于 “一寸”]——正好是一尺。对得多巧!

第9篇、状元郎断案民间故事

道光三十年,江苏太仓人陆增祥一举夺魁高中状元,被任命为福建龙岩知府。

在陆增祥到任前的一个冬日,龙岩长汀县东山村锣鼓喧天,唢呐齐鸣,一户山民家中正在操办喜事。新郎宋茂恩迎娶南庄姑娘朱玥锳,宋茂恩时近三旬才娶得一房妻室,因此虽家境清贫,但也办得风风光光,体体面面。

宋茂恩的新房位于山麓北端,终年难见阳光,平常门可罗雀,但自从朱玥锳上门后,村里的一些大姑娘小媳妇经常上门来找她唠嗑。一天上午,日上三竿,小媳妇慧姑闲来无事,又来找朱玥锳,一到宋家却见大门紧闭,慧姑心中暗笑,两人新婚燕尔,缠绕到现在还不起床,想罢就只管敲起门来,但良久都无人应答。慧姑感到奇怪,舌舔手指捅穿窗户纸往里一看,床上帐内影影绰绰似有两人,当下感到不妙,急忙叫来别处另住的宋茂恩父母。几个人踹开门进入卧室,发现宋茂恩浑身发青,呼吸心跳皆无,而朱玥锳却似乎睡得正香。两个老人顿时捶胸顿足号啕大哭,慧姑则使劲推搡着朱玥锳。过了许久,朱玥锳才醒过来,发现丈夫暴亡,惊得目瞪口呆。两个老人一把揪住朱玥锳,哭道:“你、你这个恶妇,竟然谋杀亲夫!走,我们见官去!”

长汀县令闻讯,迅速赶至现场,勘察半天未发现任何端倪。这时,地保悄悄对县令说道:“大人,小人和村民都怀疑是朱玥锳毒杀亲夫!”县令问:“此话怎讲?”地保道:“朱玥锳是宋家用一头肥猪换过来的,当时她死活不肯出嫁,还扬言要是被逼嫁来,就杀了宋茂恩。你说好端端的,屋子里也没人进来过,还有谁能下手呢?”地保话音一落,村民们纷纷附和,尤其是宋茂恩父母,更是直指朱玥锳就是凶手。

县令随后审讯朱玥锳,朱玥锳对此竟然供认不讳,愿意受死。案子就这样轻而易举地结了,只待朝廷复奏批下,秋后问斩。

不久,陆增祥到龙岩任职,一日翻阅案卷,发现了这起谋杀亲夫案。令他奇怪的是,罪犯在口供单的“十”字押下面,画了三个圈。他深感蹊跷,百思不解。最后,陆增祥决定亲自过堂复审此案。这时,师爷凑过来耳语道:“前任知府已将此案申报刑部,大人还是不必干预此事!”陆增祥道:“人命关天,岂可不问?”师爷道: “大人,前任知府已晋升抚台,您若坚持复审,必会得罪抚台,还是不审为好啊!”陆增祥正色道,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坚持要复审此案。师爷心里暗道这个状元公真是个书蠹虫,偏要顶着石臼做戏,无奈只得传令复审。

不日,长汀县令带着朱玥锳前来受审。

堂上只见朱玥锳泪水涟涟,似有万般委屈。审讯中,陆增祥问她可有冤屈?闻言,朱玥锳的心猛然一颤,自从案发后,只有指责她行凶的,从来没有人问她是否有冤屈。她斗胆望了一眼陆增祥,觉得这个知府老爷浑然正气,立即失控,连连哭喊有冤。

朱玥锳的一番哭诉,让陆增祥了解到朱玥锳虽然婚前不情愿嫁给宋茂恩,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婚后小两口夫唱妇随,倒也恩爱,宋茂恩暴亡那晚,朱玥锳一直昏睡不醒,实不知夜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但大家一口咬定房里只有他们夫妻二人,而且门窗紧闭,没有第三人进入,必定是她毒杀亲夫,她有口难辩,感到即使活着,一辈子做个寡妇,也没有什么意义,不如认罪一死了之。至于为什么要在十字押下画了三个圈,那是因为面对夫家、乡邻和地保三张嘴,她有冤难伸,心中不服,故而画了三个圈。

退堂后,陆增祥先是传讯了南庄的地保及朱家乡邻,众人皆称朱玥锳出嫁前一向老实规矩,既无相好,又无对头,宋茂恩暴亡,朱玥锳认了罪,大家虽有所怀疑,但也不敢乱说。然后陆增祥又传问了验尸的仵作,仵作回禀称宋茂恩既非食物中毒,也非毒针毒剂致命,尸体浑身发青,肺部中毒最深,怀疑闻到了一种他也说不清道不明的毒气。陆增祥听后不语,来回踱步,低头作沉思状,突然停下来问道:“宋茂恩的新房是否在阴山背后?”仵作点头答是。

陆增祥一听眉头顿然一松,立即带着仵作等人赶赴东山村。新房是个石头房、泥涂墙,阴暗潮湿。走进房内,只见床紧靠着石墙,床底下有一只夜壶侧翻着,好似被人碰翻了一般。他命仵作用银针刺验夜壶周围的泥地。仵作莫名其妙,心道不验夜壶里的尿,反倒验夜壶外的地皮,弄啥名堂,但结果令他对陆增祥叹服不已,只见银针刺地后立即变色,显然土中有毒。

众人见状忙向陆增祥请教,陆增祥道:“我幼时曾听老人说过,有种毒蛇叫脱虺,能放出毒气,可致人死命。此物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而宋茂恩死时浑身发青,肺部中毒最深,且是吸毒而亡,故而怀疑是此物伤人,现在刺验结果果然不假,而朱玥锳身体素质相对较强,所以只是昏迷。”

案情顿时明了。但毒蛇仍潜伏于此,若不除,将危害周围百姓。陆增祥命人召集长汀县内的所有蛇倌到石头房周围捕蛇,果然在新房的石头缝中夹出了毒蛇,当场用火烧死。

真相大白。陆增祥在犒赏蛇倌时,忽然听到里面有一名老者说道:“我抓了几十年蛇,还从来没在本地见过这种蛇,真正是奇怪了!”陆增祥听后,立感不对头,问道:“本地不产此蛇吗?”老者摇摇头,其他蛇倌皆称从未见过。

难道有人放蛇害人?想到此,陆增祥又马不停蹄地赶到长汀县衙,再次带朱玥锳过堂。

堂上陆增祥问朱玥锳:“你和宋茂恩可有冤家对头?”

朱玥锳答道:“亡夫老实本分,生前从未和人红过脸,民女自从嫁过来后,一直深居简出,日常除了和村上来串门的姑娘媳妇唠唠嗑外,从不和外人接触。”

“哪些人经常来串门?”

“慧姑,她是我的发小,娘家也在南庄,因此三天两头来我家。”

“哦,慧姑有无冤家对头?”

“以前没有,只在亡夫出事的前几天,她在我家门口被一个蛇倌调戏了,她相公知道后,把那蛇倌给打了。”

一听此言,陆增祥顿时一个激灵,既然本地不产脱虺,而慧姑和蛇倌又产生过纠纷,难道这是蛇倌所为?念至此,他立即下令再次召集长汀县内的所有蛇倌至县衙,由慧姑逐一辨认。但慧姑从头看到尾,再从尾看到头,只是一味摇头。

难道这个蛇倌不是长汀县内的?陆增祥眉头皱了起来,问道:“长汀县的蛇倌都已到齐了吗?”

一个蛇倌答道:“回大人,除了葛庄的李大头外,都已到齐。”此人刚说完,另一个蛇倌立即纠正道:“李大头年前已经暴亡了!”

又是暴亡!陆增祥兴奋不已,他几乎可以证明自己的猜测无误了,立即下令道,“速速将李大头家人带来!”

不久,李大头儿子被带至县衙。原来年前有一日,李大头突然鼻青脸肿怒气冲冲地回到家中,打了招呼便去外地了,几日后一个晚间,又匆匆赶回。第二天,家人发现他已经亡故,死时症状如宋茂恩一般,当时只当他是抓蛇时中了蛇毒,也未报官。陆增祥再核对日子,发现李大头和宋茂恩居然死于同一日。

至此案情一目了然。李大头外出捕蛇,偶遇在宋茂恩家串门的慧姑,见其貌美,便言语轻薄,两人由此争吵。慧姑丈夫闻讯赶至,将李大头暴打了一顿。李大头被打后怀恨在心,见石头房的环境比较适于脱虺安家,当时误以为此房就是慧姑家,便到外地抓回一条脱虺,丢弃于房子附近,宋茂恩因此中毒身亡。而李大头本人也因防范不慎,中毒而亡。

翌日,陆增祥将案情上呈朝廷,不久朱玥锳被宣布无罪,当堂释放。

第10篇、争匾民间故事

两户争匾

雍正皇帝登基后,下令在民间征集孝仁义贞者,作为百姓行为的典范,皇帝将亲自题牌匾,以作嘉奖。

这道旨意让清平镇人不安分起来,当地有两家大户:东城的刘家、西城的骆家。刘家有位七十多岁的祖母,24岁起守寡至今未嫁,她守候着夫家家业、子孙,当为女子贞节的典范。如果刘婆婆能得到皇帝的题匾,将是刘门一族几世人的荣耀。

刘家儿孙一心想为刘婆婆争到贞节牌匾,刘婆婆长子刘来喜对此事最为上心。可是因为竞争的人太多,朝廷只给清平镇一个贞节牌匾的名额。

其他小家小户没有能力和刘家争,只有西城的骆家势力财力与刘家不相上下,他家有位少奶奶叫赵如珍,三年前冲喜嫁过门来,可惜新婚第三天,她那体弱多病的丈夫骆大勇就蹬了腿,如珍悲恸欲绝,当即撞墙欲寻短见,幸好被救了下来,伤痕在额头留下一个月牙形。

此事在清平镇非常轰动,这样刚烈贞洁、一心殉夫的女子,当然有资格争得贞节牌匾。骆家人也在上下打点着此事。

当地官员将刘婆婆、赵如珍的事例添油加醋一番报了上去,没多久,朝廷派下验风官员来查验。深夜,刘来喜带着金银来到验风官员下榻的驿馆,准备行贿于他。刚到门口,就看到骆家的人耷拉着脑袋、提着礼盒出来,他赶紧藏到石狮子后面。原来骆家先行一步,但看此情形,礼没送出去。

两名官员将骆家人送出门来,客套几句,骆家人驾上马车而去。

门口的两人边目送边说:难道大人真的不为金帛所动么?一位年长些的说:皇上新近登基抓贪腐最严,上至一品大员下至九品城官,杀了上千了,大人在这节骨眼上还敢收礼吗?

年轻的说:不知骆家刘家两位候选人,哪个能中选?刘来喜赶紧竖起了耳朵。

守寡四十年太平常了,民间守上六十七十年的都有,守四十年寡算什么?倒是那赵如珍,年轻轻的就想到殉夫,可圈可点。

两人边说边进了屋,刘来喜心全凉了,听他们这口气,自己的母亲胜算不大啊。

此时,那两人进到院子里,飘出来几句含混不清的话,让刘来喜灵机一动。他们说:赵如珍这么年轻,能守得了一时,难保能守一世,若她与男人有私,就再与贞节牌匾无缘了

林中劫案

刘来喜回来时夜入三更,母亲房内传来轻微的木鱼声,她还没有睡,她边敲木鱼边轻轻叹息。

刘来喜记得小时候,寡居的母亲曾与一位乡绅私相授受,如不是家族压力,自己只怕早有了后爹,压根甭想靠母亲的贞节牌匾博得荣耀。母亲守寡并非心甘情愿,幸好她年轻时的那段丑事知道的人甚少,不然让骆家人到处宣扬出去,自家的胜算更小了。

母亲还在等刘来喜的消息,听他说了一番后,她沉吟道:老身守了这么多年,岂能败给一个小姑娘。

刘来喜说:如要她破了贞节找个年轻帅气的少年便成,但听说她这人谨慎拘谨,且被骆家人看管得很严,怎么能抓住她的把柄才好?

刘婆婆转着佛珠,眼珠一转:你看刘安如何?

刘安是刘家收养的孤儿,一表人才、温文尔雅,25岁未娶,是刘婆婆的心腹,若让他色诱赵如珍,没准能成,谁叫他天生一副讨女人喜欢的模样。

现在的问题是赵如珍成天被关在深宅大院里,怎么让她出来?刘来喜想办法买通赵家的亲戚,报了个母亲急病,将赵如珍诓了出来。为确保此关键时期不出意外,骆家派了十个壮丁跟在她后面。

这天天气闷热,赵如珍一行人走到荒无人烟的树林,都累得走不动了,旁边有个小茶铺,他们就停下来打尖喝茶。突然,壮丁们头晕眼花、两腿发软,一个个栽倒在地动弹不得。

赵如珍此时被关在轿子里,自从夫君死后,她极少抛头露面见人了。轿帘被人一把挑开,一个英俊的男人脸庞伸了进来,对她色眯眯地似笑非笑。

赵如珍心一颤,一股热流从脑门冲向腹部,鬼使神差地软倒在男人的怀抱里。

这个男人不是别人,正是刘安,他受刘来喜和刘婆婆的指使,当了一回采花贼。

久未品尝男人滋味的赵如珍如沐春风、面带娇羞,毫无被人强暴的恐慌,倒是刘安手忙脚乱不知如何是好。就在两人衣裳不整一片狼藉时,轿子门被人再次挑开。

你们这对奸夫淫妇

自投罗网

贞洁牌匾候选人赵如珍居然光天化日下与男子野合,此事一经传出清平镇震惊了。

赵如珍藏在娘家不敢再露面,气急败坏的骆家人定要找到那采花贼。

赵如珍如泣如诉:那日,我明明看到是夫君骆大勇,怎会变成了采花贼?奴家冤枉啊。那定是被人下了迷药,不然那十个壮丁怎会不省人事。这事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这天,骆家人截到赵如珍的一封信,上书:那日树林小别,朝思暮想不得终日,今日可否悦来客栈小聚?天字3号房。

那个采花贼他贼心不死啊。骆家人冲到悦来客栈天字3号房,那人正是刘安。骆家人恨极了这个色胆包天的家伙,是他让骆家的好前程好名声一败涂地。

有人认出了刘安:这不是刘婆婆身边的男仆吗?

刘安是刘来喜家的人,这事定是个圈套,不光是采花这么简单。刘安被抓进了官衙。

得知刘安被抓,刘来喜急得直跳脚,他对母亲说:你说刘安这个傻鸟,他设计引诱赵如珍败了她的名声就是了,干吗还要自投罗网和她幽会呢?

刘婆婆说:赵如珍与他一个青春貌美、一个血气方刚,情爱乃人之本性,刘安不是随便的孩子,怎能这么就扯得干净?她眼望前方,忍不住眼中含泪,想起许多前尘往事来。

再说官衙里刘安被押到堂前,县令一拍惊堂木,追问刘安谁是他幕后指使,刘安说:我没有幕后指使,我就是垂涎赵小姐的美貌。

县令责令重打刘安二十大板再说。衙役刚要把刘安拎起来,他突然眼睛一翻晕了过去。

定是被吓晕的,这种阵势县衙的人见多了。却不料,刘安很快睁开眼,眼神混沌四下观望:我的夫人如珍在哪里?我是大勇啊,我思念家人,阴魂终不得散

借尸还魂

刘安被骆大勇借尸还魂了!此事连验风的朝廷官员都惊动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如珍也哭着说:那日小树林,我明明看到的是大勇啊。刘安醒来后,坚称自己就是骆大勇,他因放不下家人,阴魂一直未有散去。事情是真是假,当然骆家人最清楚,因为他们和骆大勇最熟悉。

真真假假,这事交给骆家人去辨别。骆家的太婆太公、父母双亲被召至近前,一一询问刘安的大勇生前事。

审判扑朔迷离,骆家人得出的结论是:刘安确系骆大勇借尸还魂,与赵如珍苟合的不是刘家仆人刘安,而是骆家长孙骆大勇。

骆家老夫人抱着刘安痛哭:儿啊,你想死为娘了,你终于回来了,却变成这副模样。

我想与如珍再次成亲,如何?刘安说。

骆家人迟疑不定,但事已至此,只能答应。

十日后,刘安以骆大勇的名义与赵如珍圆房了,至于赵如珍失贞野合之丑闻不攻自破,变成了与自家夫君生死重逢的美谈。骆家人一口咬定:刘安确系骆大勇还魂不假。但是,他们似乎并不喜欢这个换了面孔、死而复生的儿子,把他扔到外面不管不问,由他与赵如珍自生自灭。

这件事的突然转变,让刘来喜一惊一乍,他想不通他自小看着长大的刘安怎么变成了骆大勇?而精明的骆家人还全体被骗。

还是刘婆婆点开了玄机,她说:刘安当然不是骆大勇,他若想与赵如珍正大光明长相厮守,只有走这条路。骆家为了自己的脸面,只能帮着圆谎了,失去贞洁牌匾和一个有名无实的媳妇,总比失去骆家整个脸面要好。

刘来喜拍手称快,连称母亲好主意。他哪知道,赵如珍与刘安早在她成亲前就郎有情妾有意,当时她被逼抬进指腹为婚的骆大勇新房内,体弱多病的新郎新婚第三天就一命呜呼,当时赵如珍撞墙受伤,并不是要殉夫,而是她被婆婆辱骂她克夫是扫把星,感叹命薄如纸的赵如珍才想一死了之。

为了守贞,赵如珍被逼不得再嫁,如今为了争皇帝御赐贞节牌匾,骆刘两家相互恶斗,却几经辗转,成全了她和刘安的好事。当然这件事前前后后,全靠刘婆婆的苦心安排,她目的有两个:成全刘安、夺得牌匾。一心想靠母亲的贞操博来家族荣耀的刘来喜被蒙在鼓里。

骆家吃了哑巴亏,只有自认倒霉,清平镇的贞节牌匾自然落到了刘婆婆家里。牌匾送到这天,清平镇吹吹打打、张灯结彩好不热闹,刘婆婆被抬上八抬大轿,鸣锣开道,被人像神一样供着游街,她坐在高处,看到人群中赵如珍与刘安手携手、小蚂蚁般混在人群中,不由感叹:自己虽然得到了至高的荣誉,可终究还是清苦寂寞一生,不如如珍那般真真切切的幸福。她在万人欢呼中,流下了两行酸涩的老泪。

第11篇、南京不打五更鼓民间故事

南京古称应天府,在长江之滨。古时长江年年泛滥,官府束手无策,百姓苦不堪言。某任应天府尹素有爱民之声,每日虔诚向天祈求解决水患,感动了神明。有神仙梦中指点他“江里有沉船成妖。城内大户某家有金盆,使金盆沉江可镇此水妖,江乃靖。”

于是府尹就去找此大户借盆,大金盆是大户家的传家宝,自然不肯外借。府尹放下老父母的架子,软磨硬泡,连诓带骗,大户才答应“更鼓敲五下你给我还回来。”

古代报时方式讲究“晨钟暮鼓”,也就是上午钟楼敲钟,下午鼓楼打鼓。鼓一共打五次,第一次称一更,半夜第三次敲鼓也就是“半夜三更”,凌晨最后一次称五更。

大户所谓“更鼓敲五下”就是说金盆只借给你们一天,五更鼓一敲一天结束,你就赶紧给我还回来。

府尹把金盆借到手,连颠带跑地赶到梦里神仙指点的地方,把金盆扔到江里。一时间,长江怒涛为之平静。江边围观的万民倒伏跪拜,其呼府尹“青天老爷”。

府尹用金盆把水妖砸死,解决了心头患,欣慰无比。但到了傍晚却犯了愁,他身为父母官,从人家大户手里借了数斤重的金盆,所谓有借有还,要还,现在扔到长江里去了,怎么还?可不还的话大户告他“公开索贿”,这巨额的黄金,几个脑袋也不够杀。一时间府衙里商量对策众人愁容满面,一筹莫展。

到了四更,东边已经露出了微微的晨光,府衙里的众人仍是无计可施。这时,陪府尹去借盆的小衙役生了一个妙(损)计(招)“大户讲鼓敲五下还给他。鼓楼是咱们管的,吩咐鼓楼的打鼓佬和打更人都别打五更鼓不就好了!”

府尹哈哈大笑,连忙吩咐衙役班头全城把打更人、打鼓佬全部抓回府衙(打鼓佬一脸懵逼),阻止他们打五更鼓。大户在家里不吃不喝等着五更鼓响,府尹来还盆,晨钟敲响天大亮也没等到“鼓敲五下”。

大户气的直跺脚,鸣冤击鼓去找府尹要盆,府尹便解(耍)释(赖)道“你讲更鼓敲五下还给你,鼓又没打五下你要啥自行车!员外你这样不讲诚信,本道可是很为难的呦。”大户被气的七窍生烟,也无计可施。

此后,为了防止大户和后代要盆,南京鼓楼成了定例,晚上打鼓只打四下,五更不打鼓,天亮直接敲钟。留下谚语“南京不打五更鼓。”

“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

第12篇、土匪要来了民间故事

早年,癞头山下有个田家村,村里除了老李头一家,其他都是田姓。

 

村外的大路边有片瓜田,这天,老李头起了个大早,扛着镢头刚到瓜田,就见一胖一瘦两个过路的汉子正在瓜田里摘瓜。他们摘一个,用拳头砸开,啃两口就丢在一旁,半爿地都被糟蹋了。

 

老李头不乐意了:“我说你们两个后生,走路口渴了,摘个瓜吃没什么,别糟蹋瓜田呀!”

 

谁知那胖汉子上下一打量老李头,竟然耍横道:“我糟蹋了,你能怎样?”老李头恼了:“你会不会说话?”胖汉子大怒,张嘴大骂:“老东西,活得不耐烦了,你爷爷们就是在‘一品楼’里吃水陆席也没人敢放个屁,你算个啥?”说着,一脚将老李头踢了个跟头,然后从腰间抽出把雪亮的斧头,作势要把老李头劈两半。

 

这时,瘦汉子拦住他说:“大当家的让咱们下山办事,为一个老骨头不值得生事。”然后又对老李头说,“给老子摘几个熟瓜解渴,放聪明点,老子可不是好惹的。”说着拍了拍腰间的斧头。

 

老李头当即就吓软了。癞头山上有个斧头寨,寨主黄麻子心狠手辣,杀人如麻,他手下有百十个亡命之徒,每当那些喽 出门时,腰里都要别把板斧,平常人一见,如避鬼神,衙门的人见了,也要绕道走。今天老李头霉头星撞门,竟然遇到了斧头寨的人。他哆嗦着赶紧摘了几个好瓜送到两人面前,便一头扎进看瓜的草屋,连连念叨:“天王菩萨保佑,让这俩瘟神爷快走。”

 

不料越怕黑越见鬼!日上三竿,老李头的大儿媳妇提着瓦罐给公爹送水,那两个汉子见来了个春葱般水灵的小媳妇,哈喇子都下来了,立马围上来,拖着大儿媳妇就进了草屋。

 

老李头赶紧跪下哀求,却被胖汉子一脚踹出草屋,然后把斧头往地上一插,恶狠狠地说:“老子们要快活快活,你敢放狗屁,就砍了你。”不久,草屋里传出大儿媳妇撕心裂肺的哭叫,老李头泪如雨下,捶胸顿足:“老天爷呀!”

 

就在这时,老李头的小儿子二牛听见哭叫奔来,一见两个畜生在欺负他嫂子,抄起镢头就要往里闯。老李头拉住他哭道:“不能啊,他们是斧头寨的人呀!”

 

“就是天王寨的老子也不怕!”二牛天生一个愣头青,踹开屋门,进去就是一镢头,胖汉子闷哼一声,脑浆迸裂。瘦汉子欺负惯了老百姓,没想到这次遇到个硬的,吓得提起裤子就跑。二牛要追,老李头死活拉住了他。瘦汉子跑远了,回头狂叫:“你敢杀斧头寨的人,大爷回去搬来救兵,血洗你们田家村!”

 

李二牛打死斧头寨土匪的事,立马传遍了全村。村里人都急了,那斧头寨是好惹的?那黄麻子更是个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当年,他手下有个小喽 欺负人家大闺女,结果被扒光衣服揍了一顿。小喽 回山一哭诉,黄麻子就说:“欺负我的弟兄,就是打我的脸。”之后他带着一百多个土匪下山,把那个村子围起来。扒小喽 衣服的三个人被绑到村口,黄麻子说:“你们扒我兄弟的衣服,我也扒你们的衣服。”一挥手,土匪们把三人埋进土里,只留下脑袋,然后一刀割开三人的头皮,把水银倒进了伤口。三人又疼又痒,哀号不止,左挣右扎,最后三人“噗噗噗”的三声,就像挤粽子似的,从土里“挤”了出来,不过只是三具没了人皮、血淋淋的肉球。

 

黄麻子这招叫脱人衣,出自明朝锦衣卫活剥人皮的酷刑。随后他一声令下,土匪们一拥而上,把全村人都砍了,然后劫掠了金银细软,扬长而去。

 

当年那个村子的人只是扒了一个喽 的衣服,就惨遭血洗,如今二牛打死了他们的人,全村人还有个好吗?

 

田家村除了李家,都是田姓,不能为了外人连累自己遭祸,于是田家族人凑到一起一合计,觉得目前免祸的唯一办法,就是让老李头绑着他儿子上斧头寨,任由土匪们处置。

 

于是,全村的田姓人都来到李家,逼老李头绑子。老李头哭求:“打死土匪是我的错,你们就饶了我儿子吧。”

 

全村人不干,二牛来了气,一拍胸脯:“老子一人做事一人当,土匪来了我一人顶着,决不会装熊。”

 

村民嚷嚷:“土匪真来了,我们也跟着遭殃,你不死,我们就活不了。”

 

一见群情激愤,老李头、大儿媳妇和大儿子大牛全都跪倒在地,为二牛求情。二牛恼了,从案板上抓起菜刀说:“爹、嫂子、哥,别求他们,我这就上斧头寨,砍死一个扯平,砍死两个,俺还赚一个。”

 

大牛哭着拉住二牛:“兄弟,你都是因为救你嫂子才闯的祸,要去,我替你去。”

 

二牛红着眼珠子,强笑道:“哥,土匪是我杀的,不是你。”说着,便提着菜刀要出门。村里人拦住他:“你去哪里?”二牛瞪眼:“去斧头寨。”村里人说:“你要是半路跑了呢?”二牛鄙夷地扫视了一下全村人:“我二牛虽然没大本事,可却不是只顾自己性命的软骨头。”

 

二牛走后,全村人一直提心吊胆,可奇怪的是,癞头山上竟一直没有动静。正在人们诧异时,二牛竟然回来了。原来,斧头寨最近缺粮,那黄麻子早带着所有人下山抢粮去了,二牛在山上一连等了三天也没见到个土匪的影子。他出门时走得急,除了菜刀啥也没带,饿了三天,实在撑不下去了,只得回来。

 

村里人一听,又都愁上了眉梢。二牛冷笑着说:“你们愁我没死是吧?放心,我吃饱了就去村口等着,斧头寨的人一来,我给你们挡着。”

 

二牛吃饱饭,就坐在村口等着,十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也没见土匪来。这天,一辆马车经过村口,赶车的是镇上开酒馆的孙秃子,车上拉着鸡鸭鱼肉和几大坛子好酒。二牛一问,得知那黄麻子抢粮刚回山,又正值黄麻子的寿辰,那酒菜就是土匪命孙秃子送到斧头寨,为黄麻子庆贺生辰的。

 

二牛一听,横眉倒竖,一把拉开孙秃子,揭开酒坛子,脱下裤子就是一泡热尿,尿完还觉得不过瘾,又扒下脚上的臭鞋塞进了酒坛。

 

孙秃子吓傻了:“你……你疯了,这酒可是要送去斧头寨的。”

 

二牛梗着脖子说:“不是送去斧头寨的,老子还不尿了。”

 

“疯了,疯了!”孙秃子从酒坛里捞出鞋子,赶紧赶车走了。村里人听说二牛干的荒唐事,脸都吓紫了。村里胆小的人家吓得日夜哭号,有的收拾包袱准备跑,有的干脆在房梁上拴根麻绳,预备黄麻子一来就自行了断,省得受罪。

 

二牛见状,便一跺脚:“你们别怕,我再上癞头山,要死要活我自己扛。”望着二牛远去的背影,全村人都烧香拜佛,祈求菩萨保佑,黄麻子宰了二牛后,别来找他们的麻烦。

 

谁料几天后,村口锣鼓喧天,一大群人抬着一顶轿子,轿子上坐着披红挂彩的二牛。二牛身后有一块大金匾,上面写着“除暴安良”,金匾后面是十几个大筐,里面竟然全都是土匪的人头。田家村人傻眼了:“这些土匪都是二牛杀的?”

 

随行的衙役说:“大胆,二牛是你们叫的?李大侠血洗斧头寨,歼灭匪首黄麻子,为民除害,已经被官府任命为衙门的捕头了。”

 

田家村人眼珠子差点儿掉下来,心想怪不得这二牛大胆,原来他真是深藏不露啊。老李头知道儿子那点本事,就把二牛拉到没人处问:“土匪真的都是你杀的?”

 

二牛挠着脑袋,嘿嘿一笑:“当然,您老不信?”

 

鬼才信呢,老李头说,就二牛那块料,能血洗斧头寨?这事其实连二牛自己都不信。原来,二牛上山后,发现寨子里静悄悄的,进了贼窝一瞧,所有土匪都歪倒在酒桌上,一动也不动,八成是喝醉了。二牛一看,这便宜不赚,难道等土匪们醒了来砍自己?于是抽出菜刀,稀里哗啦一顿砍杀,之后便下山报了官。

 

官府派人上山一瞧,妈呀!多年的匪患让二牛一人给除了,当即为他封了官赏了钱,披了红挂了花,敲锣打鼓地送回了家。

 

这事,糊涂人羡慕,聪明人疑惑,那满山土匪怎么全都一块喝醉了呢?别人砍他的头都不动弹?后来一调查,结果是:当初二牛往孙秃子的酒坛子里撒尿、丢鞋子后,孙秃子本想回去换酒,可他又一想,一来一去要大半天工夫,耽误了黄麻子的寿筵,自己的脑袋不得搬家呀?只好硬着头皮把酒送上了山。

 

谁能想到,二牛撒的尿倒是没啥,可他丢进酒坛里的那只鞋子却大有文章。前几天,瓜田里闹獾,二牛就去城里买了砒霜,准备毒獾,可刚回家就遇到了嫂子被调戏,二牛把砒霜包往鞋底一塞,事后也就忘了。那天他把鞋子丢进酒坛子里,砒霜溶进酒里,就这样稀里糊涂地把满山土匪都毒死了。

 

真相大白后,田家村人都说那二牛走了狗屎运,又叹息那些土匪太窝囊,竟然被愣头青的一泡尿酒就解决了。年轻的更是酸溜溜地说:“大牛啊,早知道一只破鞋子换个捕头,我们也干呀。”

 

可大牛却鄙夷地一笑:“当初要是换了你们,借你们十个胆,你们敢往黄麻子那个大魔头的酒里丢鞋撒尿吗?”

 

 

 

第13篇、清朝民间故事:冤鬼奇案民间故事

清朝雍正年间,一个月黑风高的深夜。

 

直隶总督府后院书房中,残烛摇曳。总督唐执玉仍在执卷读书。这位康熙年间进士出身的直隶总督,一向为官清正廉明,口碑颇佳。

 

忽然,纱窗外传来阵阵凄哀的哭声,在寂静的深夜,听起来令人心里发毛。唐执玉急唤僮仆开门察看。这小书僮战战兢兢开门往后院一看,惊叫一声,便瘫软在地上。唐执玉抖擞精神,仗剑而出。只见夜色树影之下,阴森森跪着一人,面绿发红,指甲约有两寸长。这分明是一个厉鬼呀!

 

唐执玉顿时面色如土,但转念一想:不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况且我乃堂堂钦命大员,怎能惧怕区区一个小鬼呢?于是强作镇定,朗声说道:“下跪之鬼,可有冤情?且与本官道来。”那鬼幽幽说道:“我叫冯德生,生前家住武清县,在经商途中,被强人所杀。武清县令这个昏官,抓了个无辜的良民,却任真凶逍遥法外。久仰大人青天之名,今夜打扰,望大人为我伸冤。”唐执玉急忙追问:“请问那真凶是何人?”那鬼一字一顿地说了十六个字:“一口天上,一口土里,屋后是河,宅边有柳。”言毕,翻墙而去。

 

第二天一大早,武清县两名差役解送来一名囚犯,到总督府报告凶案。唐执玉听罢案情,不由一惊,原来这正是冯德山遇害案。想起昨夜冤鬼之辞,唐执玉忙问差役:“死者在何处被杀?”差役回答说:“是在武清县柳家庄附近。”唐执玉又问:“这柳家庄后可有一条河?”差役回答:“正是。”唐执玉一拍惊堂木,传令道:“速将柳家庄名叫吴吉的人拿来!”书僮在一旁听了暗想:“一口天上,一口土里,不正是吴吉二字吗?心中对唐执玉的才智暗自佩服。”且说抓来吴吉,带上堂来,一番审问,唐执玉随即命将他押进死牢。唐执玉又把差役原先押解来的那个杀人凶犯提到堂上,对他说道:“本官一向秉公断案,你的冤情现已昭雪。我今天已烧化纸符一张,让那为你诉冤的冯德山的亡魂于三天之内送来诉状。你可暂给家人捎信,报个平安,待本官得了诉状,即可放你?”三天后的夜里,果然冤鬼又出现了。唐执玉接过那鬼递上的诉状,忽然将它一把撕碎,大喝一声:“给我将这厮拿下!”四下里埋伏的衙役一拥而上,当场把这鬼生擒。

 

经过审讯,真相大白:其实,这“鬼”是人装来骗唐执玉的。那凶犯杀死冯德山后被捉拿归案,为求生路,和家人商议,花重金收买了一个善于飞檐走壁的贼人,扮作冤魂,嫁祸于人。

 

众衙役和小书僮又惊又佩服,问唐执玉是如何识出这“冤鬼”是假扮的。唐执玉笑道:“本官从不信世上真有鬼存在。况且我观察后院墙上有明显脚蹬过的印痕,鬼的来去,会有这么笨拙吗?于是,我将计就计,引出此‘鬼’,昭明实情。”

 

无辜的吴吉被送回柳家庄,杀人凶犯和装鬼飞贼被依法严惩。这一段唐执玉计破“冤鬼”奇案的故事,在民间被传为佳话。

第14篇、百鸟国之王少昊民间故事

黄帝自从打败炎帝,做了中央天帝之后,便叫他的侄孙少昊(hao)来做西方天帝。

这位少昊的诞生是很不平常的。他的母亲皇娥,原是天上的仙女,住在天宫里辛勤地织布,天天要织到深夜,有时疲倦了,就驾一只木筏,到银河上去游玩,常常溯流而上,一直驶到西海边的穹桑树下。穹桑是一棵万丈高的大桑树,桑叶红得像枫叶,桑葚又大又甜,紫晶光亮,一万年结一次果实,吃了可以活得比天地的寿命还长久。皇娥最喜欢到这棵桑树下来游玩。

那时有一个少年,容貌超凡脱俗,自称是白帝的儿子。实际上就是那颗在早晨东方天上闪闪发光的启明星,又叫做金星。他经常到水边来,弹琴唱歌,与皇娥说笑玩耍。

慢慢地,他们彼此都心心相印,产生了爱情,玩得忘了回家。这少年跳到皇娥驾驶来的木筏上,划着木筏,两人一同浮游在月光的海上。

他们拿桂枝做船桅,拿芳香的薰草拴在桂枝上做旌旗,又刻了一只玉鸠放在船桅顶端辨别风的方向,因这种鸟能知道一年四季的风向。后世船桅或屋顶上设置的“相风鸟”,据说就是玉鸠的遗制。

后来皇娥生下一个儿子,叫少昊,又叫穹桑氏。这个神的儿子,长大成人后,便到东方海外建立了一个国家,叫做少昊之国,地方大约就在归墟。

他所建立的国家,和别的国家都不相同,他的臣僚百官,尽是各种各样的鸟儿,可以说是鸟的王国。

在这些官员们当中,有燕子、伯劳、朱雀、锦鸡,分别掌管一年四季的天时,凤凰做总管。

又有五种鸟,掌管国家的政事:鹁鸪每逢天阴要下雨的时候,便把它的妻子赶出巢外,等下过雨,天晴的时候,又把它呼唤回来,大家认为它既然能够管教妻子,一定也能够对父母尽孝道,便委派它掌管教育;鹫鸟相貌威武,性情猛悍,便叫它掌管兵权;布谷鸟在桑树上养了七个儿子,每天喂它们食物,早晨从上面喂到下面,晚上又从下面喂到上面,心地平均,便叫它掌管建筑营造,给众人盖房子,开沟渠,帮助分配,以免大家闹意见;鹰鸟也是威严猛勇,铁面无私,便叫它掌管法律和刑罚;斑鸠的形状很像山雀,从早到晚叽叽喳喳,性情活泼,便叫它管修缮等杂活;又有五种野鸡,分别管理木工、金工、陶工、皮工、染工五种工程。还有九种扈鸟,管理农业上的耕种和收获。

这鸟的王国,朝堂上开会商量国事的时候那才有趣呢:只看见五彩缤纷的羽毛乱飞,各种声音齐鸣。百鸟之王少昊,坐在朝堂的中央。他的名字叫“鸷”,本身就是一只鸷鸟,所以才统领了他的族类,在东方建立了这么一个鸟的王国。

当他在做鸟的国王时,他的侄儿,也就是黄帝的曾孙颛(zhuan)顼(xu),曾经到这里来看望他,并且帮助他治理国政。

这个少年虽然大有才干,年纪毕竟还小,需要娱乐和游戏。做叔叔的少昊,便特地为侄儿制作了琴和瑟,供给他玩耍。后来侄儿长大成人,回到自己国家去了。琴瑟没有用处,少昊便把它们抛到东海外的大壑里。说也奇怪,每当夜静月明,碧海无波的时候,从那山壑的深处,就会传来一阵阵悠扬悦耳的琴瑟声音。直到许多年以后,乘船过海的人,偶尔还能听见海波中的这种神秘的音乐呢!

少昊在东方建立了鸟的王国,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他又回到西方的故乡去了。在回去的时候,他留下一个鸟身人脸的儿子,名叫“重”,就是东方天帝伏羲(xi)的属神木神句芒。他本人则带着另外一个名叫“该”的儿子,就是作为他的属神的金神蓐(ru)收。蓐收长着人的脸、老虎的爪子,遍身白毛,手里拿着一把大板斧。从此父子俩共同管理西方。

他们实际上的职务,似乎比较清闲:少昊住在长留山,主要的工作是察看向西天落下去的太阳,看它反射到东边的光辉是不是正常。蓐收住在长留山附近的渤山,所做的工作也和他父亲差不多。太阳西沉,气象辽阔浑圆,霞光映红半边天,所以少昊又叫圆神,蓐收又叫红光。单从他们的名字上,就可以想像到这一幅庄严而美丽的落日图景了。

第15篇、神会除恶民间故事

神会是中央天帝黄帝召集的天庭盛会。鼓乐声中,彩旗飘扬,一路车马浩浩荡荡过来了,毕方鸟在前头开路,青身如鹤,斑纹红褐,却长着人的头。这就够怪了,而那人头上又长了个洁白的鸟嘴。更怪的是这鸟只有一条腿,走起来蹦蹦跳跳,摇摇晃晃。毕方鸟后面是一只长鼻子的大象,鼻子柔得如绸似带,舞上舞下,让那笨重的身体越发笨重了。这笨重的大象,拉着一辆珠光闪耀的宝车。宝车后面六条蛟龙悬空腾飞,与六只凤凰旋舞呼应,时而凤凰飞进云端,时而蛟龙舞动彩霞。宝车缓缓行进,威风凛凛。

宝车中坐着主管天地大事的黄帝。这黄帝管得宽,长得也怪。管得宽是东西南北,天上地下,鬼神人间,无所不管。

长得怪的是别人都长一张脸,他呢,前后左右,四面都是脸。

也就是说,别人看前面的时候,他四面八方都看得见,听得到,所以就上知天神,下晓子民,还了解阴间的鬼怪。神、人、鬼的一举一动都逃不出他的眼睛。就这,黄帝还怕误了繁多的事情,他给自己配了四位助手,也就是东西南北的四方大帝。今天这盛会,四方大帝都集聚昆仑山了。

黄帝宝车后是掌管春天的东方大帝太皓,只见马奔轮动,车驾飘飞,车无冠盖,座位是茵绿的春景;护驾的是木神句芒,手持圆规紧跟车后。东方大帝后面是掌管夏天的南方大帝神农,身材瘦高,长须飘飘,车座是百花喧闹的胜景;护驾的是火神祝融,手持秤杆,频频晃动。南方大帝后头是掌管秋天的西方大帝少昊,面红齿白,双眼闪光,车座是结满硕果的秋景;护驾的是金神蓐收,手持曲尺,不时举过头顶。最后一位是北方大帝颛顼,脸白如粉,发黑如漆,车座上是白雪无垠的冬景;护驾的是海神禺强,手持秤锤,稳步紧随。一时间,昆仑天街车轮滚滚,祥云缭绕,热闹的宫廷仙宅,门空屋寂,都簇拥着来观景了。

趁着东方大帝去昆仑赴会,恶鼓借机出了一口怒气。恶鼓是钟山山神烛龙的儿子,名字本来叫鼓,只因经常仗着父亲是山神欺负平民,为非作歹,大家都叫他恶鼓。恶鼓作恶的事很快传到东方大帝的耳朵里,就派天神祖江暗中察访他的罪行。恶鼓知道后十分生气,却因害怕大帝治罪忍气吞声。太皓一走,恶鼓立即下手,竟悄悄地把察访他的祖江杀了。刀进肋间时,祖江惨叫一声,这一声没有白叫,进了黄帝的耳朵。

黄帝定睛远望,恶鼓竟敢杀死天神,真是胆大妄为。他一招手,派人下去,捉了恶鼓,就地割了他的头。

这事刚了,黄帝又听见一声惨叫,抬头看时,吃了一惊,天神贰负杀了另一位天神。这两位天神都是蛇身人面,本是同根共祖,却因一个叫子危的奸臣挑拨,同室操戈,贰负居然还伤了对手的性命。真真可杀!黄帝又在行进的宝车上派人捉拿天神贰负和奸臣子危,也依法处斩。

连续发生的凶事,引起了黄帝注意,神界这么混乱,那人间该是什么样子呢?他注目了一下鬼怪,一个个肥头大耳,膀阔腰圆,莫非他们经常在人世扰害?他立即派神荼和郁垒两位神仙下山,奔赴东海之滨。

东海边上,有座高山,名叫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大桃树。

大得我们现今无法想象有多大,它的枝干托起巨大的树冠,一下子荫盖了三千里的地面。地面上百兽不见,只有一群群欢蹦乱跳的老虎。神荼和郁垒领了命令,就来到了桃都山上,守候在树干和树冠连接的枝杈间,这里就是鬼门关。对了,那阔大的树干上还站着一只公鸡,每天太阳快升起的时候,大公鸡就引颈高叫,一叫,那些夜里下到人间的鬼怪都匆匆忙忙回去了。回不去的,太阳一照就会被光焰晒干杀死。往日,过鬼门关畅通无阻,他们没有料到这日竟有天神把守。一个青面獠牙的厉鬼放纵惯了,边走边啃食人的心肝。两位神仙扑了上去,用芦苇绳捆了手脚,把它扔下了桃树。顿时,树下的一群饿虎全扑上去,这厉鬼成了老虎的早间美食。

第16篇、争帝刑天民间故事

刑天,原本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为后来被黄帝砍掉了脑袋,这才叫做“刑天”。刑天就是砍了头的意思。

刑天是炎帝神农氏的族人,是个多才多艺的臣子。他生平酷爱音乐,创作了很多的乐曲,炎帝还在的时候,他替炎帝作过一只曲子,叫做《扶犁》,除此之外,还有《丰年》,这些都是歌颂神农的农业生产,歌颂在炎帝神农的统治下人们所过的幸福生活。其实,刑天更是一员英勇善战的猛将,对炎帝忠心耿耿,自从炎帝被打败之后就一直伴随着炎帝。

后来,蚩尤首先举兵反抗黄帝,并且也极力邀请刑天参加。

刑天当然完全赞同蚩尤,心中也燃起了希望的火焰,他要帮助炎帝把中央天帝的位置夺取过来。于是,他到仁爱的炎帝面前去请求,想同蚩尤一起去攻打黄帝。柔弱和委曲求全的炎帝制止了他。后来,蚩尤在跟黄帝作战中打败,还被黄帝被杀死。此时的刑天,就再也按奈不住了,他决定避开炎帝,单独采取行动,决心与黄帝决一死战。

他悄悄绕过炎帝,左手拿着盾牌,右手握着一柄巨大的斧子,一路势不可挡,一直杀到黄帝的宫门前。黄帝的儿子颛顼派遣好几员大将出战,都被刑天杀败,颛顼无法,只得紧闭城门,坚守不出,并急急忙忙遣派人去报告黄帝。

黄帝听说刑天已经杀到了自己的宫门,怒发冲冠,一下就从宝座上跳了起来,提着一口宝剑,出来迎战刑天。

刑天见黄帝亲自出来应战,二话没说,怒目圆睁,便如恶狼扑羊般向黄帝冲杀过来。一把利斧照着黄帝头顶一阵乱劈乱砍。

黄帝深知刑天有勇无谋,只有一时之猛,这次只是仗气来拼命的。因而不跟他硬拼,自己首先应该沉住气,稳重一点,以静制动,等到刑天怒火郁结,招法失去了套路,无心戒备时,自己便能瞅准空档,给刑天致命一击,进而取胜。

于是,黄帝成竹在胸,跟刑天作战时不紧不慢,只是防守并不进攻。就这样,尽量激起他的怒火。刑天斧子锋利力气又大,斧斧都不离黄帝的脑袋顶门,可是因为黄帝防守很严密,怎么也伤不到黄帝一根毫毛。

这样一直拼杀,两人腾云驾雾,从天上打到地上,又从地上打到天上;从西南打到中原,又从中原打到东南,杀声震天,飞砂走石,烟尘遍地。不知不觉,两人打到了炎帝出生地的常羊山旁边。刑天因为总是不能取胜,心里很着急,出战时的一腔怒气全部郁结在丹田,不能发泄,胸膛都快憋得爆炸了。他的大斧头挥舞的速度渐渐慢了下来,钢牙咬得咯咯作响,附近的山河也被他劈得粉碎。刑天越是急,黄帝也就越是不慌不忙。

冷不防,黄帝瞅了个空,虚晃一剑,转身假装逃走,刑天以为能得胜,步步进逼,根本就忘记了防守。猛然间,只见黄帝一个翻身,青亮的剑光一闪,向猝不及防的刑天的脖颈抹去,一道血光喷射,轰然间,刑天如山般大的头颅掉到了地上,滚到了常羊山的山脚下。

刑天虽没有了头颅,但并没有死,只是心里很发慌,忙将斧子移到左手一并拿着,蹲下身子,在地上来回摸着寻找自己的头颅。因为他很急,很匆忙,右手胡乱地挥动,把那参天的大树都给触折了,那巨大的石头也被他捏得粉碎。整个常羊山周围,烟尘弥漫,木石横飞。

黄帝见到如此情景,恐怕刑天就要摸着头颅安上了,急忙挥起宝剑,向常羊山奋力劈去,只听见震天的巨响,常羊山被黄帝一分为二,从中间裂开了一条很宽的缝隙。刑天的头颅一骨碌就滚进这条缝隙里面去了。只听见“喀嚓”一声巨响,黑沉沉的常羊山又合二为一,把刑天的头颅埋在山底下。

正蹲在地上摸索头颅的刑天,知道自己的头颅被埋进了常羊山,常羊山本是他本族居住的地方,这样,他的头颅就再也不可能出来了。

虽然他的头颅被埋葬,身首异处,但是他还是不甘心失败。

突然间立起身来,左手握盾,右手持斧,用两个乳头作眼睛,用肚脐眼当嘴巴,向着黄帝这边猛劈狠砍。

黄帝看到刑天如此的刚勇不屈,心中暗暗叹服,下令女祭、女戚两个女巫,在刑天尸体的北边,容酒四升,用犀牛角盛着,同时捧上满满的祭品,向刑天的亡魂祭奠。到这时,刑天这才得以安宁。

第17篇、被撞的老头民间故事

乾隆四十九年正月,大清乾隆帝开始了他第六次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次南巡。和以往几次南巡一样,他仍乘坐安福舻,沿途地方官员三十里以内接送,声势浩荡。

虽说离开皇宫到了外面,可以纵情山水,可每天总是这样被地方官员围着,也觉得甚不如意。这次到达江宁,他突发奇想,要避开官员们走访一下真正的民间生活,也许能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一面。

这天乾隆对外声称身体不适,拒绝接见任何人,带着一名心腹悄悄地溜出了行宫。尽管此时城里的一切都是为迎接皇上的到来而布置的,但由于没有了当地官员和兵丁们如临大敌的守卫,倒也多了几分平静,他们在人来人往的街道及菜市场转了一圈,颇有几分感触。

乾隆毕竟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了,逛了一会觉得身体有些困,就在路旁找了一个位子坐下。恰在这时,只听到一声惊叫,一名老人跌到了路边的沟中,一名年轻人正好从沟旁飞快走过。老人大叫道:“年轻人,撞伤了人别想跑掉。”

这年轻人正在快步走开,看到人们的眼光全投了过来,只得停下来,过去将老人扶了起来。这老人大约七十岁样子,估计刚才这下摔得不轻,只是坐在地上直哼哼。他抓着年轻人的手道:“你小子别想走,将我撞伤了,快带我去看大夫!”

年轻人急得叫道:“我没有撞你,只是看到你跌伤了,才扶你起来,怎么诈上我了?”

此时人们都围了上来。他们一个说撞了,一个说没撞,可大家都是在听到老人的叫声后才过来的,谁也不知道刚才所发生的事情。有人劝老人先去治伤,但老人却不肯,叫道:“我不能先去治。要是他跑了我找谁来付钱?哪怕是疼死也要先去县衙分辨个曲直再治。”

老人此时根本走不了,于是有好心人就找来轿子,将人抬去县衙,也有人去叫大夫,年轻人也被带了过去。乾隆一看这事挺热闹的,也想看看当地官员如何处理这起纠纷,也跟着过去。谁也想不到,混在人群中的这个老头竟然是当今的皇上。

江宁府和江宁县府县同城而治,府衙和县衙相距不远,这种民间的小官司属于县衙管制。大家将人带到了县衙,县令年约三十来岁,问清了两人的身份,年轻人姓赵,老人姓曾,都是本城里的人。县令一看老人身上似乎伤得不轻,拿来一张椅子让老人坐了。

听过两人的叙述后,县令说:“你们各执一词,现在也无法辨别。不过,本官却要先处理另外一件事,再仔细审。”

众人均是一愣,却见他指着年轻人道:“你作为二十来岁的人,看到身旁七十岁的老人跌倒,却不去扶,而是想自个儿走开,就凭这事,就该先打十大板!”衙役们一听,顿时将年轻人按下,噼噼叭叭就是几板子。

乾隆不禁乐了,这县令还真是有趣,观众也纷纷为县令叫好。县令这才开始让两人再次说事情经过,可仍是各执一词,而周围的人也无法证实谁说的是真话。年轻人叫道:“小人承认看到老人跌倒不扶是不对,刚才被打板子也心甘情愿,但小人的确没有撞过人。”

这时大夫来到了,立即给曾老头看病,虽然伤得不重,但毕竟人老了,也够他受的。县令让大夫忙过后,才继续审,但年轻人仍一口咬定并不曾撞人。县令想了想,就问:“你承认看到他跌倒了,为什么不扶?”

年轻人说:“不是小人不想扶,是怕被人诈了,所以不敢。没想到真被诈上了。”

县令就问他是不是被诈过,年轻人摇了摇头,再问是不是曾听说过有人被老人诈过的事,年轻人仍是摇头。县令怒了,叫道:“你自己没被诈过,也没听说过老人诈人的事情,怎么就认定别人会诈人呢?肯定是心虚了,这才急着想离开!”

话虽这样说,可由于年轻人不承认,县令也不能凭此来断案,一时也无策。就在这时,另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了进来,年轻人一看,急忙叫道:“爷爷,你怎么来了?”

赵老头看样子有八十来岁了,刚才在衙门外,已听清了里面的争论,就问年轻人是不是真的撞了,年轻人仍摇头否认。赵老头盯了孙子的脸半晌,突然喝道:“撞了就是撞了,有错就要改,为什么不敢承认?”

年轻人脸上的泪流了下来,叫道:“爷爷!”

赵老头走到曾老头面前道歉,承认自己没能将孙子管教成一个诚实的人,以至于做了错事却不敢承认,又转身对县令道:“大人,人是我孙子撞的,小民愿意接受处罚!”

年轻人跪了下来,叫道:“爷爷,不是孙儿不敬老,实在是——”话刚说到一半,就被赵老头打断,说:“不管什么事,错了就是错了,一定得承担责任!”

年轻人这才承认了自己撞了老人的事实,并向曾老头道歉。围观的众人也纷纷指责年轻人。

县令有些奇怪,不知赵老头如何这么快看出孙子说假话,就问:“这位老丈,刚才你孙儿并没有认,你却为何知道一定他错呢?”

赵老头苦笑一声,说:“小民是看着孙子长大的,他说的话又如何瞒得过我?”

此时曾老头敷过药后,疼痛似乎减了不少,慢慢站了起来,说:“大人,其实小民不是这年轻人撞的,而是小民自己走路不小心跌倒的。”

人群顿时“哗”地一声,大家本以为事情就这样解决了,却没料到又出变化,顿时全露出惊奇的目光。县令本来就要断年轻人赔偿了的,刚举起惊堂木,还没来得及拍下,又放了下来。急问道:“真是你自己跌倒的?”曾老头点点头,解释说是自己走路不小心,踩到了沟边跌下去的,并不关年轻人的事。

赵老头也是一愣,随即叫道:“这位老丈也别顾虑小老儿的年纪,不管是什么事,既然做了错事,就得去承担。”在他想来,这曾老头肯定是看在自己年纪大的份上,有意让一步,不想再追究这事。年轻人更不理解,再次到曾老头面前认错。

曾老头笑道:“确实不关年轻人的事,当时他只是从小民身旁走过,并没有碰到我。”

县令更是惊奇,想不通刚才一定要打官司的人,在赢了以后,却为何突然又变卦。他问:“那你刚才为何一定要来见官,还咬定是他撞的?”

曾老头这才说,他跌落沟里,真希望有人来扶一把,偏偏年轻人从旁边经过却不肯望一眼,心里一气,就有意赖是对方撞的,其实就是想教训对方一下。

县令一听,大怒:“公堂之上岂有戏言,别以为你是老人,就能在此胡作非为。何况你这样做,会坏了风气,以后谁想扶老人都会害怕被诈。难道你认为年纪大了,本官就不敢打你了吗?”

曾老头也吓坏了,急得叫道:“小民是想教训这年轻人一下,实在没有戏弄大人之心,请大人放过小民吧。”

县令心里有气,本想打一顿板子的,可看到这人太老害怕一顿板子下去将人给打死了,但又不肯轻易放过,心里就想用什么方法来惩治一下。

乾隆一看不好,估计曾老头一定会吃些苦头,等县令下令后就不好劝阻了。他急忙走上前去,说:“大人就饶过这位老丈吧,尽管他有戏弄公堂之嫌,权当年纪大了,做了糊涂事。大人何必和老人计较呢?”

县令这才注意看乾隆,突然脸色大变。他前两天曾跟着知府大人一起去见过皇上,刚才乾隆穿着平民的衣服,又混在一堆看众之中,他并没有注意,此时走出人群,县令细看之下,已经认出来了,吓得他立即站了起来。

乾隆知道县令已经认出自己,立即用手在身前摇了摇,还做了个眼色。县令是个机灵之人,已经知道皇上不肯表露身份,急忙又坐了下去,说:“既然这位老丈相求,这事就这样算了。”

事情得到解决,再也没啥可看了,人群也都散去。曾老头和赵老头相互客套一阵,也都出了衙门,此时曾老头的家人也到了,请轿子抬着老人慢慢离开。乾隆出来后,看到曾老头在前面,就赶过去问:“这位老丈,你真的是被年轻人撞的,为何却要不认了呢?”

其实当时乾隆是看到了的,年轻人只顾着低头匆匆走,两人碰了一下,曾老头才站立不稳落入沟中。他一直没出来作证,一来怕县令认出,二来也想看看县令会如何判断此事。

曾老头盯着乾隆看了看,问:“你当时看到了?”乾隆点了点头,曾老头叹息一声,说:“从他们祖孙的神态看,年轻人不想认,一定有苦衷。说不定是因为家贫,怕没有钱来付药费,这才赖的。而老人一定是个敢担当的人,如果是他们的事,一定会承担到底。小民家里虽不算富,但也不至于缺这点药钱,何必给他们雪上加霜呢?所以我便承认是自己跌倒的。”

别了曾老头,乾隆看到县令仍带着几人远远跟着,不敢离开,可又不敢靠近,他不禁苦笑,招手让县令过来。

回到行宫后,乾隆让县令打听赵老头家里的情况。不久就得到回报,赵老头一家只有儿子和孙子,儿子一直瘫痪在床,一老一病全靠孙子一人养活,治病加上吃饭,家里的确穷得一无所有。那天孙子就是去抓药的路上撞人的,平时孙子为人挺好,那天估计就是怕被赔偿,这才做了违心事。县令为了得到皇上欢心,派人送去了一些银子。

想起两个老头在衙门上的情形,乾隆也直乐,有这样诚实的老人,是大清的福气啊。他决定好好奖赏这些诚实的老人,让天下的人都敬重他们。

次年正是乾隆在位五十年之大庆,乾隆在干清宫举办了“千叟宴”,参与宴会的老人有三千九百余人,赵老头和曾老头都被邀请来到了现场。此时他们才知道打那场官司时,当今的皇上竟然在场,不禁目瞪口呆。

乾隆赏赐给每位老人一根鸠杖,这是长者地位的象征。众人都知道皇上此举,是要引领天下之人敬老尊老的深意,均称谢不已。

第18篇、药王生病民间故事

提起药王爷孙思邈来那几乎大人小孩没有不知道的。都知道他医术通神救的人都得成千成万地数就连他的徒子徒孙也都是朝野闻名的国医圣手。老百姓把他称为活神仙。

谁想这位活神仙一百岁时却得了病自己根据病情开了几服药煎好喝了没见效反而越来越重。老伴挺着急就劝他:“当家的俗话说医不自治你自己开药既没多大动静何不找别人看看呢?”

药王心里话:老百姓都尊称我为药王普天下的名医差不多都是我教出来的谁能给我治病啊?心里这么想嘴里可就嘟哝出来了:“找人治病找谁啊?”看来无论什么行当技艺达到绝顶的人都是非常寂寞的。

药王奶奶一听孙思邈的话口活动了赶紧接了话茬:“找谁?找你的弟子啊?你不常说么师不必贤于弟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么?”

孙思邈一听也是。自己的学生最小的也有五六十岁了行医这么多年救了不少人各有不少看家的本事倒不妨试试。他点了点头有气无力地说:“好吧?”

药王奶奶得着老头子这句话赶紧打发家人去叫自己的徒弟。徒弟们一听说老师病了再忙也得把事撂下啊?话送出没两天心急的道近的就来了几位。周围府县的徒弟也是急火火地朝这儿赶陆陆续续到了不少。一时间黑胡子的、白胡子的、黑头发的、花白头发的、白头发的可以说是济济一堂。

徒弟们见过师娘问起师父的情况药王奶奶倒是嘎崩响脆说:“你们的师父病了自己开了几服药也没治好。特意让我把你们几位叫来给他看看。”

徒弟们一听立刻到卧室里去见师傅。大师兄打头后边的自动挨个排着队进了屋给师父请了安。大师兄就坐在病床前开始给师父诊脉接着二师兄三师兄……按着次序一个个来。别看这些人在当地都人五人六的让人当活神仙供着可在师父面前却一个个战战兢兢连大气都不敢出。

大家伙儿诊完脉就退出了卧室到书房里去斟酌处方。也别说药王爷这些徒弟是真有本事一致认为师父的病是由风寒引起气郁不舒、思虑过度。大家你说一味药我说一味药连剂量大小也斟酌再三最后由大师兄执笔开出方子去征求师父意见。

药王爷看了看处方点了点头:“好吧?”大师兄恭恭敬敬地退了出来抹了一把汗这才叫人去照方抓药。药王爷连吃了三剂结果病不但没有起色反而连饭也不想吃了。气得药王奶奶把徒弟们都赶跑了药王孙思邈觉得没有了指望往床上一躺就等驾鹤成仙了。

这一天药王爷门口来了一个游方郎中挽着牛心发纂穿得破衣拉撒腰里系着一条草绳子手里摇着串铃哗铃铃哗铃铃的在药王门口走来走去大声吆喝:“专治各种疑难病症起死回生药到病除神仙一把抓?”

开始时也没人理他你嚷你的。可是这个游方郎中认准这块地方了哗铃铃哗铃铃连摇带喊的。看门的可不吃味了出来挡住了这位先生:“我说先生你别摇了行不?”

游方郎中一下子停住了:“怎么你想看病?”

看门的说:“我没病我是让你别摇了?”

“别摇了谁知道我是看病的?不看病我的晌午饭还没辙呢?”

看门的一听哎哟喝这位还赖上了心里说:跟他不惹气?老太爷病着哩怕吵给他俩钱打发他走就得了。看门的打兜里掏出半吊钱递了过去:“先生我这里有半吊钱送给你喝两盅吧?”

按说有这好事游方郎中还不麻利接着?谁想郎中连眼角都没瞥:“你收起吧?你当我是要饭的呢我是不看病不要钱?”

看门的这个气呀心说:你是什么东西给脸不兜着?人一生气说话就不好听了:“你没打听打听这是谁家么?这是药王孙老爷家凭你也看病?这不圣人门口卖百家姓么?”

游方郎中呵呵一笑:“没有擒龙手敢闯龙宫么?治病就得给药王爷治给别人治不过瘾?”

两个人各说各的理最后游方郎中哗铃铃一摇串铃长叹了一声:“我这也是多事白跟你费这么多唾沫?告诉你们家主事的明天我还来叫他别错过机缘我喝酒去了?”一边说一边踢塌踢塌趿拉着破鞋走了。

药王奶奶听见门口吵吵嚷嚷不知出了啥事儿赶紧打发丫环来问看门的气囔囔地把情况说了。丫环回去一学说药王奶奶点点头:“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说不准是个不露相的真人。明天他来了就说我有请?”

第二天大早上游方郎中就来了哗铃铃地直摇他那个串铃儿。看门的赶紧进来向药王奶奶禀报:“老夫人那个吹大话的先生又来了。”

药王奶奶说:“知道啦你先等等。”药王奶奶进了卧室:“当家的昨天我跟你说的那位先生来啦?咱们请他看看反正你是行家行呢咱们吃他的药不行呢也没啥坏处。”

药王孙思邈无可奈何地应了一声:“好吧?”药王奶奶赶忙吩咐:“有请先生?”

一会儿工夫游方郎中踢塌踢塌进来了。药王奶奶还真没敢小看这位先生赶忙请先生坐下接着把孙思邈的病情简单地跟先生说了说那先生呵呵一笑:“不妨事不妨事我保他当天起床当天吃饭?”

药王奶奶一听挺高兴:“那敢情好就请先生进屋诊脉吧?”

“不用不用?我用悬丝诊脉?”先生说着就把捆腰的草绳子解了下来往旁边站着的丫环手里一递:“麻烦这位丫环姐姐把绳子拴在你们老爷脚脖子上我好诊脉。”

丫环在药王府上见到诊脉治病的事多了还没见着把草绳子往脚上拴的不由得抬头看了看老夫人。药王奶奶也觉得二乎可又想看看下回分解就点了点头。丫环见老夫人点了头这才拿着草绳进了卧室。

药王孙思邈在里屋一听游方郎中的大话心里就有气。心说:你以为你是谁呀连我药王都没辙了你行?他这儿正气得五迷三道的丫环拿着草绳子进来了说大夫要悬丝诊脉差点儿把孙思邈给气乐喽他把脚丫子从被子里伸了出来让丫环拴上了心里话:我倒瞅你能玩出什么花活来?外间屋里那游方郎中煞有其事的用三个手指按着草绳子一头静心屏气诊脉。过了一会儿告诉丫环说:“把草绳解了吧我已经诊清你们老爷的病了。”

丫环把草绳解了游方郎中把草绳重新缠在了腰上然后朝药王奶奶作了两个揖:“恭喜老夫人贺喜老夫人你家老爷是身怀六甲要生孩子了?”

药王正躺在床上支棱耳朵听着这“蒙古”大夫怎么诊断他的病情听到这话气得登崩一下子坐了起来一口浓痰狠狠地啐到了地上怒叫了一声:“给我轰了出去?”

那个游方郎中没等轰早就跑到院子里去了接着话茬说:“你不轰我也走就等着三天后吃喜面了?”

那个先生走后药王还气得在地上直走缕儿:“什么玩艺儿这哪是看病这不是拿我孙思邈打差么?”过了一会儿觉得嗓子眼干得冒烟儿赶忙叫丫环:“小春给我泡碗茶来?”

小春赶紧泡了碗茶送了过来一看老爷在地上走缕儿惊喜地叫了声:“老爷您什么时候能下床了?”

孙思邈也醒过闷来了是哩我怎么能下床了?他坐在椅子上一边喝茶一边琢磨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知不觉中把一碗茶喝了下去。你想想好几天水米没进了哪架得住茶往下这一打肚子里咕噜咕噜地直叫唤。

这工夫药王奶奶把那先生打发走了进来想看看当家的气坏了没有一见面还没等她问话当家的就说话了:“快叫厨房给我弄碗粥来我饿坏了?”

丫环没等药王奶奶招呼立时就跑到厨房去了。一会儿端了碗粥进来递给了药王。药王孙思邈稀里呼噜就把粥喝了这才顾得上和药王奶奶叨咕这码事:“你说这事也邪了我喝了这么多药没管事愣让这‘蒙古’大夫给气好了你说怪不怪?”

药王奶奶说:“反正这大夫第三天头还来呢这事你跟他探讨吧?我可弄不清楚。”

第三天药王门前又响起了哗铃铃的串铃响。药王孙思邈经过这两天的自我调理显得神清气爽精神多了。一听串铃声赶快吩咐管家:“有请先生?”孙思邈也赶紧迎了出来。大老远看见游方郎中踢塌踢塌地来了孙思邈迎头就是一礼:“多谢先生妙手回春?”

这位游方郎中也不那么张狂了:“哪里哪里刘河间这里给药王前辈请安?”原来这游方郎中叫刘河间。

宾主到了客厅坐下彼此客气了几句药王孙思邈就迫不及待地问起刘河间给自己治病的事。刘河间哈哈一笑:“先生偶感风寒身体不适久治不愈吃亏在医理高深把病情复杂化了。您把病情所有的发展趋向都考虑到了结果郁结在胸劳神过度。您的学生走的也是您的路子怎能治好您的病?因此上我故做张狂逗您生气气动则血行血行则病散先生的病自然也就好了?”

孙思邈一边听着一边点头。听刘河间说完了孙思邈长叹了一声:“不虑则不通过虑则病生先生的话太有道理了。”

第19篇、县令审案民间故事

从前,山东有个年轻人叫马三,家里穷得很,砸锅卖铁,好不容易娶个媳妇回家,可成亲后没多久小两口儿经常为少吃缺穿吵嘴打骂。不到三个月,马三一气之下下了关东,在关东一呆就是三年。这期间,他替有钱人家出工卖力,省吃俭用,攒了五十两银子。

和妻子在一起时经常吵架,时间长了不见又很想念。他想到妻子在家中忍饥受饿,生活艰辛,决定带着五十两银子回家去。 马三带着银子,背着行李,在回家的路上已经走了几天几夜,虽说累得浑身无力,两腿又酸又麻,可一想回到家后就要见到妻子了,心里说不出的高兴。他还想:“以前在家时经常和妻子吵架,三年没有见面,也不知现在她是否还想着我,会不会变心……”

这天终于来到了村边的土地庙前。他怕妻子变心,就多长了一个心眼,没有马上回家,而是走进土地庙把五十两银子和行李藏在了土地爷的神胎后面。当马三走进自家的院子时正是深夜,他见屋里没有灯光,也没有声音,知道妻子已经睡了,就轻轻叫门。妻子一开门,见丈夫回来了,心里说不出的高兴。她先给丈夫倒了一碗开水,让丈夫喝水歇着,又拿起一把酒壶朝村边的小酒店跑去。 马三的妻子打酒回来后,给丈夫炒了几个小菜,又把酒烫好,让丈夫饮用。她知道丈夫走了很多路,一定饿了,来不及问外边的情况,就去做饭。她做好饭后,来到丈夫身边亲热地叙谈,先是和丈夫诉说了在家中所受的苦难,又问丈夫在外边的情况。 这时马三已有些醉意,再加上妻子对他这样热情,就和她说了实话:“我在关东待了三年,虽然受了不少磨难,也没混出个名堂,只攒了五十两银子,另外买了一点行李带回家来。”妻子问:“你把行李和银子放在哪里了?”他说:“我怕带进村来不方便,就藏在村头土地庙里的神胎后面了,你等着,现在我就去取。”

说完起身就要朝门外走,妻子一把拉住他说:“看把你急的!深更半夜又没人知道,还是明天一早去拿还不一样。”说完,就和马三拥在一起。 第二天一大早,村里的人都还没起,马三就朝土地庙奔去。他来到神胎后面一看,那五十两银子和行李都不见了,急得直跺脚,急忙跑回家里告诉妻子。妻子听了,以为丈夫夜里说的话都是谎话,就埋怨道:“你在外地混,挣不着钱又没人嫌你,你回家来不该说瞎话欺骗俺!”马三一听更急了,一边流泪,一边对妻子保证,他说的话都是真的,若有一句假话,天地不容。

妻子想,既然是真的,那么藏在庙里的银子和行李就一定是被人偷了,可又不知是谁偷的。想来想去没有办法,就让丈夫到衙门告官。 马三来到县衙,见了县官,把如何丢失银子和行李的过程详细说了一遍。县官听完后问道:“你在土地庙放银子和行李时有没有人看见?”马三说:“当时是深夜,一个人也没有。”县官感到很纳闷,又问:“当天夜里你家有人出去过没有?”马三想了想说:“就是我刚到家时,我妻子到村边的酒店里去打了一趟酒。”县官问:“卖酒的是个什么人?”马三告诉他是个姓张的老头儿。县官细细地琢磨了一阵,认定银子是张老头儿偷去了,可没有声张,只是让马三回去等信。 马三回家后,一直等到第三天,县官坐着轿子来到了村里,并且要审问土地爷。村里人听说后,都来看热闹,酒店里的张老头儿也站在人群里。土地爷被五花大绑着,县官来到它身边问道:“土地爷,马三把五十两银子和行李放在你的身后,让你看着,却被人偷走了,你说谁偷的?啊?不说?不说给我打!”衙役们刚要动手,县官就拦住说:“什么?怕打?怕打你就快说。”县官凑到土地爷身边说:“如果你不想让别人听见,就小声说。”说完,就把耳朵贴在土地爷的嘴边,一边听,一边不时地点头答应:“噢,噢……什么?卖酒的?姓张,噢!”

县官厉声道:“衙役们,把那个卖酒的张老头儿给我绑起来!”不一会儿,张老头儿被衙役们绑起来,推到了县官的面前。县官说:“张老头儿,刚才土地爷说了,放在它身后的银子和行李是你偷走了,还不从实招来!”张老头儿一听是土地爷说的,不敢不承认,急忙跪下磕头求饶:“县大老爷饶命,我这就把五十两银子和行李拿来还给马三。”县官说:“把张老头儿给我重打四十大板。”衙役们立即把张老头摁倒,打了四十大板。

那么县官是怎样知道马三的银子是张老头偷去的呢?这还得从马三回来,马三的妻子拿起一把酒壶到村边的小酒店去买酒说起。 马三的妻子提着酒壶来到酒店,说要装四两白酒,卖酒的张老头儿知道马三的妻子不会喝酒,她丈夫又不在家,就问:“你装酒有什么事?”她不好意思说是丈夫回来了,就说:“没什么事.是自己喝。”张老头儿也不好多问,给她装上了四两酒。她付了钱,提着酒壶出了酒店。 马三妻子走后,张老头儿想:一个妇道人家,半夜三更跑出来装酒,家中一定有人等着喝,给谁喝呢?她的丈夫下关东已经三年没回来了,家中又没有别的男人。对,她的屋里会不会有野汉子?张老头儿越想越不对劲儿,为了弄个明白,就偷偷地溜进了王家的院子。他见王家的窗户上亮着灯光,就趴在上面细听, 这时正好听到马三说把50两银子藏在村头土地庙里的神胎后的话,于是就起了歹心,溜出院子又悄悄朝村头的土地庙里摸去…… 当然,这一切县官都不知道,可他通过询问马三得知,马三回家的当天夜里,除了他的妻子去买酒与张老头接触外,没有任何人知道。无疑张老头偷银子的嫌疑最大,可他又苦于没有证据,更不能随便抓人。为了进一步掌握张老头昨天夜里的踪迹,他就马上派人四处查访。结果派出的人回来说,马三邻居家的一男子,夜里闹肚子到外边大便,隔着院墙看到张老头偷偷潜入了马三的院子,不过没多长时间就又溜出了院子去。县官听后更断定银子是张老头儿偷的,但还是没有直接证据,也无法直接定罪。怎样才能把张老头捉拿归案?他苦苦想了好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才有了上面的审土地爷。 案子破了后,众人无不拍手称快,都称赞这个县官是个清官。

第20篇、张老实娶妻民间故事

唐县郊外有个张老实,二十好几了还没有人上门提亲。有人同情他,说:“媒人不找你,你就去找媒人呀!老娶不上媳妇,你不成绝户头了?”张老实想想也是,于是打听到邻村有个专门说媒的黄油嘴,这天就硬着头皮找上门去。

黄油嘴倒也是个爽快人,看张老实一副老实疙瘩的样子,张口就说:“你拿十两银子来,我保证五天之内把女人给你送去。”张老实的全部积蓄不过就是十来两银子,为了娶到媳妇,他咬咬牙全掏了出来,回去之后又在屋角落里搜罗了半天,用搜剩下的角子儿置了些酒菜,就天天在家里坐等新媳妇上门。

果然,到了第五天傍晚,黄油嘴带着一干人引着一顶花轿来了。黄油嘴让跟来的伴娘把蒙着红盖头的新媳妇扶下轿,对满脸喜色的张老实说:“你先别忙着跟新媳妇亲热,快弄些酒菜给我们填填肚子。”因为张老实早有准备,所以酒菜很快就上了桌,黄油嘴一干人也不客气,放开肚皮大吃起来。

等把这干人送走,已是一更天光景。张老实有些酒意,也就少了羞涩,就忙不迭地放胆掀开了新媳妇的红盖头。呀,新媳妇太漂亮了,红扑扑的脸蛋,张老实怎么看怎么喜欢,尤其是那双眼睛,充满了和善与温柔。张老实又惊又喜,忍不住就伸手朝新媳妇的脸蛋摸去。不料这一摸,着实吓出一身冷汗。为啥?新媳妇的脸蛋冰凉不说,而且木木的,一点感觉都没有。再往身上一摸,不得了,新媳妇的身子竟是一截白花花的木头。

张老实惊呆了,索性把新媳妇的衣服扯下来,端了灯烛前后左右地打量。不得了,新媳妇整个就是一截木头,只是上端被刻成了媳妇的头像。张老实觉得这个头像有点眼熟,想了半天想起来了,不就是庙里菩萨娘娘的像嘛!张老实吓得又赶紧把衣服给她披上。

张老实实在搞不懂,黄油嘴为什么要给自己送这么一尊木刻菩萨来,他甚至心想:会不会是人家原本送来的是活生生的女人,到了我家之后才变成了木菩萨?要真是这样,那不就表明是老天在告诉我不该娶媳妇啊?一想到此,张老实立刻恭恭敬敬地把木菩萨供起来,然后才上床睡觉。老实人心里不装事儿,他脑袋一挨枕头就进入了梦乡,第二天起来,还像以前一样过日子。

这天吃过晚饭,张老实正在油灯下编草鞋,突然有个姑娘找上门来。张老实摇摇头说:“我不认识你呀!”谁知那姑娘却不在乎,说:“过去不认识,现在不就认识了吗?我肚子饿了,你能不能给我弄点吃的?”

张老实于是就去厨房煮了一碗荷包蛋。等姑娘吃饱了肚子,张老实说:“你要是个男人,我就留你住宿,可你是个女的,不方便。你住在哪里?我送你回去。”

姑娘摇摇头说:“我没有家,我就住你这儿,不走了!”张老实吓了一跳:“那可不行!”

姑娘说:“你把我当成你的媳妇,不就行了?”张老实连连摆手:“那更不行了,我没下过聘礼,怎么能白捡一个媳妇呢?”

姑娘笑了:“你怎么没下聘礼?你不是已经花了十两银子了吗?”张老实愣住了:“那十两银子娶回的是一尊木菩萨。再说,这事儿你怎么知道?”

“我就是菩萨呀!”姑娘指了指张老实供奉在屋里的菩萨像,“不瞒你说,那就是我的像,我就是菩萨的真身。”张老实一听,惊讶得张大了嘴巴,这难道是真的吗?

姑娘告诉张老实,菩萨也是要嫁人的,只是一直没有遇到合适的人;现在呢,她就看中了张老实。菩萨的眼睛是雪亮的,知道心眼实不是毛病,那叫诚实,那叫高贵。诚实的人为什么一直没有人给介绍媳妇?那是凡夫俗子没眼光!姑娘这番话说得张老实心花怒放,既然菩萨要和自己成亲,那也是违背不得的,于是张老实就高高兴兴地牵起了姑娘的手……

谁知道好景不长,张老实新婚第三天,那个黄油嘴就找上门来了,说张老实拐骗了他的闺女青莲。他今天不但要带走青莲,还要张老实赔偿他的损失。张老实一听傻眼了,说:“我娶媳妇不假,可我娶的是菩萨娘娘,怎么会是你闺女呢?”

话音刚落,姑娘从水塘洗衣服回来了,黄油嘴伸手就去拉她的胳膊,说她就是自己的闺女青莲。谁知姑娘把膀子一甩,沉着脸说:“你认错人了,我是菩萨!”张老实接过姑娘手里的洗衣盆,一面拉着她进屋,一面扭头对黄油嘴说:“我供的是菩萨,娶的也是菩萨!你回去吧,这里没你的事儿。”黄油嘴气白了脸,跺脚道:“你胆敢娶菩萨做老婆,我去官府告你!”

黄油嘴果然把张老实告到了县衙。县老爷听说娶菩萨的事儿,很是惊奇,当即就让黄油嘴带路,直奔张老实家。张老实见县老爷登门,吓得话也说不出来。

县老爷对着姑娘上下打量了一阵,惊疑地问:“你是菩萨?”姑娘倒挺沉着,回答说:“我不是菩萨,我是民女青莲。我不过是代替菩萨守诺行善。”县老爷“哦”了一声:“此话怎讲?”姑娘深叹一口气,这才把事情的缘由说了出来。

这姑娘的确是黄油嘴的闺女青莲。黄油嘴特别好赌,还常年打着媒人的旗号骗人钱财。前些日子,黄油嘴买截木头人糊弄张老实不说,后来又接了东庄一个人的十两银子,也答应五天之内给人家送个新媳妇去。可那人不是老实疙瘩,带着自家的兄弟天天在黄家门口候着。黄油嘴找不来新媳妇,却早把人家的十两银子给输了个精光,眼看五天的期限将至,没办法,他只有把青莲顶出去。万幸的是,青莲当天晚上就从这户人家逃了出来,她思来想去,干脆以菩萨的名义自己上门,做了张老实的媳妇……

县老爷听完青莲的诉说,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瞪着黄油嘴喝道:“你这个赌徒骗子,哪配为人父!本县判你千里流刑,去边关效力吧!”

黄油嘴急了:“老爷判了小民的流刑,那小民欠东庄的银子怎么办?”其实他说这话是想提醒县老爷他还有欠账,让县老爷免了他的流刑。

县老爷冷笑道:“怎么,你怕了?本县就是免了你的流刑,你也不过是挖东墙补西墙,继续指婚骗财,惹是生非!”

这时候,想不到张老实“扑通”一声给县老爷跪下了。张老实说:“老爷,黄油嘴既然成了我的岳父,我就是他的半个儿子。父债子还,天经地义,他欠下的债务,以后就由我慢慢还吧!不过,看在我岳父年纪已大的分上,恳求老爷能不能让他就近服刑,也让我们做小辈的方便照顾?”

县老爷听张老实这么一说,简直惊呆了,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好吧,看在你们小夫妻的分上,本县就答应你的请求。不过……”他转向黄油嘴,“你可听清了,今后如再作奸犯科,本县定罚重刑不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