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篇、励志故事马卡斯的努力
如果有人问沃尔玛百货公司的董事长萨姆·沃尔顿成功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比别人更努力。如果有人问世界豪富保罗·盖蒂成功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比别人更努力。如果有人问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成功是什么,他会告诉你:比别人更努力,然后找一群努力的人一起工作。如果有人问每个成功的人士成功是什么,他们都会告诉你:比别人更努力。努力是成功的捷径,而且是成功必须付出的代价。犹太人贝里·马卡斯也正是凭借自己的努力,才取得了成功。
贝里·马卡斯跟随父母从俄罗斯来到美国,住在纽威克的一个穷人聚居区。父亲靠做木工活维持生计,母亲料理家务。马卡斯的母亲在40岁时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经常卧床不起。但是,马卡斯的母亲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巴谢特”。这句话的含义是:“这是上天的安排,生活总会苦尽甘来。”这是马卡斯的母亲面对艰难困苦时的一贯态度。
马卡斯的梦想是进一个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医生。作为一个穷学生,马卡斯就近进了路特格大学的纽威克校区,这样他可以住在家里而省下住校的费用。马卡斯开始学习医学预科课程,并取得了优秀的成绩。一天,系主任通知他,已经为他争取到了上医学院的奖学金,但接下来的消息令人失望:马卡斯仍需另外缴纳1万美元的费用。毫无疑问,他拿不出这么多钱。没办法,马卡斯只好退学。半路上,马卡斯和母亲通了电话。他告诉她,自己再也不会成为一名医生了。
“别泄气!”母亲安慰道,“说不定好事还在后头呢!”
马卡斯在餐馆当了一年服务生后,又到新泽西州的一个医学院求学。毕业后,他开始营销药品,这让他第一次接触到了商品零售业,并喜欢上了它。后来,马卡斯跳槽到西部一个名为“便民”的公司,这是家小型家装物品公司。
在便民公司里,他常看到不少自己动手装饰和修补住房的人来买各种家装必需品。但是,由于公司规模有限,所以他们不可能在这里一次就买齐。一天,他突然有了一个主意:如果能有一家大商场,把所有的家装材料店,如厨卫设备店、涂料店、木材店全都包括进来,顾客岂不更方便?
1978年的一天,马卡斯向老板谈了自己的建议,希望老板能采纳自己的建议,把企业做大做强。但是,老板否认了马卡斯的想法,认为马卡斯在他面前过分炫耀,自以为了不起,无视他的权威。于是,他把马卡斯解雇了。
这次失业给马卡斯沉重的打击。马卡斯当时还有两个孩子正在上大学。此外,他向银行借的大笔抵押贷款也必须按期归还。他根本承受不起失业。正当马卡斯心灰意冷之时,他想起了母亲的那句口头禅。虽然母亲已经过世,但此时,他仿佛听见她在说:“巴谢特。”
马卡斯决心自己当老板,着手实现创建一个大型家装材料总汇超市的构想。他的这个超市将面向人口众多的工薪阶层。因为工薪阶层是自己动手搞家装的主力,他这样做,正好为他们提供了及时的、恰到好处的帮助。
马卡斯又找了几个和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作为合伙人。于是,一个名为“家庭”的大型家装材料公司应运而生。他们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后来业务遍及全美,甚至开始扩展至全球。
在马卡斯的一生中,他记忆最深的是他母亲的那句口头禅,充满哲理的人生经验“巴谢特”。马卡斯通过更加努力的奋斗,最终赢得了成功。
第30篇、励志故事性格不决定命运
沃伦·哈定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人,格罗弗·克利夫兰则是一个喜欢说“不”的人。
哈定的童年在农村度过。从学校回到家里,无论是安排他挤牛奶、喂马,还是让他收割庄稼、漆谷仓,他从不讲价钱。少年时代,他在《喀里多尼亚守卫》周刊的一个印刷所里当学徒。除了默默干活,他从不与人争执任何问题。
让父亲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性情温顺的少年极其有心。当了几年学徒,他成了办报纸的行家里手。15岁进入俄亥俄州伊比利亚中心学院学习时,他竟集编辑、总编于一身,办起一份校园报纸《伊比利亚旁观者》。
大学毕业后,他买下濒临倒闭的《马里恩星报》,凭着热情和多年积累的办报经验,很快使这份报纸成了家喻户晓的大报。这为他步入政界打下坚实基础。
而克利夫兰自幼就是一个充满反叛性格的人。父母希望他长大后仍像父亲那样,献身于神职工作,他却有自己的想法。9岁时,他写过这样的文字:“如果我们希望成为一个伟大和优秀的人物,并得到朋友的尊重,就必须在年轻时像华盛顿和杰克逊那样利用时间。”
他上中学时,父亲因病去世。尽管他非常渴求知识,迫切希望在学校继续学习,无奈家中失去经济支柱,他只得外出打工。一年后,有个热心人表示愿意资助他读完大学,条件是毕业后要干牧师这一行。倔强的克利夫兰拒绝了,宁愿一边打工一边自学。在不断的努力下,22岁时,他通过国家律师考试,成为一名正式律师。
哈定的性格可以说柔得像水。虽然他常说的一个字是“是”,他却是一个“中庸而不平庸”的典型人物。十多岁做学徒时,他便吃透办报的精髓。成年后,他在报业所向披靡,取得辉煌成就,并以此为契机,走向政界。最后,竟然因为是一个喜欢说“是”的“中庸”人物,他成了一国总统。一个“是”字,在他的人生岁月里,渐渐地演化成内在智慧和处世韬略。
克利夫兰是一个硬汉子,他的“不”可以说是一把劈向尘世的利剑。他的个性中最值得称道的,就是从不向邪恶势力妥协的品格。他一生都在追求卓越、追求优秀。他的为官信念就是“公共职务就是公众的信任”。他敢于向一切有悖于这一信念的事或人说“不”。他鲜明的个性以及办事公正严明、雷厉风行的作风,使他成为出色的候选人,两次当选美国总统。
两人虽然性格迥异,但他们都以自己的奋斗方式,最终登上美国总统宝座。
可见,不管你是一个说“是”的人,还是一个说“不”的人,只要办事认真,勇于进取,有理想和追求,最终都能像哈定和克利夫兰那样登上生命的辉煌巅峰。性格不一定决定命运,奋斗和内心追求才决定着一个人的未来。
第31篇、励志故事障碍,赐予我们最大的善意
有位创业的朋友,特别忙,基本上每天都有人找他,或谈合作,或交流心得,或者只想见见面。对于这些邀请,他很难拒绝,这让他疲于应付,烦不胜烦。
后来,他想到一个好办法:每次有人打电话要求与他见面时,他都会选择一个很偏僻的地方,这个地方交通不方便,离市中心远,来回需要特别长的时间。
于是,很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那些打电话要求见面的,在听到地名后,很多人就歉意地表示时间不够,可能去不了,有些人则直接消失,再也不联系,而最后,也总有一些人,哪怕折腾很久,也会去见他一面。
对于这些不畏艰难、一定要见他一面的人,基本上,都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谈,而且非常有诚意。是啊,事情如果不重要,如果不是很有诚意,谁会跑这么远与人见面呢?
自从这么做以后,朋友就没有以前那么忙了,而且只要跟人见面,合作的成功率都特别高。
我有位同学曾经特别想学写作,知道我在一些地方发了文章后,就来找我,希望我教她。这当然没有问题,问题是,她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每次坐在电脑前不到半小时,就感觉头晕,浑身不舒服,必须出去走走。而且,她不能忍受至少半年没有收入的情况,不能忍受可能落下的职业病。
写作,这条看似一本万利的路,其实并不好走,一路上有很多阻碍。比如,你必须忍受孤独;你至少半年没有收入,半年后有没有收入也不能确定;长时间坐在电脑前,可能会让你的肩椎、颈椎、腰椎都落下毛病。
在这些障碍面前,同学的热情高涨了不到一个月,她没有看到效果,慢慢地,也就放弃了。
有些阻碍,就是为了把不合适的人拦在门外。既然你不适合走这条路,你没有那么强烈的愿望要走这条路,那么最好的办法,当然是调转方向,去找更适合你的路。
这世上,没有人喜欢阻碍,但我们真的应该感谢那些阻碍,它就像大自然的优胜劣汰,自动帮我们淘汰一些不重要的人和事,帮我们节省时间和精力,让我们自动把最宝贵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最重要的人和事上。
这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最大善意,让我们少走弯路。
第32篇、励志故事永远的成功者
19世纪末,美国GE公司把意大利梅洛尼公司的负责人梅洛尼先生叫过去说:“我们决定在近期收购你的公司,你回去准备一下吧。”
梅洛尼先生很生气地回答:“但是,请你记牢了,我没决定卖掉我的公司!”
GE公司的代表冷笑着撂下一句话:“那你就回去等着瞧!”GE公司竟然如此嚣张,梅洛尼心里着实吃惊不小,忧患意识也一下子迸发了。
二十年后,梅洛尼公司还是存在着,品牌还是自己的,并且家电产品已在欧洲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梅洛尼先生说:“这二十年来,我总是丝毫不懈怠,拼命地奔跑,不敢喘气,只有这样,我的公司才不仅避免了被类似于GE的一些大公司所吞噬,而且有了今天更大的发展规模。”
孟子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确如其言,因为安乐容易使人满足现状,以至于固步自封;相反,忧患则是一种动力,往往催人奋发超越,不断突破自己,从而能够做到与时俱进,成为永远的成功者。
第33篇、励志故事我们往往是被自己打败的
参加过一次有趣的心理测试活动。接受测试的人按要求蒙上眼睛,逐一被人带领到一条布置有桌椅形成障碍的通道前,然后按要求不能摘掉眼罩,摸索走过通道。因为眼睛看不见任何东西,接受测试的人没一个人不磕磕碰碰,但每一个人都能成功通过通道。第二次通过时,接受测试者就在通道口被蒙上眼睛,组织者还特意提醒他们看清桌椅障碍的放置地点。每一个测试者在第二次蒙上眼睛后,组织者迅速地把所有的桌椅全部搬走。结果,畅通无阻的一条通道,测试者无不花费远超过第一次有障碍时所用的时间。他们在事先记下的桌椅放置的地方不停地用手用脚去摸索碰触,由于没有碰到,就再也不敢大胆迈脚,似乎到处都可能有桌椅,有几个测试者最终迷失了方向,又绕回到通道的入口。
相同的情况下,为什么没有了障碍反而更难以通过呢?在场的一位心理学老师道出了原由:第一次通过时,障碍桌椅在现实中存在着,测试者事前不知道过道里有什么障碍,也就无所畏惧,所以只管往前走。第二次通过时,那些桌椅虽然被撤掉了,但是测试者事先记下了具体位置,他们的心里就有了桌椅。第一次他们翻越的,是现实中的障碍。第二次他们翻越的,是他们的自信—相信自己的判断,相信自己的能力—即使有,也是能够翻越过去的。由于他们总是感觉桌椅就在下一次抬脚的位置上,越是碰不到,越是觉得离得近,他们越走越要谨小慎微。可见,任何一个再小的困难我们都可能在想像中无限地夸大。
我们经常会在心里不自觉地放置类似于上面测试中那些原本不存在的障碍桌椅。担心自己的学历太低,不敢去找自己梦想的工作;感觉自己的外语水平太差,一直不敢参加自己梦想的研究生考试;从小就梦想成为作家,却一直没敢动笔,就是觉得自己怎么看都不是当作家的料……这时候,我们就已经在通往自己目标或理想的道路上放置了无形的桌椅障碍。出于对这些障碍的畏惧,我们常常在通往理想的通道口一直徘徊观望,连踏上一步都不敢。而目标和理想搁置时间一长,就渐渐成了“梦想”—在睡梦里想想而已的念头,醒来连自己都觉得有些荒诞。
最强大的敌人不是现实中的那些困难,而是自己,是战胜自己对克服困难实现理想的畏难畏惧的心理。失败,常常并不是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而是我们对原本并不成问题的困难估计得太高而裹足不前,是败在了我们自己的心里。
第34篇、励志故事耐克创始人与他的怪咖团队
杰夫·约翰逊的第一封信,菲尔·奈特没有回。
杰夫·约翰逊的第二封信,菲尔·奈特没有回。
杰夫·约翰逊的第三封信,菲尔·奈特同样没有回。
杰夫·约翰逊的信很快塞满了菲尔·奈特的信箱,然而,他依然没有回。
1960年代初,菲尔·奈特是运动王国耐克的创始人,而约翰逊是耐克第一号全职员工。约翰逊太喜欢倾诉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他都希望得到鼓励,希望解决问题,他会写成长长的信,一封接一封地寄给年纪相仿的老板。
但奈特从来不回信,也不理会。约翰逊的希望被无情浇灭,他抱怨老板为什么这样对待他,可他依然写个不停。
而奈特的这种风格不只针对约翰逊,对其他后来的员工——他们都是耐克发展史上的灵魂人物,也是如此。然而,这样的风格却使他们成为稳固的搭档,为耐克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为什么能如此?因为,他们都是一群非主流的怪咖,热爱田径的怪咖。
怪咖约翰逊:跑步界的“耶和华”
以杰夫·约翰逊为例。
1960年代,蓝带体育(耐克前身)刚创立的那些年,跑步并非广受欢迎的运动,出门跑上8公里是怪胎才会做的事情,而跑步的理由也无非是为了燃烧和释放疯狂的精力。跑步者还会遭到嘲笑,特别是司机,有时候还会朝跑步者的头部扔啤酒和苏打饮料。约翰逊就经常被百事可乐砸中。
但约翰逊对田径有着痴迷般的虔诚,他内心坚定地认为,跑步者是上帝的选择,如果方法得当、斗志昂扬、形式适合,跑步就是一种神秘的练习,完全不亚于沉思或祈祷,所以他要帮助被压迫的跑步者,创建属于跑步者的社区,为他们带来光明。
在成为蓝带体育的全职员工后,在推销鞋子之余,约翰逊开始构建消费者数据档案。每个消费者都有自己的指数卡,而每张指数卡包含消费者的个人信息、鞋码和鞋类偏好。约翰逊拥有成百上千的消费者通讯录,时刻与消费者保持联系,会给消费者寄送圣诞卡和生日卡,会在他们完成大型比赛或马拉松后發送贺词。
1960年代几乎没人了解跑步损伤或常规运动损伤的基本情况,但约翰逊在与消费者的信件来往中获得了这些信息后,会主动安慰、同情、提供相关建议。某些消费者会自由主动地表达对蓝带体育代理销售的鬼冢虎鞋子的意见,约翰逊就积累这类消费者反馈,利用反馈创造新的设计蓝图。
蓝带体育的第一家零售店也由约翰逊创建。他不仅将零售店做成鞋店,还将其打造成跑步者精神上的庇护所,令跑步者趋之若鹜。
而这一切,都是在奈特不回他的信件、不理他的请求、不管他的工作时完成的。
让团队做真实的自己
奈特对自己的这种管理方式不是没有疑问。很多次,他也在反省是否过于冷漠,他的这种方式是否合适?因为作为公司创始人,他几乎从来没给团队任何指导,当他们干得漂亮时,他只是耸耸肩,然后用“不错”两个字当最高赞美;当他们犯错时,他只冲他们吼上一两分钟,然后抛之脑后。而他的这些搭档也全然不怕他。
奈特知道,这些人是他真正的伙伴,因为他们连自己的报酬是多是少都不关心。而他们知道,奈特不会给自己太多,也信任奈特会尽最大努力回报他们,事实上,耐克上市后,他们都获得了丰厚回报。
奈特清楚地认识到,团队喜欢他营造的这种氛围,正是这种相互信任,让团队觉得自由,以及被充分授权。
“不要告诉别人如何去做事情,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他们就会用成果带给你惊喜。”奈特在本书中这样说,“我让他们做真实的自己,让他们自己动手,让他们自己犯错,因为我一直就想要别人这样对待我。”但奈特很清醒:他的管理方式对那些每一步都需要引导的人,是没有作用的。
所幸,耐克的核心团队并不是这样的人。
第35篇、励志故事男孩
一天早上,男孩起床晚了,被门卫逮个正着。门卫挥动着扫帚,把男孩赶了出来,还说在看见一次就打一次。无奈,男孩只能露宿街头,世界上好人也还有的,一天,一个老太太捧着一袋东西走了过来。“哎,”老太太说,“你怎么了,不嫌弃的话,去我家吧。”
于是男孩跟着她回了家,老太太的外孙是个混混,一进门就叫到“去哪了,饿死我了,你个老太婆。”男孩清楚的看见,老人的眼角动了动,仿佛努力克制着什么东西。
之后几天,男孩看清了这个家。当年老人的女儿爱上了一个人。当时,虽然那个人一贫如洗,老人还是尊重了她的决定。即使老人看出了女婿的轻浮。但她以为在他们帮助下,他会改的。但是事实证明,她错了。在她们母女俩的帮助下,女婿的公司上市了,但是他一如当年的轻浮,并不觉得是母女俩的功劳。他开始有点讨厌她们。
男孩天天晚上与老太太睡在一起,男孩也天天晚上瞥见老太太的眼泪。
几天后,男孩离开了这个“家”,他觉得是自己让老太太晚上无法发泄。
男孩又开始了漂泊,后来男孩偶然得知养水蛭赚钱,于是男孩拿12000干了起来,第一年由于没销量,亏了一点,之后就节节攀升,几年后他成为了百万富翁。这时,一个投资商找了上来,说他投资1000万,盈利55分,男孩因为之前的成功有点沾沾自喜。结果,因为养殖密度太大,死了不少。
男孩一下又如当年了。他想到过放弃,甚至自杀。但最后他选择了重新再来。男孩吸取了教训。每天起早贪黑,一天吃一餐饭。男孩更瘦了。但也赢来了回报。又一个投资商找了上来。这次,男孩成功了,纯利润就达几千万。一次,记者问他成功的诀窍。他想起了那个老太太。
几天后,男孩凭记忆找到了这。开门的是一个小伙子。男孩以为找错了,老人的女儿连忙问“是那个男孩吗?”男孩回头,认出了她。两人聊了起来。后来男孩得知。男孩走后,老太太发了疯的找他,却被人撞死了。老太太的女儿就要和他丈夫离婚。丈夫要求她净身出户。她当时只想着离着恶魔远点,也就同意了。儿子呢也跟着丈夫了。也许真是老天爷在看,丈夫不知怎的就疯了,不久就死了。儿子继承了遗产,却太小了,结果这钱还是归她了。
男孩听了,感慨万分。和她去看了老太太的坟。
最后,男孩认女孩做了姐姐,也卖了公司。搬了过来,和她们住在了一起。
第36篇、励志故事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做自己喜欢的事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美国曾流行一部名叫《星球大战》的科幻电影,马克·扎克伯格看得入了迷。不过,马克不是单纯地看,他看了《星球大战》后,竟然想拍一部电影。姐姐们都觉得马克是异想天开,但是,父亲艾德对儿子马克很支持。他买来了拍摄需要的一切设备,交给马克说:“不要拘束,只要你喜欢,你可以做一切可以做的!”马克很高兴,便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一个多月后,马克竟然真的创作拍摄了一部电影。当然,这是一部恶搞片,影片的滑稽恶搞,让三个姐姐笑得吃不下饭。
按常规发展,马克也许会成为好莱坞的剧作家或者导演。可是,马克的兴趣很快就转移了,他喜欢上了电脑,喜欢上了网络游戏。不要认为马克是一位贪玩的孩子,他与其他孩子不一样的是:他沉迷于游戏的奥秘,而不沉迷于游戏本身。当马克把所有的电脑游戏玩转之后,就觉得没有意思了,他打算自己编写一个游戏。
编写游戏需要写编码,而编码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深奥的课题,况且还需要美术、音乐等方面的技术支撑。不过,困难就像是一块磁铁,深深地吸引着马克,他从书店买来一本写编码的书籍,偷偷地看了起来。几天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游戏编写,做的第一款游戏是一部名叫《摇滚乐团》的视频游戏,道具是一个塑料拨浪鼓,场景就在自己家的客厅里。游戏编好后,三个姐姐都很喜欢,可是很快,她们就发现了游戏的漏洞,玩起来很糟糕。
马克有些失望,有些胆怯。看到儿子不高兴,父亲艾德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在一个晚饭后,艾德走进马克的房间,坐在马克的身边。他用手摸着儿子的头,慈祥地说:“不要胆怯,不要害怕困难。只要你认为这是你喜欢做的事,就要不顾一切地往前冲,成功才会属于你!”
于是,马克重整旗鼓,再次开始,并决定编写一个可以交流的程序。这是一个类似于现在QQ交流的信息系统,编码程序很复杂。马克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停地敲打着自己的键盘,常常因此忘记了吃饭和睡觉。这次,马克成功了,他创作的交流平台,可以把爸爸、妈妈和三个姐姐的电脑联系起来,家里的人可以坐在自己的房间里,通过这个平台交流。虽然这个信息交流平台的速度非常慢,交流起来很费力,甚至没有直接跑到对方的房间里的速度快,可是,家里的人都感到很神秘、很兴奋。大家称这个信息平台为“马克网站”。
终于,马克在哈佛上大学的时候,创建了脸谱社交网站(faceb00k)。当时,专业人士评估这个网站价值2000万美元。
马克决定退学创业。这对于一般家长来说,简直是一个荒唐的决定,也是不可能同意的。可是,当马克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父亲艾德的时候,艾德毫不犹豫地对儿子说:“不要胆怯,只要你决定,你就坚定地往前走!”
第37篇、励志故事一个90后对前辈们的“宣战”
一个90后对前辈们的“宣战”
我过年去我姥姥家拜年,把名片拿出来。“啥?都当上老总了?”她说,“做人啊,要踏实。”
她觉得我这个公司和20万投资都是编的,为了掩饰我毕业了还没有找到“正式工作”的尴尬。
我读北大的时候,学生是不可以因为创业辍学的,创业甚至不列入大学毕业生的去向范畴。老师会觉得,你故意找碴吧?你怎么不找工作呢?学校都有硬性指标,一定要有多少人工作,多少人就业,多少人保研,创业属于“未就业人群”。
所以父母、姥姥那一代,“正式工作”捆绑的东西特别多,没有正式工作都恨不得拖出去毙了。我爷爷当时单位落实不了正式编制,折腾了很久。我也理解他们那一代对这种事情的担忧。那一代人思想真的很落后,对生活的理解只来自青年和壮年的生活经验,再往下就不积累了,不能保持一个更新的节奏。
可是“正式工作”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规则已经写得一清二楚,年轻人进去只有学习和执行的份儿。你只能熬年头,因为规则已经制定完了,该怎么做都有规矩,不符合这个规矩就要赶紧学习、低头,你也就是一个执行的人,创造力完全被扼杀了。这样的行业里只有对和错的分别,没有探讨的份儿了。你甚至不能问。个性的东西完全被扼杀了,空间也没有了,只能接受,不能怀疑了。
我追求个性,我想我们这一代都是这样。一个东西不好,我们一定会说它烂的,根本不会想还要对这个东西留什么情面。互联网时代不都是用脚投票吗?不好的东西,人家都懒得骂你,直接就走。可传统的要求是,你不得不忍受很多东西。我爸爸会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要提出改进意见”“你不礼貌了”……给你一堆雷人的理由,再扣上一个素质的大帽子,要求你对这个“烂”保持一种忍受。
为什么不能open点呢?有次我去桂林吃米粉,桂林人告诉我,我的吃法是错的,一定要先吃干粉再喝汤,我们把汤倒进粉里吃是不对的。我一听就火了,老子管你怎么吃?先吃干粉再喝汤是为了维持某种传统,“桂林人都这么吃”,其实是没什么理由的。上一代人想法很奇怪,总要维护这个那个传统,连米线的吃法都是规定死的。
一旦你不这么干,想干点儿自己的事儿,人家就要说你“叛逆”“反叛”。其实个性化的表达,人人喜欢,只是70后、80后被压抑了,90后才刚刚有一点儿变成正常人,这不叫反叛,这只是正常而已。
9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了,我5岁上学的时候就可以上机了,虽然不能上网,但是已经可以玩游戏,1997、1998年开始上网了,玩过的网络游戏不下三位数。90后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和70后80后还不一样。那时动画片发行体制非常老旧,也就一两部,爱看不看,有时我甚至觉得,那一代人很可怜,他们的童年情怀是被“强奸”出来的,看到蓝精灵,“好怀念哦”“好童年哦”,可是你除了看蓝精灵,难道在当时还能看到别的吗?还有选择吗?爱,是建立在选择上的,如果没有选择,那就是强奸。
我不喜欢这个,那些被动的东西,我非常不喜欢。我不看电视,因为只要你不看,你的精神生活就可以一夜之间脱离控制了。电视是主动推送型,互联网是索取型,完全是两码事,思维、想法,整个完全不一样。我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对事情规则的理解是互联网式的。
我这样说可能有些绝对,但我一直觉得,婚姻也要考虑一个用户体验,婚该离就离,我不认为离婚率高的国家夫妻就不恩爱,离婚率低的就好。能离就离,用户体验不行,就得离。
有时我觉得学校都应该像公司一样,给学生提供学习这款产品,如果学生体验不好,校长应该反思,而不是“学生不守规矩了”。我们社会的很多东西都不太考虑用户体验。比如学校那种石板路,一块一块石头铺在草坪上,中间有间隔,长着草,走那种路,真是“一格娘炮,两格扯淡”:你一块一块地走,像个娘炮,可两个格子地走,根本够不着啊,连这点东西都不会考虑人的感受。
我觉得互联网思维讲起来好像有点儿屌丝,但我觉得真正的规则就该这样,就是迅速迭代,根据反馈马上更新,没有什么架子,不存在我用奔驰给你送餐就是装,就不行,一切都可以,用户会做出选择。
90后创业,也有人做餐馆,做实业,但我觉得不一样的是,他们在试着用一种互联网的思维,采取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转模式,做产品的一整套模式,所以其实也有一套互联网公司的ISO的东西。只要有了这套东西,你甚至可以用互联网思维收垃圾。
我喜欢这行,很多东西刚诞生,怎么玩儿,怎么搞,全都是open的。如果我找到了一个领域,我就可以自己制定规则。
而且我很赞成陈欧(“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之一)有一句话:“互联网创业,绝对不是为了保护什么所谓创始人的小自尊,或者为了创始人的小梦想,这东西都是不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什么“创业就是对梦想九死一生的坚持”,我觉得这个真扯淡,如果你的梦想都到了九死一生的程度,你就干脆放弃它算了,真正为用户着想的企业才能真正崛起。
我合伙人跟我讲过一个道理,当时一个做分享的公司,原本是做论坛的,可他发现大家不爱发帖,反而疯狂地贴照片,于是他就自动转型了。你创业,做一个东西、一项服务,不是为了坚持自尊而跟用户做斗争,而是让用户享受到更好的东西,用户明白了这一点,你采取什么手段他是不care的。
我们创业可能跟80后不太一样。他们更大程度上想创实业,不喜欢互联网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他们对创业的理解,多少还有点儿“我要跟人合伙,凑点儿钱”的意思。可90后不会这样想。互联网有一个好处,失败的代价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而且,90后的父母条件很好,我们也受过完整的教育,不是迫于生存压力出来创业的,退路也很多。退一万步讲,我的企业砸了,没有任何人愿意来跟我创业了,我再回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一个博士也是可以的。
这真的不是“你辍了学就一无是处”的时代了。
比如我自己开公司,招聘新人时,只看你的编程能力、业务能力,跟学历半毛钱关系没有,我也不会考虑房子、户口的问题——当然人家给我一个户口我也不至于不要,但我绝不会为了一个傻户口,放弃很多东西,五年待在一个傻单位。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创业者,能真正从钱的角度来理解钱了。大学时我在北大读书,整天学的都是,马克思认为有钱就是罪孽,因为你是通过剥削工人获得的,资本家双手沾满鲜血,写得跟恐怖小说一样。享受的东西、消费的东西,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变得不可耻了。
第38篇、励志故事我来告诉你安全感是什么
我来告诉你安全感是什么
当你责怪一个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或其他什么的时候,也顺便同情同情他,他也一定曾经被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伤害过。同样,一个人温柔可人,善良大方,他也一定是曾经被温柔地对待过。
前天晚上,快要熄灯的时候,妈打来电话了,东问问西问问,总的说来就是让我下学期别做兼职了,把车辆驾驶证拿到手才是当务之急。她向来强势,我也不想与她争,争是没有结果的,耍嘴皮子她比我会,我只能冷战,只有用行动证明我的抵抗,用极其不耐烦的语气敷衍。
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许我都不会主动打电话回家了。两个关心点都不在同一点上的人交流到最后的结果总是不欢而散,一个还未说尽兴,一个已绝望透顶。
开车我是要学的,兼职我还是会坚持做的。她觉得我很辛苦,怕我太劳累。是,我是很辛苦,但比起那些委屈,那曾经被人伤得所剩无几的自尊心,我宁愿选择辛苦。
是,自尊心是不值几个钱,但是那是我生之为人的证明,我怕有一天我被人践踏得连自尊心都弄丢了,那我活着与行尸走肉有什么区别?很多时候我都想不明白,人与人之间互相伤害,互相明里暗里地中伤有什么意思。难道仅仅是为了心理平衡,自己所受的伤也希望别人亲历一下?
首先我没有任何责怪父母、命运的意思,必须申明这一点。不过我想问问我妈,你让我别活得那么辛苦,但我有活得不用那么辛苦的资本吗?你们又为我创造了我不用那么辛苦的条件吗?显然没有。如果有足以安定,不求富裕只求安稳不用太操劳的生活,谁又愿意如此颠沛流离?
你们以为我愿意一周上完5天课后,周六周日即使是在寒冬腊月也要早上6:30起床骑着脚踏车顶着寒风去上班做兼职吗?
虽然我们家算不上生活所迫,但你们觉得我从小听着你们吵架,拿离婚说事儿,刚开始不承认是为钱争执,但说来说去说白了还是为钱吵架,这样的我,在自己已经有能力挣钱之后,还愿意伸手向家里要钱吗?我怕我要了钱以后,你们再为钱吵架,我觉得都像是我的罪过。我怕自己担着这样的内疚过一辈子。
当然,吵架是你们的毕生爱好之一。我无能为力。以前看到过一篇文章,讲的是父母不懂事,于是孩子就过早地懂事了。我不知道这样的父母,你们能不能算一对。
那天晚上,我承认我对于自己这学期的坚持,最后取得这样的结果,还算没有辜负自己,有一丝的沾沾自喜。说出来希望你也替我高兴高兴,或许也希望你高兴高兴,为着有这样一个女儿。但后来你的话题和重点转移得太过明显,让我突然觉得像在大冬天一盆凉水当头淋下,从头凉到脚,凉到心里,凉到骨头里。
至于你说的其他的,我也不想再听。麻将桌上的时候,尽是敷衍,等到空闲下来,想要关心一下,或善心大发本着为我好,又开始说教。我已经不再是3岁的小孩子了,早就过了撒娇煽情的年纪。
眼泪从来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有坚强和撑下去,才是出路。只要不是面对面的,只要是我不想让你知道,单从声音,从电话里你已听不出任何哭泣的端倪。
这学期就快要结束了,尽管很劳累,很匆忙,但我却有种从未有过的安全感,而这种安全感,不是谁给我的,而是我自己给自己的。用我实实在在的付出和努力换来的,不管最后结果如何,至少我可以回头朝着来时的路说一声:选择这条路,我不曾后悔。
别人总说没有安全感。我想问的是:什么是安全感?找个有车有房父母双亡的高富帅就是安全感吗?于我而言,安全感是什么?安全感就是我只要坚持每周末都去上班做兼职,一个月就有600元的工资。周一到周五抓紧一切可能的时间学习,保证功课不会落下,不给以后正式找工作的时候拖后腿。
可能对于某一部分人而言,600元很少,但对于我而言,在家里某段时间很艰难的情况下,600元足以保证我一个月的生活费。大一大二的时候,我曾经为钱无比焦虑过,甚至一度抑郁过,或者说有过轻度抑郁症。没什么,都过去了。我想说的就是,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哪怕是你需要男朋友给你的那种安全感,也是需要你自己努力的,让他离不开你,让他觉得你足以让他珍藏一辈子。
像我这样的人,内向,敏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需要很久很久才能适应,需要很久很久才能确认周围环境的安全度、可信度,对于外界极度的防御心理,就像一只鱼蚌先慢慢张开它的壳,打探外界是否安全,一遇危险,则迅速缩进它的壳里,不敢张开,然后又要隔很长一段时间,等从上一次的惊险中缓和过来,才敢再次尝试张开壳来打探世界。
有些时候我都痛恨自己这样的敏感。但在故事的开头,我也曾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姑娘,我也曾像王诗龄那样天真地以为所有的人都会爱我,我也曾像Kimi一样在心里装着一个童话世界。但后来,长大后的世界就变了。随着初中离家寄宿在亲戚家里,遇见各种各样的人,我的童话世界消失了,变成了互相追逐争斗优胜劣汰的大草原。
一个人现在的状态一定是经历在他身上所产生的映射。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后来随着教育、经历、感受、思想、性格的不同,才有了现在的自己。
当你责怪一个人自私自利、唯利是图或其他什么的时候,也顺便同情同情他,他也一定曾经被自私自利、唯利是图伤害过。同样,一个人温柔可人,善良大方,他也一定是曾经被温柔地对待过。
所以说,有什么果,必有什么因。因果因果,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
谨以此文献给曾以为撑不下去的自己。
第39篇、励志故事所谓传奇并不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
所谓传奇并不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
1998年,韩三平、张艺谋带了一个由三十多人组成的中国电影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在纽约,他们除要进行一系列电影方面的交流外,还有一个心愿,那就是到百老汇看一场由王洛勇主演的音乐剧《西贡小姐》。
当他们把这个想法透露给接待单位时,没想到人家面露难色。原来看百老汇的戏,一张票就要一百二十美元,三十多个人,以他们那点实力,还真请不起。于是,有人提议直接去找王洛勇,让他给搞点票,并说他作为从国内娱乐圈奋斗出来的演员,这个面子肯定是会给的,而且作为百老汇舞台上的明星大腕,搞几张票应该不在话下。
王洛勇待人一向热情豪爽,立刻满口应承下来,表示这是他应该尽的地主之谊。为了尽早把票搞定,他马上跟百老汇剧院票房预订了当天晚上的票。可票房说三十多张,太多了,全要是不可能的,实在需要的话,得打电话到伦敦,向老板喀麦隆请示。喀麦隆一听是王洛勇订票,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告诉票房全部给他。
当王洛勇拿到票转身要走的时候,票房的人说:“洛勇,这个钱你可是要自己付的,所以得从你的工资里边扣除。”王洛勇笑了笑,他知道在百老汇搞票都是要自掏腰包的,不像在国内可以随便蹭票。
看罢演出,代表团欢天喜地地打道回府了,剩下王洛勇等着从他的薪水里扣钱。第一个星期过去了,他领到工资,回家一数,一分钱没少。他想可能是忘扣了吧,第二个星期领到工资,还是没少一分。这让他有点坐不住了,别是人家把这事给忽略了吧?第二天,他就去找发工资的人,提醒他说:“怎么回事,这钱你算错了吧,我买过票的。”没想到那人却回答说:“没错,你的票钱喀麦隆先生已经全部给你付了。”
王洛勇一下子愣在那里,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作为一个来自大洋彼岸的异乡人,竟然能得到老板如此抬爱。他当即把电话打给了喀麦隆先生,问他为什么,电话那端传来了喀麦隆的声音:“因为这个戏你已经演了三年,你从没请过一天假,也没有一个要退票的,所以我要感谢你!”
王洛勇的眼睛一下子被泪水浸润了。他在百老汇一共演出两千四百七十八场《西贡小姐》,持续了五年半的时间,票房收入达三点七亿美元,他也因此被美国媒体称为百老汇的“百年奇迹”。
五年半的时间,每天都在重复做一件事,而且每次做都像第一次做那样认真,力求极致,需要的是一种怎样的执著与坚韧!
世上的所谓传奇,有时并不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过程,能把一件简单的事重复几千次,就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第40篇、励志故事布恩的微笑
布恩的微笑
一天,布恩去拜访一位客户,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达成协议。布恩很苦恼,回来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经理。经理耐心地听完了布恩的讲述,沉默了一会儿说:“你不妨再去一次,但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时刻记住运用微笑,用你的微笑打动对方,这样他就能看出你的诚意。”
布恩试着去做了,他把自己表现得很快乐、很真诚,微笑一直洋溢在他的脸上。结果对方也被布恩感染了,他们愉快地签订了协议。
布恩结婚已经18年了,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去上班。忙碌的生活让他顾不上自己心爱的太太,他也很少对妻子微笑。布恩决定试一试,看看微笑会给他们的婚姻带来什么不同。
第二天早上,布恩梳头照镜子时,就对着镜子微笑起来,他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当他坐下来开始吃早餐的时候,他微笑着跟太太打招呼。她惊愕不已,非常兴奋。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布恩感受到的幸福比过去两年还要多。
现在,布恩上班时,就对大楼门口的电梯管理员微笑;他微笑着跟大楼门口的警卫打招呼;站在交易所时,他对工作人员微笑。布恩很快就发现别人同时也对他微笑。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微笑带给他更多的收入。
布恩现在经常真诚地赞美他人,停止谈论自己的需要和烦恼。他试着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这一切真的改变了他的生活,他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友谊。
心语: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时刻记住运用微笑,用你的微笑打动对方,这样他就能看出你的诚意。微笑可以带来温馨、友谊,可以带来幸福。
第41篇、励志故事丈量河宽
丈量河宽
一次在行军途中,拿破化带领部队和一位工程师先到前面探路。他们来到了一条河边,河上没有桥,但部队又必须迅速通过此河。
拿破仑就问工程师:“告诉我,河有多宽?”
“对不起,阁下。”工程师回答道,“我的测量一起都落在后面的部队里,他们离我们还有十英里远。”
“我要你马上量出来。”
“这做不到,阁下。”
“我命令你马上给我量出河宽,不然我将处罚你!”
工程师很快想了一个办法:他脱下钢盔,让帽檐和他的眼睛、还有河对岸的一点正好在一条直线上。然后,他小心地保持身体的直立,不断地向后退,等到眼睛、帽檐和这边河岩的相应一点刚好在一条直线上时,他就停了下来。他把自己所处的位置标好,接着用脚量出前后两点的距离。然后,他对拿破仑说:“这就是河流大概的宽度。”拿破仑大为高兴,马上就提升了他的职务。
心语:
方法总比问题多,对于一些棘手的问题,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而是你没有找到而已。智慧本身就隐藏在我们的脑海中,消除惰性,敢于超越自己的人,会使自己的智慧充分显现,使自己获得最后的成功。
第42篇、励志故事禅师爱兰花
禅师爱兰花
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跌碎了,兰花散了满地。弟子们都因此非常恐慌,打算等师父回来后,向师父赔罪领罚。金代禅师回来了,闻知此事,便召集弟子们,不但没有责怪,反而说道:“我种兰花,一来是希望用来供佛,二来也是为了美化寺庙环境,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心语:
俗语说,生别人的气,就是跟自己过不去。我深有同感,每生一次别人的气,脑袋都要痛上半天,久久不能恢复。
金代禅师说得好“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而禅师之所以能如此,是因为他虽然喜欢兰花,但心中却无兰花这个障碍。因此,兰花的得失,并不影响他心中的喜怒。 同样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牵挂得太多,我们太在意得失,所以我们的情绪起伏,我们不快乐。在生气之际,我们如能多想想:“我不是为了生气而工作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教书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交朋友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作夫妻的。”“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生儿育女的。”那么我们会为我们的心情辟出另一番安详。所以,看完之后,当你要和男女朋友、家人吵架时,要记住,你们的相遇,不是用来生气的。
第43篇、励志故事树立一个强大、积极的自我形象
树立一个强大、积极的自我形象
《获取成功的精神因素》一书的作者克莱门特·斯通指出:你的父母、你所处的环境、你周围的人、你生活中的事件,都会对你如何看待自己产生很大的影响。然而,最终,不管什么事件和环境,都不能决定你所持的自我形象。我们的自我形象的类型是由我们的内部因素决定的,而不是由外界发生的事情来决定的。
积极的自我形象会赋予你一个直面前进路上的一切障碍的性格。有了高度的自尊,你就会怀着信心、希望和勇气来面对最令人沮丧、令人气馁的境遇。
那么,怎样才能树立健康的、积极的自尊?克莱门特·斯通提出下面一些建议:
(1)首先要绝对确信上帝爱你
“慈爱的上帝是为我们着想的,天生我才必有用。”那些在生活中持这样观点的人,会把难题当作是成长的机会。
一个精神病学家注意到,耶稣具有“世界历史上最有条理的自我系统”,因为它是围绕着和前辈的深厚的个人关系来构建的。结果,在那个决定性的晚上,那些全副武装的护卫队,而不是他们的俘虏,在耶稣的蒙难地客西马尼失败了。
17世纪法国哲学家和数学家布莱斯·帕斯卡说:“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个上帝制作的空间。”怎样充满这个空间是我们的选择。但是我注意到,人们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种重要的表现:第一,有些人兴奋地寻求自己内心深深渴望的满足感、成就感和被认可,和生活搏斗,就好像生活是一个需要去征服的敌人。第二,有些人把上帝放在他们生活的一个中心的位置,寻求找快乐、希望和心灵的平和,紧跟生活的步伐,把生活看作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简而言之,就是你被上帝深爱着的这种强烈的意识,能够为你建立高度的自尊提供坚实的基础。
(2)完全地无条件地接受你自己,现在就开始
现在不是探讨你是怎样被塑造成现在的你的问题,而是你如何对待现在已经成形的你的问题。为了你不喜欢自己的地方,责怪你的父母、怪社会对你的不公、怪你的身体和智力的缺陷,或者怪任何方面,都是于事无补了。
真正的问题是:
你是谁?
你怎样对待自己?首先就是赶快建立起强烈的自尊。接受你自己,然后继续努力!
(3)避免说自己低劣、丑陋的地方
你特别不喜欢别人贬低你,是不是?你尤其不喜欢虚假的或者是在某种程度上真实的消极的评论,对不对?然而,一个破坏性的自我批评对你造成的伤害,却十倍于别人对你批评!那些总是说自己缺点的人,到后来真的相信自己有这么多的缺点。一旦他们相信自己,他们的行动就处处受到自己的想法的限制,他们就会真的变成他们自己所说的那样一无是处的人。
但是这种现象还有另一方面。当一个人拥有积极思维并且在内心里这样评价自己时,他们就开始相信自己这些优点。他们就会变成他们自己认定的那种令人兴奋的人。积极的评价——你对你自己的赞扬——能够让你建立起自尊。
你不能忽略你自己或者别人做出所有的批评。如果你一星期不洗一次澡,身上发出一种狐臭气味,不理会自己的鼻子和朋友的掩鼻是愚蠢的。要学会区分一种评价是破坏性的还是建设性的。当你和别人有消极的评论时,想想你是否能或者说应该做点什么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要养成以不适当的批评来贬低自己的习惯。要养成一个欣赏自己的优点的习惯。你就会发现你更加喜欢自己了。
(4)去纠正你不喜欢、但能够改变的行为
列出你不喜欢你自己的地方,内容可多可少。但是,一定要做到诚实。在你认为你能改正的方面打一个对号。写两个短评:一个是接受声明,表示接受你不喜欢但你不能改变的地方;第二个是保证书,保证改变你所有能改变的地方。接下来就是要去改变它们。此外,还要努力剔除以下可能存在的不良习性:
① 去除所有的褊狭和复仇情绪。这些倾向就好像是花园里的杂草,你不必去考究它们究竟来自何处,或者是它们是怎么滋生的,只需将它们连根拔起,除掉它们就行了。要经常决定一下,某些事情是否值得心烦。有人曾问19世纪的英国首相迪斯雷利:为什么他会给一个对他批评最苛刻的人任以高职?他回答说:“我从不把我的心思放在要报复别人上。”同样,亚·林肯的哲学是:“我从不让任何人将我的灵魂降到仇恨的水平上。”忌恨就像是毒瘤,只有靠折磨你,它们才能生存、生长。
② 向不诚实宣战。那些有自卑倾向的人,会用谎骗来支撑自己的形象。但是谎骗起到了相反的效果:他们会更降低自己的自尊,不管他们发现没有。
谎言和欺骗是掠夺你自尊的恶劣习性。有意思的是,相反的习性则是有益的。正直会赋予你高度的自尊,会为你赢得更多的朋友。
③ 让你的习惯促进你的成功,而不是阻碍你。习惯无非就是一种成为必然的行动。某件事做得足够多了,就会变成习惯。正如我们的身体由我们吃什么东西决定,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则是由受我们所养成的习惯影响的。
第44篇、励志故事有了一个好的创意就要尽快付诸行动
有了一个好的创意就要尽快付诸行动
释迦牟尼曾有一番颇具启示性的谈话,说世界上有四种马,第一种马是看到主人的鞭子就立刻飞奔出去的骏马;第二种马是看到了别的马被鞭打,就立刻快步奔跑的良马;第三种是要等到自己受了鞭笞才开始跑的凡马;第四种是非要受到严厉的鞭打才开始走的驽马。同样,世界上也有四种人,第一种是远远地看到别人陷入老病死的痛苦中就立刻心生警惕;第二种人是要等到老病死离自己不远时才会心生警惕;第三种人必须是自己的近亲陷入老病死的痛苦才知道警惕;第四种人是非要自己亲身感到了老病死的痛苦才知道悔不当初。
奥格·曼狄诺把这个比喻又进一步发挥了一下。他说遇到问题时,世界上有这样四种人:第一种人是今天立即解决的人,第二种是等待明天解决的人,第三种是一味发愁今天明天都难以解决的人,第四种是问题已造成恶果再也难以解决的人。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社会里,把握时机,当机立断,比一天开几次会议来得实际。虽然综合众人的意见,会给你带来相当的安全感,但众人参与的计划,并不一定是成功的计划。
与其浪费时间在空谈上,不如看准机会,发挥决断能力,比其他崇尚空谈的公司,你会快人一步。
任何生意交易,如果过于慎重,反而错失良机;虽然慎重是做生意的重要条件,但绝不是成功的必要因素。进行计划时,达到及格的标准就可着手进行。如果事事追求完善,反而造成畏缩,以致计划迟迟未能实行。
然而许多创富者耽于空想,总是“夜里想了千条路,白天还照老路行”。成功者喜欢说:“你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创意了吗?如果有,现在就去做!”
奥格·曼狄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很有才气的教授,告诉朋友,他想写一本传记,专门研究“几十年以前一个让人议论纷纷的人物的轶事”。这个主题又有趣又少见,真的很吸引人。这位教授知道的很多,他的文笔又很生动,这个计划注定会替他赢得很大的成就、名誉与财富。
一年过后,教授的朋友碰到教授时,无意中提到他那本书是不是快要大功告成了?
老天爷,他根本就没写!教授犹豫了一下,好像正在考虑怎么解释才好。最后终于说他太忙了,还有许多更重要的任务要完成,因此自然没有时间写了。
他这么辩解,其实就是要把这个计划埋进坟墓里。他找出各种消极的想法。他已经想到写书多么累人,因此不想找麻烦,事情还没做就已经想到失败的理由了。
具体可行的创意的确很重要,高明的创意就是成功的先导。
但是,光有创意还不够。还必须立即行动,去实施这一创意。高明的创意也只有在实施后才有价值。
每天都有几千人把自己辛苦得来的新构想取消或埋葬掉,因为他们不敢执行。过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构想又会回来折磨他们。
到美国首府华盛顿观光的旅客总不免要到华盛顿纪念碑一游。不过纪念碑游客如织,导游大概会告诉你,排队等搭电梯上纪念碑顶就要等上2个钟头。但是他还会加上一句:“如果你愿意爬楼梯,那么1秒钟也不必等。”
仔细想想,这句话说得多么真切!不止华盛顿纪念碑如此,对于人生之旅又何尝不是!说得更精确一点,通往人生顶峰的电梯不只是客满而已,它已经故障了,而且永远都修不好,每一个想要往上爬的人都必须老老实实地爬楼梯。只要你愿意爬楼梯,一次一步,那么我们将在顶峰相会。
现在就准备好,立即出发!
第45篇、励志故事你是最优秀的
你是最优秀的
1960年,哈佛大学教授罗森塔尔博士在美国加州一所学校进行了一项试验。他声称,他制造出一种仪器,能够找出最优秀的人,并能发现那些将来会出人头地的人。他先从教师中选出几个人,然后又从全校的班级中选出几个班的学生作为实验对象。他对选出的老师说:“我从全校的老师中选出你们几位,因为你们是最优秀的老师。这几个班级的学生也是最聪明最有可能有所成就的学生,他们将由你们来教。我相信,最优秀的老师和最聪明的学生的组合,将会产生非凡的教学结果,我的仪器不会出错。”
一年过去了,当罗森塔尔博士再次来到这所学校时,他发现那些老师个个表现优异,而他们所教的班级也成为整个学校的明星班级。罗森塔尔再次召集这些老师开会,他对老师们透露说:“实际上,我并没有那样一种预测未来的仪器。那些学生都是最普通的学生,我只是随机抽取了几个班级。”
老师们对此一阵诧异。罗森塔尔博士接着说:“实际上,各位老师也并不是我挑选的最优秀的老师,而是我随手抽调出来的。你们是些普通的老师,教的是普通的学生,但是你们取得了这样的好成绩。各位老师一定知道原因在哪里。”
一位老师说:“是的,博士。我知道,当我们被告知是最优秀的时候,我们就努力做最优秀的。我们的学生是聪明的、与众不同的。他们犯错误时,我们也一样有耐心帮助他们,因为他们是聪明人,他们只是无意中出了错。我们从来不打击批评学生,我们鼓励他们做到最好。我们都认为自己是不普通的,于是我们就不再普通。”
罗森塔尔听完,会心地笑了。
人人都可以不普通的。如果你在心里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人,你就会按照最优秀的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如果你相信自己能够成功,你就一定能成功。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你才能在行动上充分地展现自己。
第46篇、励志故事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
有个富家子弟特别爱吃饺子,每天都要吃。但他又特别刁,只吃馅,两头的皮尖尖就丢到后面的小河里去。
好景不长,在他十六岁那年,一把大火烧了他的全家,父母急怒中相继病逝。这下他身无分文,又不好意思要饭。邻居家大嫂非常好,每餐给他吃一碗面糊糊。他则发奋读书,三年后考取官位回来,一定要感谢邻居大嫂。
大嫂对他讲:不要感谢我。我没有给你什么,都是我收集的当年你丢的饺子皮尖,晒干后装了好凡麻袋,本来是想备不时之需的。正好你有需要,就又还给你了。
大官思考良久,良久。。。。
有一个有名的三八理论: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么渡过。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非常公平。但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第47篇、励志故事暴风雨是一个筛子
我35岁的时候,考上了一所夜大。每天下班后,要穿越五条街道去读书。一天傍晚,台风突然来了,暴雨如注。老师还会不会来上课呢?我拿不准。那时,电话还不普及,打探不到确切的消息。考虑了片刻,我穿上了雨衣,又撑开一把伞,双重保险,冲出屋门。风雨中,伞立刻被劈开,成了几块碎布。雨衣也背叛了我,鼓胀如帆,拼命要裹挟我到云中去。我扔了雨衣,连滚带爬地赶到了学校,看门的老人却说,从老师到学生,除了我,没有一个人来!
那一瞬,我非常绝望。不单是极端的辛苦化为泡沫,更有无穷的委屈和沮丧。老人见我失魂落魄的样子,让我进他的小屋歇口气。伴着窗外瀑布般的水龙,老人缓缓地说,你以后会有大出息。我说:“我是一个大傻瓜啊!”
他说:“所有学生里,只有你一个人来上学了。看,暴风雨是一个筛子。胆子小的、思前想后的,都被它筛了下去,留下了最有胆识和最不怕吃苦的人。”
那一瞬,好似空中打了一个闪电,我的心被照得雪亮。也许我不是3000名学生当中最聪明的,但今晚的暴风雨,让我知道了,我是3000名学生中最有胆识和毅力的人。
从那以后,我就多了一分自信,一步步有了今天的成功。
第48篇、励志故事许光汉:想见你,想见你
有一段时间,我会反复地做一个梦。在梦里,曾经的场景又出现了——我和那个男孩不约而同地从各自的班里跑出来,然后在楼梯口相遇。瞬时,他的眼睛里多了几颗星星。他兴奋地说:“这么巧,我刚好要去找你!”
闻此,我也禁不住连连感叹:“是呀!好巧、好巧,我也剛好要去找你。”我们相视一笑,夕阳的余晖,眩晕了我的整个青春时代。但紧接着,画面一转——我们争吵、误解、沉默、流泪,形同陌路,留下了诸多遗憾……故事情节的搁浅令我的脚步一度不肯往前,不止一次,我都想穿越回过去更改结局。
然而,我并不像“黄雨萱”一样,可以通过随身听就见到想念的他。甚至,超强的自尊心让我根本不会对任何人承认:我想见他。当然,我更不像“黄雨萱”,是因为不可抗因素才失去了自己的“李子维”,我完全没什么理由念念不忘。
尤其是那场戏,“李子维”欠揍地用膝盖顶“黄雨萱”的腿弯,又立马躲避还击似的跑开。“黄雨萱”望着男孩的背影,无奈地大喊:“李子维,你很烦唉!”温柔的风把一句埋怨变得柔和,“李子维”顽劣地回头,对着“黄雨萱”招手,示意她朝自己跑过来。
男孩最纯真的笑容,硕大的操场,墨色的书包以及干净的白衬衫,那一瞬间,我忽然想起了很久很久之前,那个男孩故意扯我帽子的模样。我想,应该不只是我,怕是有很多女生都通过这个角色,恍然间又记起来了谁。
2004年,周杰伦所演唱的《三年二班》,广为流传。在这支MV里,那个打乒乓球、戴眼镜的小小少年其实就是许光汉。据说,彼时,许光汉有气喘病,许妈妈便希望他以运动的方式,用来强身健体。基于这种考虑,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许光汉就一直跟着校乒乓球队,环岛打比赛。机缘巧合地,他也就被导演选中,参演了周董的MV制作,就此改变了人生轨迹。
许光汉说:“当时真是运气好,妈妈也没想到我长大会步入这个行业。”
他从第一次与荧幕“触电”到渐渐“贪恋”镜头,再到舍弃乒乓球,捡起演技,小小的分水岭是模特这个职业。而他所效力的公司,想必有许多人都很熟悉,那就是五月天潮牌店stAYreAL。据说拥有这份工作之前,许光汉还曾经签约过一家娱乐公司,本打算以歌手的身份出道。只可惜,公司并不靠谱,不仅冷藏许光汉,而且根本没有盈利。最窘迫时,许光汉只能凭借在咖啡店打工的收入勉强养活自己。还好后来,他遇见了stAYreAL,遇见了新的动力。
“我想和葛优、姜文这些演员合作,但是我还得好好努力,我和他们的级别有点不太一样。”2013年之后,许广汉就开始不断拍戏,首部《恋爱沙尘暴》在中国台湾地区走红,给他带来了更多机遇,“金钟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则是给了他更多的“野心”。
许光汉说:“我想做一个有个性的演员。”他自信的语气,都像当年我曾遇见的那个男孩。尽管,我再也无法遇见那个男生。可通过许光汉,我开始觉得自己不再孤单。我开始觉得好像终于有个人拥有着魔法,在不经意间就带我重回了一次少女时代。
所以,我想见他,想见他,许光汉。我想看见他眼里有光且坚信未来有光的样子,我想当面对他说声“谢谢”。我想要告诉他:虽然我没有办法阻止成长,没有办法回到过去,没有办法再遇见失去的人,可只要看见他,我就能记起来自己也曾少女过,就能借由他再想起谁的脸。
许光汉,祝你永远是少年,不妥协,不油腻。许光汉,祝我永远能通过你,再做一场梦,再有心动感。我,想见你,想见你,想见你。
第49篇、励志故事让最初的梦想抵达成功的彼岸
一段钢琴演奏视频在社交网站引来无数网友关注和点赞。令网友们唏嘘不已的不是行云流水般的优美旋律,而是15岁的无手少年用手臂弹奏钢琴的方式。
他来自于俄罗斯喀山,生来就没有双手和一只脚。虽然如此,但他从小就对音乐情有独钟,只要听到优美的旋律,他就会情不自禁地舞动双臂,仿佛在空气中弹奏一首悠扬的钢琴曲。
长大后,父母给他配了假肢。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他已经可以运用自如。然而,这只解决了他生活上的问题,那个音乐梦想对他而言还是难以企及,他只好深深埋藏在心里。可随着听到的音乐越来越多,想亲自演奏的想法愈加挥之不去。
13岁那年,他想去实现自己的音乐梦想,咨询了多家学校,却没有一家愿意招收他。而他除了对音乐的喜爱,连简谱都不认识。没有老师教,又不识谱,怎么去实现音乐梦想?现实和理想背道而驰,但他并没因此退缩,而是找到身为小提琴手的邻居学习简谱。
迈出了第一步,他信心倍增,通过听和弦辨音的方式自学钢琴。凭借着良好的悟性,他很快掌握了一些基础知识。可真正坐到钢琴前时,他才发现弹钢琴并不像随音乐挥舞手臂那么简单。不能挥洒自如的假肢触碰到琴键,让他无法掌控弹奏琴键的力度,本该抑扬顿挫的音乐,在毫无温度的指尖下变得生硬刺耳。
他该怎么办?难道就这么放弃音乐梦想?不可以,他不甘心。可如果继续,又谈何容易。
一天,他没穿假肢,走路时双臂一甩,右臂不小心撞到了钢琴上。疼痛的触感让他不由自主地蹙眉,没过几秒,他突然发觉这样的感觉如果落在琴键上,会不会弹奏出美妙的乐曲?他马上坐到钢琴前,用手臂弹奏琴键。果然,用手臂弹奏的感觉要好于用假肢弹奏,他可以控制弹奏琴键的力度。
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也朝着梦想的阶梯又迈进了一步。看到他对音乐的热爱和执著坚持,一个会弹钢琴的朋友主动教他学琴。他把除了学习外的所有时间都用来练琴,经常忘记吃饭和睡觉。
有一次,为了练习一首曲子,他已经在钢琴前坐了一个下午。可无论怎么努力,也弹不出这首曲子应有的神韵。怎么会这样?他闭上眼睛集中精神一遍遍地练习。终于找到感觉了,他想休息一下,停下来时感觉手臂生生地疼。再看琴键,如雪的白色琴键上已是斑驳的血迹。
伤口导致他几天不能摸琴,他急得围着钢琴团团转。伤口刚刚愈合,他就急切地弹奏起来,还加大了练习强度,致使伤口再次裂开,染红了琴键。即使这样,他也没有丝毫想放弃的念头,更没有任何懈怠,始终用饱满的热情一天天坚持着。
后来,学校的音乐老师也主动指导他练琴。在众多好心人的帮助以及自己的不懈努力下,他不仅可以自如地弹奏钢琴,琴技也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
当你努力时,幸运也会不期而至。学琴一年后,他参加了残疾儿童电子琴大赛并获了奖。随后,他与喀山室内管弦乐团同台演奏,又被当地一家音乐学校录取。一时间,他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在钢琴琴键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就是阿列克谢·罗曼诺夫,一个用双臂在琴键上弹奏生命乐曲的无手少年。
学琴仅两年就获得如此成绩的阿列克谢,将自己弹奏钢琴的视频上传到了社交网站。行云流水般的乐曲缓缓地从他的手臂下流出,惊艳了无数网友的眼球,他们纷纷点赞,为他高超的琴技,更为他对音乐的执著精神。
有网友留言问他是如何一路坚持到成功的?阿列克谢淡然地回复:“只要有不臣服于命运的决心和信念,任何黑暗,即使是天生残疾也阻挡不了一颗追求进步的心。”
是啊,只要坚持最初的梦想,无论遇到多少难以逾越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轻言放弃。那么,曾经付出的不懈努力,一定会让最初的梦想抵达成功的彼岸。
第50篇、励志故事别老拿旅行说事儿
十一去了趟日本,走了走关西地区和东京,不得不说,十一天的行程每天都把自己累得半死,每天吃的盆光碗净的,可还是饿饿饿。要是再多来几天,估计就要残废在日本了。由此感叹,幸亏只是十一天,要是环游世界估计就直接流亡海外了。
提起“环游世界”这四个字,恐怕是每一个人最心红火热的四个字,也是被当作梦想最多的四个字,但如今仿佛变了味儿。人们总是动不动就拿旅行说事儿,工作不称心就说自己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不是苦逼上班;被领导批评了就说自己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不是坐办公室;上学考试不如意就说自己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人家外国的学生如何云游四方,学校老师不开明也不开眼;想买房子买车又不想努力赚钱就说自己的梦想是环游世界,不能把钱和一辈子都套牢在土木结构上。难道人生除了上班下班上课下课买房买车结婚生子,就只剩下旅游了么?
我二十岁出头的时候也想去旅行,去欧洲,去美洲,去哪里哪里,没多少钱,但有份年轻的好心情。很多人说,年轻时候没钱但是有时间,等年纪大了有钱了但是就没有当初的那份儿心情和时间了。这话不假,比如现在我就没法再写出《从北京到台湾这么近那么远》的文字了。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年轻时候随便辞职休学去旅行的理由。这些年总能看到一些辞了职旅行的年轻人,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旅行中找到所谓的自我价值,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海外流亡超过30天后还不想回家,更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回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与未来。旅行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年轻人看似豪迈洒脱的旅行背后,究竟是为了看世界,还是逃避现实?
人生那么长,总要用一段时间的不自由来换取其他人生的自由,总不能什么都让你一个人得了。干啥啥没有,吃啥啥没够,还要旅行拔腿就能走,这显然不太现实。年轻的时候荒废了光阴,年纪大了需要用更多自由的代价去弥补;而年轻时的奋斗也同样能换来其他生命时光的自由。我刚上班的时候看到周围前辈每天忙得要死的生活,总觉得那不是自己想要的未来,我就想去环游世界。那时候我就想,我现在辞职旅行顶多能去越南老挝柬埔寨,为什么前辈们看上去那么忙又没心情,但好像他们也没耽误每年去一次亚非拉美意大利。后来我终于明白,工作与旅行有一个完美的共存关系,职位越高带薪年假就会越多,工资越高越不需要为了某个特价机票只能在某个时间出行,只要善于运用已有的公共假日,用好自己的各种假期,就能有一个不被冲突的好时光。而职位高能力强的时候,也不用担心旅行回来没人要,实在太累了就休息两个月,回来依然是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可不是我们这种小年轻啥玩意儿没有只有年轻这一条赌注所能达到的境界。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高中同学,她现在的工作是一名国际记者,每天在世界各地飞行。每天她都在世界各地,很多我们个人护照去不了的地方,对她来讲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更重要的是,工作+旅行,完全公费。这时候肯定有人说:“哎呦我去,这太爽了,他们还招人么?”拜托,这份工作可不是普通人干得了的。首先英语要特别过关,这姑娘从大一就是新东方的英语老师,中间还去美国读书两年;其次写作能力也要强,特别是英文书面写作能力;再次就是其他的各种你能想得到的优秀品质了。我曾经和一个十四岁就考上北大且还是当地高考状元的小美女聊天,这姑娘现在每学期换一个国家交换读书,她说了一句话:“我只是把别人抱怨和吐槽的时间用来背历史书上的备注小字了。”听到了么?所以你我这等还挣扎在早晨能不能早起十分钟的普通人,能给个带空调的格子间工作就已经很棒了好吗?别纠结为什么老板不能给你一年三十天的假期了好吗?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过云游四方四海为家的梦想,但我们每个人都只能在现实中慢慢长大。这世界不会对谁特殊优待,即便是那些看上去很美的旅游达人,你可曾知道他们受过的苦,流过的汗,遇到过的危险,心惊肉跳的瞬间。一个旅行界很有名的朋友跟我说:“即便是有了赞助去环游世界,不为钱发愁,可人家怎么会免费赞助你,到你写文章打广告的时候,人家怎么说你就要怎么写,那种文字的不自由,比缺钱更让人难受。”
我并不是反对年轻人去旅行,只是千万别动不动就想辞职拿旅行说事儿。人生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请提升自己,解决问题本身,而不是一股脑都逃避在旅行里。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长,想辞职去旅行的时候,低头看看钱包,想想回来以后的路。不排除这世界上有人环游世界还依然能成名赚钱还特洒脱地生活着,但大部分都是普通人的我们,千万别忘了,媒体过大力度的宣传就是用来忽悠我们的。
每日三省吾身:白吗?富吗?美吗?高吗?富吗?帅吗?好了,快去上班吧!
第51篇、励志故事只要努力,命运总会来敲门
他是一位非常淘气的小男孩儿,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草原上。母亲为了他的成才,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可是,那个时候的他一点也不理解母亲。淘气、贪玩儿,常常惹母亲生气。母亲一生气,就会打他的小屁股。时间一长,他一天不挨母亲的打,就会感到少了一点什么。
他人生的第一次转折是在他小学的时候。由于过于贪玩,那次段考他竟然考了全班倒数第二名。更让他伤心的是班主任把全班学生的成绩和名次用毛笔抄下来,贴在了教室后面。每当他看到那张名次榜,心里就像是刀绞一样,没有了一点自尊。终于,他找到了一个机会,悄悄把那个名次榜撕掉了。
他的“杰作”很快被班主任知道了。班主任通知了他的母亲。他知道,母亲一定会打他的。不过,他不怕。因为,挨打对于他来说,已经早已经习惯了。然而,让他感到惊讶的是这次母亲竟然没有打他。班主任说:“你撕掉名次榜,说明你有上进心。你一定会把学习搞上去的!”他问:“我的基础这么差,能行吗?”班主任说:“只要努力,命运总会来敲门的!”这次谈话,对他鼓励很大。自此,他变成了一位爱学习的好孩子。
他的第二次转折来自于他的哥哥。哥哥让他有了梦想。那是一个流行“接班”的时代。他的母亲是一位教师,当时,他的梦想就是学点知识,长大了接母亲的班,当教师。然而,接班的名额只有一个,他需要与哥哥竞争。让他想不到的是哥哥考上了大学。哥哥走后,他每天要到村子里的老井挑水。他这才想起哥哥的好。于是,他下决心努力学习。因为,他也要像哥哥一样上大学。
梦想归梦想。他的学习并不是太好,距离上大学真的很远。每当他失望的时候,他就会想起小学班主任老师说的那句话:“只要努力,命运总会来敲门的”。于是,他又咬着牙,坚持学习。他的努力没有白费。高中毕业,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新闻系。
他的第三次转折来自于自己。大学毕业,正赶上大学生自主择业。要想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除了自己的才学和实力,最重要的是拼爹。自己的父母都远在农村,他只能靠自己。他相信生活中有B面,但他更相信生活中也有A面。“只要努力,命运总会来敲门的。”
实习的时候,他选择到国际广播电台实习。他希望通过实习,能够留在那里工作。结果,国际台以没有招收中文编辑的计划而抛弃了他。他买好了前往广东的火车票,打算到广东一家电台碰碰运气。临行前一天,他意外接到系里通知:“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试试,或许还有机会。”他成功了。他得到的职务虽然不是做播音员,只是在《中国广播报》做报纸编辑,但是,他还是愉快地接受了这份工作。
在努力工作之余,他喜欢自己写点东西。他的文章发的越来越多,渐渐显露出了卓越的的才华。这些才华为他赢来了一个新的机会。中央电视台要开辟一个“东方时空”栏目,让他前去试镜。由于平时的积累,再加上他的专业,他一次性通过了面试,成功入住东方时空栏目。自此,央视每晚的新闻联播便有了一个深刻而不呆板、活泼而不媚俗的节目主持人。
他的名字叫白岩松。随着“东方时空”的成功,白岩松也渐渐为观众所熟知。接着,他又主持了“子夜”、“焦点访谈”、“新闻11”等栏目,还担当了多次春节联欢晚会节目主持人,荣获了“中国金话筒奖”、“第九届长江韬奋奖”以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只要努力,命运总会来敲门。重要的是,你是否听得到,是否已经准备好”。这是白岩松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白岩松没有可以拼的“爹”,从未因为工作升迁等事请过客、送过礼。可是,白岩松成功了。
他的成功再次证明了小时候班主任老师对他的教诲:“只要努力,命运总会来敲门。”
第52篇、励志故事用你的缺点做策划
我一直喜欢一句话:把缺点当特点,把特点当卖点。
有的时候,你不要掩盖你的缺点,也不要因为缺点而自卑。
缺点是可以转化的。
这里我想到一个营销大师。
广告界的朋友对于伯恩巴克一定不会陌生。他是国际广告界公认的一流广告大师。
他曾经让甲壳虫在美国从滞销迅速登上进口车第一的宝座。关键之一就是把缺点当特点,把特点当卖点。
当时,甲壳虫刚刚进入美国市场,与美国一贯流行既大又长流线型的豪华轿车显然不符。
尽管甲壳虫在欧洲畅销,但是它确实短小,看上去像个怪胎,与美国人的观念和消费潮流格格不入。
可以说,小是甲壳虫致命的弱点。
但缺点之中仍然可以挖掘出独特的优点:价格便宜,马力小,油耗低,简单实用,性能可靠。
于是,伯恩巴克索性直接用缺点面对公众。
他打出广告:“想想小的好处:停车容易,保险费用低,维修成本低……”
结果,这则广告激发很多美国公众的共鸣,甲壳虫也因此长盛不衰。
后来,伯恩巴克在为艾维斯公司做策划的时候,也采用这种思路。
当时,在出租车行业,赫兹一直位居榜首,艾维斯为了争夺老大不时与赫兹激烈厮杀。无奈实力相差太大,艾维斯屡战屡败,连年亏损。
针对这种情况,伯恩巴克说服艾维斯公司放弃第一的角逐。起初,公司还不同意,毕竟,第一相对于第二名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最明显的是具有相当高的号召力,凭借第一的定位无需花费太大努力就能够争取到不少顾客。
后来,艾维斯还是被伯恩巴克说服,他们采用了“把缺点当特点,把特点当卖点”的策略———直接告诉公众我们是第二。他们的广告标题是:
艾维斯在出租车行业只是第二位,那为何要与我们同行?
广告正文:我们更努力。我们不会提供油箱不满、雨刷不好或没有清洗过的车子,我们力求最好。我们会为您提供一部新车和一个愉快的微笑———与我们同行,我们不会让您久等。
当时,在营销广告传播领域,这算是非常另类的广告。
因为不争第一也要争口气,没有人会公开承认自己不如人。伯恩巴克大胆的举措不仅是一个创意,更是对人性的充分把握和理解。
最简单的消费者逻辑:去艾维斯不用排长队,服务态度好,因为人家更努力。
果然,广告播出之后,立即引起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和同情,产生了相当明显的效果。
艾维斯奇迹般地扭亏为盈。
所以,“把你的缺点当特点,用特点做卖点”,其中一个关键是你要告诉消费者你产品的好处,让他们认可你的卖点,转变成他们的买点。这就要求首先洞察消费者的真实需求,洞察人性。
毕竟,人性是关键中的关键。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伯恩巴克的名言中深刻体会:“有件事是肯定不变的,创作人员若会洞察人类的本性,以艺术的手法感动人,他便能够成功,没有这些,他一定失败。”
第53篇、励志故事梦话跟现实一样
同学聚会是个阴谋,针对汤小婉的。
“嗨,你们信吗,汤小婉准不会来,她呀,现在眼里只有钱,哪还有我们这四年同窗好友!”陆琳琳依旧证明着自己的判断。
正是陆琳琳不断地向同学证明自己的判断,汤小婉才脱胎换骨的,汤小婉已非当年那个说话软声细语,永远是边角料的“汤小碗”。
汤小婉来了,开着豪车来的,进入大厅时,整个气场就被她贵妇般的气质压住了,几十双已被岁月洗涤得不再那么纯真的眼睛目瞪口呆了,已经分不清是同学聚会还是为她开欢迎会了,掌声莫名其妙地响起来。陆琳琳的自尊再次被这意外的掌声淹没。
宴会开始,酒杯举起,昔日的欢笑从杯中流淌……
一杯酒下肚,陆琳琳像突然患了失语症,她不信,传说中的“汤小碗”今非昔比,出落成一个令众人瞩目的人物了。除了随身相伴的豪车,据说她还有了豪宅,且都是她自力更生的。
更难得的是汤小婉洁身自好至今还是单身,同学们又一次目瞪口呆:怎么会呢?这个社会,就凭她?大家重新翻出她祖上三代白纸一样的背景,仔仔细细滤了一遍,不可能啊,都是山里翻不起沙的蚯蚓啊?
现实就是这般弄人!人家汤小婉就这样真实地出现在面前了,怎么着吧,一齐将她弄死?大家还不得不心里酸溜溜地向她敬酒。
汤小婉没有设防,而大家对她的提防也渐渐放松,推杯换盏数圈下来,一个个同学也像熟透的葡萄,滚淌在地上了。
同学有的对着手机吼,有的对着手机哭,有的对着手机诉苦,有的对着手机大笑……社会舞台,浓缩在同学会上的景象原来是如此奇妙。同学中有一个女诗人,独自感慨。
女诗人的感慨没有引起同学们的关注,倒是汤小婉的电话,使周围的同学忽然鸦雀无声了——
“喂,先生您好!打扰了,这里是……妈的,挂了。”
“喂,女士您好!打扰了,这……妈的,哼!”
“喂,您好先生!打扰……哼哼!”
大家目瞪口呆地看着汤小婉伏案拨着手机,旁若无人地对着手机讲话,声音是那么洪亮,是那么自信,当年那个说话怯怯的山妞的影子已经荡然无存,耳际只回荡着她的声音一
“先生您好,您的手机尾号是……”
陆琳琳伸手晃了晃眼前几个目瞪口呆的同学,悄声说:“这下信了吧,这些年,她就是这样把咱们的亲朋好友的电话打了个遍,以至反复骚扰,什么中奖啊,纪念币啊,纪念邮票啊,反正花样翻新,要啥有啥。最要命的,是她还兼着几个保险公司的业务……”
“啧啧,原来真的是真的啊!原来还不信呢,眼见为实。”一个个同学的醉意已被汤小婉的电话刮得全无了,只感到身上有些冷。时值深秋,身上的单衣仿佛已被剥掉,赤裸裸地暴露在汤小婉面前了。
有的想趁机退场,却见汤小婉一手拿着手机,一手拉住想退场的同学,换名片,留电话。同学想留假号,当场被汤小婉拨号难堪。汤小婉索性堵在门口,谁也别想溜。
汤小婉又似醉非醉地忙起了业务。
同学发现,当年那个半天按不出个响屁的女孩,如今变成了一个噼里啪啦的话筒子,仿佛一秒钟不说话就要憋死似的。
有的同学开始对这个聚会产生恐惧,有一种被绑架的感觉,感觉是圈套,本想逃跑,却碍于情面,只好克制着,等待散场的那刻。
当然,那些真醉了还对着手机吼,对着手机哭,对着手机诉苦,甚至对着手机打情骂俏的同学仍不知面前发生了什么。
蒙在鼓里的同学还即兴跳起了舞。于是餐桌撤走,灯光变暗,音乐响起,宴会厅转眼成了舞厅。那些熟透的葡萄慢慢跳动起来,欢声笑语泼洒出来,一个个又回到了幸福之中。
忽然,陆琳琳的手机响了,是汤小婉打来的。
“你好,小婉!”
“喂,女士您好!打扰了……”
陆琳琳忙挂了电话,朝大厅门口走去,见汤小婉歪在沙发上,似睡非睡地拨动着手机,又贴上耳朵。
又一个同学的手机响了,来到门口。
同学都涌到了门口,目睹汤小婉似梦非梦地说着“先生您好”、“女士您好”时,不约而同地拿出一张名片,当看到“您的朋友汤小婉”几个字时,当倡议这次同学会的老板同学李革宣布“此次聚会费用完全出自汤小婉”时,一个个如苍蝇卡喉,捂嘴而逃……
第54篇、励志故事连跳四级
六六年的下年开学不到一个月,中心小学四年级以下的学生全部打发到各大队民办小学,我正读四年级,正是打发的对象。因我不愿回去读三年级,更不想回去见冯老师,所以回家放羊,打猪草,让大弟弟进学校读书。
六八年,我的表妹来我家,传达她的母亲(我的丈母娘)旨意,要我回校读书。父母早有规定,家里只准一人进校读书,如果我回校了,大弟弟就得回家,没有办法,我只好牺牲自己,安 心地在家放羊、打猪草。
后来,我的丈母娘给我的父母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让我回校读书,将来别想娶她的女儿做儿媳。可我不想返回原校去见冯老师。
转眼到了一九七零年,元宵节的前四天,我见到了我的远房表叔——中学校长,问他:“表叔,我能不能进中学读初一?”表叔笑着问我是否读完了小学六年级,我告诉他六年级毕业了,当时他说:“我出一道题,你做做看,三分之二加上二分之三, 等于多少?”
我很快算出结果了,告诉表叔:“等于五分之五,对吗?”
表叔笑着问我:“你说对不对?”
我哪里知道?只好避开刚才的问题,试探着问道:“表叔,我想进中学读书,想请你开恩,收下我。”
“你真的想读书?”
“特别想!我的大哥读了七年书,我也想读完七年书。”
表叔听了我的话,当时答应让我去中学报到。
原来的中心小学,一至四年级没有办班,开办了初中一年级至三年级‘我去报名时,我们大队在中学读初中一年级有三人,初二有四人,初三有二人,只有我小学四年级读了不到一个月,盲目的跳了四级。
表叔在开学典礼上讲话时提到:“本学期招收了一名特别想读书的学生,可他的实际成绩很不好,我出了一道 + 等于多少的计算题,他告诉我等于 。”在场的同学听了校长的话全都笑了起来。“好笑吗?实话告诉你们,他根本没有学分数,怎会计算?我相信这位学生只要勤学好问,很快就会追上你们的。”
我知道自己的记忆力好,思维能力比较好,语文的基础比较好,可小学四至六年级的算术只学了整数的四则运算,小数和分数根本没有学,暗暗地做好了打算,在半年之内将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学会,这得利用课余时间找老师补课。
表叔教初一的数学,刚开始他讲的初一数学,我是无法听懂,只要遇上小数、分数的有关计算,我就傻眼了,如同狗咬刺猬——难下口,每次拿到作业本,打开时,只见作业本上的××可真多,真的很丢人的,这逼着我找表叔补课。
我利用午后的时间找表叔补课,先补习小数、后补习分数的四则计算方法,四则混合计算的顺序,其他的学科学习,我时没有感到吃力,唯独学数学相当的吃力,我决心加大力度,快速提高小数、分数的计算能力,我跟堂兄借来小学四至六年级的算术课本,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家啃书本,就这样努力、刻苦地自学与补课相结合,计算能力大有提高,三个月后,我的作业本上的××很少见了。到了期终考试,我的数学竟考了72分。
初一的第二学期,我被同学选为学习委员,进入了班委会班子。
我顺利考入初二,由于自己的各科成绩优秀,被同学选为副排长,就是副班长。到了下学期,我被选为排长,当时被老师和同学说成是:成绩最好的、能力最强的、个子最矮的班长。
如果我的个子高的话,每次用人单位来我校选人,学校领导和我的班主任、科任教师第一个报上我的姓名,一到与招收负责人见面,就告吹了,理由很简单,个子矮了。结果五次落选了,再由我班另外的五人被用人单位招走了。
初二毕业考,是上面派人来监考,实行一人一桌,每间教室有两名监考人员,考了三天半,终于结束了。
一九七二年正月初八,我接到了区办高中的录取通知书,我成了全大队第一个考上高中的学生。
当时的通知书是表叔送到我家的,他向我祝贺时,问我:“你从小学到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一共读了几年书?”我说读了四年半。
表叔真没有想到我连跳了四级,全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和自信,以总分全班第一名考取了高中,夸我是好样的!
我的表妹跟我一同进入中学的,第一次没有考上高中。又补读了一年,好是没有考取高中,只好毕业回家。
第55篇、励志故事小狐狸卡卡
有一只小狐狸名叫卡卡,他快乐的生活在大森林里,唯一的烦恼就是老被猎人的两只猎狗欺负,他很想找机会报复这两个坏家伙,只是一直没找到机会。
这一天,卡卡在森林里溜达,恰巧看见两个坏家伙同时咬住了一只兔子,他们各自抓住兔子的一条腿都想独得,为此他们争执不休,相持不下。
卡卡眼珠子一转,笑嘻嘻地走到两只猎狗面前说:“两位猎狗大哥,你们这是在干什么?抓住兔子又不吃?”
两只猎狗抢着回答道∶“这只兔子是我先抓住的,理应归我。”
卡卡听完后,假装想了想说:“两位猎狗大哥,我有一个办法,你们同时放开这只兔子,向后走开一百米,然后听我命令,一起向兔子这里奔来,谁跑的最快,这兔子就归谁,你们看咋样?”
两只猎狗心想这倒是个好办法,于是听信卡卡的话,放开了兔子向后走去。
卡卡见两个坏家伙一走开,急忙对吓的腿软的兔子说:“傻瓜!快跑呀!”兔子一听,也顾不上谢卡卡,转身就跑。
卡卡看着兔子跑远了,他大声冲着两只猎狗大喊:“猎狗大哥!跑……”他的话音刚落,俩只猎狗便拼了命一样向这边跑来。紧接着只听“碰”的一声,嗬!两只猎狗的头重重地撞在了一起,痛得他们几乎昏了过去。
等他们换过神来,在想找兔子和卡卡时,早就不见了他们的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