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案例总结范文(推荐4篇)

2024年 8月 7日09:47:22信息安全案例总结范文(推荐4篇)已关闭评论 1

信息安全案例总结范文 第1篇

1总则

编制目的

编制依据

适用范围

工作原则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

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各县(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各学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3事件分类分级

事件分类

事件分级

4预警与报告

突发事件险情信息报告

5应急分级响应

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

较大(Ⅲ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一般(Ⅳ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紧急处置

应急响应结束及后期处置

6应急保障

信息保障

医疗保障

人员保障

技术保障

治安维护

7应急管理

安全教育培训与演练

安全专管员

奖励与责任

8附则

预案管理

解释部门

实施时间

1总则

编制目的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快速、及时、妥善地处理本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的组织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危害,保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建设“平安校园”,维护社会稳定。

编制依据

根据《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浙江省中小学校学生人身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办法》以及《**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市范围内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幼儿园(以下统称学校)校园内突发性各类安全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工作原则

(1)“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原则;

(2)“以人为本,安全优先”的原则;

(3)“立足基层,有效控制”的原则;

(4)“加强教育,预防为主”的原则。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按照《**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组织领导体系的要求,成立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成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是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机构,负责对全市校园突发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和市教育局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安全_、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城建委、市卫生局、市教育局、市食品药品_、市交通委、市消防支队、市气象局、市环保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工商局、市质量技监局、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等单位和部门负责人组成。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指挥、协调校园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2)向市政府和省教育行政部门报告有关校园突发事件以及应急处置情况。

(3)组织会商,分析、判断校园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提出对策和措施。

(4)对各级政府、各部门、各学校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对校园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做好事后评估和信息工作。

(6)调动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做好应急救助工作。

(7)决定其他有关重大事项。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职责

(1)市委宣传部:协调校园突发事件的新闻报道,拟定对外宣传口径,组织、协调校园突发事件的新闻,具体按照《**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应急预案》实施。

(2)市安全_: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参与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3)市公安局:负责校园突发事件处置的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现场秩序;负责事故现场区域内的道路交通管制和交通疏导工作;负责保障抢险救援人员、车辆的通行,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依法查处扰乱校园秩序、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案件。

(4)市财政局:负责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资金保障及管理。

(5)市城建委:负责对受灾学校校舍的鉴定及修复重建报告的审批等工作。

(6)市卫生局: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负责获救伤病员和感染病人的医疗救治工作及紧急医疗援助,实施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等应急措施,预防和控制校园内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指导学校开展公共卫生工作。

(7)市教育局:承担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参与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负责搜集和传递校园突发事件信息,组织指挥事发学校实施紧急抢险行动,协助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调动专业人员和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联络与报告工作;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组织指挥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日常安全督查工作。

(8)市食品药品_:负责依法开展对校园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做好应急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和配合;负责校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管。

(9)市交通委:参与校园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交通保障等。

(10)市消防支队:参与校园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并提供救援装备和技术支持。

(11)市气象局:负责向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近期及每天的气象预报信息。

(12)市环保局:负责因环境污染造成校园重大安全事故的违法行为调查及环境监测工作;负责污染的处置工作,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理提出意见和建议。

(13)市文广新闻出版局:负责受灾学校广播、电视系统设施的恢复。

(14)市工商局:依法开展对食品流通环节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违法行为的调查处理。

(15)市质量技监局:依法开展对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调查处理和相关技术鉴定。参与校园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并提供技术支持,依法开展校园内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和技术鉴定。

(16)电信**分公司、移动**分公司、联通**分公司:负责校园突发事件救助活动中通信保障工作和提供通信技术支持。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负责日常工作。

办公室主任:由市教育局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局长担任。

办公室成员:市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学生处处长、计财处处长、人武部部长、组织人事处处长、教育处处长、督导处处长、纪检监察室主任。事件响应时,抽调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人员充实办公室力量。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参与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

(2)负责搜集和传递校园突发事件信息,及时汇总、评估、报告校园突发事件的救助工作情况;

(3)组织指挥事发学校实施紧急抢险行动;

(4)协助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调动相关单位专业人员和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助;

(5)参与学校突发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处理;

(6)组织指挥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日常安全督查工作,组织预案演练;

(7)承担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事项。

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专家组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与级别,组织相应的专家组。专家组由公安、卫生、消防、工商、食品药品、质量技监、气象、环保、安全监管等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提供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咨询和建议;参与相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研究工作;分析事件原因及造成的危害。

综合协调组

由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市教育局办公室和学生处组成,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展开应急救援工作;密切关注事件发展的动向,及时收集、汇总、核对事件发展情况;在接报事件发生两小时内向市政府和省教育厅报送信息,及时传达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突发事件的处置指示。

宣传报道与信息收集组

由市委宣传部负责,组织市教育局及相关成员单位人员做好信息收集工作,组织新闻媒体对校园突发事件进行全过程的追踪报道。

后勤保障组

由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市教育局办公室、计财处和人武部组成,负责各类物资储备工作,确保应急处置的物资供应。

各县(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各县(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由本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组成,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指挥和协调,作出处置本行政区域内校园突发事件的决策、决定及要采取的措施。

各县(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区)

教育局,负责搜集和报告校园突发事件信息;参与县(区)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负责汇总、评估、报告校园突发事件的救援工作情况;组织指挥事发学校实施紧急抢险行动;协助县(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调动相关单位专业人员和社会力量参与应急救援;参与校园突发事件的调查、分析和处理,组织指挥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日常安全督查工作,组织预案演练;承担县(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日常事务和交办的其他事项。

各学校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组成与职责

各学校都应成立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校长负责指挥本校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

主要职责:及时上报本学校的突发事件信息,在市、县(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开展紧急抢险行动,及时如实报告学校突发事件的情况,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对学校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处理,负责对学校师生安全宣传、教育、培训及日常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安全教育课程,组织师生进行安全演练。

3事件分类分级

事件分类

本预案将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分为以下四类: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故灾难、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

事件分级

按照校园发生的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分为特别重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Ⅰ级)、重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Ⅱ级)、较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Ⅲ级)、一般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Ⅳ级)。

特别重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Ⅰ级)

(1)自然灾害事件:受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内造成群体性人员死亡3人及以上,或者人员受伤20人及以上,或者校舍大面积倒塌等特别重大财产损失事件。

(2)公共卫生事件:校园内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鼠疫、肺炭疽及其他新传染病病例,疫情有扩散趋势;校园内发生师生员工群体性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50例,或食物中毒死亡3例及以上;校园内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校园内发生霍乱疫情,5天内发病10例及以上或死亡3例及以上;省级以上政府_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的突发性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校园内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校舍楼梯及建筑物的坍塌、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学校校车发生交通事故等造成学校人员3人及以上群体性死亡,或者人员受伤20人及以上,或者造成学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

(4)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校园内发生群殴、械斗以及打砸公物事件,并造成人员死亡3人及以上,或者人员受伤20人及以上,或者造成学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学校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因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大量学生相互拥挤、踩踏等造成3人及以上死亡事件;学校组织学生实践、实习期间发生3人及以上死亡事件;校园内一次性发生3人及以上多个体学生自杀、劫持人质、坠楼、溺水、触电死亡事件;中、高考试卷泄密、造成严重后果;外来暴力入侵校园造成学校特别重大财产损失、或者人员死亡3人及以上、或者人员受伤20人及以上的安全事件。

重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Ⅱ级)

(1)自然灾害事件:受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内造成人员死亡2人,或者人员受伤10-19人,或者造成学校重大财产损失事件。

(2)公共卫生事件:校园内发生肺鼠疫、非典、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腺鼠疫确诊病例;校园内发生师生员工群体性食物中毒,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49例,或食物中毒死亡病例2例;校园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校园内发生霍乱疫情,5天内发病5-9例或死亡2例;预防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服药出现人员死亡;省级以上政府_门认定的其他危害严重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校园内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校舍楼梯及建筑物的坍塌、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学校校车发生交通事故等造成学校人员2人死亡,或者人员受伤10-19人,或者造成学校重大财产损失。

(4)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发生学校人员群体性非法集会、罢教、参与等组织渗透、煽动、闹事;校园内发生群殴、械斗以及破坏公物事件,并造成人员死亡2人或人员受伤10-19人;发生学校人员群体性越级上访、离校出走事件;学校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因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大量学生相互拥挤、踩踏等造成2人死亡或者10-19人受伤事件;学校组织学生实践、实习期间发生2人死亡或者10-19人受伤事件;校园内发生个体学生自杀、劫持人质、坠楼、溺水、触电事件,并一次死亡2人;学校聘用的外籍教师在本市所聘学校内或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组织师生到境外参加学习活动时发生人员生命安全事件,并造成人员死亡2人;外来暴力入侵校园造成学校重大财产损失,或者人员死亡2人,或者人员受伤10-19人的安全事件。

较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Ⅲ级)

(1)自然灾害事件:受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内造成人员死亡1人,或者人员受伤3-9人,或者造成学校较大财产损失事件。

(2)公共卫生事件:校园内发生霍乱疫情,5天内发病2-4例及以上或出现死亡1例;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10-29人以下或出现死亡1例;1周内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或体征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10例及以上或死亡1例及以上;发生预防接种或群体预防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市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较大(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校园内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校舍楼梯及建筑物的坍塌、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学校校车发生交通事故等造成学校人员1人死亡,或者人员受伤3-9人,或者造成学校较大财产损失。

(4)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校园内发生师生员工群殴以及破坏公物,造成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学校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因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大量学生相互拥挤、踩踏等造成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学校组织学生实践、实习期间发生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校园内发生个体学生自杀、劫持人质、坠楼、溺水、触电事件,并造成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校园内发生原因不明的多名学生出走事件;外来暴力入侵校园造成学校财产较大损失,或造成1人死亡,或者3-9人受伤。

一般校园突发安全事件(Ⅳ级)

(1)自然灾害事件:受台风、暴雨、高温等自然灾害影响,校园内造成1-2人受伤或财产损失事件。

(2)公共卫生事件:校园内发生霍乱病人1例及以上,或在饮用水、食物中检出霍乱流行菌株;1周内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或体征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5例以上;县级以上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一般(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3)事故灾难:校园内发生火灾事故、爆炸事故、触电事故、校舍楼梯及建筑物的坍塌、危险化学品严重污染、学校校车发生交通事故等造成学校人员1-2人受伤或学校财产损失。

(4)群体性或多个体安全事件:学校内发生师生员工群殴以及打砸公物,并造成1-2人受伤事件;学校集体活动中或课间因教育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学生相互拥挤、踩踏等造成1-2人受伤事件;学校组织学生实践或实习期间发生1-2人受伤事件;学校内发生不明原因的个别学生出走事件;外来暴力入侵校园造成学校财产损失或出现1-2人受伤事件。

4预警与报告

及时收集可能引起校园突发事件的预警信息。根据预警信息及等级,采取相应措施,提前做好应急反应方案和应急准备工作。

预防预报预警信息

(1)预防预报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全市校园突发事件预防预报预警信息平台,构建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的预防预报预警网络,及时获取校园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实时信息。

(2)信息收集与分析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校园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各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负责为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提供即时的学校有关预防预报预警信息。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接收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根据预警采取应急准备。

预防预警行动

事先针对不同学校突发事件,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做好预案,并根据学校不同的预警等级,采取积极的预防和应急措施。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及时向相关部门、相关学校预警信息,防止学校突发事件的发生,减少学校突发事件对人命、财产和环境造成的危害。

(1)学校预报预警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的预报预警信息,经办公室负责人确认,通过相关部门向学校可能引起学校突发事件的信息。

(2)救助力量应急待命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收到可能引起学校突发事件预警后,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及相关指定救助力量负责人进入应急指挥待命,指定救助力量单位的指挥员、救援人员进入待命,各种备车待命,应急通信设备进入守听状态。

突发事件险情信息报告

(1)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接收到学校突发事件信息后,对信息进行分析与核实后,按照信息报告程序在2小时内向市政府和省教育厅报告,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

(2)各级各类学校接到突发事件可能发生、即将发生或已经发生的报告后,应当按应急信息上行快速报告渠道,在第一时间向本级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上报信息应当做到客观、真实、及时,不得迟报、漏报、谎报、瞒报,并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主管部门。事故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发生事件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2)事件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

(3)事件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4)事件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5)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6)事件的报告单位、签发人和报告时间。

5应急分级响应

依据校园安全事件的分级,救援行动实施分级响应。校园安全事件救援应急响应以属地管理为主,事发地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行政区域学校安全事件的救援,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和相关成员单位,根据校园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的实际情况,实行统一指挥。

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及相关成员单位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并立即向市政府和省教育厅汇报,相关县(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必须启动。

(1)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组长到现场组织指挥,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参加,对校园突发安全事件救援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控制事件的损失和扩大,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及时全面了解事件情况,与上级政府部门取得联系,争取上级政府部门的指导和支援,并将上级政府部门的决策及时传达。

(2)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理的信息。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2小时内向市政府、省教育厅报告,以后每天及时向市政府、省教育厅报告前24小时安全事件情况。

(3)迅速了解、掌握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涉及或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事件发展趋势等;迅速制定事件处置方案并组织指挥实施。

(4)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事件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恢复生活与教学秩序以及各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5)事发地县(区)政府、教育局的领导,接到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并安排人员及时引导疏散教职工、学生前往安全地带,维护好救援秩序,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援现场。

(6)如发生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在灾害发生前,市教育局立即发出停课通知,所有学校全部停课,所有学生全部离校回家,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无法迅速离校回家的,学校负责将学生安置到安全地方,并安排专人负责。同时安排人员参加抗御自然灾害,保护国家财产的一级抢险处置工作。各学校除安排抗灾值班人员外,将其余教职工全部撤离学校。

(7)如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各学校在市学校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做好隔离消毒工作,必要时相关学校、相关班级安排停课。

较大(Ⅲ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启动本预案。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教育局)负责组织协调有关市学校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相关成员单位进入应急响应程序,市教育局实行24小时值班,指导相关县(区)教育局、学校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相关县(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必须启动。

(1)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与有关成员单位联系,沟通学校安全事件信息;组织会商,分析学校安全事件形势,落实对事发学校的救助支持措施;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共同听取事发学校的情况汇报。

(2)及时向上级政府和部门报告突发事件及应急处理的信息。接到突发事件信息后,2小时内向市政府、省教育厅报告,以后每天及时向市政府、省教育厅报告前24小时安全事件情况。

(3)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涉及或影响范围,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等;迅速制定事故处置方案并组织指挥实施。

(4)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做好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恢复生活与教学秩序以及各项突发事故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5)事发地的县(区)政府、教育部门的负责人,接到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并安排人员及时引导疏散教职工、学生前往安全地带,维护好救援秩序,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援现场。

(6)如发生可预见的自然灾害,在灾害发生前,市教育局立即发出停课通知,所有学校全部停课,所有学生全部离校回家,对寄宿制学校学生在特殊情况下无法迅速离校回家的,学校负责将学生安置到安全地方,并安排专人负责。同时安排人员参加抗御自然灾害,保护国家财产的一级抢险处置工作。各学校除安排抗灾值班人员外,将其余教职工全部撤离学校。

(7)如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各学校在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下,落实隔离、消毒等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相关学校、相关班级安排停课。

一般(Ⅳ级)校园突发安全事件应急响应

启动相关县(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本预案视情启动。

县(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进入应急响应程序,市教育局指导事发学校开展救援工作。学校事发地的政府、教育部门主要负责人,接到学校安全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到现场,指挥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涉及或影响范围及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等;事故发生2小时内必须向市学校安全应急指挥部、市教育局报告,以后每天一次报告前24小时的情况;在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领导和指挥协调下,开展应急抢险处置工作。

学校发生突发事件后,学校校长及校领导班子成员应立即赶到现场,指挥现场应急处置工作;迅速了解、掌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涉及或影响范围及已采取的措施和事故发展趋势等;在第一时间,既2小时内向本级教育局报告,以后每天一次向本级教育局报告前24小时安全事故情况;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根据事故发生情况补充处置方案;请求上级部门尽快安排支援人员进行抢险救援工作;在应急救援力量未到之前,及时安排人员抢救伤病人员、引导疏散教职工和学生前往安全地带,维护好救援秩序,制止无关人员进入救援现场;配合上级部门做好抢险救灾、事故调查、后勤保障、信息上报、善后处理、恢复生活与教学秩序以及各项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应急准备工作。

紧急处置

现场处置主要依靠事件发生的学校及学校所属行政区域内的应急处置力量。学校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学校和当地县(区)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

事态出现急剧恶化的情况下,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在充分考虑专家和有关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应及时制定紧急处置方案,采取紧急处置措施。

应急响应结束及后期处置

应急响应结束

校园突发事件救援工作已完成,事发学校秩序基本恢复,由实施应急响应的指挥机构宣布应急响应结束。

善后处理

根据学校突发事件情况,相关成员单位按各自的职责,在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指挥下,进行具体后期处理。

有关部门做好学校突发事件应急行动的总结评估工作,并在10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政府和主管部门提交总结评估报告。

6应急保障

信息保障

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宣传报道与信息收集组负责承担学校安全事件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传递等工作。学校突发安全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向社会校园突发安全事件信息,并严格按照信息归口、统一对外的原则,对媒体的信息,必须经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后向社会。

医疗保障

学校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_门应开展应急救援和医疗救治工作。

人员保障

事发学校所在地市、县(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相关部门人员、专家参加事件处置。

技术保障

学校安全事件的技术鉴定工作必须由有资质的检测机构承担。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资质检测机构受市、县(区)应急指挥领导小组的委托,立即开始工作,为事故的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治安维护

学校安全事件现场的治安秩序维护由市公安局负责。应急预案启动后,_门应立即启动治安应急保障行动方案和有关预案,组织、指导现场治安保障工作。根据应急需要,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调动力量参与学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依法严厉打击学校突发事件发生过程中的违法犯罪活动。

7应急管理

安全教育培训与演练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有组织、有计划地指导学校广泛开展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按规定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并保证课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进行督查。

(2)各学校每年要认真制订安全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各种载体、运用各种形式向师生宣传教育。普及基本的安全预防知识和避险、自救、生存基本技能。要对学生进行用水用电的安全教育;进行防毒、防爆、防辐射、防污染、防火、防盗和人身防护等方面的安全防护教育;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游泳安全以及卫生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

(3)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组织负责安全管理的主管人员、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和学校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人员,定期接受有关安全管理培训。

(4)学校应当制定教职工安全教育培训计划,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使教职工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掌握安全救护常识,学会指导学生预防事故、自救、逃生、紧急避险的方法和手段。

(5)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师生开展多种形式的事故预防演练。学校应当每学期至少开展一次针对洪水、地震、火灾等灾害事故的紧急疏散演练,使师生掌握避险、逃生、自救的方法。

(6)市应急指挥领导小组、教育行政部门适时组织预案演练,检验并提高应急准备、指挥和响应能力。建立学校应急处置和抢救小分队。

安全专管员

各级各类学校应配备专、兼职安全专管员,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管理,加强常规信息和突发事件易发地的信息监控。多途径广泛收集有关突发事件的信息,做好信息的分析、评估与判定工作,并建立有关制度,鼓励学生、教师、职工、家长或者其他人员、单位提供有关突发事件信息。

奖励与责任

对在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成绩显著或者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视情给予表彰、奖励。对在校园突发事件预防、通报、报告、调查、控制和处理过程中因而造成损失的,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8附则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市教育局会同市政府有关部门制订,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根据形势发展,由市教育局牵头及时修订本预案。各县(区)应根据本预案,结合当地实际,制定本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信息安全案例总结范文 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电信诈骗;高校安全教育;创新

近期,南京邮电大学准大学生徐某某遭遇电信诈骗,被骗去学费后突发心脏病身亡。随后又曝光了几起大学生电信诈骗受害案件,如“宋某某诈骗案”“揭阳女大学生诈骗案”等,这些案件的集中曝光显示了在传统安全教育下大学生安全防护意识薄弱的特点,因而进行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创新势在必行。

1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当前校园电信诈骗案件的新特征

电信诈骗是指犯罪分子通过电话、网络和短信方式,以一种或者多种形式的诈骗手段设置骗局,对受害人实施远程、非接触式诈骗,诱使受害人给犯罪分子打款或转账的犯罪行为[1]。目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校园电信诈骗尤为猖獗,并呈现出了一些新特征。第一,诈骗方式不断升级,欺骗性更强。传统的电信诈骗包括了冒充朋友借款、虚假购物网站、冒充公检法部门、发送汇款和中奖信息等方式,而近年来校园电信诈骗方式不断地升级,变得更具有针对性[2]。目前犯罪分子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个人的相关信息,了解到大学生近期的活动状态,通过伪装成与大学生财务相联系的部门或个人进行诈骗。此类校园电信诈骗欺骗性更强,正如近期人们所熟知的冒充教育部门人员(准大学生徐某被骗)、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大二学生宋某被骗)、“航班取消/改签”信息(大二学生小文被骗)、植入病毒链接的信息、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进行诈骗,大学生本以为保密或安全的信息被泄露出去,很容易被犯罪分子所利用骗取钱财。最后,犯罪分子利用网络技术实现来电号码、信息发送号码的更改,让电信诈骗如同披上了“羊”的外衣,也为犯罪分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第二,诈骗金额大,危害性高。电信诈骗方式导致大学生经济上损失惨重,同时精神负担大大加剧。作为网购主体的大学生,其中部分人的银行卡开通快捷支付,并绑定了微信支付、QQ支付等,如此一来,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的风险增加。从目前发生的电信诈骗案件来看,学生在经济上也遭受了巨大损失。近期几起案件的涉案金额少则几千元多则几万元,其中出身农村的学生因此导致家庭经济负担急剧增加。除了经济损失外,大学生精神上的打击也不可忽视。在被骗后,大学生往往表现出强烈的自责和悔恨感,严重者甚至导致心理障碍或者产生轻生的想法。可见,校园电信诈骗对师生的伤害之严重,影响之深远。

当前校园进行安全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第一,安全教育存在着形式主义的问题。当前高校安全教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形式上,通常是在校园出现电信诈骗受害案例后,或者为了迎合上级部门的检查工作而进行,这样的做法是典型的形式主义。一方面,这样的做法具有临时性、突击性的鲜明特点,不能将安全教育工作持续地推广下去,往往风平浪静后,安全教育工作也慢慢淡出视线;另一方面,安全教育工作往往发生在事后,是事后的经验总结,其事后反思是“高、大、空”,不切合校园的实际情况,即便工作已经开展也难以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第二,安全教育的内容简单,案例陈旧。在涉及电信安全教育的内容上,高校没有系统的、专业的知识作为参考依据,往往凭借过往的经验总结作为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实际上,预防电信诈骗的安全教育工作涉及到心理学、社会学、通信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主观经验总结往往是不系统的、主观的和片面的,没有发现问题的实质,甚至可能起到误导学生的作用。当前在预防校园电信诈骗的方式上,往往采用相关案例分析,即对某一电信诈骗的案例进行,如果能够对大量的案例进行总结归类,不失为一个简单高效的方式。而实际上,这些案例通常是非常陈旧的,缺乏对案例的更新,毫无疑问,在不断升级的电信诈骗面前,这样的安全教育工作只是徒劳。第三,安全教育的载体单一,缺乏灵活性。目前高校安全教育的载体比较单一,不够生动和活泼。通常而言,传统的安全教育工作载体包括了开会议、黑板报、张贴海报、拉横幅等形式,但这些形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首先,一些大学生在心理上对班会等形式有种特别的抵触情绪,只会听取一些与自身相关的内容,对于无关的内容往往置若罔闻,再加上有些学生心理自信度较高,认为自己具备较高的防范意识,不会遇到安全问题。其次,当代高校学生是标新立异的一代,他们追求时尚,往往对新奇的东西比较感兴趣,一些老套的、呆板的东西通常不能引起他们的重视,效果上也事倍功半,收效甚微。第四,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不显著。由于内容上的枯燥性和形式上的单一性,高校安全教育通常是一种被动式的教育。在进行教育时,经常使用“你应该……”“你不该……”等强调式的语句,这样可能使学生感到压抑,不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最终导致当前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不够理想。另外,被动式的教育往往使学生不能深刻地领悟问题的实质,安全教育的效果也大打折扣。

2基于电信诈骗的新特征,丰富高校安全教育内涵

珍爱生命,加强生命安全教育

笔者通过选择百度作为搜索引擎,以“大学生”、“电信诈骗”和“自杀”三个词汇作为关键词,进行了百度网页的搜索,结果显示找到相关结果为131万个,通过对内容进行分析,发现特别是近期山东理工大学大二学生宋某遭遇诈骗自杀、广东准大学生蔡某遭遇诈骗跳海自杀等事件被媒体曝出后,引发了一系列的类似案件被揭露。在为这些大学生悲惨结局感到不幸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轻视生命的价值,忽视生命的意义,这是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时放弃生命的原因;紧急关头,大学生缺乏人生安全意识,这一情况必须唤起我们的警惕[3]。当前社会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频发、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当代大学生承担挫折的能力也在下降;学生作为电信诈骗案件发生的高危人群,电信诈骗已经开始威胁当代学生的生命安全,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已经刻不容缓。长期以来,高校忽视了生命安全教育这一环境,导致大学生生命观的缺失,没有了对生命的极度渴望和生命力的尊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人生安全教育,显示了对神圣生命的尊重,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对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思路和方法,建立起正确的生命观。

宣传正确的法制观,杜绝投机取巧

整理校园电信诈骗的案件,其中不乏一些由于缺乏正确的法制观、希望通过投机取巧不劳而获的大学生,他们也成为校园电信诈骗的主要受害者。通常而言,一些大学生存在着一些投机取巧的想法,或者迫于考试/考取证书的压力,他们抱着投机取巧的想法去买一些所谓的“真题”“证书”,结果不言而喻;同时这些学生由于缺乏法制意识,认为是自己的事情没有伤害他人,甚至冒险作弊,触犯法律,对此类学生进行适当的法制观教育刻不容缓。高校应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教育,使之了解与自身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强化大学生的法制意识。电信诈骗就是抓住了大学生投机取巧的想法,利用他们淡薄的法制意识,甚至以违法的方式满足大学生的诉求。一旦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增强,他们会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并对此类行为产生抵触心理,凭借自身努力、脚踏实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强化心理安全教育,增强心理素质

当前,遭遇电信诈骗后的大学生选择结束生命或者诱发各类疾病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分析这种现象的发生,大学生较差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是发生这种现象的主因。电信诈骗引发的经济压力、心理创伤等很容易突破大学生的心理承受极限,引发心理安全问题。再加上当前大学生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出悔恨终生的选择;因而,高校应针对当前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开设相关课程增强大学生的心理安全意识,杜绝类似的事件发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可以帮助大学生减少心理脆弱诱发的身体伤害,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大学生增强内心健康的重要保障。通过强化心理安全教育,有助于大学生获得较强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自身自我调节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消除不良心态的产生,进而杜绝了因为心理素质较低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正确使用个人信息,提高信息保护意识

当前正处于信息时代,大学生作为接触网络最频发的人群,由于泄露信息而引发的各种财产损失的案例不可胜数,导致此类问题的原因在于大学生对于个人信息的滥用。简单来说,大学生注册相关的网页,预留的个人信息往往会通过无良的运营商转手卖给诈骗团伙,或者大学生由于粗心上传了一些个人的资料等,信息的泄露可能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因此当前高校进行信息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校信息安全的教育在于增强大学生的信息保护能力,通过规范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使用,避免在没有安全认证的网站上进行注册等操作,不上传个人的私密信息,增强防范意识,从而有效地避免由于信息泄露引发的电信诈骗案件[4]。

3积极探索高校安全教育的新方式

创建生动活泼的高校安全教育课堂

近几年,高校陆续开设了安全教育课堂,但目前课堂内容陈旧、形式刻板,学生并没有积极主动学习的兴趣。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升安全教育课堂的吸引力:1)依据学生求知的特点进行备课。抓住当代大学生认知的特点,充分结合大学生身边的实事,以案例现身说法,引发学生的充分讨论;2)授课方式要创新。高校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授课方式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营造形象生动的授课内容,吸引大学生的兴趣;3)应增强课堂师生互动。传统的授课方式忽视了师生的互动,大学课堂作为知识的交流平台,不应该拘泥“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方式,分组讨论、师生讨论等形式更利于大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安全教育宣传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安全教育也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利用新媒体手段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5]。高校可以借鉴以下几种安全教育的做法:1)利用“安全教育微课程”进行宣传和推广。大连女子职业中专打造的“互联网+安全教育”新模式下的安全教育宣传体验系统,正是结合当前最前沿的宣传载体,生动活泼的内容,便捷的互动,极大提高了高校学生的兴趣;2)通过开展“安全教育主题微电影大赛”激发大学生参与。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拍摄相关视频,让学生把自身对安全教育工作的理解转化到视频作品中去,加深他们对安全事故的理解。另外,由于以大学生作为微电影的主视角,更能激发大学生的观看热情,将获奖的微电影作品放在校园官方平台或校园公共区域循环播放,可以起到了极佳的宣传效果;3)利用“新浪官方微博”和“微信官方订阅号”进行宣传和推广。高校学生有爱看手机翻阅新闻的习惯,利用高校安全教育的官方微博或者微信订阅号,及时案情通报,推送安全教育知识,不失为简单高效的方式。

将安全教育纳入到学分体系中来

将高校安全教育纳入到学分体系中来,是推动高校安全教育“日常化”的一种有力措施。如北京林业大学率先将大学生安全教育引入大学课堂作为基础选修课,共10课时占1学分,课程主要以防火、防盗、安全逃生为主要内容。无独有偶,上海大学也将安全防范教育纳入正式课堂,共20课时占2学分,课程涵盖了消防逃生、交通安全、公共安全、食品安全、人身安全等10个方面的内容,课程新奇有意义,吸引不少学生进行选修学习。另外安全教育结课时也十分严谨,如果不能通过则不能顺利毕业,这也让大学生不得不花费足够的时间进行安全教育的学习。加强高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安全知识的储备,提高其危机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对于大学生应对社会复杂问题有着极大的帮助。

构建高校安全教育的“家—学校—社会”联防体系

高校作为安全教育的主体,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安全事故的预防上,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需要大学生的家庭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在预防安全问题上,在准大学生接到录用通知伊始,高校应开始对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并与其父母取得联系,留下相互的联系方式,并对家长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简单培训,遇到相关问题或学生有异常状况发生时,应及时与学校进行沟通。同时,高校也需要与_门加强联系,获得_门的专业指导以及最新的安全问题案情通报。在安全事件发生后的应对上,即当大学生发生相关安全问题时,高校应及时与其父母和_门取得联系,持续地将安全事故的发展情况予以通报,最大程度挽回安全事件产生的损失。

参考文献

[1]胡向阳,刘祥伟,彭魏.电信诈骗犯罪防控对策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90-98.

[2]秦帅,陈刚.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侦查研究综述[J].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2015(3):36-40.

[3]李婷婷.简议大学生的生命教育问题[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4(4):152-154.

[4]肖红光,谭作文,周亚卉.论大学生信息安全意识教育[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4):30

信息安全案例总结范文 第3篇

Abstract: The crisis events occurring frequently on campus and the violence that transgresses civil law or rule or moral happening in society are common in recent years. It poses a monumental challenge for higher education system and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The

_four-in-one_ pattern of secur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proceed from four dimensions of education -- mechanism, contents, system and styles, consolidate school resources and social resources, effectively hel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duce their investment of human power, financial resources, material resources, time and other administrative costs. It will make education work more standardized and more systematized, provide new realization pattern for building civilized campus, building harmonious society and better serve college students’ growth.

关键词:高校;四位一体;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Key words: college;the _four-in-one_ pattern;securit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educational patterns

0 引言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一所学校安全稳定的基石,大学生的安全关系到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安宁和社会稳定,同时也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和长远发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无论是社会大环境还是校园环境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安全教育的内容也在悄然改变。在校园里屡屡出现学生伤害伤亡事故,学生被抢、被骗的案例,学生参与非法社会组织或团体,社会上频繁发生暴力事件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和高校的稳定发展。因此,高校必须正确面对新形势,重视并加强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社会安定团结。

1 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

频繁发生的校园安全事件凸显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缺失严重

2010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学生药家鑫交通肇事后故意杀人案;2012年3月10日昆明理工大学刘甜甜失踪案;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研究生林森浩投毒案件;2014年8月重庆女大学生高渝因搭错车后被杀害案;以及近几年频繁发生的高校女大学生失踪或被害案件等,这些触目惊心的大学生伤害与被伤害案件凸显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位的严重性。除了上述发生的学生人身安全危机事件外,大学生被骗、被盗、被伤害等案件更是比例惊人,根据昆明市呈贡区吴家营派出所统计,在一年时间内发生在呈贡大学城各高校中的安全危机事件共计几百例,其中以大学生被诈骗和被盗窃的案例居多。

层出不穷的社会暴力安全危机事件预警高校安全教育的深入思考

2014年3月1日在昆明火车站发生的砍人事件,5月6日广州火车站砍人事件,6月16日兰州火车站又现砍人事件,以及2014年5月22日新疆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公园北街早市发生的爆炸案,2014年5月28日晚在山东招远市麦当劳快餐店内发生的“全能教”故意杀人案,以及2015年发生的系列持刀、持枪伤害人民群众案件等一系列社会暴力行为,严重危害了社会治安和高校学生的安全稳定,给人民的生命安全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威胁和影响。深入思考高校安全教育工作,有助于提高学生和学校的全面发展。

花样百出的西方敌对势力使高校安全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随着我国实现伟大复兴步伐的快速推进,一些西方敌对势力总想寻找各种机会,来阻碍和破坏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与希望,由于涉世不深,缺乏对中国历史的了解,也缺少对改革开放成果的深刻体验,因此,往往成为西方敌对势力觊觎并伺机利用的目标,他们无时无刻地企图从年轻人身上打开突破口,进而达到他们西化、分化我国的政治图谋[1]。近年来,境外间谍通过大学生网上求职等渠道,威逼、利诱、策反大陆学生窃取军事机密和国防情报等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有一些境外势力通过提供“夏令营”、各种基金资助或国外生活体验等方式,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文化渗透或思想诱导。

②遵纪守法和自我防范意识。在上文列举的诸多案例中可以得出,高校须将遵纪守法和自我防范意识嵌入当代大学生日常安全法制教育中。面对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及各种不安全因素,高校开展遵纪守法观念教育,可以指导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作出理智和明确的判断。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人际交往过程中,都要注意防火、防盗、防骗、防抢劫、防刑事突发事件,无论是与同学、朋友还是陌生人,在进行交往或处理各类社会事物中,都要考虑安全、守法护法及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③文化安全意识。2009年,_出台《文化产业振兴规划》鼓励文化产业大力发展,保护民族文化,继承优良传统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尤为重要。大学生文化安全意识淡薄,对国外通过电影、电视、娱乐等渗透的资本主义思想和西式文化没有辨识度,出现盲目崇拜和空想主义,高校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讲座和宣传,做好大学生的文化安全教育,培育大学生形成国家忧患意识,维护国家安全。

④网络信息安全意识。伴随新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朝夕相处、难舍难分的伙伴,一方面,它能够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体系;另一方面,网上的信息有时又真假难辨,极易误导学生,严重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校园网络受外来非法侵入现象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黄色信息、反动言论、教唆犯罪等,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大力提倡网络道德,倡导文明、健康的网络生活,防范不良信息传播对于维护高校稳定和社会安全有着积极作用。

⑤心理健康安全意识。上文介绍到的系列校园案件,暴露出一些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及心理素质存在着问题,反应出学生在应对困难的承受力欠缺。因此,高校进行安全教育需要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健康心理的培养,有效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

⑥形势政策专题教育。学校应结合不同时期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专门聘请专家、学者或相关部门的领导,通过报告、讲座、座谈等形式,向学生介绍热点信息、分析专业观点、分享大众评论,帮助学生端正认识、明辨是非。

教育的体系(System)

①按年级划分的教育体系。为了突出安全教育的针对性,根据本科四年制的常态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将安全教育分为四个阶段性目标。一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知识;二年级,注重学生的安全实践体验;三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防范技能;四年级,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行为习惯。对四个年级分别进行安全教育,能够完善并丰富学生的安全知识和行为素养,更好地做好自我防范,保障自身权益,同时推动国民整体文化素养的进程。

②按层级划分的教育体系。为了提高教育的实效性,安全教育可以围绕学校、院系、班级社团、社会家庭四个层次,创造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学校层面,举办专题讲座,与法检司部门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增强学生法制安全教育效果,强化法制意识;院系层面,将安全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实行心理诱导式教育;班级社团,开展社区安全宣传,主题调研、模拟法庭、案例分析等活动;社会家庭,可以作为辅助教育渠道,延伸安全教育的领域。

③按季节划分的教育体系。为了实现安全教育的目标性,高校可以在不同的时期,针对性地为不同阶段的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比如,春季可开展传染病预防、伤风感冒预防系列教育活动;夏季开展高温、雷电、暴雨、台风及食物中毒教育;秋季天干物燥,可开展防火知识和技能教育;冬季开展用电教育等。这样有针对性的知识普及和实践演练,能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倍地珍爱自己宝贵的生命。

教育的方式(Way)

①“两课”教育要进一步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因“两课”教育属于重理论,讲深度的课程内容,教师要善于运用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的互动热情。比如,为强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学校可以邀请公检法部门的人员作为特聘教师为大学生上一定比例的法制安全教育课;就日本首相参拜“_”事件,需要教师向学生阐明历史,分析现在,摆证据,讲道理,在实事求是的真诚态度下,进行国家安全教育和国民情感引导。

②探索“体验式”教育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安全教育的理念和形式,体验式安全教育模式适应了高校教育制度改革,主要是指借助特定事件的经历,使学生运用直觉,通过感悟来理解法制安全的重要性[5]。例如在消防安全教育中,通过邀请专业人士进行现场指导,演示安全技能;编排安全教育情景剧,实现角色体验;开展安全教育多媒体制作活动,洗礼学生心灵。用好“体验式”教育模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

③有效运用网络新技术开展教育活动。传统的安全宣传方式主要通过橱窗、广播以及版面陈旧的网页等,因形式呆板、视觉效果差,很难吸引大学生的关注和参与。但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新兴传媒QQ、微博、微信等的广泛应用,对推进高校安全教育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可以将安全教育典型事件通过信息发送给大学生,或通过微博、微信制作动感、立体的宣传图片、视频,使教育形式贴近学生生活,自然融进学生头脑,在实现安全教育的同时,传达学校的人文关怀。

昆明理工大学从2014年3月起实行“四位一体”的学生安全教育模式以来,在昆明市呈贡大学城中(大学城共有九所大学)起到了良好的宣传和教育典范作用。以学生被盗和被骗两项案件为例:2013年,整个大学城发生大学生涉校警情总计600起,包含盗窃及诈骗案件,其中昆明理工大学141起,包括盗窃44起,诈骗97起,2014年,整个大学城发生大学生涉校警情总计585起,其中昆明理工大学112起,包括盗窃39起,诈骗73起。此两项数据直观地反映了学校自实行“四位一体”学生安全教育模式以来,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得到明显提高,学生遵纪守法意识更加深刻,学校教育模式和手段更加清晰,从而有效地减少了高校学生安全事故高频率和高数量的发生,为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创建了良好的人文氛围。

高校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聚集地,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创造者,高校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并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通过行之有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成长成才,事关国家后继有人和社会稳定的大格局。“四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从教育的机制、内容、体系、方式四个维度,全面、规范、系统地将高校安全法制教育工作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有力整合,改变了传统的“事后教育”或“应付式教育”模式,给予了高校开展该项工作明确的指导和发展的目标,极力地保证校园的安全与稳定,从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使命,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房立明.加强大学生安全法制教育之浅见[J].中国轻工教育,2008(2):44-46.

[2]程现昆.高校公共安全教育:现实考量与路径选择[J].社科纵横,2012(9):139-141.

[3]冯小宁,陈木龙.新形势下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体系的构建[J].思想教育研究,2011(2):105-107.

信息安全案例总结范文 第4篇

经过调研,大多数的高校针对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育仅限于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包含的计算机病毒及防范知识,这些教学内容过于简单和陈旧,难于应对当今复杂的信息安全形势;二是部分高年级同学选修的“网络信息安全”课程,该课程知识结构特点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相当的计算机基础,而且还要具备较为深厚的数学功底。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者而言,教学内容显得过于理论化和专业化,晦涩难懂,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实际效果不佳。针对非计算机专业大二大三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设计的问卷主要包括3个复选题:(A)您认为所学专业会涉及信息的泄露吗?(B)您知道发生网络信息安全事件类型有哪些?(病毒、蠕虫、木马、网络钓鱼、篡改网页、拒绝服务攻击、应用软件纵、未经授权的入侵、移动无线应用入侵、数据库受到威胁、系统漏洞、垃圾邮件)(C)您知道网络信息安全造成的后果有哪些?(硬件损坏、网络瘫痪、网络不正常、知识产权被盗、ERP等关键应用瘫痪、文件丢失或被破坏、身份被盗用、客户资料泄密、被欺诈或被勒索、公司资料下载泄密、其他),最后将问卷结果量化分析,结果令人堪忧,反映出高校在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上的缺失。

2构建“三导一体”信息安全教学体系模型

网络信息安全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科学、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密码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数学、数论、信息论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而言,鉴于学习者的基础知识和就业岗位需要等差异,特别是受到专业侧重点和教学课时的约束,教学难度大。在分析非计算机专业在校生实际教学实际的基础上,尝试通过MOOC教学资源平台,构建“三导一体”网络信息安全教学模式,即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班级教育、知识(征文)竞赛、宣传活动(知识讲座、网络论坛等)为辅助的综合教育模式。

课堂教学为主体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网络信息安全”教学的主体。在原有的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内容基础上,适当增加计划课时,补充相关教学内容,在有限的机房实验时间内,精选案例和演示,完善上机实践环节,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力求教学效果最优化。

班级教育为指导

在日常班主任、辅导员的安全教育中融入网络商务犯罪和网络欺诈案例,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去了解认识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日常相关言行。

知识竞赛为引导

有计划地开展信息安全知识竞赛或征文比赛,教师收集网络信息安全知识形成若干难度适中的竞赛题库,在校园网络的MOOC平台中,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起到以赛促学的目的。

主题宣传为传导

校园内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宣传活动,通过网站专题、讲座、展览和微信等形式,传递信息安全知识,创建信息安全的良好教学氛围。通过MOOC网站平台实现资源整合,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学生、社团相互协同配合,多方联动,形成合力,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教学中存在问题与改革思路

“三导一体”信息安全教育体系模型确立后,将两个校区作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为期1学年的专项课题研究,通过SPSS工具的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对两校区的期初和期末数据进行比对,得到的统计量表和独立样本检验表显示,两总体的均值存在显著差异,效果显著。针对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创新思路,摸索并总结出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教学定位

准确定位课堂教学,明确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了解学生,有利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不断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各行业对信息安全的要求各异,教学目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应用、信息安全服务管理员和信息安全工程师、信息安全相关理论科学研究。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应明确定位在信息安全技术开发应用层面,即要求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地使用当前比较流行的软件,保护系统的基本网络安全,确保信息不被泄露,抵抗基本的攻击。围绕教学定位,根据不同专业实际情况,调整并完善非计算机专业整个教学计划。

教材教案

教材与教案是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教学内容方面尽可能贴近各专业实际,如财经类专业包含财经信息安全案例等,强化实际应用和操作实践,摈弃部分理论,如复杂的密码技术和算法等,结合实际,适时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如移动终端(手机、IPAD等)有关信息安全知识和防范技巧。由于信息安全涉及的理论、技术比较丰富,采用深入浅出的多媒体动画、视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深奥、庞杂的信息安全概念,加深学习者对知识印象。

师资培养

教师是完成教学工作的基本保证,一支好的教师队伍必须要有素质优良的学科带头人。从专业化的角度,应该对教师的教学方向有所分工,有所侧重;从教师的角度,教师本身应该主动接受新生事物,关注信息安全的发展,主动学习信息安全新技术。

实验建设

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也达不到预期目标。通过精心组织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身体会网络信息安全攻防演练,比如数据篡改,口令窃取等等,并不断完善和规范信息安全实验教学体系。网络信息安全的实验环境往往带有一定的开放性、破坏性,网络机房采用了硬盘还原技术,或者采用VMWARE等虚拟机软件技术,通过在一台实体计算机上安装任意台的虚拟机,模拟真实网络服务环境,解决了网络信息安全教学备课、教学演示中对于特殊网络环境的要求问题。

网络资源

“三导一体”教学体系离不开信息安全教学资源的支撑作用,将收集到的教学案例、软件工具、教学课件和动画、视频等相关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建立相关资源库,通过网络媒介,有助于师生全天候高效地获取资源,更好地实现互动式教学,弥补非计算机专业信息安全教学课时不足的缺憾。

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网络信息安全的积极性。在授课过程中,结合课程特点,尝试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问题驱动和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以具体问题为引导,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掌握和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激发求知欲。在教学过程和实验器材的管理中让有兴趣的同学参与管理和教学过程,组建相关学生社团,也起到了良好的辅助效果。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