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

2024年 7月 2日10:21:47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必备16篇)已关闭评论 0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1篇

一个学期的音乐欣赏课即将结束,在此感谢老师的专业知识的传授,使我从简单的“听歌”这样的肤浅理解,到懂得欣赏音乐元素的基本欣赏方法的概念的转变。开始学习这门课程就感觉到音乐的魅力,或许真的是这样:我们不一定都要成为音乐家,但是懂得欣赏音乐就是我们对音乐最直接的热爱的表现形式。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通过聆听这种方式,阅读并分析有关音乐的背景和材料,从而得到了审美的愉悦。

当初选这门课完全是由于学校要求必须选择一门鉴赏课,我由于写字很丑,其他的课又不是很喜欢,就选了音乐鉴赏。更由于这学期专业课太多,所能选择的机会不多,就选择了周二下午的这节课。我以为的音乐鉴赏就是老师给我们放放歌,只是需要带个耳朵即可。并且自己由于五音不全,又不是很喜欢唱歌,完全是修个学分就好。但是当我上课时我就觉得不是自己所想的这样。老师应该是对音乐是非常的喜欢,所以对我们的要求很严格。所欣赏的也不是什么流行音乐,而是古典的音乐会。这的确让我认识很多。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认识到音乐的世界是一种虚拟中的征服,它用不同的方式征服着不同种类的人的心情。再普通的人,不管他的知识层面如何,不管他的地域文化所带来的差异如何,他都具有一样与生俱来的能力,那就是音乐鉴赏的能力。音乐对于喜欢他的人来说只限于欣赏的品位和能力。对他的了解并不仅仅限于听上,要从各方全面了解。具有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情感的培养和素养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分辨出来的。

虽然音乐欣赏课是在每个周二的下午,但仅有的几次课上我学会了如何去欣赏乐曲。过去听歌曲的时候,往往需要反反复复的听好几遍才能品味出其中的精华,而且听完了之后印象不深刻。现在,学会了用节奏、结构去解析音乐,能融入到音乐优美的意境中去,真正的去欣赏。这样,音乐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对音乐的了解也更进了一层。 每次上课的时候,一听起优美的音乐感觉时间都过的很快,不知不觉一个半小时就过去了,意犹未尽。教室里的音响效果虽然不好,但是我们都全身心的投入到精彩的画面和欣赏中去了,感觉不到自己与音乐之间的差距。老师的热情、同学们的积极性就是最好的表现。 很庆幸自己能对音乐做一番了解,我想它会帮助我调节自己的心情!为更好的人生提供一些帮助。如果有机会再让我选课的话,我还会选音乐欣赏类的科目的。因为在课上能够真正体会到了学习的轻松愉快和耳目一新的感觉。

音乐的节奏性和大学生活的联系是如此的紧密。走路、说话、运动无一不与音乐的节奏合韵合拍。于是,音乐无时无处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情,激昂的时候兴奋,低落的时候忧伤,几周的学习之后,觉得不仅是人有乐感,就连打雷、下雨都有了节奏,成为了一种音乐美。于是学会了从音乐的角度去欣赏周围的人和事物,生活态度也积极了很多。看看黄仁鑫在学校里的个人演唱会,以及这两年来明星到宜宾看演唱会的疯狂场面,让我不喜欢音乐的人都为之疯狂、为之振奋!

在课上学到了很多的乐理知识,认识了很多的乐器。真的是大开眼界。以前很少有机会接触音乐欣赏课,再说当时的老师从来没有讲这么生动过,也从来没有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欣赏音乐,因为他觉得我们只是胡乱的听,不懂的欣赏艺术。现在不同,老师鼓励我们去多听一些优美的音乐。虽然只能领悟一点点,但是我们很受启发,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渴望去展现自己接受一门适合自己而又对自己生活提供帮助的艺术 。

老师给我们学习的多是西方音乐。西方传统音乐以神秘浪漫为主,很多宗教思想的写照,钢琴的加盟使它越来越具抒情、浪漫、自然风格。经过中世纪时期、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西方音乐的发展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丰富。与中国古典音乐的空灵与返古相比,它所具有的浪漫是空前的。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音乐越来越注重乐器的协奏和声调的组合,正如中西方意识形态一样,中西方音乐也呈现出它们截然不同但又各具韵味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历史的车轮转动着,承载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西文化的不断交融,使音乐的风格也各自出现了变化。19世纪以来,西方音乐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济的发展是音乐的大众化变的越来越深刻,流行音乐开始蔓延至全世界,华尔兹、波尔卡、探戈舞、布鲁斯、爵士音乐、摇滚等等,直到现在的通俗音乐,他给人的是自由的呼吸和心灵完美的感应,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成为人们精神的港湾,它不是贵族化的奢侈而是平民化的消费,能被各种类型的人接受,成为世界范围的大众文化盛宴。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精神食粮,那么音乐就是耳朵的食粮。激动时,它使你感到温馨;焦躁时,它使你安详,苦闷时,它使你豁达、开朗;悲伤时,它使你振作。现在我愿在音乐中成长,脱去一切的伪装,卸下繁重的行囊,洗尽铅华,依偎在她博大而温暖的怀抱中。往日,音乐使我远离孤独,摆脱空虚。每当一个人悠闲无事的时候,我喜欢安静地靠在椅子上,细细地聆听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舒曼的《梦幻曲》合上双眼,随着高高低低的音符放飞自己的思绪。每当一曲终了,心中早已填满了惬意和满足。我喜欢听古典的钢琴曲,那晶莹透亮的声音,清脆而又不单调,它饱含了人性的温暖和母性的慈爱,仿佛使我找到了心灵藉以避风的港湾。每一支精致的曲子,犹如山涧清溪潺潺流淌,总能令我感到心旷神怡,那种感受真能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来形容。

音乐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不像美术,戏剧和小说那样,显示出具体的生活图景和人物,事件。而是仅仅表现出人在生活体验中获得的感受和产生的情绪,欲望等情感性的东西,音乐表达情感而不去揭示这种情感所赖以产生的那些依据,所以更加具有概括性和一般性,也可以说音乐表现的是情感本身,对情感的表现是直接的,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说过:“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既不凭借‘比喻的外壳,也不依靠情节和思想的媒介'。”音乐的这种感情的特殊性表达也就给欣赏和理解带来了特殊性。我认为欣赏音乐要作到理性和感性想结合,并要充满幻想,既要有充分的想象能力,又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既然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那么对音乐作品的欣赏就首先要求听力审美感觉的敏感,没有好的耳朵,再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现代美育提倡有机的把知识性、审美性、趣味性和道德性融合起来,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我们做到这一点,它能让我们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如:更好的理解《欢乐颂》能使人在轻松中寻找快乐的感觉;《月光曲》让人感到静谧的夜晚;革命歌曲给人战斗的力量。当今时代的特点使流行音乐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爵士乐、摇滚、通俗以及最具代表的周杰伦风格的歌曲渗透着每一个角落,具有良好的鉴赏能力使我们能够在文化及其丰富的时代拥有评判好坏优劣的能力,对于我们审

美能力、感性思维、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品位的提升都有帮助。我们不仅从中认识到文化的丰富,也无形中使感情受启发,可算是一种人文关怀了。音乐鉴赏能力的最终要从这些作品中得到提高。能让我们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个人修养得以提升。音乐鉴赏是一个人最基础的审美能力,无论是对学习还是对工作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和提升。

老师在这门课上的付出我觉得很多,真的感谢老师,我知道老师虽然对我们要求很严格但是是真的要让我们学到知识,还带我们去演播厅去欣赏小型的音乐会,这在其他班是不可能的。并且上课的范围之广,从古至今,从西方到中国,从古典到浪漫,更让我们了解了这些优秀的音乐人在音乐的道路上所付出的的艰辛,值得我们所有人去学习。乐器,五线谱的介绍让我这个从来没有接触音乐的人来说的确很吃力,但是只要自己努力了,收获就在这里。最后希望这堂课越办越好!总的来说,这门课程的学习提高了个人素质的修养,并且对音乐欣赏这一欣赏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今后的学习里,会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2篇

仿佛在这里筑起一道拦河大坝,将截然不同的水流一分为二,高者如九天银河,一派浩渺;低者如小溪流水,无限清浅。

巴赫那有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虽然很喜欢巴赫,而且这是巴赫很美的一支曲子,我却没有听出那种宗教般的虔诚与圣洁。很难在他的音乐里听用浓郁宗教高蹈幽深的味道。巴赫的音乐,给我的总是世俗的美好、温馨、宁静和和谐。这种感觉,如果也属于宗教,是属于教堂里那些膜拜的世人,身上还沾着田野里泥土和草棍,不属于天堂里的悠悠上帝和不穿衣裳的安琪儿。

听他的《四季》,无论四季风光如何美好与惟妙惟肖,也只是现实世界悦耳动听的回声,听不出来自上苍那圣洁吟咏的回荡。维瓦尔第和巴赫一样,给我的感觉是世俗的。如果说两者的音乐都是洁白的,前者像是天上的袅袅的白云,巴赫和维瓦尔第是地上的安详漫步的白羊。

我不止一次地听帕莱斯特里那的经文歌和弥撒曲,听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或其他圣咏,听亨德尔《弥赛亚》中的“哈利路亚”的合唱和《赛尔斯》中的广板……有一种圣洁的情感随着优雅的旋律在升腾,让再喧哗浮躁的心也能有片刻的沉静。像有一匹没有一根杂毛的、雪白洁净的马,拉着雪橇在一望无垠的雪地上轻盈地飞奔而来,是那种电影中慢镜头的感觉,马背上的鬃毛晶莹得一闪一闪,抖动得像跳着舒展的舞蹈,马蹄飞溅起的雪花无声而慢慢地飞起飞落归于一片静谧。

听他们的音乐,总有一种置身在教堂之中的感觉,是那种欧洲尖顶哥特式的教堂,阳光从绘有宗教内容的彩色玻璃窗散射进来,吟诵经文的回声在轻轻地回荡……这时音乐响起,人们情不自禁地随声合唱,声音越来越响,渐渐如天风般浩荡,在你的心中回响起寥廓的回声。

水洗般的蔚蓝,还有没有正视我们心灵的灼热的太阳朗朗地照在我们的头顶。他们的音乐,清水洗心涤尘一般,让心被过滤得澄净透明,让我相信在这个越发肆无忌惮污染着心灵、充满卑鄙与罪恶的社会里,其实还存在着神圣和虔诚;渺渺上苍里,神一般的旨意还是存在的,你的卑下、轻薄与浮泛,甚至你的贪赃与枉法,都是有无所不在的眼睛在注视的,你不要为所欲为,你会受到规范与惩罚。

即使心情紊乱连书都读不去下去的时候,他们的音乐却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般听得进去。他们的音乐,会像微风习习吹来一样,轻轻地拂去心头的阴影;也会像月光委婉出现一样,让夜晚暂时遮掩去黑暗,而用自己如银似水的月光,制造一种哪怕暂时却是高洁明澈的境界。

那种求助救赎的虔诚,在幽幽烛光的映照下显得分外动人,使得一切烦扰和喧嚣消解,水落石出般只剩下心在脆弱地颤动。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3篇

电子进入音乐,使得音乐不那么纯粹,以假乱真而有些像假冒的人造毛皮或腈纶纺织品的感觉,很难再找到音乐那种丝绸爽滑细腻与肌肤亲切一体的质感了。以前曾听过一次喜多郎的《丝绸之路》,没有足够的耐心听完。

眼下的流行音乐,以我来看最致命的毛病是旋律的造作和歌词的虚伪。几乎千篇一律的旋律,让人觉得处处似曾相识;为赋新诗强说愁的歌词加上声嘶力竭的吼唱。

恩雅自己美妙的歌唱早就把歌词淹没了,就像是月光把无边的夜色淹没,清清的溪水把茵茵的草地淹没一样,让我们只沐浴在明媚的月光中,只浸润在湿漉漉的溪水里,而将夜色和草地都融化其中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听恩雅,就是这样的感觉,歌词已经淡去,唯剩下美妙的音乐。音乐本来就不属于歌词,而属于旋律,再好的歌词也只是音乐的累赘。语言是地上生长的草,而旋律是天上飘飞的云。好的音乐,无须搅拌歌词添加剂,将一池透明的好水搅浑。

不过那种自然不是都市里制造的人工景观,当然也不是能够上溯到远古的原始森林,而是远避尘嚣的现代中的自然,拥有一份可以找到的天籁。在爱尔兰岛空旷的山谷,在爱尔兰海寂静的海边,面对山风猎猎,面对海浪苍苍,让我们能感受到水雾的弥漫,清冽而湿润;让我们能感受到轻风的絮语,绵绵而深切。恩雅的音乐能让我们被各种膨胀的欲望炙烤的心,稍稍平静下一些,如一袭绿荫遮盖一下骄阳的辐射,让我们冒出的虚汗稍稍清静下来一些。

听《树的回忆》《平安经》《上天之父》,那反复吟唱的歌声像是平原的落日,风紧紧追随着你,有几分温暖,几分离开家很久就要到家时,那种能撩拨内心深处的感动和激动的感觉;那眼泪一样清澈的旋律像是海天相连起伏的弧线,让你的身心柔软和它起伏的弧线一样韵律自如,带着你荡漾到地平线之外;还有那轻轻敲打的打击乐,如密密的雨点一样不停地打在你的心弦上,震撼着你的心灵,如影相随,仿佛要催促着你快长上透明的翅膀,到蓝天碧野到久违的山野中的树林。

阳光从教堂高高的彩色玻璃间洒下,四周静寂如夜,只有音乐在空旷的教堂里发出浑厚的回声,让你觉得生命和岁月在凝固,心灵和思绪在洗礼……让我感到站在那么多虔诚_之中的浑身不自在,让我感到一种被同化被净化的力量,像是踩在一朵洁白的云彩上面,不由自主地飞升。

但她有意识地过滤出民谣清纯的一面,并且有意识地摒弃了现代流行音乐很容易做到的躁动喧嚣和对神圣庄严的解构与嘲笑,而是浇灌着她汲取的民谣纯净之水,种植下了古典浪漫的种子。她让它发芽,即使未长成大树,却是让它散发出一丝丝清新与神圣的气息,让我们多少能垂下头懂得沉思,仰起头来懂得望一望头顶的天空中还有着明亮而高贵的日月星辰。

温馨已经缠裹得我们滋生小市民的青苔,装进蜗牛的盔壳,而只能在广场的方砖上或大街的柏油路上蹒跚而得意地散步。神圣和庄严,像先哲一样已经悄然离我们远去。

恩雅恰如其分地运用了电子乐声,让它们来表现出这一点,让我们听到那种电子乐声独有的效果,那种空旷辽远的回声,那种笼罩神秘色彩的隐隐呼唤,那种伴随着她歌声的喃喃自语和轻轻叹息。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4篇

这支协奏曲第一乐章的轻快,一定让你觉得像是赤脚蹚在清凉的溪水里,淙淙的水声里跳跃着扑朔迷离的树影和明灭闪耀的阳光,所有的声音和光影都是夏季绿色的。

第二乐章最甜美不过,美得直让人想落泪,似乎有拂拭不去的忧郁,让你想起许多往事,尤其是那些令你心动或伤感的往事——是在黄昏时分,晚霞柔和,湿雾迷蒙,远处飘来袅袅的炊烟,归巢的鸟儿在你的头顶轻轻地缭绕,那些往事如雾一样弥漫在你的心头,和着单簧管的呜咽之声一起恰如其分地弥散在你的心头。

莫扎特不仅将单簧管本来所具有的高音区域的特点信手拈来,演奏得优美动人,那些由单簧管中发出的低音,并非仅仅是呜咽,而像是水滴渗透进地底下,湿润在别人看不见的大树的树根,揪着你的心随它的旋律做海底潜行,观看难得看到的珊瑚礁和断楫残桅。然后恢复的高音,单簧管的几声独奏,音调凄厉,如鹤高飞云端。

第三乐章单簧管的装饰音和琶音,如轻风吹皱了一池碧波,吹散了漫天柔软的蒲公英一般,会撩拨得你心绪不宁。莫扎特随心所欲地让单簧管从高音区跌落到低音区,水银泻地,一泻千里。也许这里有莫扎特的心情跌宕,也有我们每个人的心潮起伏。

巴赫的双簧管不是他种出的开满花朵的树,而是他放牧的白羊,而且是一群小白羊羔,轻柔地徜徉在河边的青草滩上,阳光和煦,天高云淡。如果说莫扎特的单簧管充满灵性,巴赫的双簧管则充满温情和人性。我可以想象得出莫扎特按动在单簧管的手是白皙的、青春的、跳跃的,巴赫按动在双簧管上的手背上则是有青筋如蚯蚓般隐隐在动,而手指却是沉稳地随着双簧管的按键在起伏,即使在音域升高或节奏加速时,也没有明显的变化。我甚至可以想象得出,莫扎特在演奏完他的单簧管之后,会伸出他的臂膀,情不自禁地高兴得冲你叫,单簧管在他的手中晃动得如同一条活泼的鱼。而巴赫则在演奏完他的双簧管之后,会久久地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地望着你,并不说什么,只是微微地笑着,柔和的目光静如秋水,双簧管在他的身边如同一片安详的叶子。莫扎特的单簧管让我感到的是美好和美好后产生的怅惘和忧郁。巴赫的双簧管则让我感到的是沉稳平和。

巴赫在这支协奏曲中将这种柔音双簧管运用得出神入化,仿佛每一个音调都是放出的一条小鱼,在乐队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振鳍掉尾,在略微翻起的水波中,轻快地划出一道道漂亮的弧线。那双簧管的尾音袅袅不散,那弧线便闪着光亮,也久久不散,让你想起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的水墨画。

我们的笛子、箫和芦笙都还带有木管本来所具有的本真的声音,而单簧管和双簧管已经改造得有铜管乐器的效果了。我们用这种火煮沸了一杯清茶,而他们则用这火烧开了一壶浓浓的咖啡。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5篇

穆洛娃演奏的是贝多芬有名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所有小提琴协奏曲的鼻祖之一。演奏和聆听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这支协奏曲,无论对于穆洛娃还是听众,都是一种挑战。

她显得更为冷静,有些像是跳出了万丈红尘之外的一个旁观者,回首一望那个曾经也有风雨也有晴的年代。她将乐曲中的爱情基本芟夷,更多的则是人生的况味,淡定中隐含的一点点沧桑。

在古典音乐中,特别是十九世纪浪漫派的音乐,突破节制的脱缰之马,肆意驰骋在古典的茵茵草坪上,离巴洛克时代越来越远。所以,我们看得到越来越多的雅致、高雅、媚雅,乃至假借雅之名实际是珠光唇膏浓抹的艳俗,已经和典雅相差不只一个节气了。

告诉我们古典不仅仅是抒情,更不是煽情和附庸风雅的淡妆浓抹,或只是在时髦的红酒瓶口系一条金丝带,再用一支戴白手套的手将酒倒进高脚杯那种矫饰而已。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6篇

交响乐的再创作对于指挥家演奏家教授而言,是毕生的事业,对我则是享受业余生活的最重要内容。我从1983年3月开始狂听中央乐团的“星期音乐 会”,场场不拉。骑着自行车带着4岁的女儿,往返于海淀影剧院,是我周末最激动的享受。中央乐团转到北京音乐厅后,我们俩去的机会就少了。我便大量买磁 带,现在是大量买CD。20多年一路听下来,资料也看了乱七八糟一大堆,但脑子始终不清醒,捋不出头绪。这次有幸能聆听吕先生的教授,是真真儿的将我的欣 赏层次由感性向理性足足儿的推进了一大步。我万分感谢学校领导能给我们老年大学学员这样享用终生的关怀,并再次叩首吕先生的充满激情的精彩教授。

我 非常喜欢德彪西和拉威尔的作品,有几盘CD反复听了几十遍,欣赏中总有许多的感受转瞬即失无法抓住,十分遗憾,我以为自己的脑子有问题。吕先生的课驱散了 我的自责,我对印象派音乐的感受大体基本正确。在音乐中在光影下许多鲜艳的镜头在重新组合,组合的方式前所未有,光怪陆离的“碎片”在没有“做作”的状态 里顺其自然的整合,呈现的是在大自然中人与万物的和谐。当我再听这些作品时,脑子清凉了,潜意识中再也没有为“抓不住什么”而产生丝毫的忙乱。我极从容的 走进音乐,很随意的坐在大师们身旁,全身心的观览风光,又全然忘记了大师们的存在,君子之交平淡如清水,来之随意不须理由,离之自由不用挥手。印象派音乐 用另眼看世界,看到自然界比人类更有力量,这种散淡的精神视角具有无限的包容性,在意识形态纷乱的今天,意义非同一般。

我赞同音乐欣赏是 3度创作的说法,我对古典主义音乐的欣赏,自认为是可以无偿享用并不断实现这笔最珍贵的精神财富之价值的具有最现实主义意义的不可或缺的最后过程。我在聆 听中,诠释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的合唱部分,那是全人类的圣咏,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音乐宣言;我许多次噙不住热泪,在德沃夏克的“念故乡”中,遥想几万年前人 类的故乡,那时的地球是如何的郁郁葱葱;在生不如死的悲痛中,我一次次借用柴可夫斯基“悲怆”的巨浪以撞碎心中的“小小悲”;吟唱李斯特的交响诗歌,我感 受着英雄塔索的悲伤与胜利;萎靡不振时,我选择布鲁克纳第一交响乐的谐谑曲,在极优美的旋律衬托下,奔放的号角在旋转中攀升,召唤起深埋的丰富;当无聊袭 来,我听听卢托斯拉夫斯基的交响合唱“灾难中的宁静”,许多的大主题大命运随即显现;我痴迷于瓦格纳的乐剧,他让我知道了天堂在哪?尼伯龙根指环就如当今 世界的能源命脉,谁都想染指。指环的故事在全世界继续到处上演,人类自己永远也拉不动结束的大幕,指环将亲眼见证人类的兴衰。奥!我已热血喷张,但安魂曲 一定是我最后的乐章,我迟早要听着“弥赛亚”去渡河,这可算是我的一个愿望。

我总有许多的困惑,音乐知识的贫乏还在其次,对伟大作曲家及 其作品的内心认知真是很难太难特难。当然也有例外,我在倪洪进的钢琴旁听肖邦,看见了肖邦鲜活的生命,自以为在瞬间能为肖邦在今天代言,此刻便是他的知 音。但是,更多的时候,我不能深入作曲家的内心,不能感受他们在创作中的沥血过程,每每这时,我倍觉沮丧。最新的困惑是,我们几个音乐发烧友在离退休工作 处的支持下,办了一个面向离退休人员的“音乐欣赏”,初衷是“CD共欣赏”,但现在要求我们提供“欣赏提示”的意见比较多,这种因人而易的3度创作,我们 又能写出多少?

古典主义音乐是我和朋友们永远的发烧话题,她已成为精神财富而深入到我们的生活。我祝愿老年大学的音乐欣赏课越办越好!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7篇

黄昏和霏霏的细雨,适合等待、遥望和冥想。脸颊上拂来湿漉漉的雨丝,远方有朦胧的天光在闪动,云层里有星星和月亮正在袅袅升起,这时,一丝轻柔的弦乐悠悠地飘来,荡漾在你的心中,最是恰逢其时,动人心扉,让你细雨梦回……

与其说是冥冥中的缘分,不如说是瞎猫碰死耗子,纯粹瞎蒙的。

弦乐轻轻地荡漾着,仿佛从遥远的天边隐隐地传来,忽然在管乐的撩拨下掀起了弦乐一起在最高音区飞翔,柔曼而婉转,弥漫在整个眼前的世界,仿佛有一只神奇的大手轻轻地抚摸了一下,大地上所有的花同时绽开了芬芳的花瓣。然后是在大提琴微微弹拨衬托下小提琴的一段独奏,色彩温柔,朦胧而带有一点回忆和忧伤,真是柔肠寸断,至情至爱,美丽至极,让人涌出一种“此曲只有天上有”的感觉。这支曲子叫作Misty,不知别人怎样翻译,我将它叫作《薄雾蒙蒙》。这名字很适合曲子的氛围和我听后的心境。

即是对逝去的古典情怀的一种追忆,只不过在他的追忆中,有他自己的沙里淘金,有他自己的精雕细刻,有他的执着和痴情,有他对古典精神的理解和诠释,有他对当今尘世中失衡与失落的珍贵的东西的温情的反抗和执意的打捞。

不仅仅将古典囿于那些伟大的音乐家的身上,而且是将其扩展到经久不衰的民歌领域。将民间清澈的溪水引进来,与这些古典音乐家的河流交汇相融,使得河床扩宽加深。

他将那些大师头上几个世纪的假头套摘去,将身上笔挺的燕尾服脱去,将程序和规范复杂的起承转合剥去,而轻松洒脱地走下台来和大家握手言欢。他拉着这些古典大师的手,让他们一步就走到了现代,让他们变得年轻。曼托瓦尼将古典音乐从高深莫测的殿堂中请下来。

重要在于曼托瓦尼注重古典典雅的意境,将那一份美好和温馨更加细化,做细致入微的处理,打磨得更加玲珑剔透,蓝水晶一般透明,紫丝绒一般熨帖,细腻非常,珍贵无限。

就像打开一瓶陈年老酒,要把酒倒进现代的磨花透明所高脚杯中,他不,他要把酒装进古老的木制的碗里,虽然淳朴却弥漫着古典的气质和气息。因此他的古典演绎更具有浓重的怀旧色彩,让你觉得似乎时光倒流,忍不住旧梦重温;让你总觉得似乎如此美好在与你失之交臂而充满恍惚惘然无比珍惜之感。

在百转千回的对比中,显得那样的明澈,那样的飘逸,那样的绕指柔肠而绵延不绝。他让自己的小提琴织就的弦乐,溪水般四处流淌,浪潮般此起彼伏,瀑布般叠加而落,花开花落般缤纷满地,细雨潇潇般迷蒙满天,撩起你的内心最为温情的一角,昆虫的薄翼微微颤动着,和着他的旋律一起共鸣。当世界变得越来越嘈杂,情感越来越粗糙,心越来越疲惫,能够感受一些温馨,是人们普遍的欠缺和渴望。

把他的弦乐织得那样灿烂而妩媚丰腴,让你的心里总涌起一种碧海青天、梦里关山的感觉,让你的心和眼睛一起湿润,手禁不住伸出去,想要在漠漠的夜空中握住他那遥远的手。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8篇

那种透明清澈的韵律,让我们想起美国刚刚建立时期那种朝气蓬勃,那种青春洋溢,那种阳光灿烂的心情,那种大汗淋漓的情绪,那种发自心底的呼吸顺畅和爬山越岭的尽情尽兴。

单纯模仿别人,除了自己的幼稚之外,很可能只是为邀宠或谄媚于别人,而如我们现在流行的晚会或歌手大奖赛之类的音乐,透露更多的是功利和虚情假意。

科普兰的音乐不是那种个人情感的浅吟低唱,他抒发的是一种宽广的情怀,依托的不是电视晚会和大奖赛,而是美国西部正在开发的山川和耳熟能详的风土人情。

宁静的引子,透明的调子,辽阔的西部平原,狂放不羁的西部牛仔,一幅色彩鲜艳的西部风情画。你能够感受到天高气爽,清新的空气和马蹄溅落的尘土飞扬的土腥味,以及开荒者身上蒸腾的汗味,甚至还有那么一点剑拔弩张、残酷的血腥,一起被太阳晒得热辣辣呛鼻刺眼。

周末的狂欢,奔放的鼓点,精神抖擞的快板,有点儿爵士味道的小号,加上打击乐,弦乐嘈嘈切切,密如急雨的热烈,西部独有的一股股热浪氤氲地向你扑来。

空气的清冽之中能够闻得见山间草木在春天回黄转绿时散发的清香。非常慢的开始,仿佛从遥远的山涧里流淌出清澈的泉水,由远而近地逶迤着淙淙地流来,流出宗教般的沉静,天籁一样澄净静谧,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也许是山区独有的氛围。快板中笛声的清脆,铜管乐的明亮,奏得满山摇响林涛谡谡,呼应着山风猎猎。而行板中如今听有一丝怀旧的味道,那种恬静与甜美,仿佛过滤一样;那种飘忽如云的梦幻,被旋律织就的那样熨帖;那种天真,充满孩子的气息;那种从容,是那个已经逝去的时代的从容。

在_合众国处于开创时期蓬勃和青春的印象,那印象是那样的纯真和透明,是如婴儿的眼泪一样的透明,如尚未开垦的处女地一样的纯真。

融入当时正奔波在乡村和街市的人们的脚步匆匆中,尤其是西部开拓者的心跳里,而不是沉迷于自己一隅的悲欢离合中,也不是遁入空门退回到古典主义的老巢里。

但他以自己的音乐为那个朝气蓬勃时代中的美国留下了历史的声音,如果当时有摄影师为其留下的光与影的照片,科普兰为照片配上了最贴切而动人的背景音乐。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9篇

美的音乐即使乐谱再古老破旧,只要经过乐队一演奏,立刻焕然一新,就像安徒生的童话中说的那样:仙人的手指轻轻一抚摸,所有冰冻的玫瑰花立刻都绽开了花瓣。

彼此竞争着,相互提携着,肆无忌惮地批判着对方,也在毫不留情地鼓吹着、激情洋溢地欣赏着对方。我一时无法弄清在那个时期所呈现出如此辉煌灿烂景色的原因,但有一点我敢肯定,那就是好的气候才会有好庄稼的丰收,好的氛围才会有不是一个人而是大面积音乐家的百花竞放。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10篇

在人情冷漠如冰的今天,在人流如鲫、匆忙而拥挤的地铁里,在到处都是旁若无人地低头忙着看微信发微信的熟人之间,在擦肩而过而面无表情却一腔心事重重,随时都有可能入爆竹点燃炸响的陌生人的面孔前,特别是在夜晚最后一班地铁那昏昏欲睡的惺忪眼神里,这种叮咛是那样感人而清新,一下子让人觉得亲近而心生温暖。

他的歌声飞溅出魅力四射的水珠,湿润着我们的麻木而干涸的心。

那些镜头里的奔忙如蚂蚁的人流,冷漠如木偶的面孔,和那震耳欲聋的地铁轰隆隆的响声。那些对生活的回避,对现实的逃离,孤独的流浪,漂泊无根的无奈,还有电影里面的那一支乐队……

地铁车轮撞击铁轨的隆隆单调声响,伴随着彼得·墨菲的歌声,正是对人疲惫麻木和昏昏欲睡的最好伴奏,安慰着人心,温馨地渗进人们的梦中。仿佛他就在地铁西直门或东直门站喧嚣拥挤的哪一个角落里,抱着他的吉他,悄悄在唱着这首歌。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11篇

“月光下”这三个字的组成作为人物出场的背景,又能让人荡漾起许多晶莹而温柔的想象。他经常恋爱失败,受到月光的引诱而发狂地胡思乱想,以致笑话百出。就像有些商店或餐馆的名字起得很甜美怡人,真正到那儿品尝可能满不是那么一回事一样。

听惯了和谐悠扬的音乐,听惯了为诗朗诵而作的慷慨激昂或悦耳缠绵的配乐。长笛似乎没有了往日的清爽,单簧管没有往日的悠扬,小提琴也没有了往日的婉转,像是高脚鹭鸶踩在了泥泞的沼泽地里,而钢琴似乎变成了笨重的大象,只在丛林中肆意折断树枝粗鲁地蹒跚……金属般冷森森的音阶、刺耳怪异的和声、嘈杂混乱的音色,给人更多的不是悦耳优美,而是凄厉,是冷水惊风,寒鸦掠空。那种难以接受的杂乱的音色、尖利的和声,那些怪兽般张牙舞爪的乐器涌动。那愤恨而充满激情的诗朗诵,配以这样刺耳尖利而凄厉冷峻甚至毛骨悚然的音乐,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12篇

《昔日重现》是一首老歌。我第一次听,是二十多年前,卡朋特唱的,朴素真诚,没有花里胡哨,唱得很幽婉动听,倾诉感和怀旧感很强。那歌词即使不能完全听懂并记牢,但那一句“Yesterday once more”,如丝似缕,总也忘不了。配合这首歌的画面是黑白片的老电影,里面出现了《罗马假日》的赫本和《魂断蓝桥》的费雯丽。在她们青春洋溢的脸上,看不到一点儿的风尘、脂粉与沧桑。而我们如今的影视屏幕上那些女演员,能找到哪位像赫本和费雯丽一样的清纯与真情呢?她们的脸上,让我看到更多的是风尘、脂粉和久经沧海难为水的沧桑,以及徐娘半老偏要扮嫩的从心灵到肉体的一体化的虚假。

如今我们也缺少如《昔日重现》这样真情自然倾诉的歌声。尽管我们的晚会上载歌载舞的歌曲很多,尽管我们的电视中真人选秀的歌手很多,吼叫着比试嗓门,像书法里比试怪写法一样,比试着怪唱法的很多,却很难听这样和赫本与费雯丽一样清澈纯情的歌声。

从现实的原因来看,流行文化和消费文化致命到骨髓的影响,我们更愿意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式的和爱你一千年一万年不变的感情奢靡和空泛的抒发。朴素的表达方式便这样理所当然地被抛弃。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13篇

人海茫茫,本都是素不相识,一个人与另外一个人开始结识,并有着漫长时间的不解之缘,恐怕不全是偶然的因素,总有些命定般的原因。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乃至不可调和的厮斗,常常如一块块突兀的礁石,阻挡着他们两条河的汇合和前进,使得他们生命和艺术之流激起浪花,溅湿彼此的衣襟。音乐家之间,彼此结为美好而和谐的友谊的人有不少,比如舒曼和勃拉姆斯、肖邦和李斯特。

《艺术家的生涯》是普契尼的精心之作,是他下的赌注,关系到他是否能从二流泥潭中一跃而出。但是,一直到演出之前还有评论家说《艺术家的生涯》不过是昙花一现,不会成功。因此,普契尼一直把心提到嗓子眼儿,托斯卡尼尼排练这部歌剧的时候,普契尼每天都要到场,心里惴惴不安;音乐评论界和出版商也很重视这部歌剧的首演,关注着演出是否成功。这让他两人的友谊一出场就显得气势不凡,而且有着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托斯卡尼尼为普契尼带来了好运,他一丝不苟的排练和精彩绝伦的指挥,使得首场演出大获成功,好评如潮,一连演了23场,观众叹为观止,普契尼也更为折服。

两人因此争吵起来,托斯卡尼尼突然愤而起身,怒斥普契尼而后闭门不出,整整一个星期不上街。性格所致,会使得看似平行的两条线越来越远。他是一个极其严谨的人,他不抽烟,不喝酒,每天排练四五个小时,而且他是一个独断专行、极其固执己见的人,包括音乐在内的所有事情,他不会和别人商量,也不会听从别人的意见。他是鲁迅先生说的那种到死也不会宽容他人的人,更不会为自己的行为和想法做丝毫妥协。同时,他又是一个极其容易暴怒的人,这一点并不是后来他的名气越来越大的缘故,从一开始走上指挥台他就是这样,据说如果他发现乐队里有人没有全神贯注或是出错,他会立刻勃然大怒,毫不留情地大骂人家是“畜生”,是“杂种”,毫不留情面,没人敢上前制止或劝说他,可以说他的修养实在有些难以恭维,也说明他其实是一个胸无城府的人。他就像一条笔直的线,不懂得有时是应该拐弯的,哪怕稍稍有些弧度和弹性。托斯卡尼尼就是这样一个性格坚硬且棱角过于分明的人。一次排练,他尚且不容于他人,他怎么能容忍和自己政治观点相左的普契尼?他们的矛盾非但没有随时间淡化和消解,反而累积成一个解不开的死疙瘩。两个这样性格的人偶尔相处,也许可能会迸发出美丽而夺目的火花,但要是长期相处,不爆发矛盾才怪,第一次世界大战,不过是给他们两人的矛盾火上浇油。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14篇

通过本学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我对音乐的思想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前,我只是喜欢聆听音乐,享受音乐给心灵带来的那份惬意和舒心。现在,我认识到,音乐它是一个有灵魂的东西。它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同时又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一个学期下来,我不仅聆听了各种各样的音乐,有古典派的,浪漫主义派的,遍及世界各地,也学到了不少音乐知识和一些伟大音乐家的成功事迹。

第一堂课,老师给我们听的是中国传统的古典音乐——《梁祝》。这是一首值得让人细细品味的优秀名曲。它源自于一个古老而优美动人的民间传说: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因无法与封建礼教的婚姻约束作抗争,最终化为两只蝴蝶的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整首曲子富有丰富的创作灵感,时而欢快,时而悲愤,时而舒缓,时而激昂。从旋律风格的变化中可以领悟到,剧情也是一起一伏地在变化。悠扬的笛声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对青年男女在花间嬉戏的场景;悲凉的曲声中,我们也能感受到祝英台因梁山伯的离去而万分悲伤。曲子的最后一段也表现出一丝欣喜的韵味,那是两人双双化蝶后所表现出来的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渴望。终究,还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在欣赏之余,老师也带领同学们一起哼唱这首千古绝唱——《梁祝》,这让我们对它的理解更深了一分。除了《梁祝》,我们我们也欣赏了其他的古典音乐,有铿锵有力、催人奋进的《十面埋伏》,也有别具情调、另有风情的《春江花月夜》,还有欢快悠扬、舒缓惬意的《高山流水》。我们更是被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深厚情谊所感动。

在聆听中国当代著名音乐家唐建平的《_20xx》之时,思绪将我们拉回到那极不平凡的一年——20xx。雪灾、地震,这些给中国带来无比剧痛的灾难深深地印在中国人民的脑海里。然而,面对这些困难,中国人民并没有屈服。相反,我们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战胜了这些困难,挽救了众多生命。《_20xx》表现的正是中国人民这种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大无畏精神。20xx,对于中国而言,自然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举办了第29届夏季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奥运会,向全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的魅力和骄傲。奥运_,它指引着胜利的曙光;奥运_,它象征着顽强的意志;奥运_,它点亮了不灭的希望。这首《_20xx》帮助我们回顾了中国在20xx年走过的曲折征程,也突显了中国人民面对困难不放弃、不屈服的顽强斗志。

跟《_20xx》相似风格的还有舞剧《红色娘子军》,它以芭蕾舞剧的形式,表现了在抗日民族时期,中国人民不向日本恶势力屈服的大无畏精神。《红色娘子军》在中国艺术领域的地位颇高,因为它融入了西方的音乐元素,以芭蕾舞的表演方式,展示了中国人民的英雄故事。这种中西结合的完美风格,更是在艺术领域的一大突破。妙哉!妙哉!

除了欣赏中国的古典音乐之外,我们当然也学到了诸多西方音乐史。在西方那个充满诱惑又十分神秘的艺术世界里,一代又一代极具音乐才华的艺术家诞生了,如贝多芬、

柴可夫斯基、约翰·施特劳斯、海顿等。传承着浪漫主义风格的西方交响曲,它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贝多芬,这个在我们看来再熟悉不过的音乐名人,事实上也有着不为人知的阴暗的一面。性格古怪,脾气粗暴,这都是我以前不曾了解到的有关贝多芬的形象。但是伟人毕竟是伟人,他们都有着为世人所认可的璀璨的艺术作品。《命运交响曲》就是非常具代表性的一个例子。奔放、激昂的旋律寓示着绝不向命运低头,命运应由人自己主宰。我喜欢它的风格,喜欢它的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坚强意志。首章激昂澎湃的音乐宛如一场暴风雨在肆虐,它在考验人们的斗志。而我们,正应该要接受它的考验,全力以赴,冲破黑暗的束缚,迎接胜利的曙光。而到了第二章,音乐曲风有变,旋律开始变得舒缓,像是一群水手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斗,现要稍作休息,重新在心中唤起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与渴望。但是从第三章开始,曲风重又回到激昂、澎湃的风格。它意示着平静是暂时的,稍作休息之后我们要做的是持之以恒地同命运作抗争,一直这样不停地奋斗下去!《命运交响曲》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在物欲横流的当代社会,我们应该始终怀着一颗充满斗志的心来迎接人生中的风风雨雨。

音乐的魅力是巨大的,音乐的思想是无止境的。《音乐鉴赏》,它不仅是一门简单的艺术理论课。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我学到了很多,也受用了很大。它使得我对音乐的热爱又增添了几分,它教会了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认真领悟它所传达的思想和反映的人生主题。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15篇

学习欣赏音乐是一门很重的课程!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学到很多东西。

一、 对中国古典音乐的认识

在这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中国的古典音乐,体味到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美。笛声的清脆,箫声的深沉,琵琶的铮铮之音,这些我们都从中感受到了华夏之音的美妙,体味到古典的魅力所在。中国的古典音乐是以五音--宫商角徵羽为基础的,中国古代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中国独特的音乐形式

如今在民间十分流行的是唢呐这种乐器,无论民间的喜事还是丧事唢呐都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乐器之一。唢呐作为我国传统的乐器我国的音乐大家创作了优秀曲子如《百鸟朝凤》堪称经典。

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感受最多的就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与自信心,有提升了对祖国的爱。

二、 对西方音乐的认识

《命运交响曲》堪称经典,历史上表现命运的音乐很多唯独只有贝多芬用选取了敲门声来表现命运,一声声短促而有力的敲门声显示出生命力的旺盛和与命运抗争到底的决心。“命运”这一主题在贝多芬的演绎下有了另一种境地,成为了历史上无人挑战的经典。同时在这门课的学习中还有欣赏了幽默曲、圆舞曲等,其中印象深刻的是对幽默曲的欣赏,不但一定程度上了解了这个时代的音乐更是在这些艺术家的身上学到了追求理想的不放弃精神和为实现目标不断奋斗的高尚品格。

三,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度,其音乐的发展历史更是一部丰满的史诗。在当今的乐坛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是Rap音乐,其中周杰伦便是一位现代音乐的代表人,但是即使在人们看来如此现代的音乐人,在他的音乐里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传统的音乐元素,如在《菊花台》,这首曲子的结尾用的便是我国云南的传统乐器葫芦丝。再如当今的年轻人所喜欢的歌曲《苏三说》与《One Night in Beijing》更是大胆的吸取了我国传统艺术京剧中的音乐元素,受到人们的欢迎。

回归传统是一种趋势,我国是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立足于传统并且与现代的音乐元素相结合进行创新这是一种必然。有我国“西部歌王”之称的王洛宾先生是将传统音乐用现代音乐元素演绎的典范,他创作的歌曲脍炙人口,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传唱。

四、 音乐对人的影响

大学中外音乐鉴赏总结范文 第16篇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的能力不仅是一个人的审美修养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文化素质水平的标志之一。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下面就针对新教材谈几点心得。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我们的音乐前辈黄自先生认为音乐欣赏时,欣赏者要经过这么一个心理反应过程:感知外部音响→开展想象联想→得到情感共鸣→理解认识。所以欣赏教学时必须遵循这一心理反映过程,引导学生逐渐由低层次的直觉欣赏向高层次的情感欣赏,理智欣赏方面发展。这样既符合心理反映过程,也有利于欣赏教学。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首先欣赏是通过听觉来感受的。要使学生理解音乐作品,首先对音乐表现手段要有灵敏的感知能力,达到这一要求必须要通过大量的音乐欣赏才能完成。语言是不可能代替音乐,表现作品的,因为音乐作品都可以从不同高度、角度和深度去领悟。我们知道,即使是同一首作品,同一观众(听众)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之下对作品的感受都回有所不同。所以在教学中,不能离开音乐的艺术形象而作繁琐冗长的讲述,因为如果讲述过多,必然把学生的注意力分散,同时也阻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将题材,演唱(奏)形式及作品曲式与题裁等异同点明显,易于对比地安排在一起进行教学。这样能使学生比较准确地感受领会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感情,同时还能使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音乐,并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了解音乐表现的规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能使学生从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作品欣赏中,集中体会,理解音乐家是如何运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来表现共同的音乐与主题的。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如以“独唱”为中心的音乐欣赏课,就可将男声、女声、童声等不同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风格等形式的独唱曲组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除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不同表演形式的经典音乐作品,拓宽音乐视野。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如以“一段体”为中心或以“进行曲”、“变奏曲”等为中心开展音乐欣赏教学。这样做有助于学生了解曲式、体裁等有关音乐知识,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充分了解到音乐内容与音乐表现形式的相互关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形式美。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把自己体验到的音乐情感、想象到的音乐形象或意境,用写诗、写散文、写听后感、画图画等方式表现出来。这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艺术表现能力。采用这种方法,一定要精心引导,而且还要有较充裕的时间。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想象、联想能力,又应注意教师的指导作用。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水平、审美经验等的限制,他们的联想和想象往往会与音乐的基本情绪和内容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的精心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