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观察记录表 第1篇
时间:3月27日中午
place:小班3教室
字:杨洋,老师
事件描述:
由于杨洋仍然经常无法控制自己的嘴,我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一直特别关注他,担心他会再次制造麻烦。尽管我很小心,但还是发生了一些我不想发生的事。在这一天的户外活动中,我带着孩子们玩拖拉玩具。杨洋玩得很开心。有一段时间,他拉着玩具跑得很快,有一段时间,他把玩具滚了出来。玩的时候,洋洋玩具上的绳子和墨水玩具上的绳子缠绕在一起,他们互相竞争。听到吵架声,我立刻跑过去,但为时已晚。莫默的手上有齿痕。
治疗:
我不情愿地让姨妈用受伤的墨水涂抹药膏,并愤怒地瞪着杨杨。这一次,我发现他用手捂住眼睛,他害怕看到老师。我皱了皱眉头问他:“什么;“你知道我做错了吗?”杨洋撅着嘴为自己辩护。我认真听着,知道他在说:“我会修理玩具,但他不会给我。”
分析:
这件事让我发现,由于杨洋说话不清楚,他没有及时让同伴明白他想表达什么,再加上他脾气暴躁,他失去了解释的耐心,犯了一个老错误。当杨洋看到老师时,他用手捂住眼睛。这表明他明白这种自咬行为是错误的,他又制造了麻烦。同时,也表明杨扬在日常的相关活动中获得了必要的感性知识。
小班观察记录表 第2篇
观察对象:姜涵润 阮怡泽 王雨欣 黄文烁。
过程描述区域活动开始了,姜涵润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阮怡泽和王雨欣,黄文烁,张逸轩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非常开心。今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王雨欣和黄文烁分别欣赏着自己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老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昂?”姜涵润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像接受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分析特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内容。这样的幼儿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从案例中,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活动。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议。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赖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小班观察记录表 第3篇
今天上午是数学活动,当我请个别幼儿到黑板上操作时,小庄小朋友也走上前来,要拿卡片,我让他坐回去,他真的往回走。过了几秒钟,他又走上来,不等我说话,伸手拿起卡片就往黑板上贴,我只好由他,并教他应贴在哪里,他边操作边学着我说的话,很认真的样子。过了一会儿,他又要走到黑板前来,他旁边的幼儿大声地喊:“小庄坐下,快坐下!”只见他叫喊着就躺在地上;过一会儿,当幼儿分组操作玩具时,又见他躺在地上;开始作业练习时,我正帮他打开本子,旁边的小莹小朋友拉过他的篮子对他说了什么,他马上又要躺到地上,被我一把拉住。
分析:小庄学习的积极性挺高的,可能在家受到父母的宠爱,什么事都顺着他的意。导致他在班上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想要做什么就做什么,一不顺意就躺到地上,以此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措施:
1.为了避免打击他学习的积极性,他第二次到黑板前来摆卡片时,我辅导了他。课后我告诉他要老师请才可以上台的,他没有表情,也没有回应。我想,下次要在出现同样情形时就马上引导教育,这样的效果可能会好些。
2.让他知道地板脏,躺在地上是不好的习惯,也请家长在家督促、引导。
3.在班级里为他树立榜样,多引导他观察其他幼儿的表现,让他知道怎么做才对。
4.每次小庄躺在地上,我总是边说地板太脏了边拉起他,这样既让他知道躺地上是不好的,又淡化他的不好行为。因为对于特殊的他,过多的批评会让他在小伙伴当中成为“另类”,这不但不利于纠正他的不良行为习惯,而且小伙伴可能会因看不起他而歧视他。我努力寻找他的优点,并及时给予表扬,让好的行为得到强化。比如:他拾起地上的玩具,他帮忙收拾玩具等。现在的小庄有了一些进步了,躺在地上的次数少了,能主动地叫老师了,还喜欢帮老师阿姨做事情了(简单的)。我想经过我们不断的努力,他会慢慢地赶上其他孩子的。
小班观察记录表 第4篇
采取措施:
抢玩具是小班年龄段幼儿经常出现的现象,而这也主要是与她们年龄段语言发展特点有关。她们的语言发展还不是很完善,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自己的情感,或对想要的东西就会直接动手抢或拿,不会用语言说,表达想要的。因此,小班时就会常出现此类事情。作为小班老师就要多锻炼此阶段幼儿的语言表达,常让他们说和表达自己想要的,尽量减少肢体动作发生。因此,平时就培养幼儿表达自己情绪。
获取成效:
在建构过程中,幼儿处于主体地位,满足幼儿游戏体验,当幼儿出现争吵抢玩具时,教师应当介入指导。在本次活动中,幼儿一直在抢一个露露罐,老师适当地介入,告诉幼儿不要争抢。于是,孩子们的游戏又继续地进行了下去,他俩的“小房子”也很快搭建的非常成功。
小班观察记录表 第5篇
观察对象:
姜涵润,阮怡泽,王雨欣,黄文烁。
过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姜涵润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阮怡泽和王雨欣,黄文烁,张逸轩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非常开心。今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王雨欣和黄文烁分别欣赏着自己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
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老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昂?”姜涵润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像接受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分析特点:
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内容。这样的幼儿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
从案例中,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活动。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议。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赖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
小班观察记录表 第6篇
观察目的:
娃娃家角色的分配
观察对象:
“娃娃家”的五位幼儿
观察时间:
20xx年12月5日区域活动时间
观察地点:
小三班教室“娃娃家”
观察实录:
今天是第三组的小朋友玩娃娃家。娃娃家的角色牌有5个,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宝宝。孩子们进区后,一会儿传来了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也要了当妈妈”,原来是欣欣和萱怡小朋友都争着当妈妈了,而其他三位小朋友都已经戴好了角色牌,睁着大眼睛看着这两位小朋友。我一走近,小朋友们马上用求助的目光看着我。
我蹲下身子问欣欣和萱怡:“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萱怡抢先回答:“因为我平时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欣欣也说:“我也喜欢当妈妈。”
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首儿歌《我有一个幸福的家》,我就对娃娃家的宝宝说:“那我们先来朗诵刚学过的《我有一个幸福的家》的儿歌吧!”孩子们马上大声的念起了儿歌,儿歌念完,我马上问:“为什么说是幸福的家呀?家里有些什么人呢?”一旁的“爷爷”钲文说:“有爷爷、奶奶、爸爸和妈妈。”“爸爸泓博”也在一边补充道:“还有小朋友呀!”我接着说:“对啦!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是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又相爱!”梵希点点头说:“我家也是的。”小朋友们都点点头,我接着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今天娃娃家的'宝宝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当好每一个角色,我们来试试当不同的角色好不好?”小朋友都说好。我转过头看看边上那三个戴好角色牌的小朋友说:“爷爷、爸爸、和小朋友真棒,不争不抢的选好自己的角色。”我又看看欣欣和萱怡说:“老师提个建议,今天萱怡来当‘妈妈’,欣欣当‘奶奶’,到下一次游戏的时候我们就互换角色,看看谁当的‘妈妈’或者‘奶奶’当的好?可以吗?”通过调节和劝说,萱怡最终当上了“妈妈”, 欣欣当上了“奶奶”。刚开始“奶奶”还撅着小嘴巴,可过了一会儿,“奶奶”就开心的投入到角色中去了。
观察分析:
1、孩子们到娃娃家,已有了初步的规则意识(如:自己选择角色,戴好了角色牌。)
2、我们有时经常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回答的是妈妈。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去表达,但孩子们心中就是觉的妈妈是温柔漂亮能干的,相比之下,奶奶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比妈妈要稍逊色一些。所以当有“妈妈”和“奶奶”的角色选择的时候,就会出现以上案例中的一幕:两个孩子都争选当“妈妈”的角色。
3、我最初是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主的权利,让孩子自己去选择角色,所以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选角色牌。其实孩子们对于角色扮演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孩子碰到自己的喜欢的角色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的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调整措施:
1、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知道家里的成员都是很重要的。
2、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教师要及时的出现,并用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去引导孩子。比如:两个孩子都争选“妈妈”的角色,我及时的用念儿歌的方式,让孩子停止了争吵。并加以提问,加深孩子们对家庭角色的认识。
3、教师还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配角色,不能硬性的指派孩子去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用建议的方式让两位孩子协商和分配谁当“妈妈”,虽然孩子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高兴,但当孩子的投入到游戏当中的时候,能马上忘掉不开心,这也是小班孩子的心理特点。
4、小班孩子在自选角色这个规则意识上是比较薄弱的,孩子无法协商角色的选择时,教师要酌情参与指导,制定轮换角色的规则,并用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角色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角色。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角色时,要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让孩子学会珍惜自己的机会,同时对能自主协商分配角色和谦让的小朋友进行表扬。帮助小朋友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学会克制自己,遵守规则。加强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5、在评价环节,运用情景再现法,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把遵守规则内化,逐步培养他们自愿、自觉的遵守轮换规则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