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范文2018高考作文 第1篇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在中国历史上,尊师重道被看作是德之要义。对“师”的解读更涉及到各个方面。在人类生存的环境中,有一种重要的物质,那就是水。在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研读过程中其实我们不难发现,以水喻道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在水的身上我们能够发现许多特质。水滋润万物而不争、水至柔而克刚、水适度而有益。总而言之,水的特质来自于它的智慧和仁爱。不仅如此,水更有着海纳百川,包容万物的大气魄,是一种大德。因此我们要以水为师,师于水的智慧,师于水的仁爱,更师于水的包容。
以水为师,师于水的智慧。水的智慧体现于何处?老子认为:天下莫柔于水,水至柔,但许多坚硬的外物都能被水所攻破,而滴水石穿正是对水这一特质的鲜明表达。一滴水的力量微不足道,但历经千年着一点而持久发力则拥有了穿石的力量。水,顺势而为。即水会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这并非逢迎,而是一种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以柔克刚的大智慧。古往今来,有太多的案例印证着这一智慧,一千多年前,王锦治水让黄河安澜了八百年之久,正是他因势利导依据了黄河的自身规律。七十多年前,中国_领导的革命队伍力量薄弱,但却能够审时度势,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斗争路线,并最终建立新中国。放眼当下,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更要学习水的大智慧,不断蓄积小力而成巨力,以柔克刚,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在面对转型期的诸多矛盾,在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能够游刃有余。
以水为师,师于水的仁爱。德之体现在于宽厚仁爱,这种隐喻,来源于中国文化的传统性格,这一性格更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品质。从水这一本身我们可以看到,水惠及一切生物。美逢大旱之季,禾苗枯萎,赤地千里,而一场大雨便似甘露一样滋养着大地,普及化众生,这便是德。水滋生万物而不求回报,这便是德。水不仅惠及民生,水更有“静”之特性,静能助人陶冶情操、静能帮人修生养性,放下脚步认真思考。21世纪的今天,水的品质,对国家的健康发展更有着积极的启示。如何走出物质至上而道德失范的阴霾?如何走出经济至上而忽视民生的弊端?我们似乎走到太快了,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我们要师于水的宽厚仁爱,师于水的静。具体而言,作为国家要以道德的力量来助推社会文明进步,要以静的思维来平衡经济与民生。
以水为师,师于水的包容。老子曰:上善若水。意思是指最大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可以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水不会改变外物的形状,而是不断适应着外物来改变自己的形状,所以,我们说水之无形,但却体现着水极大的包容性。“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更是对水这一品质的鲜明表达。因此,我们要向水去学习。从个人立身行事而言,我们要容忍他人的缺点、倾听他人的想法、学会换位思考。从民族事业而言,我们包容各个民族的文化,将多元化的民族文化交融在一起,以文化的融合来促进民族的大团结。从国家发展而言,我们要包容他国的思想,包容他国的施政之道,包容他国的文化思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一个为国际间的合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回溯过往,我们已经走过了十二个光辉的五年,如今,我们又迎来了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我们不难发现,五年规划的周期节点正好与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十分的接近,更与__在十八大中提出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如出一撤、相辅相成、互为统一。如何实现这一目标?那就需要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我们的执政者以水为师,学习水的智慧,学习水的宽仁,更学习水海纳百川、包容万物的大情怀。把水的精神与品质植根于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的血液当中,必将成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申论范文2018高考作文 第2篇
亲爱的朋友:
你好!
此刻读信的你,或许正同写信的我一样,冥思苦想,奋战着高考语文的最后一题。摆在我们面前的,都只有一份试卷、一支钢笔。但窗外的点点滴滴,早已翻天覆地。18岁的我,正跟随广大人民的脚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期;18岁的你,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土地上茁壮成长。
我今年18岁,刚刚跨过成年的关键期。遥想当年,我踏着二十一世纪的鼓点呱呱坠地。牙牙学语之时,朦胧地看见日历上“2000”这个整齐漂亮的数字,听着耳边“龙宝宝”“千禧宝宝”的啧啧称赞,我不明白它们的含义,却能清晰地感觉到:我,我们这一代,被时代寄予厚望。我们这一代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有着与生俱来的紧密联系,国家与时代给了我们“龙宝宝”“千禧宝宝”使命与责任,我们要为国家发展,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你想知道从我出生到写这封信以来的这十几年里,中国发生了什么事情?自2003年我们的党和国家带领人民走出“非典”肆虐的阴霾,让我们更加明白了多难兴邦的道理,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在困难面前的不屈不挠的韧劲。之后,我们共同参与到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的筹备工作当中,也曾为汶川地震的灾区同胞献出绵薄之力。不瞒你说,我还是亚运会小志愿者呢!在基本完成了城市的环境保护、转型升级之后,党和国家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从“村村通”全覆盖到全部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展现出质的改变。现在你终于明白,为什么乡村人民富起来了,小康社会得以全面建成了吧?
当然,你要意识到,任何时代的社会形态都会存在一定的漏洞。就拿你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互联网元素来说吧。我想起2007年,当我还只知道用鼠标点“e”标志就可以上网看新闻、点企鹅标志就可以和同学聊天的时候,中国网民人数已突破7亿。互联网的普及,让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成长与国家的发展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们早已可以足不出户而知天下事,此时正在蓬勃兴起的人工智能、大数据,让中国站在了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前沿。我深信,中国引领世界科技潮流的重担早已落在我们的肩上,我们需要为中国的科技发展注入我们的青春活力。我更坚信,2035年的你们必将生活在一个科技更加发达的中国,你们的成长与我们的努力奋斗以及国家的命运,是一个共同体,我们都应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和伟大的国度而自豪。
朋友,此刻写信的我,作为18岁成年人、应承担社会责任的我,正思考着未来如何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身处2035年的你要知道:你所生活的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正是千千万万个像我这样的热血青年,用18岁到35岁这多年的大好青春铸就的。两个18岁,时代的接力棒将你我紧密相连。如何实现从2035到2050年的飞跃,实现从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靠的是你们这一代人的拼搏努力。世界是我们的,也是你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朋友,若你读信后能有所启发,进而立志为中国梦而奋斗,那我写此一信,足慰平生。
愿2050年的你能像我一样,有足够底气地向你的下一代说起你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奉献出青春的动人故事。
敬礼!
比你大18岁的朋友
2018年6月
申论范文2018高考作文 第3篇
古人云,积水成河,聚沙成丘,爱的力量也是可以积累的,而且人们的爱心一旦被积累,它们会迸发出惊人的力量。发展公益事业,需要在全社会弘扬志愿者精神,通过爱的力量的积累,爱的力量的传递,,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中国梦会更加温暖。
事实上,不单单是奉献爱心的人凝聚的力量可以帮助很多身在困境中的人,而且爱的力量是可以传递的,当被救助者感受到奉献者所传递的爱心时,他们所重新鼓起的生活勇气往往能大大激发人的潜能,获得更大的进步。最明显的例子是在地震救援中,有些埋在废墟里的人在现场救援的志愿者和解放军战士的鼓励下,甚至能突破人的生理极限,最后被成功救出,一方面这里面有伤者强烈的求生意志在支撑,另一方面,解放军战士和志愿者冒着生命危险施救的爱心付出也让困在废墟里的伤者感到爱的力量的支撑,他会更加增强活下去的信念。
当然,爱的奉献,不仅仅是在人们遭遇重大自然灾害或者严重事故时候的爱心付出,更包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任何一个需要我们帮助的弱者的爱心付出。比如有精神疾病出走的老人在街头茫然无助的时候,我们是否能帮助老人联系家人或者相关救助机构,比如在我们在炎炎夏日看到汗流浃背的农民工在奋力拉车的时候,我们能顺手从后面推一把,比如看到在商场里和父母走失的孩子哇哇大哭的时候,我们能守在其身边并报警直到警察或其父母赶到……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其实都是我们举手之劳就能做到的,这也是一种爱心付出。
“乐善好施”“守望相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体现中华民族善良互助的传统美德已化为文化基因世代流淌在炎黄子孙的血脉中。“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在当下更具有现实意义,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整体道德滑坡的现实让我们不得不警醒,提倡“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是对社会公民素质提升的一个总号召,用爱心消除彼此的隔阂和冷漠,用爱心温暖一颗颗防备的心,社会群体成员之间会增加彼此的信任,润滑人与人之间的摩擦。
当前,举国上下,坊间山野,都在谈论、向往、期盼中国梦的实现,而中国梦一定是强国之梦,幸福之梦,是和谐之梦,实现中国梦,同样需要我们每个人的爱心付出,因为即使经济再发达,人们物质生活再丰富,如果这个社会缺乏爱心,人们之间的交流不能体现人类爱心的温度,那么也不能称之为和谐社会。
申论范文2018高考作文 第4篇
政策的好与坏,关键是看乡亲们是苦还是笑。好政策,一直是民之所想,民之所急,民之所盼。它从历史从来,秦孝公颁布求贤令,设立招贤馆,最终包举宇内并吞八荒;张居正一条鞭法,化繁为简,简化程序蕴含智慧。它在当下生根,酒驾入刑,二孩政策,全民阅读……
此番种种,无不闪耀着好政策的光辉。好的政策,能够切实增强民众获得感,能够知民情,顺民意,解民忧;好的政策,可以提高民众理性,使之审慎思考,科学决断;好的政策,助于提高公民的德性,培育向善的力量,使得善行天下,爱传万家。当下,在逐梦途中,好政策的归宿,在于维护公共利益,让民众生活质量更美好。因此,制定落实好政策正当其时。
好的政策,让民众意愿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人们群众的意愿,就是好政策实施的目的。无论是苏轼治理西湖,还是高考政策的恢复,无不是顺应民心的举措。
政策的好,更能让理性的思维得到培育。只有公民变得理性,社会才更加稳定,民生才更加幸福,国家才更有希望。限塑令,使得民众考虑经济成本,选择使用环保袋,这是好政策引导理性思考的一个缩影。酒驾入刑,使得广大司机理性权衡,是贪图一时之快,还是面临严厉处罚,使得交通安全事故大为下降。反之,一些不恰当的政策,让民众无所适从,一些地方暴力拆迁,导致民众情绪激动,理性失控以死相逼最终酿出悲剧。两相对比,好的政策显得尤为迫切,能够让民众谨慎思考,趋于理性。
好政策,更能滋养公民的德性。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之要,首惟修德。可见,道德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好政策,正是涵养公民道德助推器。好的政策,能够让民众理性思考,趋利避害,也能够让民众知晓礼义廉耻,美丑善恶,好政策能够引导民众去行善,去见义勇为,去以信立本,去乐于助人。常回家看看入法,就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光盘行动,就传承了提倡勤俭节约、遏制铺张浪费的美德。一叶可知秋,好的政策,让社会充满德性,让人们以德立世,以德处世,固本培元,厚德载物。
春风化雨,铁犁破土。好的政策,沐浴着阳光,教化着人心。政府应该当仁不让,强化主导责任,反躬自省,徐徐图之,不断制定出台好的政策,落实下去,真正做到让好政策,促进公民理性思考,更加崇尚和维护社会道德。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敬请关注:玉林中公教育官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申论范文2018高考作文 第5篇
荆韵湘语
诗经是典型的北方语言:黄土上的事,黄土一样的情感,他是中华平淡的多数,宽厚、坚忍。然而我们最华美的篇章是水的:楚辞。
它的语言是晦涩的,是文人才能跨过的门槛。在语言愈加简洁随意的今天,“有美一人兮心不绎”,独守着语言最典雅烂漫的用法。她是幽而独芳的兰芷,用语言的艰深把自己提升到庸众不及的高度,避免了堕落为俚俗。当今很多学生在作文里引用诗经,因为诗经是属于大众的,但匪彼君子,断不敢用楚辞作为藻饰。她的语言传递出曲折的情感。如果说诗经中的爱慕、悲苦把中国人从野兽中提拔出来,那么楚辞便把文人从庸众中提拔出来。没有宇宙心的人,断问不出“日月安属?列星安陈?”没有自尊的人,定吟不出“超无为以至清兮,与泰初而为邻。”诗人,和读者,把自己提升到宇宙、泰初的视角,岂群小所能为?这是荆勋所传袭的高节:屈宋贾王,甚至是乌江自刎的项羽,孰非自重自爱?荆韵定是超远的《承云》,亢介的《激楚》。
如果人能自我提升到君子的角度,便可越过晦涩曲折,看到其中的简明与丰富,在语言有时虚伪的时代,有种可贵的诚实。湘水之畔的人们不善于隐藏情感。屈原问詹尹“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还含蓄,不多久就压抑不住,大呼“谁知吾之廉贞?”听者并不用揣度,就了然了。人与人之间真诚,自然生发出默契,是故詹尹曰:“用君之心,行君之意”,而渔夫则莞尔而笑,鼓枻而去。言语直白,很轻意到了“不可说”的境界。
诗人用诗语和自然交流: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一语道尽自己的感受。而人对自然之语的解读也不迟滞:贫士失职志不平。诗人是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与自然对话的,这是可以体会物哀的语言。
就是湘水之畔的神明也诚实得可爱,湘君一句“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把他思念爱人,又略带猜忌的内心表露地毫无保留,单纯而可爱。这是恋人不加掩饰的语言。
丰富的是语言之精神:“哀蟋蟀之宵征”,“悲回风之摇蕙兮,心冤结而内伤。”又把自己降到万物的地位上,去体察物情,诗人的内心敏感而细致。湘语定是诗人站在万物平等的地位上吟出的诗。
人皆仰视的荆韵,和众生同具的湘语,奇异地结合而光辉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