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晨会可以用的20个小故事

2024年 5月 30日09:32:59开晨会可以用的20个小故事已关闭评论 0

第1篇、励志故事理想,自信,行动,胜利

朋友刚从新加坡出差回来,打电话让我去那纪念品,趁着周末有时间我便去了。

她是一个成功的女性,做化妆品,五年内就做到了地区的代理。我很佩服她,一个三十出头的女人就有如此成功的事业。我一直想探寻她成功的秘诀,一直把她作为我的榜样。周末去她家,她刚刚起床,因为参加首席训练营,她在新加坡连续上课一周。一见到她,我便问起她在新加坡的经历。最后,我除了羡慕,就是憧憬。

像她这样成功的人,光鲜亮丽的背后肯定有不为人知的事情。为了探寻她成功的秘诀,我几度溜进她的培训班听课。我发现她引用最多的话就是李嘉诚的,一个成功的人在以比她成功的人为榜样。记得一晚她开车带我回家,那时已经凌晨一点了。

但是我并没有在她身上看见疲惫,抱怨,她很高兴,她告诉我,她又充实的过了一天。我问她:你为什么这么能吃苦?她很惊讶的看着我,“这怎么叫吃苦呢?我只是在做该做的事情呀!”“你不觉得累吗?”“有时候当然觉得累,但是为了生存,为了理想,我不允许自己退缩……”“我一直想搞清楚,你到底是怎么成功的。”“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拥有有意义的人生,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确定了目标,然后全身心投入进去,体会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仅此而已,只要做到,每个人都可以成功的。”

我打断了她的话,“我做一件小事都会遇到困难,然后懊恼,你遇到过困难吗?”我话一出,我便后悔了,我竟然问了这么脑残的问题。她笑了笑,说:“时间没有一件事是风平浪静的,就连人吃饭都可能会噎到,何况复杂的事情呢?即便有困难,挫折,那你自己想想,困难挫折会有多大?有天大吗?天塌了还有高个子的人顶着呢!坚持自己的理想,有理想的地方,地狱就是天堂。然后确定自己的目标,切合实际的目标。还需要信心,有时候,觉得自己做得到和做不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有了信心就投入进去,不要先考虑结果,因为上帝是公平的,只要努力了,上帝是不会让你失望的。最后,你需要做的就是品尝胜利的果实,并得到更多的激情和信心……”我知道,这只是她的轻描淡写,她所经历的,不仅仅是这几句话能概括的。

说到这里,我有些无地自容了,越长大,理想越飘渺,信心越缺失,行动越迟缓……我已经找不到当初的那个支撑点,那个给我动力的支撑点。人生苦短,就算六十年吧,除了睡觉、生病、照镜子、洗刷、穿衣、打喷嚏等,还有多少?

最近读了美籍华人作家刘墉的作品,《下一站,成功》、《相信自己》、《超越自己》、《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飞扬》等。一些简单的故事告诉我很多道理,解开了很多我成长的烦恼和困惑,我佩服他的智慧,处事的态度,激情,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在经历中获得这一切,做一个成功的人。

我该做的就是再次寻找到那个支撑点,就是我的理想,然后自信,然后行动,最后,就是胜利。

理想,自信,行动,胜利……

第2篇、励志故事书写在脸上的财富

精神可以变物质,智慧可以变财富

埃德莫埃斯出生在英国伦敦一个贫苦的工人家庭里。高中毕业那年,他收到了剑桥大学美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

剑桥大学许多学生一边上学,一边创业。埃德莫埃斯决定寻找一个轻松挣钱的门路。可是,他学的是美术,除了做家教、到饭店打工之外,几乎没有什么特长。不像有的学生,开发计算机软件或者游戏,一个作品就能卖好多钱。不过,一次偶然的机会,激发了他的创业灵感,他为此兴奋不已。

2011年10月30日,欧洲足球联赛在伦敦举行。埃德莫埃斯像往常一样,去学生家里做家教。他一进学生的家门,家长就一把拉住了他。家长说:“我们总算把你盼来了,亲爱的埃德莫埃斯,请用你神圣的笔,在我们的脸上画上英国的国旗。因为,足球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原来,这家人全是足球迷,他们急着要去观看欧洲足球联赛。他们想把自己装扮得酷一些。这对于美术学院的学生来说,简直是小菜一碟。

从学生家回来,埃德莫埃斯感到这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他迅速上网,查看了比赛日程,设计了10个脸谱画图案,带着画笔和颜料来到赛场外边,给人画脸谱。埃德莫埃斯的摊位刚摆好,很快就来了生意。他给人画脸谱不要钱,只收小费。客人根据自己的满意度,随便付给埃德莫埃斯小费。他的脸谱设计得好,画得也不错。所以,他收到的小费比明码标价的收入还要高得多。

画脸谱的生意虽然好,但是不能永久做下去。因为欧洲足球联赛是循环式的,在伦敦打了几场后,比赛就转移到其他城市去了。没有了比赛,埃德莫埃斯又回到了原来的生活轨道上来,打工,学习;学习,打工,每天忙得晕头转向的。一天,埃德莫埃斯打完工,回到公寓,看着那些脸谱图案,忽然突发奇想:如果把这些脸谱改成商业广告,画在自己的脸上,那一定会有很好的宣传效果。

他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宿舍的罗斯哈珀说了,并邀请罗斯哈珀一起创业。罗斯哈珀为埃德莫埃斯的奇思妙想拍手叫好。因为这个创意,既能把自己扮酷,又能挣钱,实在是太美妙了。两个人一商量,在网上发了一个帖子,标题是:“买我的脸!”

不用做什么,只在脸上画个广告,每天就有400英镑的收入,真是不可思议。为了把生意做大做强,埃德莫埃斯与罗斯哈珀开办了网站,注册了公司,在剑桥大学招募了一批学生做员工,生意越做越大。

书写在脸上的财富。无论所处的环境如何,只要肯动脑筋,就一定能够找到财富之门。因为有时候,商机就在你的身边!

第3篇、励志故事一条隐忍坚持的小鱼

48岁的他连一张小学毕业证也没有,因为当年刚上到小学五年级时,他就因家庭贫困辍学了。但如今,他的公司旗下有800多名员工,电子产品广泛出现在全国各大城市和美国、荷兰、法国、俄罗斯等市场。从中巴司机到实业公司董事长,从月薪400元到每年6000多万元利润,他创造了一个奋斗与财富的奇迹。他的名字叫陈子良,深圳市众鑫科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4年,陈子良出生在广东省紫金山区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六岁那年,一场史无前例的超大洪水毫无征兆地到来,夺走了陈子良母亲的生命。从此,一家八口人的担子沉重地压在了父亲身上,压得父亲每天除了干活,还是干活。那时候,区区1.8元的学费在陈子良家里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因家里离学校路程1个多小时,当干完农活的他赶到学校,其他的学生都已经上完两节课了,迟到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因为晚交学费,,陈子良常常会受到老师责罚。“老师罚我,我都不怕。但每当看见我回家要几毛钱买书,父亲的眼中总满是泪水,脸上写满心酸、无奈和愧疚。父亲的那种复杂表情,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回忆起儿时的种种辛酸,陈子良就禁不住有些哽咽。

1976年,12岁的陈子良望着父亲那张已弯成一张弓的腰,他心疼极了,父亲只有四十岁呀!懂事的陈子良找到自己的班主任张老师,告诉她自己的想法,善良的张老师舍不得这个聪明懂事的学生,但张子良内心越已无比坚毅:社会就是一所大学校,只要努力,不上学也一定会成功的!

在艰苦的环境中,陈子良的内心却无比自信,他相信苦日子终究会烟消云散,紧接着就是灿烂阳光了。陈子良牢牢地记着,敬爱的张老师在自己办退学手续塞到自己手中的一本书中的一段文字:在距非洲撒哈拉沙漠不远处的利比亚东部,有一块叫杜兹的偏远农村区域,这里白天的平均气温高达42摄氏度,一年中除了秋季会有短暂的雨水外,其他绝大部分时间都是骄阳似火,酷热得如同一座“火焰山”。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却生长着一种世界上最奇异的鱼,它能在长时间缺水、缺食物的情况下,忍着不死,并且通过长时间的休眠和不懈的自我解救,最终等来雨季,赢得新生,它便是非洲的杜兹肺鱼。

为了获得一技之长,陈子良决心去考驾照。他破釜沉舟,把自家准备建房子的木头卖光,考了个B照。几个月后,在亲戚的接济下,他还在信用社贷了一部分,买了辆二手“万山”牌中巴跑紫金县到深圳市的客运。很快,陈子良觉得有了技术,不能满足于“糊口”,就又产生了出去闯荡谋求大出息的念头。

1990年,26岁的陈子良来到深圳。因为会开车,他很快成为南油集团远东工具有限公司的司机。 因工作需要,陈子良经常送同事去办理一些业务,后来,他对公司领导表示,有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干脆让他直接去办理就行。这让他得以广交各界朋友。他经常带客户吃饭,留心观察的他发现很多客家菜馆生意很好,于是开始琢磨着自己也来做一回餐馆老板。 1995年,陈子良从亲戚朋友处筹集了4.5万元在南油附近租了铁皮房,雇请了几名厨师和伙计,客家菜馆就折腾出来了。刚一开张,生意好得厨师都快累趴了,三个月下来收回成本。陈子良第一次体会到当老板的喜怒哀乐,这也是他人生的“第一桶金”。初尝当老板的甜头,他开始在新的领域里展翅高飞了。

风雨之后,七色彩虹。电子行业重新升温,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公司开始走向正轨,迅速发展起来。如今,陈子良的公司已经从由起步时的单纯加工也发展到DVD、VCD、解码板、电源板及电脑网卡、通讯设备控制板及终端产品、MP3等电子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其中,公司的风琴品牌系列的MP3、MP4等产品更是让他感到自豪。

一个只念过五年书的追梦人,完全凭借着自己的韧劲与灵气在人才济济的深圳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接受采访,陈子良一脸真诚:“对于苦难,一条鱼都可以隐忍坚持,我们没什么不能呢?一个人总要做点事业出来,有点出息,那才是没有遗憾的人生。”

第4篇、励志故事路有多难,心有多坚

陈玫不仅传授学生知识,更以她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如何坚强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艰难地走路,吃力地用左手写出只有自己才认出的字,说话也会在不经意间出现颤音,出生时脐带绕颈导致的脑瘫给她带来了严重的行动障碍。她通过自学考试完成了本科学业,做家教给她带来的收入用于自给也已是绰绰有余。最近一段时间,她又在为报名参加辽宁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考试奔波。她大大的眼睛里一直闪着自信和倔强,就是在回忆自己走过的艰辛道路时,她的眼里也没闪现一星泪水。她叫陈玫。

升初中考试时,因为批卷老师认不清她的笔迹,语文考试作文零分,陈玫流着泪上了一所普通中学。刚入学不久,她的语文作业本就被不了解情况的老师退了回来。但其后的一次数学竞赛上取得第一名成绩的陈玫,终于让老师们对她刮目相看了。初中三年,她一直稳居全班前两名。考高中的时间,同样的书写障碍让她没能升入重点高中。三年高中的努力学习,平时名列前茅的成绩在高考时还是输给了书写障碍。陈玫说,只要是需要大量书写的科目,她通常都是答不完,即使答出了,批卷的老师也可能看不懂。1991年,大学与她失之交臂。

陈玫痛苦极了,但她没哭。她只是一遍遍地告诉自己:“我得上大学!”她的同学入大学校门的时候,她也报了经济管理的自考大专。第一堂课,老师看着她做的笔记,直摇头:“你就听听课吧,不要参加考试了。”不过考试时她还是去了,除了高数和英语几门不需要太多书写的科目只考了一次外,别的科目她都考了不止两次。3年后,她拿到了毕业证书。接着自考本科,整整8年,她摸爬滚打,很多科考试,烂熟于心的答案都来不及写考试就结束了。为此,她不得不一次次走进考场。这时候,她已经能够熟练操作电脑,她多么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电脑答题呀,那一行行打出来的字在她看来是那么美,老师也会愿意看的,可是不行,没有人愿意为她破例。2002年,陈玫终于拿到了本科毕业证书。她的大学读了11年。

陈玫的个性一直是特别独立的,她学大专时之所以报了经济管理,就是想着将来毕业后可以找一份相关的工作:“我不能一辈子靠父母呀。”1994年,大专毕业的她拿着很多份简历去参加人才招聘会,可简历只发出一两份,没有单位愿意接收她。接着,街道把她介绍到一家福利厂,厂长接收她只是让她去做一个月60元的糊纸盒的工作,当她怯怯地问将来有没有可能做管理工作时,厂长毫不客气地说:“别说大专毕业,就是本科、研究生,身体状况这样也是不可能的。”她没有去这家工厂。

也就在那一年,妈妈同事的孩子英语学得不好,求她帮忙补补课,她教得很用心,短短的时间里,孩子英语成绩提高了很多。于是,找她辅导的孩子越来越多,她就把这六七个学生分成三四组,在周末时间段进行辅导。平时,她严格备课,凡是市面上有的参考书,都买来,再把精华部分打印出来,让学生做,这样节省了学生很多时间。她一直是夜里12点以后才睡觉的,电脑里为学生准备的,题库都是在夜里完成的,因为白天她还要念自考。如此,经她辅导的学生,英语成绩在班里都是最突出的。

 

第5篇、励志故事改变自我心像:陈安之《超级成功学》

心理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就是可以藉由自己不断的想像,而成为自已理想中的人物。

你必须想象自已是一个非常成功的人,非常富有的人,非常积极的人,非常热情的人,非常有动力的人,你必须每天不断地花一些时间,想象自己成功的景象。

要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内在,这些所谓脑中的软体,不断地重复这些成功的画画,你的潜意识就会慢慢引导你的行为,不断地配合着你的想法去做改变,因此,你就可以达成你的最终目标。

你必须想像自己是一个天生赢家,不断地让这样的画面深入你的脑海里。

在我睡觉之前,都会先闭上眼睛,想像明天我会做得多好,想像自己达成目标时的光景。

不断想像每一年我要达成的目标,不断具体地一次又一次,在睡梦中让这些讯息输入潜意识。整个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的潜意识都在帮我把脑海中的这些讯息、影像跟图片,做一次整合。

因为你的潜意识是无所不能的,只要你可以重复不断的想像,并且相信,你的梦想都会实现。

有另外一个方法,可以帮助你改变自我心像,那就是建立一个所谓的“梦想板”。我个人使用梦想板,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了,每一次我都为自己的目标,找一张适当的图片剪下来,贴在梦想板上持续地看,几乎没有不实现的。

有时候才刚贴上梦想板,竟有人把我想要的梦想送给我,这实在是非常奇怪的事情。

记得以前我想要买一辆黑色车子的时候,我把它贴上去没多久,它几乎立刻就实现了;我想要买一只劳力士金表,没多久也就立刻实现了。

后来我贴了一张宾士S320的车子,在我的梦想板上,两三个月后,我觉得好像太贵了,要节省一点,就把那张图片拿掉,想不到竟然在过了大约九个月之后,我还是买了一辆宾士S320。

潜意识的力量实在太惊人了,你不妨今天就把你的目标用适当的图片,把它剪下、贴起来,每天想像,每天想像,早晚灌输到你的潜意识里面,来改变自己。

做内在的潜意识规划,你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只要你愿意尝试,不管什么目标都是可以实现的内容 。

 

第6篇、励志故事没有人天生幸运,人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有人生来运气好?

不见得。

人们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科学家们在这段时期不断探访孩子们,对他们灌输一系列尊重自我、人生目的和运气等相关问题。之后,这项课题的核心成员斯蒂夫教授提出,运气来自于被抚养的过程,也就是说人性的形成取决于人生经历。

斯蒂夫教授认为,面临棘手难题时会出现两种人:内向型与外向型。前者会分析情况再采取行动,并积累每次的经验。后者比较被动,认为自己无法一切尽在掌握,只好坐等事件自然发展,于是怨天尤人。外向型人比内向型更容易陷入犯罪行为。而最影响他们性格形成的是密切接触的家族成员、教师与玩伴。他还称,家境富裕的孩子往往容易长成外向型人;而逆境成长的人由于从小被灌输了只能成功,不许失败的理论,较易成长为内向型人。

如今,心理学家越来越确信人生角色的扮演者与操纵者都是自己。

幸运的人多数是乐观主义者。

现在已经出现相应的组织,设计的课程是帮助人们学会使自己更幸运。

 

第7篇、励志故事不害怕痛苦的人是坚强的,不害怕死亡的人更

我知道什么才是勇气,6年前在一次飞行中我感受到了它,它深藏于我的记忆,每每讲到它,我眼中总不免噙满泪水。

那个周五早晨,1011次航班从奥良多机场起飞。机上的乘客精力充沛,活泼而欢快。早上的航班上的乘客多是到亚特兰大出一两天差的公务人员。环顾四周,我看到许多穿制服的公务人员和带着皮箱的生意人。我坐在后面读书,短暂的飞行开始了。

飞机刚刚起飞,肯定是什么东西出毛病了。飞机开始上下颠簸,左右摇摆。包括我在内的有经验的乘客都环视一笑,表明大家彼此以前都碰到过这种小麻烦。要是你常坐飞机,碰到这种麻烦也会习以为常,不当回事的。可这种感觉没维持多长时间。起飞后几分钟,飞机开始急剧下降,一侧机翼向下猛冲。飞机努力爬升,可这无济干事,不多会,飞行员开始广播这个坏消息。

"我们碰到了麻烦,目前看起来飞机的鼻轮操纵失灵,显示器表明水压系统也失灵了。现在我们将飞返奥良多机场。因为水压失灵,我们不能保证能打开起落架,所以机组人员提醒大家做好迫降准备。此外,为了能平稳着陆,我们会尽可能抛掉辎重,大家看看窗外,我们正在倾倒汽油。"

换句话说,飞机兴许会失事。再没有什么景象能比看着窗外成百加仑的汽油倾泻而出更让人感到凄惨的了。机组人员帮着大家各就各位,又安慰那些已变得歇斯底里的人。

我望着同机旅行的生意人的面孔,它们的变化让我吃惊,都是那么惊恐,就连最镇静的人也变得面色苍白可怖,白得吓人,没有人例外。没有谁能面对死亡无所畏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失去镇静。

我开始在闹哄哄的人群中寻找如此境地中能以真正的勇气或伟大的热诚支持他仍然保持安详和镇静的人,但我很失望。

忽然,在我左边几排的地方有个妇女的声音传到我耳朵中。她的声音和平常说话绝无差别,沉静而平缓,没有一丝战栗和紧张,柔和而充满爱意。我得找到这个说话人。

周围是人们的哭叫声,许多人在恸哭、尖叫。有一些男人极力保持镇静。他们紧抓住靠手,紧咬牙关,但他们的恐惧仍是一览无余。

尽管我的信念让我不至于歇斯底里,但我也做不到在这种时候还能如此平静如此柔和地讲话。我终于看见了那个说话的妇女。

在一片骚乱之中,一个母亲在和她的孩子轻轻地谈话。她大约有35岁,相貌平平。她全神贯注地盯着她女儿的小脸,她女儿看起来有4岁了。小女孩认真地听着,体会其中的谆谆之意。母亲的凝视使女儿如此专注和热切,以至于周围悲哀恐惧的声音对她毫无影响。

我脑中忽然闪过另外一个最近刚从一次空难中大难不死的小女孩。据推测小女孩幸存的原因是她母亲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她。母亲未能幸免于难。媒体追踪报道那个小女孩,后接受了心理医生好几个星期的治疗,因为她无法摆脱负罪感和负疚感。医生一再告诉她,她母亲的死不是她的过失。

我不希望这种情形再重演。

我竭力去听那位妇女对她的孩子说些什么,我抑制不住要听,我需要去听。

最终我靠过去,好不容易才听到这个轻柔而让人欣慰的声音。那位母亲在一遍又一遍地说道:"我是如此爱你。你知道我爱你超过任何别的吗?"

"是的,妈妈。"小女孩说道。

"记住,不论发生了什么,我都永远爱你,你是个好孩子。有时候发生的事情不是因为你的过错,你仍是个好孩子,我的爱将永远与你同在。"

然后,那位母亲紧紧搂住女儿,系上安全带,准备飞机坠落。

谁也没有想到,飞机的起落架竟然放下,飞机安全安陆,悲剧没有发生。几秒钟之间,一切就都好起来了。

 

第8篇、励志故事楷模,见贤思齐的力量

我的母校是一个农村中学,处在距县城30公里以外的一个镇上。近一两年,母校的升学率直线上升,成为全省的规范化中学。去年,母校更因为首次有多名学生升入全国重点院校而声誉鹊起。

母校原来不是这个样子的,因为地处乡村,许多优秀的教师和优秀的学生都跑到县城的中学里,导致母校的升学率总是在低位徘徊。

三年前县里派来了一个年轻的新校长。新校长到任伊始,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排查历届校友中的佼佼者。他发现,学校共出了8位将军,36位博士,10位厅局级以上的领导干部,50多位企业家,有两位风头正健的当红作家也是自己的学生,有的校友是美国耶鲁的学者,有的校友是机器人专家。新校长非常激动,他说,这是多么珍贵的资源呀,我们要用他们改变我们的学校,用他们作为我们学校的楷模。


从次日开始,学校就撤下所有原来悬挂在教室、阅览室、图书馆、走廊上的爱因斯坦、爱迪生、鲁迅、华罗庚等人的照片,换上了这些有成就的校友。并且,每一张照片的下面都加上了详细的说明,说明他什么时候在这里就读。有的教室里悬挂的校友的照片,就曾经是这个教室里的学生,年老的教师甚至告诉学生,他曾经就坐在靠近窗口的那个位置上。学校接着又布置了一个展览室,把校友们的成就全面地进行展览。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学校的一切都在悄无声息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有了很简单的方法,无须进行多么深刻的教育,讲述校友的故事就立竿见影。

似乎在一夜之间,在校的学生都有了这样的意识:他们与这些杰出的校友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将来也能够成为这些杰出校友中的一个。教师更是如此,老教师拿自己最有成就的学生引以为荣,年轻的教师认为自己现在的学生将来也会大有出息。校长发现,要求外调的教师不走了,要求转学的学生也没有了,师生的交流多了,学校在默默之中形成了一种见贤思齐的力量。

一两年的时间,母校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过谁都没有想到,变化的原因竟然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措。

我想,不仅仅是我的母校,这个例子适合于我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许多杰出的人在原来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常的人,但是我们往往了解的只是他们杰出以后。如果我们了解了他们杰出以前的经历,我相信对于我们来说,意义就截然不同了。

第9篇、励志故事打翻了的油灯

就是这样紧巴巴的日子也不长久。一天半夜,乔利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惊醒。原来贵妇人第二天一早要去赴一个约会,要乔利立即将她的衣服熨一下。因为实在太困了,他不小心将煤油灯打翻,灯里的油滴在了贵妇人的衣服上。
贵妇人坚决要求乔利赔偿。乔利沮丧极了,但当他答应给贵妇人白打一年工后,他也得到了那件衣服。
一天,他突然发现那件衣服被煤油浸过的地方不但没脏,反而将原有的污渍消除了。经过反复试验,乔利又在煤油里加了一些其他的化学原料……最后,他研制出了干洗剂。
一年后,乔利离开了贵妇人家,自己开了一间干洗店。世界上第一家干洗店就这样诞生了。
乔利的生意一发而不可收,几年间他便成了让世界瞩目的干洗大王。如今,干洗店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在享受他发明的干洗剂的同时,也记住了他的名字——乔利·贝朗。

 

第10篇、励志故事把命交给自己

“蛇王”是他的绰号。他是远近闻名的蛇伤专家,曾经救人无数,在当地几乎没他解不了的蛇毒。为了研究蛇药,他把毒蛇当成了宠物。可是那些危险的小家伙并不领情,常常令他险象环生。

一天,他路过农贸市场,无意中发现一条怪蛇:长不过一尺,绿身白尾,头呈三角铁状,以前从未见过。经验告诉他。这种蛇应该是尚未发现的新物种,他如获至宝,当即从蛇贩手中把它买下。他把这条怪蛇带回了家,还给它起了个可爱的名字叫“烙铁头”,每天精心喂养,细心观察研究。

半年后,他终于研制出了解这种蛇毒的药方。那天下午,他和妻子把“烙铁头”带到了野外,准备将它放归大自然。没想到意外突然发生,就在他松手的一刹那,“烙铁头”倏地一回头,咬伤了他的左手中指,随即逃之夭夭,消失在荒野之中。他的手指顿时鲜血直流,他强忍着钻心的剧痛,叫妻子赶紧打开DV,拍下伤口的牙印和出血情况。为了保存最珍贵的第一手蛇伤资料,他错过了处理伤口的最佳时机,仅仅过了5分钟,受伤的手指已经变黑,蛇毒顺着血液迅速向全身蔓延。“烙铁头”是剧毒蛇!

赶回家中,他立即服下自己研制的新药,伤势暂时得到控制。可是第二天,他不顾妻子极力反对,冒险停止了用药。一来是为了亲身体验中毒后的生理反应,二来也想试验新药的疗效。然而,他万万没有料到,这一试几乎把命搭进去!到了晚上,伤口开始腐烂,蛇毒再次发作,他浑身疼痛难忍。冷汗直冒,仿佛每一根骨头都被架在火上烧烤。再服药已经迟了,毒已攻心,他一头栽倒在地……

“蛇王”生命垂危!朋友们纷纷赶来探望,见他一动不动,呼吸微弱,脸色苍白如纸,无不摇头落泪。有人赶紧提醒,人都成这样子了,还不赶快送到大医院去抢救?妻子早已吓得六神无主,心想丈夫的药方这次真的不灵了,不如送到大医院去试试,或许还有一线生机,只好同意住院。马上有人打电话联系救护车,妻子依然伤心痛哭,屋里乱成了一团糟。

他直直地躺在床上,神智异常清醒,但是全身无法动弹,说不出话,也睁不开眼睛,唯独听觉没有丧失。屋里发生的一切,他听得一清二楚。心里急得要命:千万不能住院。否则就完了!他心里十分清楚,全国都没有这种蛇的抗蛇毒血清,到了医院肯定是死路一务,还不如试试自己研制的蛇药。可是那时,根本没有人知道他是否还有意识,更无从知晓他心里在想什么。他一动不能动。有口不能言,只能听天由命。

救护车很快到了,众人七手八脚把他抬上了车,这一折腾竟让他睁开了眼睛。他依然说不出话,只能拼命地左右转动眼珠子,妻子看懂了他的眼神,含着眼泪又把他抬了下来。妻子按照他事先留下的药方,每天给他内服外敷,精心照料,也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

两天后,他竟奇迹般地选出了鬼门关!

“蛇王”对我说起这段亲身经历时,一脸轻松,丝毫不见惊心动魄,倒更像是在讲述别人的故事。我好奇地问:“你当时连命都快没了,为何还那么信得过自己?”他说:“与其送出去让别人治死,还不如自己来治,看看到底死不死,万一死了也是活该。”脸上依然荡漾着笑容。

其实,这已是他第九次被毒蛇咬伤,每次都万分凶险,之前他曾写过两次遗书,用“九死一生”来形容再恰当不过。我一直在想,他为何每次都能够死里逃生。他说阎王爷不肯要他,当然是玩笑话,幸运之神总不可能每次都光顾同一个人吧。至少这次,绝非“幸运”二字可以解释,生死关头,他的自信救了自己一命。

有了自信不一定成功,但是没有自信注定失败,这个道理人人都懂。可是,真要到了成败在此一举,生死攸关之时,甚至全世界都开始怀疑你的时候,你依然相信自己吗?

第11篇、励志故事献给怀有梦想的九零后孩子们

梦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谢了,因为梦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浅浅の坏

夕阳西下,不曾莫变的前景,日复一日。残阳似血,半边城市以染泛红,驾驭那梦想的船只,驶向彼岸。花开花落,望着天边,那一幕幕似曾相识的事与物,人与非,浮现宛如似血的云空中!时间吹起已落尘风的记忆,扬起吧,孩子们!

岁月流逝,我心依旧,为何却还不长大呢?爱情,那带刺的花蕾,诱惑着我们那迷茫懵懂的心,是好奇,是执著?爱了才知道痛,却还依恋着那种气息。忧伤是否永留心底?不,我们在悲伤中早已学会了坚强轮回里的日日夜夜,时间在指尖的勾勒中悄然流逝,我们早已不是那天真无邪的孩子。

梦,那心中驱使着自己一步步向前挺进的花,早已蕴开了花瓣。

曾迷惘,曾无奈,一次次徘徊在那人生的交叉点上,我,该何去何从夜,太美,美得凄凉,美得忧伤在这伤感的寂静中,泪悄然落下夜深,是谁轻吟那一段段哀伤离去的遗忘。星空虽璀璨却也遥远,任我们怎样努力去回望,都只是徒增伤感罢了。

落叶树叶撒下的泪滴,既已落下,何须再弯腰拾起,与其肩负哭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着雨

有一种信念,叫精卫填海

有一种恒心,叫愚公移山

有一种毅力,叫夸夫逐日

有一种执著,叫磨株成针

有一种勇气,叫破釜沉舟

我们不应轻言说败,不能在梦想的边缘怅然而止。脚下的路还很长,很远

青春,那激情似火的岁月,使我们走向希望

梦想,那一缕阳光,照亮心中,让迷失方向的船儿重新扬起希望的风帆是谁说九零后的孩子没有未来,是谁说九零后的孩子没有梦想,在他们叛逆的眼眸下,早已扬起高傲的斗志心中的梦,犹如火苗般一闪一闪,从没断息岁月的年轮,青春的流逝,给予我们那曾踏过的足迹

雄心壮志的是茫茫黑夜中的北斗星

老师曾说过:在梦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是啊!我们不曾怀着梦想而出发,即使斜阳已落,但也不曾离开,只为那心中的梦而毅然坚持

梦想对我们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总是充满着生活和泥土的气息,我们从不空想那不可实现的事情

有一个故事,花开了,果结了,慢慢轻唱我们追逐着青春,渴望它能永远驻止,它是我们梦里的花,手中的笔,眼前的路

梦想,让我们结伴而行

我们叛逆,我们轻狂.....

我们有青春,我们有希望....

我们怀有抱负,我们扬起斗志.....

我们怀着梦想,寻觅那心中的渴望,有着铁一般的毅力与执著,有着火一般的勇气与精神

你我已不是孩子了

梦想却不曾改变

坚持梦想,为我们那双翅膀,能在湛蓝的天空下翱翔,能承载着你我的梦想,飞向等待花开的彼岸,奋斗吧!

第12篇、励志故事能防小偷的臭鼬锁

丹尼尔·艾德斯诺克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因家境不好,2009年高中毕业后便辍学到一家自行车车行打工了。

一天中午,他问老板,为什么他最近看到很多来买自行车的人都是刚来这里买过的,老板说现在丢自行车已是家常便饭,在美国每年大概会有1500万辆自行车丢失,小偷都是通过剪断锁子把车子偷走的。艾德斯诺克被这个丢车的天文数字震撼到了。

于是他拿起锁子开始研究,他掂了掂锁子好重,心想这么粗重的锁子都能被剪开,那还能制多粗的呢?突然一个想法跳上心头,既然粗重的不行,那何不制作一个轻点的,里面是空心的,然后把里面放进一些对小偷有伤害的东西。

可是放什么好呢?他一时想不出来。

一天,艾德斯诺克在朋友的点化下突然开了窍,我们何不研发一种有毒的化学物质灌进空心的锁身里呢?

第二天上班时,艾德斯诺克对老板说了此事,希望老板能投资促成这件事。哪知老板不但不同意,还很生气,说他们简直是瞎胡闹,并说不允许他上班时总请假去干私事。

艾德斯诺克是个执著的人,他想做的事就一定要做,于是他向老板辞了职。他先向国家有关部门说明情况,申请到了合法设计权,然后和朋友皮仁德一起贷款10万美元开始了他们的研究实验。

6个月后,他们终于研制出了一种呈粉末状的、有毒的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释放出一种很难闻的、像臭鼬味道的气体,他们给这种化学物质起名叫D_1,并用硬度超过450的布氏的硬化中碳钢制成了一个空心的U型钢管,里面装进D_1,然后密封好,再把表面涂上黑白条纹,像臭鼬的样子,并给这款锁取名为臭鼬锁,还申请了国家专利,他们希望用这个模式和臭鼬锁的商标能够吓走小偷。因为如果不割断锁是绝不会发生危险的,但是如果小偷坚持要割断锁,那他们就会被有毒气体喷射到,并会在短时间内感到恶心、呕吐,甚至眩晕,这样在自行车旁很容易被路人或警察发现并逮到,即使戴了先进的防毒面具也无法防范。

2011年10月,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试用成功,并正式投入生产、使用,他们把每把锁定价99美元。因为这把锁很实用,所以销售异常火爆,仅一年时间,他们的营业额就已突破了40万美元。

有時候,好的创意之所以产生,并非是为了利益,而是因为善心,善心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获得更多的机会。

第13篇、励志故事立即做

“立即做”的道理,要懂得。

任何事,一想到了,都应该马上处理,要不然,一转头,就忘记了。今天忘记,下个月记不起,明天再做吧!那么一拖,就是几十年。相信我,我是过来人,一生因为不立即做的,太多了!连后悔也迟一点再说,才能抵消闷气。

在家中,浑浑噩噩,一天很快浪费掉。当今学会看到什么做什么,反正迟早要做的事,先办后办都一样。

脸上的胡须,为了懒,等一下才剃,出门时匆匆忙忙忘记了,总不雅观。走过镜子一照,就停下来刮,但是其它事又耽搁下来,也只好做一样算一样!

旅行的时间多,回到酒店,一看表,离下一个约会还有一点余暇,就利用来收拾行李,不然临行的那个晚上闹通宵不好玩。你会发现,一面看电视新闻一面收拾,也很轻松过瘾。

什么准备都做好了,钱拿了没有?手机呢?香烟抽完了吗?眼镜不带看不到东西呀!从前总是忘记一两样,当今早已放入和尚袋内,一点问题也没有。

立即做可延伸至马上学。计算机不会用?学呀!手机的中文怎么输入?训练到纯熟为止。字写得不好看?从现在开始练书法,绝对不迟,我的字四十岁以后才脱胎换骨,从前的当今看来,像鬼画符。

这些理论也只有自己知道,告诉别人也没用。被当为老生常谈,甚无趣。

年轻人总觉得人生有大把时间花,绝对听不进去。我读书时父母也劝告过我。哈哈,那么简单,理所当然的事,我怎么不懂?

当年我什么都拖,能拖一天是一天。其它年轻人想法也和我一样吧?立即做的事,只有传宗接代罢了。

第14篇、励志故事为什么“坏人”总能功成名就

为什么“坏人”总能功成名就

作者:张从忠

鲁迅先生认为:那些凡事能够一半为他人着想、一半为自己着想的人,就算得上是个“好人”。但是,在这群“好人”当中,至少有一部分是有野心的聪明人,他们冒充好人是为了权力和私利,所以笔者称他们为“成功的坏人”。

在历史上和戏剧中,诸葛亮应该算是“成功的坏人”。他总是身披鹤氅,手持羽扇,一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样子。传说这把羽扇是其夫人黄氏送给他的一件礼物。诸葛亮出山辅佐刘备。行前,黄氏用其父赠给她的一只大鹏鸟翅做了一把扇子,扇柄上画着八阵图。她要诸葛亮随身携带,一则不忘夫妻恩爱,二则对行军作战大有裨益,三则告诫他息怒,也就是控制情绪。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设空城计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道具就是琴。他端坐在城头,四门大开,神闲气定地在那儿弹琴。通过弹琴向下属传达了信心,也向气势汹汹的司马懿传达了一个信息—“我有准备”。

琴和棋是中国管理者们修养静气和展示静气的常用工具,里边暗藏很深的哲学道理。比如,曾国藩从办团练起兵一直到去世前,无论公务多繁忙,军情多紧急,基本上每天都要下一两局围棋。宋仁宗也是很喜欢围棋的,而且他给了下属一个很有意思的理由,说下围棋是为了防止自己迷恋后宫女色。其实这话说得蛮有道理,下棋可以提高修养,也可以转移注意力,确实能起到自我控制的作用。

台湾人陈武刚也算是一个“成功的坏人”。他50岁的时候破产了,到处举债,能借的钱都借光了,几乎走投无路。但他的太太却说:“即使已经破产,口袋里根本没钱,我老公仍然每天穿着西装,打着领带,拎着公文包,开着车上班,像个董事长一样,不被失意所击倒。”这段话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即使有一天你破产了,也不要逢人就诉说你的痛苦与遭遇。就算公司门一打开,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你,一个是清洁工,你也要像陈武刚一样,西装笔挺,自己泡杯咖啡,像个董事长一样坐在那里上班。

因为人是很奇怪的动物,你活得像个董事长,你就是个老板,没多久机会就会找上门来。陈武刚就是如此,很快他就有了一个机会。陈武刚于1989年在台湾创立克丽缇娜,17年来,他把克丽缇娜打造成了一个成功的直销商:连续数年蝉联台湾直销冠军宝座,并由台湾地区发展到内地,近3000家克丽缇娜美容连锁店遍布中国各大城市街头。如今,克丽缇娜的产业已经遍布13个国家和地区。陈武刚有个很著名的“蜘蛛理论”—蜘蛛在没有织好网以前绝对不能随便出击。蜘蛛结网都是有顺序的,先经后纬,一旦网络架好,蜘蛛就守候在旁随时等待机会,任何小猎物一旦触网,它都能迅速反应。

从两个典型的事例不难看出,“坏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懂得不为别人的事情浪费自己宝贵的时间,或打破自己精神的宁静。因此,你必须谨记一条原则:永远不要去区分谁是你应该研究的,谁是你可以信赖的。永远不要完全信任任何人,而应该研究每一个人,包括朋友和你所爱的人。最后,你必须学会永远走迂回的路线去获取权力,要掩盖你的精明或狡诈。你所有的行动都必须周密计划,以最不显眼的方式来实施。就像打台球一样,在回弹数次之后才击中目标。

第15篇、励志故事一个90后对前辈们的“宣战”

一个90后对前辈们的“宣战”

我过年去我姥姥家拜年,把名片拿出来。“啥?都当上老总了?”她说,“做人啊,要踏实。”

她觉得我这个公司和20万投资都是编的,为了掩饰我毕业了还没有找到“正式工作”的尴尬。

我读北大的时候,学生是不可以因为创业辍学的,创业甚至不列入大学毕业生的去向范畴。老师会觉得,你故意找碴吧?你怎么不找工作呢?学校都有硬性指标,一定要有多少人工作,多少人就业,多少人保研,创业属于“未就业人群”。

所以父母、姥姥那一代,“正式工作”捆绑的东西特别多,没有正式工作都恨不得拖出去毙了。我爷爷当时单位落实不了正式编制,折腾了很久。我也理解他们那一代对这种事情的担忧。那一代人思想真的很落后,对生活的理解只来自青年和壮年的生活经验,再往下就不积累了,不能保持一个更新的节奏。

可是“正式工作”是什么?在我看来就是,规则已经写得一清二楚,年轻人进去只有学习和执行的份儿。你只能熬年头,因为规则已经制定完了,该怎么做都有规矩,不符合这个规矩就要赶紧学习、低头,你也就是一个执行的人,创造力完全被扼杀了。这样的行业里只有对和错的分别,没有探讨的份儿了。你甚至不能问。个性的东西完全被扼杀了,空间也没有了,只能接受,不能怀疑了。

我追求个性,我想我们这一代都是这样。一个东西不好,我们一定会说它烂的,根本不会想还要对这个东西留什么情面。互联网时代不都是用脚投票吗?不好的东西,人家都懒得骂你,直接就走。可传统的要求是,你不得不忍受很多东西。我爸爸会说“你怎么能这样呢?”“你要提出改进意见”“你不礼貌了”……给你一堆雷人的理由,再扣上一个素质的大帽子,要求你对这个“烂”保持一种忍受。

为什么不能open点呢?有次我去桂林吃米粉,桂林人告诉我,我的吃法是错的,一定要先吃干粉再喝汤,我们把汤倒进粉里吃是不对的。我一听就火了,老子管你怎么吃?先吃干粉再喝汤是为了维持某种传统,“桂林人都这么吃”,其实是没什么理由的。上一代人想法很奇怪,总要维护这个那个传统,连米线的吃法都是规定死的。

一旦你不这么干,想干点儿自己的事儿,人家就要说你“叛逆”“反叛”。其实个性化的表达,人人喜欢,只是70后、80后被压抑了,90后才刚刚有一点儿变成正常人,这不叫反叛,这只是正常而已。

90后是互联网原住民了,我5岁上学的时候就可以上机了,虽然不能上网,但是已经可以玩游戏,1997、1998年开始上网了,玩过的网络游戏不下三位数。90后的童年是丰富多彩的,和70后80后还不一样。那时动画片发行体制非常老旧,也就一两部,爱看不看,有时我甚至觉得,那一代人很可怜,他们的童年情怀是被“强奸”出来的,看到蓝精灵,“好怀念哦”“好童年哦”,可是你除了看蓝精灵,难道在当时还能看到别的吗?还有选择吗?爱,是建立在选择上的,如果没有选择,那就是强奸。

我不喜欢这个,那些被动的东西,我非常不喜欢。我不看电视,因为只要你不看,你的精神生活就可以一夜之间脱离控制了。电视是主动推送型,互联网是索取型,完全是两码事,思维、想法,整个完全不一样。我们出生在互联网时代,对事情规则的理解是互联网式的。

我这样说可能有些绝对,但我一直觉得,婚姻也要考虑一个用户体验,婚该离就离,我不认为离婚率高的国家夫妻就不恩爱,离婚率低的就好。能离就离,用户体验不行,就得离。

有时我觉得学校都应该像公司一样,给学生提供学习这款产品,如果学生体验不好,校长应该反思,而不是“学生不守规矩了”。我们社会的很多东西都不太考虑用户体验。比如学校那种石板路,一块一块石头铺在草坪上,中间有间隔,长着草,走那种路,真是“一格娘炮,两格扯淡”:你一块一块地走,像个娘炮,可两个格子地走,根本够不着啊,连这点东西都不会考虑人的感受。

我觉得互联网思维讲起来好像有点儿屌丝,但我觉得真正的规则就该这样,就是迅速迭代,根据反馈马上更新,没有什么架子,不存在我用奔驰给你送餐就是装,就不行,一切都可以,用户会做出选择。

90后创业,也有人做餐馆,做实业,但我觉得不一样的是,他们在试着用一种互联网的思维,采取互联网公司的组织架构、运转模式,做产品的一整套模式,所以其实也有一套互联网公司的ISO的东西。只要有了这套东西,你甚至可以用互联网思维收垃圾。

我喜欢这行,很多东西刚诞生,怎么玩儿,怎么搞,全都是open的。如果我找到了一个领域,我就可以自己制定规则。

而且我很赞成陈欧(“聚美优品”联合创始人之一)有一句话:“互联网创业,绝对不是为了保护什么所谓创始人的小自尊,或者为了创始人的小梦想,这东西都是不符合互联网思维的。”什么“创业就是对梦想九死一生的坚持”,我觉得这个真扯淡,如果你的梦想都到了九死一生的程度,你就干脆放弃它算了,真正为用户着想的企业才能真正崛起。

我合伙人跟我讲过一个道理,当时一个做分享的公司,原本是做论坛的,可他发现大家不爱发帖,反而疯狂地贴照片,于是他就自动转型了。你创业,做一个东西、一项服务,不是为了坚持自尊而跟用户做斗争,而是让用户享受到更好的东西,用户明白了这一点,你采取什么手段他是不care的。

我们创业可能跟80后不太一样。他们更大程度上想创实业,不喜欢互联网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他们对创业的理解,多少还有点儿“我要跟人合伙,凑点儿钱”的意思。可90后不会这样想。互联网有一个好处,失败的代价没有以前那么高了。

而且,90后的父母条件很好,我们也受过完整的教育,不是迫于生存压力出来创业的,退路也很多。退一万步讲,我的企业砸了,没有任何人愿意来跟我创业了,我再回宾夕法尼亚大学读一个博士也是可以的。

这真的不是“你辍了学就一无是处”的时代了。

比如我自己开公司,招聘新人时,只看你的编程能力、业务能力,跟学历半毛钱关系没有,我也不会考虑房子、户口的问题——当然人家给我一个户口我也不至于不要,但我绝不会为了一个傻户口,放弃很多东西,五年待在一个傻单位。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创业者,能真正从钱的角度来理解钱了。大学时我在北大读书,整天学的都是,马克思认为有钱就是罪孽,因为你是通过剥削工人获得的,资本家双手沾满鲜血,写得跟恐怖小说一样。享受的东西、消费的东西,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变得不可耻了。

第16篇、励志故事你越出色小城市面目就越可憎

你越出色小城市面目就越可憎

我有一个朋友,不谙世事,不善交际,有一份稳定工作和中等收入。与许多独生子女一样,她在父母的支持下买房买车,一个人住着140平方米的房子,每日按部就班地开车上下班,不知不觉年过三十。也是在三十岁这一年,她放弃了这一切,选择北漂,租房、挤地铁……

当然有人会说她傻,可她比以前开心多了。她离开这个小城的唯一理由是孤独,同时,她又不愿像长辈们所说的那样,随便找个人结婚生子告别孤独——那样的话,也许会更孤独。

在某些人看来,这种孤独似乎有点矫情。他们还会搬出“适应社会”这一万能法则,告诉你这是你自身的问题,你要改变自己,释放自己,接触社会,才能有更广阔的圈子。可是,这个说法从根本上抹杀了人与人之间原本就具有的差异,忽略了人的个性。就好比看电影,看特吕弗和费里尼的人跟看《小时代》的人很难有共鸣,你不能强求其中一方迁就另外一方。因为价值观而造成的孤独,无法因为自身的改变而缓解。而且,即使改变,也只能就高不就低,也就是说,你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去适应别人的高度,但无法刻意拉低自己的智商,去迁就比自己更平庸的人。

所以,一个人越出色,小城市的面目就越可憎。别说那些内地封闭小城了,即使是东南沿海的富庶地区,即使和港澳仅仅一两个小时距离,小城市仍然只是小城市,你依然要忍受以下这些事情:同样的杂志和电影,比广州、深圳迟一个多星期上市和上线;你还是得自己开着车跑去大城市看话剧和演唱会;老一辈永远关心你为什么大学毕业了还不拍拖,二十五岁了怎么还不结婚,结婚都一年了怎么还不生孩子;如果你没考公务员,某些人更是会替你痛心疾首;即使是年轻人,也往往早早老去,坐下来就跟你谈赢在起跑线上的孩子经,见到育儿和养生讲座就像打了鸡血;许多你的同龄人,有着高学历和体面的工作,可家里没有一本书,你们永远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在事业上,你不能靠创意打动客户,跟人搂着肩膀忍着满口酒臭气称兄道弟干上几杯也许更管用……

有时,我甚至会有这样的错觉:能忍受这些,简直需要比在大城市打拼还要多万倍的勇气。当然,后来我明白了,这不是勇气,而是妥协和懦弱。大城市当然也存在这些问题,但你起码有躲开的概率,如果你有足够能力,还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

很多时候,我们都过早老去,然后定义生活。比如认为房子、车子和金钱就代表生活的全部,认为别人也应该这样想,否则就是不成熟不知足,或是以过来人的姿态强调平庸的可贵,把“平庸”等同于“平淡”。可是,许多人未曾想过,你认为好的未必是别人想要的,我们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强加于人,未必是关怀,而是侵犯,不管你是否打着“为你好”的旗号。这样的事,在这个国家固然随处可见,但小城市似乎更明显一些,同时让人无处可躲,也无从辩驳。越是没有能力选择自己生活的人,越是庸碌无知的人,越喜欢嘲笑那些有勇气去承受压力的人。

不够现实的乌托邦,总会引来嘲笑。但是,如果你现在二十多岁,你是希望看到一个乌托邦,还是看到自己六十岁时的样子?

第17篇、励志故事努力到让自己满意,才会有奇迹

努力到让自己满意,才会有奇迹

毕业三年,我领了结婚证,换了三个城市生活。今年,26岁了。

上个月,我刚辞了职。一个朋友得知这个消息,很惊讶:你这么快就当上家庭主妇了?

我没那种命。虽然先生可以给我创造这种条件,但我不是太后。

我想说说我自己。

每次去事务所面试,都会被问同样一个问题:你是学英语专业的,为什么考CPA(注册会计师)?

我会微笑着回答:因为我在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年纪,选择了一个不适合自己的专业。

其实我是高考落榜,被调剂到英语专业的。

上学的时候,某一天,我突然发现,不是英语专业的,英语照样可以说得很好。但四年之后,除了会说英语,我还能干什么?

那一瞬间,我就慌了。英语只是一个工具,不是一门技术。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跟K516的一位列车员大哥学的——人在江湖,必须有一技傍身。

我的傍身之技在哪里?

我吃不起青春饭,我必须面对女人老得快、死得慢的现实,一定要给自己找一份越老越值钱的工作。于是,几经辗转,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说了CPA——注册会计师。

那究竟是什么样的证书,是一份如何的职业,我从未真正了解过。所以说,很多时候,无知者,无畏。

我决定考,首先反对的是家里人。他们觉得我是不务正业。我本应该学好英语,考个研,当个教师什么的。我承认,这对任何一个女孩子来说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是,有时候我可能不是个女孩子,而是个女疯子。当你怕生活折磨你的时候,你可以先折磨自己,这样你便感觉不到生活的折磨了。

谁知道,这一考,就是四年。我最好的时光都送给了它。

那么厚的书,那么陌生的文字,没有任何根基,我觉得自己像一只蚂蚁,在啃一棵参天之木。

不懂是一种寂寞。有时候,这种寂寞让你发疯。

我曾无数次在各种考试论坛搜经验分享帖:有人说,难,难得不得了;有人说,简单,看一遍就过。

看多了,自己都觉得好笑。于是,我再也没浏览过那些网站。

这些年,我都只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激励自己——小马过河。我不是水牛大神,也不是松鼠小弟。我以前总希望如有神助,肋生双翼,认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是件很爽的事,现在觉得什么都不如脚踏实地。

我一页一页地翻书,一道一道地做题。我看过,我知道,我不怕。

前几天,我先生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在彼此探讨的时候,我对他说了这样一番话:你现在挣得多,不如你遇到的问题多。因为我们还年轻,连失败的资本都没有,更谈不上输了什么。有些人,我们觉得他很厉害,什么问题都能解决,那是他天生的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他之前经历了很多问题。一个行业,一个领域,也就那么多问题,到最后都是类似的,你说,他解决起来是不是游刃有余?

先生对我的这番话表示赞同。

过后我想,我说的这些是因何而来的呢?可能就是因为我做题吧,做得多了,题目就类似了。

2009年,大三暑假,我骑着小车顶着烈日去吉林师范大学图书馆看书——那年,过了会计一门。

2010年,大四毕业,找了工作,每天背着700多页100多万字的大书上下公交挤地铁,当我这一天忙得根本看不了,我就告诉自己,你一天考不下来,就背着这么沉的书走去吧——那年,过了经济法一门。

2011年,我仅凭这两门和对审计工作的一无所知,找到了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我不知道资产负债表,不知道审计报告的顺序,也不知道什么是抽测凭证。第一次出差,我对着一沓EXCEL表格不知道从何下手,加班到晚上11点,回到宾馆坐在床上先是大哭了半个小时,然后擦干眼泪,边上网百度,边填表格,一直到清晨——那年,过了审计一门。

2012年,过了春节,在先生的支持下,我毅然辞去工作,在家里看书备考。我们在杭州,举目无亲。每天,他上班走了,我就一个人背着书包去浙大看书,谁都不认识,一整天也没人说话。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多群居的生物,可那大半年,我体味到了什么是寂寞。为了提高效率,我每天只能坚持去学校——那年,过了税法、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三门。

查成绩那天晚上,先生很开心。而我看到成绩的那一瞬间,却哭了,不是喜极而泣,是我跟自己说:你的苦日子终于到头了。那段寂寞的日子,不堪回首。

20多年了,我终于认真了一把。CPA对我来说,早已失去了最初的意义,我不再只是指着它赚钱。它让我知道,坚持,是一种可贵;踏实,是一种品质;严谨,是一种美德。

先生看到了我的坚持,觉得我是个好女人;家人看到了我的踏实,觉得我是个好孩子;上级看到了我的严谨,觉得我是个好助理。

这些都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也都是我曾经最缺少的。这四年,我在补习我的人生。

我曾无数次地被问,为什么要考注会?我的答案基本上很固定。

首先,因为我已经过了选择的年纪,而是到了该为选择努力的年纪。记得我跟先生刚认识的时候,他问我,你的选择不会错吗?我说,这个世界上,除了法律和道德,就没有对错。只要是我选择的,对的就是对的,错的我也要把它变成对的,坏的要变成好的,好的要变得更好。

其次,我鼓励我先生趁着年轻要走南闯北,因为我坚信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毕业三年换了三个城市的原因。我们不是来旅行的,是生活,有血有肉地生活。我跟他承诺过:无论你去哪里,我都不会成为你的负担,物质上的,精神上的,都不会。如果我顺利拿到证书,目前来看,随便到哪个城市,去事务所做审计还是可以的,收入虽谈不上不菲,但是足以减轻他的负担。我爱你,就要以独立的姿态和你并肩站在一起。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我觉得自从和先生的关系稳定下来,步入已婚行列,就即将要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我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努力,让爸妈过上他们想过却没有的生活。我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预防他们因为年迈而可能发生的疾病,督促他们趁着腿脚轻便去旅行,趁牙好胃口好尝遍各地美食,要他们相信有我在,他们就可以衣食无忧地安度晚年。

所以,我必须去努力。

也许有人会说,不就是个证书吗?有什么了不起?!是的,它只是一张纸而已,但它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改善却是令人欣喜的。

这是一种有力量的生活——力,是幸福力;量,是正能量。

如果你有梦想,请一定坚持,也许真正的收获并不是结果,而是过程本身。

如果你没有梦想,请选择,年轻的生命可以没有比基尼,但是不能没有一个坚持的理由。它是一盒火柴,足以点亮你生活的每一盏灯。

有梦想的人生会经历寂寞,没有梦想的人生过后是空虚。

梦想无关大小,能够支撑信念,足矣。

第18篇、励志故事时间比金钱更重要

时间比金钱更重要

奥格·曼狄诺认为,金钱能够储蓄,而时间不能储蓄。金钱可以从别人那里借,而时间不能借。人生这个银行里还剩下多少时间也无从知道。因此,时间更重要。

许多人努力工作,并想通过节俭来储蓄更多的钱,但他们却浪费了很多时间。比如在百货商店里,很多购物的人,他们花了很多小时仅仅就是为了节约几块钱。他们可能节约了一点点钱,但却浪费了很多的时间。

你能够通过节俭来变富,你也可以通过吝啬来变富,但这要花很长的时间。比如,花2个小时和320美元坐飞机或2天时间和48美元乘火车都可以到达加州。穷人用金钱衡量价值,而富人用时间衡量价值所在。这就是为什么那么多的穷人选择乘火车的原因。

在很多情况下,穷人和中产阶级之所以整日要为生活而苦苦奋斗,就是因为他们把金钱看得太重了。他们紧紧握住手中的钱,为钱努力地工作着,勤俭地过着日子,他们不惜花费大把的时间到处寻找买打折商品,尽可能地省钱。很多这样的人想通过吝啬变得富有。但是最终有一天,他们有可能会变得有很多钱,但他们依然很吝啬。

当然,节约和勤俭应该提倡,但变富的计划的关键是价值。而且,很多人都认为价值是用金钱来计算的。实际上,价值是要用时间来计算的,因为时间比金钱更重要。

有效地利用时间、珍惜时间只有一个方法,那就是在你的生活中确立一个目标,一个符合道德标准的目标,并且尽心尽力地去实现这一目标。

一个人没有奋斗目标就是在浪费时间。毫无目的、漫不经心地看手中的书是多么浪费时间!毫无目的地从一个店铺逛到另一个店铺,从一条街转到另一条街是多么的徒劳无益!确定目标能节省大量时间,能使人在生活中走上正道。每当遇到一些事务,他都知道怎样从中选择有益于他的目标的事,避免与他的目标不相符的事。人们发现,工作最多的人往往时间最富裕。这是因为他们有明确的目标,他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而正确地安排了他们的工作,而不是在犹豫不决中浪费他们的时间,更不会成为“客观条件”的玩物,任其摆布;他们总是自己创造条件,并按照自己的生活目标行事。

一个虽然在生活中确立了目标、但却不忠实于这一目标、不努力去实现它、不去做与目标相符的事的人,其实也是在浪费时间。

没有目标和不忠实于目标都是窃取时间的小偷、浪费时间的罪犯。

珍惜时间并不意味着不停地工作,或干脆放弃休息,而是指很好地利用休息和空余的时间,以便能更好地工作。如果我们把空余时间花费在无所事事上,那么它不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益处。如果我们把一些时间花在有益的游戏、体力活动或体育运动上,那它就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益处,就会使我们获得力量,去实现我们的目标。

时间的价值就像金钱的价值一样:完全体现在如何使用上。舍不得花费时间去获取更多的幸福,去使更多的人幸福的人,就是虚度年华。

第19篇、励志故事一个时间只做一件事

有一位表演大师上场前,他的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点头致谢,蹲下来仔细系好。等到弟子转身后,又蹲下来将鞋带解松。

有个旁观者看到了这一切,不解地问:“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大师回答道:“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事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你为什么不直接告诉你的弟子呢?”

“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将来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说啊。”

人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点,才是真正的人才。

第20篇、励志故事免费赠书的餐厅

在美国的康涅狄格州东北部有一家餐厅,不但可以享受美味,而且食客用完餐后可以免费得到餐厅赠送的三本旧书。

这家餐厅名叫“旅行食物和书籍”。餐厅并不大,可以说不起眼,但是经营方式却叫人耳目一新。餐厅的主人叫马蒂多伊尔,平时爱看书。有一次,一名叫约特的大学生来餐厅用餐,用完餐付钱时,發现马蒂多伊尔正津津有味地看着一本旧书,连递给他的饭钱都顾不得收。约特很奇怪,问马蒂多伊尔:你看的是什么书,这么入迷?可不可以让我瞅一眼。马蒂多伊尔把书递给约特。谁知约特一看上书,竟然也入了迷,直到把那本旧书看完才恋恋不舍地挥手告别。

约特得知马蒂多伊尔有许多旧书,爱看书的他常常光顾餐厅,边用餐边看书,两人兴趣相投成了朋友。马蒂多伊尔还把一些旧书转赠给约特,约特也把餐厅推荐给同学和朋友。他们也是喜欢看书的人,来餐厅不仅用餐,也是为了看书。

马蒂多伊尔是个热情大方的人,对于约特介绍来的朋友,同样都会赠送他们几本书,大学生们也会把自己喜欢或看过的书送给马蒂多伊尔。餐厅里的书越来越多,马蒂多伊尔就在餐厅里设置几个大大的书柜,把旧书放到书柜里,只要有客人来用餐,就会向客人推荐这些旧书,并宣扬读书的好处,在食客走时还会赠送他们每人三本书。

由于食客的口口相传,马蒂多伊尔的“旅行食物和书籍餐厅”越来越被一些喜欢读书的人所熟知,他们来餐厅用餐,享受读书乐趣,用完餐后还能得到马蒂多伊尔免费赠送的三本书作为纪念,所以餐厅得到众多食客的喜爱与支持。

为了满足食客的需要,马蒂多伊尔还收集了一些名人的签名免费赠送给食客,名人效应更增加了人们爱看书的好风气。而那些名人也都是一些爱看书的人,与食客读者产生心灵共鸣。由于马蒂多伊尔的书籍有限,大量赠送后不免捉襟见肘。但他的事迹被媒体宣传后,得到一些藏书爱好者的大力支持,他们捐助给马蒂多伊尔大批旧书籍,而使书籍得到及时补充,一些食客也会把自己看过的旧书捐赠给餐厅,食客之间也会因书籍沟通互动交流,而成为益友。

当然,餐厅在这种免费的赠书中也获得良好收益,不但赚了钱还赚了好口碑和人气。马蒂多伊尔的免费赠书不但没有吃亏,反倒收获满满,这种收获不能用金钱衡量,但它的价值远远大于金钱,这才是马蒂多伊尔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