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2024年 2月 10日18:30:38人教版的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已关闭评论 0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p不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我们说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0的相反数还是0;

  (2)相反数的和为0?a+b=0?a、b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注意:绝对值的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可表示为:或;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

  5.有理数比大小:

  (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

  (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

  (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6.互为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注意:0没有倒数;若a≠0,那么的倒数是;若ab=1?a、b互为倒数;若ab=—1?a、b互为负倒数。   7.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10.有理数乘法法则:   (1)两数相乘,同号为正,异号为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2)任何数同零相乘都得零;   (3)几个数相乘,有一个因式为零,积为零;各个因式都不为零,积的符号由负因式的个数决定。   1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1)乘法的交换律:ab=ba;   (2)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3)乘法的分配律:a(b+c)=ab+ac 。   12.有理数除法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注意:零不能做除数。   13.有理数乘方的法则:   (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   (2)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注意:当n为正奇数时:(—a)n=—an或(a —b)n=—(b—a)n,当n为正偶数时:(—a)n =an或(a—b)n=(b—a)n 。   14.乘方的定义:   (1)求相同因式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2)乘方中,相同的因式叫做底数,相同因式的个数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叫做幂;   15.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这种记数法叫科学记数法。   16.近似数的精确位: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那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的精确到那一位。   17.有效数字:从左边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起,到精确的位数止,所有数字,都叫这个近似数的有效数字。   18.混合运算法则:先乘方,后乘除,最后加减。   本章内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数轴的基础上,理解正负数、相反数、绝对值的意义所在。重点利用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数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该多创设情境,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重心的定义:平面图形中,几何图形的重心是当支撑或悬挂时图形能在水平面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的支撑点或者悬挂点叫做平衡点,也叫做重心。   2、几种几何图形的重心:   ⑴ 线段的重心就是线段的中点;   ⑵ 平行四边形及特殊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是它的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⑶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   ⑷ 任意多边形都有重心,以多边形的任意两个顶点作为悬挂点,把多边形悬挂时,过这两点铅垂线的交点就是这个多边形的重心。   提示:   ⑴ 无论几何图形的形状如何,重心都有且只有一个;   ⑵ 从物理学角度看,几何图形在悬挂或支撑时,位于重心两边的力矩相同。   3、常见图形重心的性质:   ⑴ 线段的重心把线段分为两等份;   ⑵ 平行四边形的重心把对角线分为两等份;   ⑶ 三角形的重心把中线分为1:2两部分(重心到顶点距离占2份,重心到对边中点距离占1份)。   上面对重心知识点的巩固学习,同学们都能熟练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很好的复习学习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角的定义   “静态”概念: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动态”概念:角可以看作是一条射线绕其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如果一个角的两边成一条直线,那么这个角叫做平角;平角的一半叫直角;大于直角小于平角的角叫做钝角;大于0小于直角的角叫做锐角。   二、角的换算:1周角=2平角=4直角=360°;   1平角=2直角=180°;   1直角=90°;   1度=60分=3600秒(即:1°=60′=3600″);   1分=60秒(即:1′=60″).   三、余角、补角的概念和性质:   概念: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补角。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说明:互补、互余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没有位置关系。   性质: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四、角的比较方法:   角的大小比较,有两种方法:   (1)度量法(利用量角器);   (2)叠合法(利用圆规和直尺)。   五、角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相等的两部分,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常见考法   (1)考查与时钟有关的问题;   (2)角的计算与度量。   误区提醒   角的度、分、秒单位的换算是60进制,而不是10进制,换算时易受10进制影响而出错。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1、几何图形   从实物中抽象出来的各种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   2、点、线、面、体   (1)几何图形的组成   点:线和线相交的地方是点,它是几何图形中最基本的图形。   线:面和面相交的地方是线,分为直线和曲线。   面:包围着体的是面,分为平面和曲面。   体:几何体也简称体。   (2)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3、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柱:棱柱:三棱柱、四棱柱(长方体、正方体)、五棱柱、……   正有理数 整数   有理数 零 有理数   负有理数 分数   2、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三要素缺一不可)。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4、倒数: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5、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a|≥0)。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6、有理数比较大小: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7、有理数的运算:   (1)五种运算:加、减、乘、除、乘方   多个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时,积的符号为负;当负因数有偶数个时,积的符号为正。只要有一个数为零,积就为零。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0。   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有理数乘法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与0相乘,积仍为0。   有理数除法法则:   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0除以任何非0的数都得0。   注意:0不能作除数。   有理数的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   (2)有理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   8、科学记数法   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方法叫做科学记数法。(n=整数位数-1)   第三章 整式及其加减   1、代数式   用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等)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注意:   ①代数式中除了含有数、字母和运算符号外,还可以有括号;   ②代数式中不含有“=、>、<、≠”等符号。等式和不等式都不是代数式,但等号和不等号两边的式子一般都是代数式;   ③代数式中的字母所表示的数必须要使这个代数式有意义,是实际问题的要符合实际问题的意义。   ※代数式的书写格式:   ①代数式中出现乘号,通常省略不写,如vt;   ②数字与字母相乘时,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如4a;   ③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应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如应写作;   ④数字与数字相乘,一般仍用“×”号,即“×”号不省略;   ⑤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写成分数的形式,如4÷(a-4)应写作;注意:分数线具有“÷”号和括号的双重作用。   ⑥在表示和(或)差的代数式后有单位名称的,则必须把代数式括起来,再将单位名称写在式子的后面,如平方米。   2、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①单项式:都是数字和字母乘积的形式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之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   注意:   1.单独的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2.单独一个非零数的次数是0;   3.当单项式的系数为1或-1时,这个“1”应省略不写,如-ab的系数是-1,a3b的系数是1。   ②多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多项式的次数。   3、同类项: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注意:   ①同类项有两个条件:   a.所含字母相同;   b.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   ②同类项与系数无关,与字母的排列顺序无关;   ③几个常数项也是同类项。   4、合并同类项法则: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5、去括号法则   ①根据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②根据分配律去括号:   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括号前面是“-”号看成-1,根据乘法的分配律用+1或-1去乘括号里的每一项以达到去括号的目的。   6、添括号法则   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不改变;添“-”号和括号,添到括号里的各项符号都要改变。   7、整式的运算:   整式的加减法:   (1)去括号;   (2)合并同类项。   第四章 基本平面图形   2、直线的性质   (1)直线公理:经过两个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   (3)直线是是向两方面无限延伸的,无端点,不可度量,不能比较大小。   3、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两点之间的距离:两点之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3)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4、线段的中点:   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相等的线段AM与BM,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AM = BM =1/2AB (或AB=2AM=2BM)。   5、角:   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两条射线的公共端点叫做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边。或:角也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   6、角的表示   角的表示方法有以下四种:   ①用数字表示单独的角,如∠1,∠2,∠3等。   ②用小写的希腊字母表示单独的一个角,如∠α,∠β,∠γ,∠θ等。   ③用一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一个独立(在一个顶点处只有一个角)的角,如∠B,∠C等。   ④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任一个角,如∠BAD,∠BAE,∠CAE等。   注意: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边上的字母写在两侧。   7、角的度量   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1’=60”   8、角的平分线   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9、角的性质   (1)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只与构成角的两条射线的幅度大小有关。   (2)角的大小可以度量,可以比较,角可以参与运算。   10、平角和周角: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当终边和始边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平角。终边继续旋转,当它又和始边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叫做周角。   11、多边形:由若干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连组成的封闭平面图形叫做多边形。连接不相邻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从一个n边形的同一个顶点出发,分别连接这个顶点与其余各顶点,可以画(n-3)条对角线,把这个n边形分割成(n-2)个三角形。   12、圆:平面上,一条线段绕着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固定的端点O称为圆心,线段OA的长称为半径的长(通常简称为半径)。   圆上任意两点A、B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读作“圆弧AB”或“弧AB”;由一条弧AB和经过这条弧的端点的两条半径OA、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扇形。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2、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3、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代数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2)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4、一元一次方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6、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1)去分母   (2)去括号   (3)移项(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移项。)   (4)合并同类项   (5)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第六章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普查与抽样调查   为了特定目的对全部考察对象进行的全面调查,叫做普查。其中被考察对象的全体叫做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被考察对象称为个体。   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称为抽样调查,其中从总体抽取的一部分个体叫做总体的一个样本。   2、扇形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利用圆与扇形来表示总体与部分的关系,扇形的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这样的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各个扇形所占的百分比之和为1)   圆心角度数=360°×该项所占的百分比。(各个部分的圆心角度数之和为360°)   3、频数直方图   频数直方图是一种特殊的条形统计图,它将统计对象的数据进行了分组画在横轴上,纵轴表示各组数据的频数。   4、各种统计图的特点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相关的角:   1、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2、互为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这两个角做互为补角。   3、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直角,这两个角叫做互为余角。   4、邻补角:有公共顶点,一条公共边,另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做互为邻补角。   注意: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数量关系,与两个角的位置无关,而互为邻补角则要求两个角有特殊的位置关系。   角的性质   1、对顶角相等。   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3、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圆   圆的有关性质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OA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圆,固定的端点O叫圆心,线段OA叫半径。   由圆的意义可知:   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O)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圆上。   就是说: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连结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做弦,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圆弧,简称弧。   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一条弧都叫半圆,大于半圆的弧叫优弧;小于半圆的弧叫劣弧。由弦及其所对的弧组成的圆形叫弓形。   圆心相同,半径不相等的两个圆叫同心圆。   能够重合的两个圆叫等圆。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等弧。   二、过三点的圆   1、过三点的圆   过三点的圆的作法:利用中垂线找圆心   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经过三角形各顶点的圆叫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叫外心,这个三角形叫圆的内接三角形。   2、反证法   反证法的三个步骤:   ①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   ②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推理论证,得出矛盾;   ③由矛盾得出假设不正确,从而肯定命题的结论正确。   例如:求证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角是钝角。   证明:设有两个以上是钝角   则两个钝角之和>180°   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矛盾。   ∴不可能有二个以上是钝角。   即最多只能有一个是钝角。   三、垂直于弦的直径   圆是轴对称图形,经过圆心的每一条直线都是它的对称轴。   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理1: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两条弧。   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个条弧。   推理2:圆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四、圆心角、弧、弦、弦心距之间的关系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实际上,圆绕圆心旋转任意一个角度,都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顶点是圆心的角叫圆心角,从圆心到弦的距离叫弦心距。   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心距相等。   推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条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   五、圆周角   顶点在圆上,并且两边都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推理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推理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推理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由于以上的定理、推理,所添加辅助线往往是添加能构成直径上的圆周角的辅助线。   诱导公式的本质   所谓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就是将角n(/2)的三角函数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   常用的诱导公式   公式一: 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sin kz   cos(2k)=cos kz   tan(2k)=tan kz   cot(2k)=cot kz   公式二: 设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xx)=-sin   cos(xx)=-cos   tan(xx)=tan   cot(xx)=cot   公式三: 任意角与 -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sin   cos(-)=cos   tan(-)=-tan   cot(-)=-cot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xx)=sin   cos(xx)=-cos   tan(xx)=-tan   cot(xx)=-cot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2.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3.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4.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5.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6.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7.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推论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8.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9.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0.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1.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3.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4.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5.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外角等于内对角。   16.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菱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2、菱形的性质:   ⑴矩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的一切性质;   ⑵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⑶菱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⑷菱形是轴对称图形。   提示:利用菱形的性质可证得线段相等、角相等,它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把菱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由此又可与勾股定理联系,可得对角线与边之间的关系,即边长的平方等于对角线一半的平方和。   3、因式分解定义:   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的变形叫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   4、因式分解要素:   ①结果必须是整式   ②结果必须是积的形式   ③结果是等式   ④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关系:m(a+b+c)   5、公因式:   一个多项式每项都含有的公共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6、公因式确定方法:   ①系数是整数时取各项最大公约数。   ②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   ③系数最大公约数与相同字母取最低次幂的积就是这个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7、提取公因式步骤:   ①确定公因式。   ②确定商式   ③公因式与商式写成积的形式。   8、平方根表示法:一个非负数a的平方根记作,读作正负根号a。a叫被开方数。   9、中被开方数的取值范围:被开方数a≥0   10、平方根性质:   ①一个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0的平方根是它本身0。   ③负数没有平方根开平方;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11、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区别:定义不同、表示方法不同、个数不同、取值范围不同。   12、联系:二者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存在条件相同;0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都是0   13、含根号式子的意义:表示a的平方根,表示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a的负的平方根。   14、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完全平方数类型:   ①想谁的平方是数a。   ②所以a的平方根是多少。   ③用式子表示。   求正数a的算术平方根,只需找出平方后等于a的正数。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通过化简,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含有未知数的最高次项的次数是一的等式,叫一元一次方程。通常形式是ax+b=0(a,b为常数,且a≠0)。一元一次方程属于整式方程,即方程两边都是整式。   一元指方程仅含有一个未知数,一次指未知数的次数为1,且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我们将ax+b=0(其中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并且a≠0)叫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这里a是未知数的系数,b是常数,x的次数必须是1。   即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⑴它是等式;   ⑵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⑶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⑷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一元一次方程的五个核心问题   一、什么是等式?1+1=1是等式吗?   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等式可分三类:第一类是恒等式,就是用任何允许的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的两边总是相等,由数字组成的等式也是恒等式,如2+4=6,a+b=b+a等都是恒等式;第二类是条件等式,也就是方程,这类等式只能取某些数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时,等式才成立,如x+y=-5,x+4=7等都是条件等式;第三类是矛盾等式,就是无论用任何值代替等式中的字母,等式总不成立,如x2=-2,|a|+5=0等。   一个等式中,如果等号多于一个,叫做连等式,连等式可以化为一组只含有一个等号的等式。   等式与代数式不同,等式中含有等号,代数式中不含等号。   等式有两个重要性质1)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然是一个等式;(2)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为零,所得结果仍然是一个等式。   二、什么是方程,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如2x-3=8,x+y=7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只需看两点:一是不是等式;二是否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是0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其标准形式是ax+b=0(a不为0,a,b是已知数),值得注意的是1)一个整式方程的"元"和"次"是将这个方程化成最简形式后才能判定的。如方程2y2+6=3x+2y2,形式上是二元二次方程,但化简后,它实际上是一个一元一次方程。(2)整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判断是否为整式方程,是不能先将它化简的如方程x+1/x=2+1/x,因为它的分母中含有未知数x,所以,它不是整式方程。如果将上面的方程进行化简,则为x=2,这时再去作判断,将得到错误的结论。   凡是谈到次数的方程,都是指整式方程,即方程的两边都是整式。一元一次方程是整式方程中元数最少且次数最低的方程。   三、等式有什么牛掰的基本性质吗?   将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的变形叫做移项,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基本性质1。   移项时不一定要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等式的左边。如解方程3x-2=4x-5时就可以把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而把常数项移到左边,这样会显得简便些。   去分母,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则是依据等式的基本性质2进行的。   四、等式一定是方程吗?方程一定是等式吗?   等式与方程有很多相同之处。如都是用等号连接的,等号左、右两边都是代数式,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方程仅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等式中的特例。就是说,等式包含方程;反过来,方程并不包含所有的等式。如,13+5=18,18-13=5都属于等式,但它们并不是方程。因此,等式一定是方程的说法是不对的。   五、"解方程"与"方程的解"是一回事儿吗?   方程的解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取值。而解方程是求方程的解或判断方程无解的过程。即方程的解是结果,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方程的解中的"解"是名词,而解方程中的"解"是动词,二者不能混淆。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数与代数   a、数与式:   1、有理数:   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   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   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   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   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   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   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平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   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 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   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初中数学知识点:直线的位置与常数的关系   ①k>0则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

  ②k<0则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   ③图像越陡,|k|越大   ④b>0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⑤b<0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其实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决定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程度。   角的静态定义   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angle)。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的动态定义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叫做角。所旋转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开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终边   角的符号   角的符号:∠   角的种类   在动态定义中,取决于旋转的方向与角度。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负角、正角、优角、劣角、0角这10种。以度、分、秒为单位的角的度量制称为角度制。此外,还有密位制、弧度制等。   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   直角:等于90°的角叫做直角。   钝角:大于9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   平角:等于180°的角叫做平角。   优角:大于180°小于360°叫优角。   劣角:大于0°小于180°叫做劣角,锐角、直角、钝角都是劣角。   角周角:等于360°的角叫做周角。   负角: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而成的角叫做负角。   正角:逆时针旋转的角为正角。   0角:等于零度的角。   特殊角   余角和补角:两角之和为90°则两角互为余角,两角之和为180°则两角互为补角。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   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后所得的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两个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互为对顶角。两条直线相交,构成两对对顶角。互为对顶角的两个角相等。   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内错角: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   内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alternate interior angle )。如:∠1和∠6,∠2和∠5   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一侧,且在两条被截线之间,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互为同旁内角。如:∠1和∠5,∠2和∠6   同位角: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旁,又分别处在被截的两条直线同侧,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correspondingangles):∠1和∠8,∠2和∠7   外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了八个角。如果两个角都在两条被截线的外侧,并且在截线的两侧,那么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外错角。例如:∠4与∠7,∠3与∠8。   同旁外角:两个角都在截线的同一侧,且在两条被截线之外,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一对角互为同旁外角。如:∠4和∠8,∠3和∠7   终边相同的角:具有共同始边和终边的角叫终边相同的角。与角a终边相同的角属于集合:   A{bb=k_360+a,k∈Z}表示角度制;   B{bb=2kπ+a,k∈Z}表示弧度制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①直线和圆无公共点,称相离。 AB与圆O相离,d>r。

  ②直线和圆有两个公共点,称相交,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割线。AB与⊙O相交,d<r。

  ③直线和圆有且只有一公共点,称相切,这条直线叫做圆的切线,这个唯一的公共点叫做切点。AB与⊙O相切,d=r。(d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平面内,直线Ax+By+C=0与圆x^2+y^2+Dx+Ey+F=0的位置关系判断一般方法是:

  1.由Ax+By+C=0,可得y=(-C-Ax)/B,(其中B不等于0),代入x^2+y^2+Dx+Ey+F=0,即成为一个关于x的方程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2交点,即圆与直线相交。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1交点,即圆与直线相切。

  如果b^2-4ac<0,则圆与直线有0交点,即圆与直线相离。   2.如果B=0即直线为Ax+C=0,即x=-C/A,它平行于y轴(或垂直于x轴),将x^2+y^2+Dx+Ey+F=0化为(x-a)^2+(y-b)^2=r^2。令y=b,求出此时的两个x值x1、x2,并且规定x1   当x=-C/Ax2时,直线与圆相离;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   相等的两条边叫腰;两腰的夹角叫顶角;顶角所对的边叫底;腰与底的夹角叫底角。   等腰三角形性质   (1)具有一般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2)等边对等角;   (3)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顶角平分线互相重合;   (4)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   (5)底边小于腰长的两倍并且大于零,腰长大于底边的一半;   (6)顶角等于180减去底角的两倍;   (7)顶角可以是锐角、直角、钝角而底角只能是锐角   等腰三角形分类:可分为腰和底边不等的等腰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性质   ①具备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②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个都是60。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①利用定义;   ②等角对等边;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利用定义:三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含30锐角的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在直角三角形中,30锐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三角形边角的不等关系;长边对大角,短边对小角;大角对长边,小角对短边。   初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图形的变换   考点一、平移(3~5分)   1、定义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2、性质   (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和形状,但图形上的每个点都沿同一方向进行了移动   (2)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考点二、轴对称(3~5分)   1、定义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该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   (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3、判定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轴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考点三、旋转(3~8分)   1、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o转动一个角度的图形变换叫做旋转,其中o叫做旋转中心,转动的角叫做旋转角。   2、性质   (1)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2)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考点四、中心对称(3分)   1、定义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2、性质   (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3)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3、判定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4、中心对称图形   把一个图形绕某一个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和原来的图形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店就是它的对称中心。   考点五、坐标系中对称点的特征(3分)   1、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2、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x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x相等,y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3、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特征   两个点关于y轴对称时,它们的坐标中,y相等,x的符号相反,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第二章图形的相似   考点一、比例线段(3分)   1、比例线段的相关概念   如果选用同一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的长度分别为m,n,那么就说这两条线段的比是,或写成a:b=m:n   在两条线段的比a:b中,a叫做比的前项,b叫做比的后项。   在四条线段中,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外两条线段的比,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若四条a,b,c,d满足或a:b=c:d,那么a,b,c,d叫做组成比例的项,线段a,d叫做比例外项,线段b,c叫做比例内项,线段的d叫做a,b,c的第四比例项。   如果作为比例内项的是两条相同的线段,即或a:b=b:c,那么线段b叫做线段a,c的比例中项。   2、比例的性质   (1)基本性质   ①a:b=c:dad=bc   ②a:b=b:c   (2)更比性质(交换比例的内项或外项)   (交换内项)   (交换外项)   (同时交换内项和外项)   (3)反比性质(交换比的前项、后项):   (4)合比性质:   (5)等比性质:   3、黄金分割   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bc(ac>bc),并且使ac是ab和bc的比例中项,叫做把线段ab黄金分割,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其中ac=ab0.618ab

  考点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3~5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推论: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2)平行于三角形一边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考点三、相似三角形(3~8分)

  1、相似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三角形叫做相似三角形。相似用符号“∽”来表示,读作“相似于”。相似三角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2、相似三角形的基本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用数学语言表述如下:

  ∵de∥bc,∴△ade∽△abc

  相似三角形的等价关系:

  (1)反身性:对于任一△abc,都有△abc∽△abc;

  (2)对称性:若△abc∽△a’b’c’,则△a’b’c’∽△abc

  (3)传递性:若△abc∽△a’b’c’,并且△a’b’c’∽△a’’b’’c’’,则△abc∽△a’’b’’c’’。

  3、三角形相似的判定

  (1)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①定义法: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平行法: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③判定定理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④判定定理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相等,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

  ⑤判定定理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述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

  (2)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

  ①以上各种判定方法均适用

  ②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③垂直法: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4、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相似多边形

  (1)如果两个边数相同的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叫做相似比(或相似系数)

  (2)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①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②相似多边形周长的比、对应对角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③相似多边形中的对应三角形相似,相似比等于相似多边形的相似比

  ④相似多边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6、位似图形

  如果两个图形不仅是相似图形,而且每组对应点所在直线都经过同一个点,那么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此时的相似比叫做位似比。

  性质:每一组对应点和位似中心在同一直线上,它们到位似中心的距离之比都等于位似比。

  由一个图形得到它的位似图形的变换叫做位似变换。利用位似变换可以把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