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说明范文(篇一)
服装设计论文范文:服装设计的比例美
【摘要】
服装设计的整体美感的产生和形成,离不开和谐的比例关系,比例是决定构成艺术作品的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它的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如何调整服装造型中各要素间的比例关系,已达到人与服装形成最佳的比例关系做了阐述和分析,论证了服装设计中的比例美。
【关键词】
服装;设计;比例
一、比例
“比例”是形式美法则(多样统一、平衡、对称、对比、比例、节奏、宾主、参差、和谐等之一)。“在任何一种艺术和审美活动中,比例实质上是指对象形式与人有关的心里经验形成的一定对应关系。当一种艺术形式因为内部的某种数理关系与人在长期实践中接触这些数理关系而形成的快适心理经验相契合时,这种形式就可被称为符合比例的形式”(美学辞典P48)比例是指造型物的全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的长度或面积的数量关系,也就是通过大与小、长与短,轻与重等质、量的差所产生的平衡关系。这个关系处于平衡状态时,就产生美的效果。
二、比例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比例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通常会以比例的角度出发(着眼于色彩、图案、面料、质感、装饰配件、体型等)进行设计,使服装的比例更加符合人体视觉比例的变化。
将黄金分割率应用于衣服的比例,即:背长平均等于37cm,假设背长为1,裙长等于背长的倍,即得出以下公式≈60。以背长等于37cm、裙长等于60cm为基准。如果衣服的肩宽为40cm,上衣的长度为60cm,那么,这件衣服的长宽比例为60:40或3:2。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中,比例实质上是指形式对象内部各要素间的数量关系。一套服装的上衣长与裙长、袖长与背长、袖长与外套长等等。采用这种比例尺寸,将得出比例美的特征。但在服装设计时要考虑到着装人不一定都是标准体形。要设法用服装来弥补或校正着装人体型的不足和缺憾,就必须利用比例美的造型规律来重新考虑服装的比例,注意服装是人体的穿着物,要符合人体美,又要找出其规律的比例美感来,这是比例设计的关键所在。
服装设计需要有好的比例。比例是决定构成艺术作品的一切单位大小,以及它的各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重要因素。服装的长短、宽窄以及各部位裁片,各部分装饰分割等都有比例。服装在造型上存在着面积的大小、长短和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要求取得最美的比例,如领子与全身大小的比例,裤长与身长、肩宽与上衣长之比,口袋、袖笼、肩斜度、领型、衣袋和扣子等的比例,一切形状在大小上的比例,都反映在统一与变化的规律之中。
一件合体的服装,其各部分之间必须存在着给人美感的,和谐的比例关系。服装的比例分割是为修正人体的比例失调而服务的。如服装的长短与人的身长(头长、躯干长、腿长等)的比例关系,服装块面与块面间的比例分割关系。事实告诉我们,不管是人体还是服装,不管是男装还是女装、内衣还是外套,和谐的、合乎美学标准的比例一般均符合黄金分割法。人们对失去比例关系的服装设计往往感觉不顺眼,就是这个道理。一般来说,人的下半身长些,就显得比例匀称。因此,女青年上身穿得紧身瘦小的衣服,下身穿长的裙裤,再加上高跟鞋,增加腿部的长度,能充分显示出自己优美的体形,道理就在于符合黄金分割的比例。
衣服的比例要配合人体的比例,但并不意味着需要通过服装去再现真实的人体比例绝大多数人的体形都不完美,所以对于腰节和臀围较低的女性,制做收腰裙时,其腰节线就应该比实际的人体腰节位置适当的提高,以补正下身的比例。高跟鞋也有补正上下身比例作用。其一,服装本身的造型也有比例是否得当的问题。例如,服装长度与围度之间的比例,也就是长短与胖瘦的比例,会体现出各种不同的造型艺术风格。领面的宽窄比例,贴袋的长宽比例,腰节线的高低比例,分割线的位置比例,都事关一件服装的造型是否协调美观。套装的上长下短或上短下长或长度对等都是常见的穿着比例,它们也表现着不同的穿着效果。还有波浪裙下摆的大小,领口的深浅,西装驳头的宽窄,等等。其二,装饰物与人体以及衣服都存在比例问题。例如,耳坠和项链的大小,伞、帽、包的大小及服饰图案的大小,都应与人体和衣服形成良好的比例关系。总之,在人体上、衣服上、装饰品上,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上,比例无处不在,也无时不在。比例是服装设计、服装穿着和服装鉴赏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但是,比例在服装上的应用紧依照“黄金分割法”是不够的,因为服装造型包含着多种因素,涉及到色彩、图案、原料,装饰附件的配置,更重要的是要照顾到穿衣者的体形。人体有着不同形状的线,如,直线、曲线、弧线等。人体的健美是由这些线来表现的。服装美学,就是运用这些最有表现力和装饰性的线去刻画人体的健美和穿着的适宜性。所以,在设计服装时。对比例问题也要有整体观念。
在服装造型中,如果能巧妙利用面积、长度和数量的比例关系,就会使服装产生和谐,对形体起到衬托装饰的作用,例如,正常体形的外衣长度如运用5:8=肩宽:衣长的比例方法的话,那么就会收回到较好的效果。比如是一个矮胖的女性,最好不要穿肥短、方格、横条或大花的衣服,应选择简洁的、衣肩窄些的、领口开的低些的服装,上下身的复杂颜色要基本一致;比如是高而瘦的女性,选择服装的原则恰恰相反。采用方格、横条大花的设计可以扩大你的体形的横面感,缩短你的身高,从而弥补体形比例上的不匀称。比如是胸部较平的女性,要使它显的丰满些,可以选择上部紧的款式和质地柔软的面料,外衣在肩部和胸部两侧加些褶裥,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是腿短的女性,穿裙子比裤子显得美。
服装的比例,还表现在面块的分割和色彩分量的设置上。所以,在设计上可参考“黄金定律”的比例形式。如设计前后过肩,过肩的高矮不当,就会破坏了上下两块协调的比例关系。又如色彩在感觉上也有分量,做色块的设计,就要在面块的比例和色彩的比例中注意考虑均衡的效果,否则分量的比例就会失去协调感。
在实践应用中,比例是指长与宽,整体与局部的尺度关系。长方形的长度和宽度的不同,形成一定的比例。宽度相同长度不同,比例关系也不相同,或三与二之比,或四与二之比等等。整体与局部是服装外形长与宽和领、袋、袖等部件的比例关系。
比例的作用是解决形式美的一个方面,服装的美包括造型、面料、色彩三者的比例关系。两种面料拼缀 ,甲、乙面料各占多少,是比例关系;两种色彩配合,甲色和乙色各占多少分量,也是比例关系。
服装造型之间的比例,服装的长与宽,是以人的体形为依据的。
(一)袖的长度以手臂的长度而定,但长袖、中袖、短袖的运用则以款式而定。有的比例关系比较固定,有的则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最长和最短不能超过手臂。
(二)领的高度与宽度是以颈部围柱和倾斜的特点为依据的。男装衣领一般在喉结偏下;女装部分衣领略高一点;而时装衣领的宽长和深度,一般则是依据颈部长短、肩部宽窄和体长而定。
(三)口袋的宽与窄,一般取决于手的大小和厚度,并稍大于手若干公分。目前,有的时装的口袋向特大、特小或特多的方向发展;有的基本上作为一种装饰,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如袖上的微型口袋。
综上所述,服饰的比例,首先要与穿衣人的身体相吻合。穿衣人不一定都有标准的体形,为了修饰人体的缺陷,就必须考虑到服装的比例。
参考文献
[1]吴卫刚编著. 服装美学.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xx年6月
[2]徐青青编著. 服装设计构成.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xx年1月
[3]吴永 .服饰美学.黑龙江: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1995年3月
[4]包昌法 .服装设计理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xx年10月
服装设计说明范文(篇二)
由于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走的是传统教育模式,造成了服装设计专业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同时,有的学校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开设的课程与应企业脱轨,师资力量缺乏,实训设备落后,只注重服装设计理论,而不注重实践,造成毕业生技能差,动手能力弱,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机会;相反,有的学校开设的服装设计专业,只重视技能训练,缺乏必需的理论知识的支撑;与社会需求的多层次人才不相吻合,而缺乏职业生命力;总之,要培养合格的,多层次的服装专业技术人才,提高毕业生的综合职业素质,是服装设计专业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本人从事技校服装教学十多年,对当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教学改革的措施谈谈一些看法:
一、当前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现状
服装设计专业与其他专业有着很大的区别,它不但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本功,更注重学生的创造能力,使设计的作品能够适应市场的需要,并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研究目前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总感到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1.教学模式落后,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企业的需要。
中职学校教育应该关注受教育者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从而促进其健康发展。现在不少学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它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目前来看,这种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培养的毕业生因此也与企业的要求相差甚远。国家教育部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就明确提出:“要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优秀任务,把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增强课程的灵活性、适应性和实践性,构建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服装设计专业与时代的脉搏紧密联系,因此改变教学模式,以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人才势在必行。
2.教师的观念落后,没有超前的意识。
要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首先要提高任课教师的素质,使任课教师具有超前的意识。服装专业是技术性较强的专业,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讲授书本中的理论知识,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有些教师没有到企业进行实践,对服装企业没有更深入的了解,自身知识结构比较落后,何谈培养的学生具有现代化的知识和能力?因此,任课教师必须走出课堂,深入企业,获得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超前的意志和现代设计技能,上好服装专业课。
3.学生技能水平低,就业困难。
中职学校服装专业毕业的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是技能水平低下,比如在进行服装的款式设计时,学生只会临摹别人的作品,自己根本不会创作。在服装的造型设计中,学生只会传统的几款服装的裁剪,款式稍有变化就不知从何下手。我们在培养观念上要变,要注重技术能力的培养,明确我们培养的是服装技术人才,而不是简单的缝纫工人,只有从这个困境中走出来,才能使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培养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学生。
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
1.培养目标的制定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并使之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培养真正具有产品开发能力的技术员,是我们服装设计专业当前主要的培养目标。随着服装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且,有从单纯对技术工种的需求向管理型人才转移的趋势,技术和管理复合型的“灰领”人才大受企业欢迎。所以结合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是我们服装专业教学的首要关键任务。
2.教学形式需要多样性和灵活性。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服装设计是应用性设计,是理论到实践的转换过程,是由设计思维转为物化的过程。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不仅教师要明确,学生也要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变被动为主动。课堂教学过程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还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环境和学习经验、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我们对课程的教学形式可采取多样化的尝试。例如,以课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完成课题项目的能力。一种普通的物品往往会成为一个极好的主题,例如,窗外的树叶、树干以及窗户的线条都会成为我们设计的主题。在课程学习中,还可以以案例教学法让学生组成调查小组,结合公司、企业具体的案例开展市场调研,策划、讨论并完善课题设计方案,最终实施。课堂教学的一些教学环节,可以采用讨论式,教师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针对学生的设计引导学生反复修改,在设计和制作的艺术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完美性上求得统一。
3.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首先我们要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要研究服装企业、服装人才市场的需求,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企业竞争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已成为学校必须面对的问题,就调查结果归纳以下几点:第一,企业需要有实践经验的实用型人才。企业一般认为学校毕业生动手能力较差,不能上一线,特别是工艺、制版、材料等方面,而我国目前很多中小型企业纯粹是靠加工,工艺制版尤其显得重要。对企业的品牌特点、发展方向,刚毕业的学生不能全面定位,一定程度上脱离实际,不太适用。第二,企业需要德才兼备,有敬业精神的技术人才。企业不愿重用毕业生的关键是学生在企业沉不下去、频频跳槽现象较多。企业对学生的要求首先要有做人的品德,要有与企业同甘苦的敬业精神。作为设计人员,首先要研究企业、研究市场、研究品牌,能准确把握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这些都要有个过程,需要长期与企业融为一体。所以针对这种现象,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修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服装是一门边缘学科,服装服务生活、表现生活。如果学生对生活观念理解不深,也就无法提升服装品牌的内涵。
三、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措施
1.根据教学需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改革的推进。目前不少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师专业知识不足,导致了学生专业技能水平的低下。比如,在服装效果图表现技法课堂上,教师不敢动手给学生改画,只给学生讲述理论,主张学生照书临摹抄袭,谁临摹得像就能得到好成绩。教师的这种作法,扼杀了学生的创作思维能力,与服装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为此,学校提出教师批改作业必须当面批改,每月必须为每位学生改画不少于两次。
同时,考虑到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必须要拓宽视野,广泛地接触、了解设计潮流,信息量要求高。学校要求每位专业教师都要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用多媒体组织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教师,学校还专门组织培训班,帮助他们提高。此外学校需经常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带薪轮岗培训”,帮助他们了解企业生产现状,掌握新技术、新工艺。通过这些手段,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高,也从根本上解决了教学改革推进难的难题。
2.根据专业特点,尝试教学模式改革。
(1)服装设计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服装设计(款式构成、服饰配色原理、服饰图案设计、服装学概论、服装面料学)和工艺设计(服装造型设计、服装工艺设计)两大类。目前,在中职学校采用的教学模式是传统的学科模式,一名教师担任一至两门的教学任务。这一模式显然与服装设计专业的特点是不相符。为此,我们在教学模式改革上作了一定的尝试。一方面试行了课题教学改革。将服装设计专业的所有课程融合在一起,由任课教师按照设计课题的形式组织教学。这样淡化了课程界限,强化了课程联系,既便于学生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又促进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学会了学习。近年来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就业渠道得到拓宽。
(2)开展模块式教学。市场经济证明,要在激烈的服装市场立于不败之地,产品的技术含量,价格定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服装生产过程中出现了分工更精细,各施其责的局面。为此在进行教学课程设置时我们不妨按模块式的教学模式进行,分为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理论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在统一修完专业基础模块的课程内容后,根据自身的特长及优势再选择专业不同方向的学习内容。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在长项发挥上易见成效。另一方面,通过专业的技术模块的学习,有效的增强了学生自信,在择业过程中目标明确不放任自流。有了专业的再选择与学习,毕业生中专业层次及形式进一步多样化,会大大提高就业率及就业稳定率。
3.根据企业需要,及时调整专业教学。
中职学校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因此学校必须要与企业紧密联系,提高毕业生的实用性。为此我们作了两个方面的尝试。一是每年定期邀请服装企业的专业人士来校共同商讨专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特别是听取企业对人才培养的意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二是加大学生就业前的岗位锻炼。我们在加强平时实践教学的同时,特别重视二年级学生的岗位锻炼。我们在第二学年之初将学生有计划地安排到桂林当地规模比较大的企业相关岗位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锻炼,让他们亲身体验企业文化氛围,了解企业发展方向,熟悉企业的生产流程、工艺要求。一个学期之后学生再回校,根据实习所得进行“回炉加工”,在教学内容上需要强化则强化,需要补充的再补充。通过这样的形式,毕业生更贴近企业,更为社会所欢迎。这几年我校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一直很走俏,不少外地企业也慕名来校招聘员工,毕业生供不应求。
中职学校服装教育作为培养一线服装行业专门技术人才的摇篮,只要学校在突破传统认识观念的基础上, 制定适合社会需求的培养目标,探索模块式的教学方法,结合企业需求,主动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使服装专业教学课程主动地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真正培养出大批量的实用型的服装技术人才,中职学校服装设计专业才具备旺盛的生命力。
服装设计说明范文(篇三)
统一原则
统一(Unity)也称为「一致」,与调和的意义相似。设计服装时,往往以调和为手段,达到统一的目的。良好的设计中,服装上的部分与部分间,及部分与整体间各要素-质料、色彩、线条等的安排,应有一致性。如果这些要素的变化太多,则破坏了一致的效果。形成统一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重复,如重复使用相同的色彩、线条等,就可以造成统一的特色。
加重原则
加重(Emphasis)亦即「强调」或「重点设计」。虽然设计中注重统一的原则,但是过分统一的结果,往往使设计趋于平淡,最好能使某一部分特别醒目,以造成设计上的趣味中心。这种重点的设计,可以利用色彩的对照(如黑色洋装系上红色腰带)、质料的搭配(如毛呢大衣配以毛皮领子)、线条的安排(如洋装上自领口至底边的开口)、剪裁的特色(如肩轭布及公主线的设计),及饰物的使用(如黑色丝绒旗袍上配戴金色项链)等达成。但是上述强调的方法,不宜数法同时并用,强调的部位也不能过多,并应选择穿者身体上美好的部分,做为强调的中心。
平衡原则
平衡(Balance)使设计具有稳定、静止的感觉时,即是符合平衡的原则。平衡可分对称的平衡,及非对称的平衡两种。前者是以人体中心为想象线,左右两部分完全相同。这种款式的服装,有端正、庄严的感觉,但是较为呆板。后者是感觉上的平衡,也就是衣服左右部分设计虽不一样,但有平稳的感觉,常以斜线设计(如旗袍之前襟)达成目的。此种设计予人的感觉是优雅、柔顺。此外,亦须注意服装上身与下身的平衡,勿使有过分的上重下轻,或下重上轻的感觉。
比例原则
比例(Proportion)是指服装各部分间大小的分配,看来合宜适当,例如口袋与衣身大小的关系、衣领的宽窄等都应适当。「黄金分割」的比例,多适用于衣服上的设计。此外,对于饰物、附件等的大小比例,亦须重视。
韵律原则
韵律(Rhythm)指规律的反复,而产生柔和的动感。如色彩由深而浅,形状由大而小等渐层的韵律,线条、色彩等具规则性重复的反复的韵律,以及衣物上的飘带等飘垂的韵律,都是设计上常用的手法。
服装设计说明范文(篇四)
摘要:随着高职类学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激烈的就业竞争趋势,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主要的就业心理特征表现有自卑沮丧、盲目浮躁、矛盾失落理、从众与相互攀比、逃避与依赖等,它们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身心健康和职业的选择与发展,为了树立正确就业观和良好的就业心态,本文以历届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择业实例说明了以上心理对择业的不利影响以及分析了该心理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高职 服装设计专业 毕业生 就业 心理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就业竞争的激烈,而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应届毕业生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学校不是名牌大学、自身的学习能力不高、就业形势空前严峻、与同学、恋人、家人的人际关系相处不够融洽……等等一系列的社会现实问题.高职毕业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直接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就业发展,面对即将到来的就业与择业,许多学生从心理上甚至感到恐慌,绝大多数学生对自己将来能否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信心不足;此外高校扩招,使本无优势可言的高职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道路上更是困难重重,倍感个人前途渺茫,信心丧失。为了正确引导我效服装专业毕业生就业,缓解他们的就业压力,本文对我院历届服装设计毕业生跟踪调查后进行了总结,得出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沮丧的就业心理
高职服装专业类毕业生就业的自卑沮丧心理首先表现在对自己的学历和学校的牌子上,相对于普通的大学毕业生,高职类院校的毕业生自卑感更强。他们觉得自己上的不是“正规”的大学,感觉自己总是低人一等。再加上招聘会企业对高学历、高层次人才的追求,更加加重了高职类学生的自卑感。
其次表现在对自己的专业能力上,有些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当问及对其对专业能力如何时,大都说“好像什么都学了,好像又什么都不会”,以至于他们对自己未来能否找到满意的工作信心不足。
这种自卑灰心的择业心理除了有个人性格因素之外,与社会环境因素也有很大的关系,目前主要行业、部门的职业准入制度尚未形成,企业用人缺乏职业资格标准和对劳动者不同学历实行不同报酬的基本规定,致使一些企业用工无标准。用人单位为降低生产成本,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大量雇佣廉价劳动力,使大量的非专业技术人员进入相关行业,造成大量的高职人才不能按培养目标就业,并受到普通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的压力,因而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更容易产生自卑灰心的心理。
2、盲目浮躁的就业心理
在求职择业过程中, 高职毕业生面对求职择业过程中千头万绪的事情, 心情浮躁不安,是升本科还是就业, 是暂时找个单位上班以后再调整还是找不到合适单位就不就业, 是选择专业对口单位还是挑选单位的地理位置等等问题使他们难以应付。这类毕业生没有主见, 盲目从众, 心态浮躁, 最终耽误升学或就业的最佳时机。
盲目浮躁的情绪使得学生就业时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他们过分强调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过分注重经济利益,不原意从基层做起。部分大学生在择业时,缺乏对用人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对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不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在择业过程中缺乏主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招聘会上一窝蜂地投放简历,忽略了个人条件和可能性,当遭到用人单位拒绝时心灰意冷,而当有单位有意向录用时又彷徨不定,给求职带来困难;这些毕业生往往陷入一种自设的困境,很容易脱离现实,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3、矛盾失落的就业心理
服装专业是艺术类专业,因此,服装专业的学生像大多数艺术类学生一样,与其他学生相比较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学习过程中的高投入。这种高投入一般而言势必希望有一个高的回收。但鉴于整个社会的用人成本的大环境的影响,这种希望往往是很难实现的。于是可以想见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失落的心情。
此外,高职服装专业学生大都怀着一个设计师的梦想,他们希望能够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希望社会给予他实现这种价值的空间和杠杆,然而社会现实中服装行业职业结构使得多数毕业生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因而当他们看不见理想、看不见未来,特别是当公平、完善的就业机制还没有形成,社会上还存在就业阴暗面的时候,更容易在毕业生此时脆弱、敏感的心里造成很大的消极影响,必定会对毕业生的个体心理产生强烈的冲击,这个时候毕业生们容易变得消极懈怠,否定现实,否定自身,否定竞争。
4、从众与相互攀比的就业心理
服装行业与其它行业不同,企业的规模一般不大,甚至有些设计公司还很小,在这种境况下,规模小工作环境不够体面的企业就成为了毕业生择业时放弃的对象,即使这些企业的效益很好,非常适合自身的发展,但他们认为自己应该找到比别人更好的单位,至少不应该比别人差,也有部分毕业生,过于向往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城市的生活,择业理想化色彩浓厚,对大城市、大企业和收入高、福利好、地位高的企业情有独钟,一心只想往沿海发达城市跑,这种浓厚的虚荣心态,与大众化社会需求实际发生错位,往往导致“无业可就”和“有业不就”的局面。“这山望着那山高”,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别人的就业取向上。
5、逃避与依赖的就业心理
一部分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害怕承担社会责任, 不愿意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他们选择了逃避。许多学生把读本作为自己的一种选择,想先逃避几年再说,这种懈怠逃避心理不仅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过程, 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危害。
另外一些毕业生虽然知道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但根本不予关心,每天生活在梦想之中,无论是家人的督促还是老师的帮助对于他们毫无作用,始终逃避将来必须面临就业或创业的现实。
还有部分学生是在“关爱”中长大的独生子女们,外出找工作总喜欢父母、同学相伴,或一帮学友共同应聘同一单位,希望日后相互照应,自身缺乏独立自主性和计划性,对求职择业意识淡漠,表现出消极依赖的心态,就业主动性差,择业目标游离不定,虽然接受了三、四年大学教育,但在很多事情上还是缺乏应有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这种心理往往会贻误择业时机。
以上的择业心理在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毕业生中普遍存在,他直接影响了择业行为,以及影响了低年级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和择业的态度。因此,学校要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应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向学生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高职毕业生应根据就业市场的要求,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心理保持心理平衡,从容地面对就业。
服装设计说明范文(篇五)
[关键词]校企协同;信息技术手段;服装设计;创新能力
一、引言
面对当前企业设计人员缺乏创新能力,模仿他人设计的产品的现象很严重,学校培养体系不完善等状况,学校和企业应该协同合作完成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知识、创新能力。
二、信息技术手段在培养服装设计学生过程中的应用
(一)款式图几何信息的提取方法
如图1所示,如果面对这一给定的上衣结构图模型,我们应该如何完成对轮廓各节点信息的提取,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帮助我们完成这一工作。我们先使用计算机进行水平扫描与垂直扫描,这样可以完成对图形相交点坐标值的确定,并按照坐标点的次序通过集合进行表示,然后运用节点判断法对各个节点的坐标方向是否改变,如果坐标节点改变,那么就可以确定这一点就是轮廓节点。
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进行假设,扫描以后得到的点分别是sa、sb、sc,如果sa是起点,那么sb、sc这俩个点的坐标都是具有规则性变化,在sc后面的点出现了方向的变化,这就表明sc就是节点,这样就找出了节点,但这种方法比较慢,我们可以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AutoCAD平台上来进行系统开发工作,通过选择集命令就能够快速的完成上述节点的确定工作。对于给定的服装模型款式图来说,我们提取的特征信息参数相对于实际尺寸来说是很小的,如果我们想要提高数据来确定服装尺寸的大小,就需要在系统中输入服装特征数据库,这样有利于计算机扫描过程中的自动识别。
(二)结构图特征建模策略
结构图特征建模就是通过已经识别出来的款式图与结构图形成一种映射关系,这样可以方便结构图坐标点位置的确定,就可以生成上衣的结构图。根据图1,可以形成这样的映射关系:(1)参考坐标的原点,以直线S3S4作为Y轴的参考坐标。(2)然后先确定S1的坐标,肩宽就是S1到直线$3S4之间距离的2倍,这样可以通过肩宽确定S1。(3)胸围就是S7到直线S3S4直线距离(也是点S7的坐标)的2倍,这样可以确定S7。(4)S6点的坐标可以通过腰围确定。(5)衣服的长度决定着S2,S4,S5点的坐标,其他的一些参考的我们可以根据经验自行调整。(6)通过上述过程就完成了7个点坐标的确认,然后通过选择集函数来完成轮廓信息的提取工作。这些通过智能化识别的数据和建模后的结构图仍然不能重用,需要将这些信息输入到数据库。在进行服装的设计的时候,从数据库内调取这些数据,这样就可以形成产品设计信息的重用。
三、对学生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基本功的培养
音乐是人的一种素养,可以陶冶情操,能够促进社会的全面的发展,音乐潜移默化的对社会文化产生着影响,是人们在参加社会活动过程中感受到美的存在。在服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形与色的变化和音乐节奏的变化很相似,服装设计中点、线、面的变化也类似于音乐不同节奏的变化,如果在进行服装设计的过程中播放音乐,可以使学生感受到一种节奏的变化,有利于他们创新灵感的产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总结
创新能力是服装设计行业的灵魂所在,因此学校想要学生可以在服装领域取得非凡成就,就要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与服装企业进行协同合作,来使双方的人才、资源互补,运用多重手段提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效率,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
服装设计说明范文(篇六)
摘 要:随着服装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国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尤其要关注其在服装设计中的融入与应用。本文从原创性设计、如何融入服装设计等方面入手,探讨国画艺术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关键词:服装设计;国画艺术;时尚元素;民族服装
随着时代突飞猛进的发展,现代人的需求和审美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人们着装的标准不再仅限于保暖,而是有着更高的精神追求。中国传统文化是丰富多彩而且独具特色的,在服装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一直是中国服装设计师们追求的目标。但至今国内很多设计师仍未摆脱传统的束缚,不能有所突破地创新。如何让设计出的产品既有原创性又不失中国民族特色,让中国品牌服装在国外市场上拥有竞争力,这需要真正找到中国传统绘画元素与服装时尚的契合点,把个性与时代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重视原创精神,真正地在服装设计中融入民族风味的同时,又不乏时尚感。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阐述当下服装设计与国画艺术结合的意见和观点。
一、实现原创性设计,提高我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
1.国画艺术性在服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代表,不仅传承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形成了它独特的魅力和多样的格调。因为传统绘画的内涵丰富,笔墨技巧独特,所以成为了现在服装设计的创新点。设计师深入了解之后使其设计的作品表现出浓厚的民族艺术精神和强烈的民族特色,让中国绘画元素与时尚完美地融合,才能在世界服装舞台上独占鳌头,创立属于我们自己的国际品牌。
2.中国国画的图案审美的优势
如来自著名设计师郭培“一
千零二夜”会中的一件作品,可以说中国绘画元素在这件作品中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突出了时尚与中国元素结合的设计理念。这件作品不仅在服装设计上大胆创新,还体现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这件作品被许多人称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得到了很多人的青睐。由此看来,传统的中国绘画元素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只要将传统的绘画元素合理地融入到现代时尚潮流中,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视觉效果。
3.发展民族服装品牌
受全球一体化的影响,中国服装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这种压力与世界发展潮流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国民族服装品牌的发展目前处于成长阶段,要想在世界服装品牌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充分利用中国绘画元素的独特性和别具一格的民族风格,将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当前的服装设计中,利用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底蕴来完成中国民族服装品牌的成长之路。
二、如何在服装设计中融入国画艺术
1.让现代服装设计摆脱传统的束缚
社会日新月异,服装的更新速度和社会的发展速度是并驾齐驱的,一种服装往往代表了一个时代。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对服装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要想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就必须真正懂得什么是艺术美。设计师们要想设计出一件好的作品,就必须敢于打破一些旧模式,敢于创新,通过中国画的艺术性和绘画技法来实现服装设计的民族特色,真正地实现个性与时代性的巧妙结合,让中国服装和中国的文化底蕴完美结合。
2.认识传统绘画与现代服装设计的关系
绘画与设计之间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时候设计的灵感就来自于绘画。中国画的特点在于色彩分明,线条流畅,使主观色彩在画面中产生美感。服装设计师们要善于继承和运用传统,用民族服饰的特点来诠释现代设计理念,在确定服装设计方向的同时要仔细了解传统绘画形式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把中国传统的绘画元素巧妙地运用到设计当中,让服装设计拥有独具匠心的构思的同时增加它的文化价值,让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中国文化的象征意义,从而体现服装设计与传统绘画的完美结合。
3.让中国元素与时尚完美融合
中国传统绘画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审美标准。要想运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来进行服装设计,就必须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内涵。只有真正了解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才能很好地运用到服装设计当中。就目前而言,我们的服装设计与其他国家差距甚远,但我们能从其他国家不同的服装设计中看到中国传统绘画的影子,这点足以说明中国传统的绘画艺术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所以我们更应该加强对服装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研究和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慢慢地开始追求服装的形式风格和艺术风格,所以设计师必须要在结合中国元素与时尚的同时,也要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位消费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流行元素。
4.让时装变成商业和艺术的结合
把中国传统艺术绘画运用在服装设计上,首先要保证材料的质量和制作工艺。在制作工艺的不断提高下,不仅要保证产品的舒适度,还要不断地丰富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视觉美感,丰富服装设计的附加值,在提高我国服装设计产品档次的同时又能满足现代人对服装高层次的需求。现代人崇尚个性化,所以服装设计师们必须及时更新设计理念,灵活运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注重服装的面料、加工,用设计师特有的理解方式来诠释其设计作品的艺术性,以设计加文化为目标,让服装设计从单纯的欣赏层面中走出来,与经济相结合,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来带动服装产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对服装设计的影响是源远流长的,真正的服装设计就是艺术的体现,服装设计的灵魂就是艺术和思想的结合,对民族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服装设计师是不可能设计出优秀的作品的。笔者认为,服装设计师必须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内涵,才能让设计的作品体现出我国传统艺术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自身独特的服饰文化产业。将传统的绘画元素融入到现代时尚潮流中,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
服装设计说明范文(篇七)
一、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服装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着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企业的竞争已由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其中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创新将是竞争的关键,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较高的科技素养,高尚的审美品位、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
所谓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方式。根据培养目标服装专业应采用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线,同时注重应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按照宽知识、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设计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服装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养:
1.人文素养 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业一个专家。”一方面服装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综合反映。曾有位学者调侃地说到,如果让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最新的女性时装杂志,通过它就能够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会是个怎样的状况。可见,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另一方面,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如果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分割开,而仅仅就事论事地讲服装设计、工艺、技术等,抛弃了服装发展的灵魂、动力与背景,就会使服装看来只是某个设计师的所谓“灵感”的拼凑,服装风格的形成完全是偶然的结果;如果忽视了对服装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的关注,就会导致设计中出现盲目的模仿与抄袭,断章取义、玩弄形式,追逐所谓新潮流和表面的浮华;而割断服装发展的文化脉搏、割断服装的民族传统的服装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力的。正如艺术大师、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所说:“艺术创造中,路遥知马力的‘力’字,往往隐藏在文化底蕴中。”
因此,我们所培养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学会做人,有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高尚的情操和审美品位。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真正时尚、健康的文化传播给大众,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装。
3.跨文化素养 在跨国际经营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使服装产品在款式、色彩、面料、装饰手法及广告、营销等手段上,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风土人情、价值观、道德观不一致而造成滞销的状况,经常发生,人们把这种状况称之为“文化障碍”;相反,如果产品能同当地人们的文化背景相一致,则称为“文化沟通”。因此,我们的服装要想占领国际市场,创立世界名牌,设计师就必须了解国外市场,了解那里的消费者的文化背景、审美观、价值观、消费观以及其历史、宗教、哲学,等等。此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中国经济将加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正在成为现实。国与国间的经济交往的增加,必定带来国家间的文化渗透和融合。经济资源的共享,也必定带来文化的共享。未来的服装,可能很难说清它是源于何种文化。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善于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符合当代社会思潮、美学意识及未来世界发展趋势的内容;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抛弃狭隘的民族意识,广泛吸收世界各国文化之长。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心胸开阔,具有一代新风,能设计与生产出与全球化时代相适应的、具有世界性的中华服装。
4.市场经济素养 服装是一种商品,必须遵循商品的一般规律。
从产品到穿在消费者身上,才是设计的真正完成。我们的很多服装设计师在T型台上的设计是成功的,但在市场上却大都是失败者。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缺乏市场意识,不懂市场经济,不懂产品的真正涵义,没有真正深入分析和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不懂得消费者真正需要什么。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差异化、个性化和审美化,这在给我们设计师带来施展其才能空间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挑战。由于人们的经济收入水平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地理位置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以及价值观的多元化趋势,人们消费的追求是不一样的,对于产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从营销学的角度来看,一件完整的产品有三层涵义:实质产品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和延伸产品。比如对于受教育程度高,收入丰厚的人来说,在购买一件服装时,往往把精神上的满足看做是产品的实质,即他她从产品中追求的利益所在。而面对一般消费者来说,他她可能更看重的是产品的实用功能,把产品的实用功能看做是产品的实质所在。所以,作为一优秀的服装设计师,必须是一位市场整体的策划者,充分熟知市场运行规律,找准自己的消费群体,进行正确的市场定位,了解你的消费者真正需要所在。正如一位世界著名高级化妆品生产企业家说的那样:“我们在工厂生产的是化妆品,在商店出售的则是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