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应用推广方案范文(共10篇)

2024年 9月 6日08:23:47物联网应用推广方案范文(共10篇)已关闭评论 2

物联网应用推广方案范文 第1篇

关键词: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物联网 二维码 RFID 应用设计

1前言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二维码及RFID技术的日益成熟,将基于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应用到IT固定资产的管理中,建设一个对IT固定资产管理自动识别、智能管理的先进、可靠、实用的数字化平台,高效地实现对IT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和存在状态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证资产的使用效率, 能有效的提高漯河卷烟厂对IT固定资产管理实时动态管理的能力,并为管理者提供更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势在必行。

2 基于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的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设计思路

现有的IT固定资产管理错误率高、周期长、效率低、管理技术落后,相关部门无法及时进行信息化设备的优化调配,领导无法及时准备获取设备信息必要支持,这就迫切需要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升管理水平。

基于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的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搭建物理设备与设备信息化系统的桥梁,借助无线互联网络传输的功能,将资产日常管理活动与资产管理系统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同步一致,帮助企业建立高效的协作资产监控管理环境,提高企业对IT固定资产监管水平,实现资产监控管理的设备智能化、内容全面化、流程规范化、操作痕迹化、监控实时化,是进行IT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解决方案。

3 系统总体设计

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使用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具有远距离快速识别、高可靠性、高保密性、易操作、易扩展等特点,可独立运行,不依赖于其他系统。

建立安全可靠地注册资产档案,通过二维码及RFID物联网技术加强对信息化设备的资产监管,合理调配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防止资产流失。有效、准确地对在线和库存设备资产的数据进行信息识别、采集、记录、跟踪,保证资产的合理利用。

利用二维码及RFID技术采集和GPRS无线传输功能,实现资产变动信息与系统信息的实时一致,由后台系统对工作流程进行有效的实时监控和记录。

所有资产数据一次行输入,系统根据不同部门及区域RFID读写器采集的数据进行资产状态分类存储(如新增、故障、调拨、闲置、报废等),最终用户通过系统平台进行资产数据的统计、查询等操作。

4 系统设计方案

系统整体架构

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的总体结构主要由前端数据采集层、前端数据处理层、数据持久层、Web应用层和客户层等共五个层次组成。

前端数据采集层主要完成数据采集工作,由二维码和RFID读写器读取其射频辐射范围内的固定资产上相应电子标签的ID,并将读取结果送往前端数据处理层;前端数据处理层主要完成数据处理工作。该层读取数据采集层发送过来的数据,经过过滤与处理以后通过TCP/IP网络发给数据库服务器,更新服务器数据库里的数据;数据持久层即数据库服务器,里面存储着所有的资产信息,在本系统中,该数据库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SQLServer2008负责维护。该层既为Web应用层提供数据查询与更新服务,也为数据处理层提供数据查询与更新服务;Web应用层主要完成资产的各项管理工作。在本系统中,资产管理工作由后台Web服务器上的Web应用程序来完成。该Web应用程序一方面为客户层提供Web浏览服务,另一方面实现资产的各项管理功能;客户层面向用户,通过Web浏览器,实现各种资产管理操作。

硬件架构设计

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硬件包括: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各部门联网计算机、手持式读写器、固定式位置读写器、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资产定位管理机、固定式出入库读写器、资产报警管理机、报警装置等。本系统的资产信息、个人信息和部门信息等数据统一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它是整个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部署在Web服务器上,各部门联网计算机通过IE浏览器进行管理,如资产采购、分配、出库、归库、维修、报废登记等管理。

手持式读写器主要完成资产盘点工作,并把盘点结果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固定式位置读写器实时检测和记录资产存放的位置,它通过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与资产定位管理机相连,资产定位管理机获取相应的资产位置信息并实时更新数据库里的数据。固定式出入库读写器实时检测资产出入库情况,并控制报警装置,同时它也通过串口设备联网服务器与资产报警管理机相连,资产报警管理机记录资产报警情况并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

系统平台架构

系统平台采用B/S结构,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所用到的资产信息数据库、部门信息数据库、资产知识库等数据均存放在数据中心服务器上,这样可以实现数据的共享和统一维护,各用户所能进行操作的功能根据用户的权限而定。平台采用B/S结构的优势在于更加方便系统的升级和维护。对固定资产软件系统的修改只需要在服务器上进行操作即可,区域管理计算机上不做任何修改,大大减轻和系统的维护工作量。数据集中在数据中心数据服务器上,也便于数据的管理和共享,从服务器上随时取出的数据即是当前最新的数据,避免了以往的分散管理方式在不同计算机上可能保留着不同版本的数据,容易出现统计数据不准确的情况。

系统平台模块组成

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按照总体功能可划分为八个模块:个人信息管理、资产日常管理,资产盘点管理,资产定位管理,资产报警管理,资产查询管理,资产报表管理和系统维护管理。

其中个人信息管理主要功能为:用户登录或注册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以后都应有一个人信息管理模块,用来登记和修改个人基本资料,如姓名、所属部门、职务等,存入用户信息表,系统管理员会根据此表来分配该用户的管理权限,资产管理人员也要根据此表来为其分配个人固定资产。资产日常管理主要包括资产采购管理、资产登记、资产分配、资产变更、资产调拨、资产出库管理、资产归库、资产维修、资产折旧、资产报废管理等十项管理操作,涉及资产从购入投入使用到报废退出使用整个生命周期的各种变化和状态。资产盘点管理主要功能是为了清查实际资产与帐面资产是否一致,对资产进行盘点,盘点任务管理由手持式读写器完成。资产定位管理主要功能是定位资产的去向。资产报警管理主要功能是防止资产非法出库导致资产流失,儿对资产进行监控。资产查询管理功能可以查询的信息包括登记资产、空闲资产、出库资产、维修资产、报废资产等。

5结束语

通过IT固定资产管理系统应用,漯河卷烟厂建立起统一的、有效的、实时的和流程电子化的资产资源管理体系,提高了IT固定资产管理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提高管理的自动化程度,大大缩短资产管理各环节的时间,提高整个业务操作效率,大大降低人员管理成本,特有的大批量数据实时采集能力,缩短了统计和清查时间,增强了盘点的准确性,实现了在整个流通环节的跟踪,明确出错环节,实现了对资产的高效准确管理,进一步提升了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项益民.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方案设计[J].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2005,

[2]孟晓明,基于RFID 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模型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6,

物联网应用推广方案范文 第2篇

关键词:物联网;高职院校;课程建设;工程

0 引 言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是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使高职学生成为技术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必须在高等职业院校切实进行教学改革,使高职与普通高校区别开来。为配合高职院校国家骨干专业建设工作,我们按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建设方案,建设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课程,使其达到优质专业核心课程水平。

1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课程建设的思路

本课程以工作任务为逻辑主线,将完成工作任务必需的相关理论知识构建于项目之中,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锻炼职业能力,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在教学中,根据校内外实训、实习资源情况贯彻模拟物联网工程项目(校内实训室)或承担真实的物联网工程(工程现场)的教学策略,并根据工程情况设计教学过程。

2 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课程的功能与定位

职业教育课程应当突出能力目标,本课程是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专业的核心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物联网工程建设等相关岗位所需的物联网工程基本概念和工程管理基础知识,能够进行物联网设备的选型,能够编写物联网项目系统方案,能够完成物联网工程施工,能够完成对物联网项目的系统功能测试,为将来从事物联网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的能力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相关职业能力,使学生达到国家相关职业标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具备以下知识、技能与素质:

(1)能够进行物联网项目的需求分析;

(2)能够撰写物联网项目的设计说明书;

(3)能设计中小型物联网工程系统方案;

(4)能够进行传感设备、RFID设备、网络设备的选型;

(5)能熟练操作物联网工程常用器材和工具;

(6)能完成物联网工程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能熟练、规范地完成施工操作;

(7)能根据设计方案和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测试和验收;

(8)能完成对物联网工程基础性管理工作。

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根据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专业技能目标框架,获得本课程的核心能力目标,找到教学设计途径。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校企联盟共同制定职业标准;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个能力模块,结合任务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考核方法;编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以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课程为例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教学内容的确定

课程教学内容的确定是从高职学生将来要从事的工作出发,通过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专业教学标准岗位工作分析表了解到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岗位群。然后,教师选择出与本课程相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是物联网工程项目的实施与维护。教师对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行动能力进行教学论证加工,进一步进行核心能力目标的分解和细化,在此基础上确定有任务陈述的课程教学内容。由此归纳整合与本课程相关的能力单元与学时分配如表1所列。

教学模式设计

组织课程教学时,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计算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等的水平,使学生能够胜任,从而建立自信心。

在此方面,首先可以实施案例教学,促进学生职业能力发展。在课程设计上,以来自行业的一组工业案例为载体,以教学工厂型实训基地为平台,使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与实际应用环境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工作过程与教学过程的融合。在案例教学中,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按照案例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与训练,使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其次是实施项目教学,保证学期项目正常运行。第一学段重在构思与设计,通过收集资料、头脑风暴、整理方案、小组讨论,制定实施计划,进行小组分工,开始进行方案设计。在第一个学段项目中,学生整理项目方案书,由指导教师进行中期检查,对项目设计的规范和要求提出指导意见,但并不对项目的可行性给予评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二个学段,项目小组必须细化方案,形成完整书面文本,进行项目汇报、答辩与成果展示,并进行成绩评定。其他学期项目照此流程执行,通过反复的训练,培养学生主动完成任务的能力。其中,只有评价可行的项目才能进入方案实施阶段,项目团队通过分工合作,制定计划,并进入学院实训基地进行加工与制作,使方案得以实现。

在项目教学期间,各项目小组根据项目方案进行汇报,由3名教师(校企双方组成)团队负责评价,根据学生在项目方案中获取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予以打分。从实践情况看,此阶段,学生的创新思维活跃,敢于构思和设计。

实训室建设

根据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现有物联网相关实验室建设情况和学校教学目的出发,正在建设物联网展示实训中心、物联网工程技术实训室,将紧跟重庆物联网企业需求,校企共同确定实验基地建设方案。对重庆地区的物联网企业的用人岗位进行深入调研,对物联网就业岗位群进行分析,分析各岗位的需求量及对应的技术特点和设备要求及环境要求,以此为根据确定实验基地建设方案。实训室建设的定位如下:

(1)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专业与专业群校内外实训基地;

(2)西部地区物联网企业技术培训及技术服务平台;

(3)西部地区高职、中职物联网技术及应用专业师资培训基地;

(4)面向社会的物联网技术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

(5)学生创业教育平台。

实训室配置物联网工程实验室的相关设备,培养学生物联网整体规划与设计能力、识别物联网工程相关设备的能力、工程布线能力、设备安装调试维护能力、设备及网络性能测试能力、物联网应用平台管理能力等。实训室的建设需紧密结合物联网技术,能够体现物联网的三层结构(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从而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物联网的实际应用。

这些实训设备可以满足日常的实训教学需要,同时也为学生课程设计和竞赛提供了保障。该实训室将全体向学生开放,从发发挥了实训室为全院学生服务的作用。

教学评价设计

教学评价的基本思路是,不仅有终结评价和教师评价,而且有过程评价和学生的自评。实训部分占总成绩的50%,以物联网工程实训过程为考核的主体,贯穿整个学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阶段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目标评价相结合,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模式。

(2)关注评价的多元性,结合出勤、课堂提问、平时测验、技能训练过程、工作质量及期末考核综合评价学生成绩。

(3)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全面综合评价学生能力。

3 结 语

高职教育课程建设必须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建设。物联网工程实施与管理课程建设致力于突出能力目标,选用恰当的任务进行能力训练。为保证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具体实施的实际效果,需要继续不断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并突出工程特色。

参 考 文 献

[1] 柯强.物联网专业课程建设探讨[J].物联网技术,2012.,2(1):80-81,85.

[2] 夏晶.高职物联网专业方向与课程体系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35):73,75.

[3] 李桂梅.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建设方案研究与实践[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252-253.

物联网应用推广方案范文 第3篇

“互联网+驾校”推广方案

一.市场背景

市场饱和、同质化严重、价格战普遍

二.市场分析

1.驾校需求

(1)国家政策调整

2015年12月,国家出台相关规定:在有条件的地方,试点非经营性的小型汽车驾驶人自学直考。但是由于自学直考办理手续繁杂,规定出台后,还是没能从根本上解决学员参与驾考的种种问题。(2)购车刚需

近几年,汽车销售量趋于稳步上升状态,尤其是家庭用车需求量大。年轻群体的购车需求,直接导致了市场上驾校数量的急剧增长。(3)市场竞争趋于价格战 随着驾校的不断增多,行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驾校的竞争让广大学员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而学车费用无疑是学员选择驾校所看重的重要因素。(4)利润点单一

驾校的利润比较大,相对来说利润点比较单一,除了前期的报名费以及后期的考试费用以外,出去灰色收入,相对而言,利润点还是笔记哦单一化的。

2.消费需求

(1)选择驾校难

市场上的驾校繁多,很多人在选择驾校的时候,不知如何如何选择,费用低的担心质量无法保证,各种类型的消费人群直接催生了多种多样的消费形式。

(2)上班族时间成本

由于驾校的练车、考试等时间相对随意,上班族的时间相对比较固定,两者之间时间无法合理匹配,导致上班族面临着工作与学车之间的两难选择

(3)教练态度

驾校的大多数教练态度比较差,学员报名参加驾校的培训时,很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教练,但是驾校市场已经形成这样的风气。

(4)吃拿卡要

教练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学员索要物品或现金,不主动送礼者,往往成为被“卡住”或“考试挂科”的对象 3.数据

(1)购车量(如上图)

(2)每年学车人数

全国目前每年驾驶学员人数突破2000万。据2011年不完全统计数据:北京、上海50万以上;天津、重庆35万以上;15个计划单列市,平均超过13万,其中广州、深圳等超过30万;以上城市学车比例超过。在人口偏少的海南省,人口826万,年驾驶学员超过10万,比例为;中部的江西省,人口总数4368万,年驾驶学员超过26

万,比例为。(3)山西人数

山西省_公布2014年全省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根据抽样调查推算,我省2014年底常住人口为万人,5—64岁人口为万人,占常住人口的。

(4)平均费用

以太原市为例,c1本地平均费用大概3500元,外地3600元。

三.互联网+ 1.信息化冲击

选择驾校线上信息搜索

伴随着相关商业模式的出现,互联网之于传统行业的改善也日渐精进,大部分人在选择驾校的时候都会在网上进行搜索,通过网上信息综合衡量驾校的可选择性,因此,驾校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互联网这样的推广平台。

大数据分析细分市场

目前,一些地区已经开始实施网上报名,网上预约等,这些技术的应用,直观的给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收费标准、技术标准、考试标准、考核标准等等,这些都能通过互联网辐射到普通消费者的世界里,从而让驾校处在一个全民监督的环境中。

对驾校教练的评论体系必将实现

考核标准的实地应用必然将改善教练的服务态度,不管是灰色收入的变相索取还是态度的好坏等其他问题,都将会成为该教练的考评内容,学员通过淘宝式的点评方式或者点赞累积的数量,评价教练的行为。这些评价数据将会直接影响到更多的消费者对教练的选择。2.服务冲击

驾校服务

驾校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选择的取向。在这样的北京环境下,驾校也积极

寻找全新、便捷的服务模式。

教练服务

教练恶劣的情绪态度的背后是索要灰色收入的利益熏心,要点芙蓉王、玉溪的烟那是蜻蜓点水,收取各种费用才是真正的目的,比如包过费、排队费等等。实现网络选取教练的方式,能够让每一位教练置于公开透明的互联网平台中,这种行为将会逐渐改善。

第三方服务

驾校市场存在的巨大的商机,互联网平台的介入,让驾校的发展将会更加的完善。第三方平台也积极开发使用于驾校的新的软件。这些软件的应用将会继续细分市场,拓展跟多的利润点,让学员和驾校、以及第三方平台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外围群体愿意服务进入市场

3.手机依赖

移动化冲击用户

用户习惯逐渐从pc端向移动端转移,目前为止,移动端的用户远远多于pc端的,相对于传统的线下办公的方式,用户更加青睐于移动端的线上app的使用。

时间精细化

现代生活快节奏,高效率的办公模式下,使得用户对时间管理更加重视,互联网的应用,能极大的简化线下办公的费事,费力,直接通过网上预约便可合理有效的安排时间。4.资源整合

突破驾校行业壁垒

驾校市场行业较为混乱,但又相对垄断,为打破这种格局,为驾校行业带来更多的利润空间,许多企业纷纷开始探索“互联网+”下的驾考新模式。未来的几年内,驾校行业壁垒消失,国家干预较少,产能过剩,驾校想要在两三年后的自由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其核心是差异化,这是驾校必须面对的终极问题,因为只有差异化驾校才能够生存,而获取利润是驾校差异化的结果。

驾校的联合

要实现“互联网+”的驾校运用系统,可以利用“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渐推广,先在某一驾校形成完整的一体化驾考系统,然后逐渐推广,将更多的驾校联合到一起,应用互联网线上报名,线上预约、线上定制专属服务,线上考评等方式,联合推广互联网+驾校的新型模式。

对接贷款

后续如果要和金融公司合作,给学员提供p2p金融服务,比如学员要买车可以实现分期贷款业务。需要提前洽谈分期贷款业务。

专车接送

凡是参与报名的驾校学员,均可享受到专车服务,学员可以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我们会安排专车接送您,让您享受到便捷,高校的一站式服务。例如你明天我要练车,我们会派车过来接您,请注意,是专车,练完后再把您送回家,什么早起等破旧没座大巴班车,什么驾校在偏僻郊县,有专车接,那有什么关系。

与外在对接

与政府

当软件已经成熟的运用于驾校行业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申请专利,通过政

府采购的方式,将此技术应用并普及。

我们可以将现有的“互联网+驾校”的新型模式推荐给政府,通过政府为驾照提供的公

共服务的方式,将这种模式逐渐推广。

与保险

每一位成功考取驾照的消费者,都是保险公司的潜在客户,驾校通过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形成学车--购车---购保险的全套服务,既拓展了驾校的利润点,又便捷的解决了学员的后续问题。与大数据用户分析

通过消费者的个人消费爱好,消费水平消费类型方面等综合考量该用消费习惯,最终制

定出适合该消费者的专属服务。

与未来消费/车

学员都是驾校的优质用户,他们是有一定的消费水平的年轻人,不仅仅有学车需求,未来还有陪练、买车、租车其他等多种需求,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所以要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以互联网思维来看待自己的学员,守住他们,为他们提供终身服务。

互联网模式的核心是学员用户化,终身服务学员,交叉补贴,打造生态化驾校。许多驾校不注重学员资源,就希望领证以后再也不要联系我了。而互联网驾校则是把学员当做最重要的资源,借助网络平台和大数据分析学员,由一次服务变为终身服务。如学员学车在我这里学的,那么陪练可不可以也来我这里?租车是不是也可以来我这里?买车可不可以通过我?修车是不是也可以通过我?等等

四.服务流程

1.论坛 了解驾校

在实施“互联网+驾校”的新型模式时,我们要了解清每一个合作伙伴,结合合作伙伴的资源优势打造一家便捷,高效,现代化的驾校,同时也要围绕学车构建生态圈,建生态型驾校。

了解学员

从学员的实际出发,解决学员时间问题,出行问题,考试进度等问题,让每一位报名的学员都真正的享受到“互联网+驾校”模式带来的便捷,最终在用户之间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传播,增强用户的黏性。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驾校所做的一切必须紧密围绕学员,借助大数据展开,如班型设计、营销招生、服务体验等,追求专注、极致、口碑,高体验。

了解模式

通过将驾校的官网、微信、app、微博全面打通成为一体,形成大数据,让驾校的经营智能化、精准化。

用户通过平台报名后,会有专属业务人员登门办理后续手续,如录指纹、填写资料等。

一人一车,手机预约;一费到底,杜绝吃拿卡要;专车接送,保姆式服务;优质教练,最短时间拿证。

了解资料

2.报名

线上手机报名

用户通过平台报名后,会有专属业务人员登门办理后续手续,如录指纹、填写资料等。

一人一车,手机预约;一费到底,杜绝吃拿卡要;专车接送,保姆式服务;优质教练,最短时间拿证。

(一费到底制:从开始选择我们的驾校起,不会再交一分钱,科目二没过,那就再考一次,加强练习和考前突击都是教练带着我,不用再单独给教练塞钱,也不用给教练买烟,每次练车教练都会给你准备一瓶矿泉水,从学车开始到拿本,半路没有任何费用,是真的没有,(当然不包括当地交管所收取的补考费和考试食宿费)

3.选择服务(1)一人一车(2)三人一车(3)十人一车

如果您明天有一天的时间学车,那我们就可以让这个教练带您一天,这个车上除了您就是教练,一个蚊子都别想飞进来。

4.选择班级

(1)学生班:(4580)(仅供参考)18-24周岁学生专享 培训承诺:

一车最多3人,科目二一车三人,科目三一车三人,集训根据实际考试指标训练 一费到底:学车一费到底,拒绝吃拿卡 接送服务:练车全程接送,舒适安心

(2)社会班:(4980)(仅供参考)服务上乘,性价比高 培训承诺:

一车最多3人,科目二一车三人,科目三一车三人,集训根据实际考试指标训练 一费到底:学车一费到底,拒绝吃拿卡 接送服务:练车全程接送,舒适安心

(3)尊贵特权班:(8680)(仅供参考)一人一车,尊享特权 一人一车,科目二、三一人一车,集训根据实际考试指标训练

全程接送:体检,上课,模拟,考试,练车,车接车送,便捷高效 免费金牌:补考,考场租车,考试食宿,使用场训,全部免费 专属管家:代办所有手续,学车过程全程服务 培训承诺:

一车最多一人:科目二一人一车,科目三一人一车,集训根据实际考试指标训练 一费到底:学车一费到底,拒绝吃拿卡要 接送服务:练车全程接送,舒适安心(4)VIP班:

商务班 C1 一对一教学,提前预约训练,免费享受学车用餐 8800(仅供参考)

(5)特色班:

特约班 c1 一对一教学,周一至周日训练,上车后可预约未来10日内的训练5900(仅供参考)

白领丽人班 女士专享,提前24小时拨打约车电话,即可享受全程一对一教学7188(仅

供参考)

(6)标准班:

平日预约班 c1 一对一教学,周一至周五均可练车上车后可预约7日内车辆 5000(仅供参考)

全周预约班 c1 一对一教学,周一至周日均可练车上车后可预约7日内车辆 5200(仅供参考)

(7)快速班:

晚间速成班 c1 限40周岁以下,一对一教学,周一至周日18:00—21:00训练5100(仅供参考)

周末班 c1 一对一教学,周末连续训练 6200(仅供参考)

快速实战班 c1 一对一教学,周一至周日连续训练,限45周岁以下报名 5300(仅供参考)

5.选择教练 教练预约系统 教练评价系统 6.专人顾问 保姆式跟踪服务 商务人士极致服务 7.预约教练

随时手机预约: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可以选择我看着顺眼的教练,我如果不满意,我可以投诉教练,超过三次,教练可能会被辞退。

实时与教练沟通:建立客服系统,专门与学员沟通,处理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投诉建议,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实现真正的“用户体验”。

避免等待时间:通过网上预约时间,合理安排时间,避免等待。8.考试

(1)线上报名考试

(2)教练评价学习情况

(3)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未来的时间安排 驾校通过建立用户的信息数据平台。建立学员管理系统,建立了规范的数据模型,可电子化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特殊习惯,根据学生性格安排教练教学方式等,最终形成一整套科学的教学跟踪体系。

9.后续评价 对驾校:建立评价系统,类似淘宝好评系统

对教练:淘宝式的点评方式或者点赞累积的数量 后续学生参考:更多的消费者将会参考亲身体验过的消费者的评价作出最终的消费选择。

五.执行计划

1.设计 设计图 流程设计 2.开发

WEB开发 一期二期三期 APP开发

3.推广 地推 线上推广 代理 4.复制 扩展县市 驾校模式复制

5.收益 单人 市场基数 年收益 6.发展 对接卖车 对接贷款

7.合作对象 驾校 有资源的第三方(如4s店、滴滴专车等)可以跟滴滴专车等合作接送业务

专车司机的输送,凭借驾校最上游的大数据,与车联网、二手车买卖、汽车护理、洗车,甚至车载智能硬件等领域的商家展开合作,打通整个汽车市场生态链。可以跟二手车平台战略合作,(以流量互换,双方平台留接口)可以跟金融公司合作,给学员提供p2p金融服务,比如学员要买车可以实现分期贷款业务。8.合作形式 合同 协议股份 股份

9.收益分配 分工 退股机制

物联网应用推广方案范文 第4篇

随着物联网的快速发展,安全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增长和普及,安全问题也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因此,为了保护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安全,很多企业和厂商着手设计和提供了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

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保护物联网设备和系统免受恶意攻击和泄漏等风险的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包括硬件和软件的加强和更新、数据加密、身份验证、访问控制、数据备份等等。

以下是几种最常用的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

一、IoT硬件安全:包括设备内置的物理安全度量器,如可信任平台模块(TPM)、硬件加速器等。这些硬件部件可以确保设备和数据的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和可信度。

二、网络安全:物联网设备通常通过网络进行通信。因此,建立一个安全、可靠的网络是非常重要的,包括保证网络的身份认证、加密、防火墙、入侵检测和防御等。

三、数据安全:物联网设备生成大量数据,并在互联网上进行存储、交换和处理。因此,必须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来保证数据的泄露、篡改和未经授权的访问不会发生。

四、安全管理:包括安全策略、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审计和监管等措施。

除此之外,还有智能防护设备、防护软件、加密技术、云服务安全等等。这些措施可以从不同角度保证物联网设备和系统的安全。

然而,物联网安全问题并非易于解决。其中一个大问题就是,许多小设备并没有足够的硬件和软件来加强安全性,从而导致许多不安全的物联网设备带来了许多潜在风险。此外,由于物联网数据的数量巨大,数据的加密和处理也成为了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因此,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设计和改进,包括硬件、软件、网络、安全管理等方面。在物联网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之前,我们应该保持警惕,加强自我保护,做好日常安全管理和维护,让物联网成为我们更美好的未来的一部分而不是一个潜在的安全隐患。

物联网应用推广方案范文 第5篇

二 会议时间:

1. 制作公司宣传册,内容包括公司成立背景、发展战略、提供的服务及费用、一至二个成功案例等

2.接待来宾:把总监的名片递给客户并留下对方的名片或信息;

3.发放资料:把公司宣传册、会议流程表等相关资料、礼品递给参会企业负责人。

4.主持人开场,介绍嘉宾,致欢迎词,会议的背景、意图。

5.会议主要发言:总监、嘉宾等人。公司经理介绍本公司的背景和发展战略及产品;

无论参会企业是否签下协议书,都要同等待遇,也许没签协议的企业过几天后会愿意合作,也有可能签了协议的.企业因公司服务不好而终止协议,同等待遇、广交朋友、共同发财。

第二天,不论客户与我们签约,招商人员都打电话进行回访问候,增进感情

签了协议的客户要加强沟通的次数,以促进公司产品的销售;没签协议的客户也要加强联系,节假日等送上祝福的话,以加强彼此间的感情,为以后的合作奠定基础。

物联网应用推广方案范文 第6篇

近日,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承办的第31期“中国科技论坛――2013车联网产业技术论坛”在京举行,来自汽车、通信、软件、交通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围绕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和功能、车联网关键技术及趋势、如何促进车联网产业协调发展等话题,展开交流讨论。关于车联网技术的应用,专家认为应该包括三方面:一是信息服务,这已经为整车企业、各利益相关方以及消费者广泛认知。二是安全,即提供车辆智能安全控制系统,保障车辆、非机动车、行人等交通参与者的出行安全。三是节能环保,即优化出行线路和驾驶行为,提高交通管理和控制效率,建立生态友好型交通系统,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据了解,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对于优化车载服务、提高车辆性能、提升交通效率均具有重要意义。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车联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推广。而在我国,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带来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车联网技术的出现,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另一方面,作为物联网最具有应用前景的组成部分之一,车联网能够带来社会效应及经济效应,它必将在我国今后经济转型、培育新型产业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我国车联网的发展已经基本具备了技术、市场以及制度等基础,并且北斗系统的推广应用也为车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现阶段政府管理部门、整车厂、IT企业及消费者之间,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很多企业对于车联网的理解,还停留在车载信息服务的阶段,没有意识到车联网对于提高车辆安全、经济、排放等性能的巨大潜力。此外,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滞后与不统一,也制约了我国车联网产业的发展。

(选自《_》2014年2月19日)

思考练习

1.下列表述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车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它能够实现智能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智能化控制。近年来,车联网这一概念备受关注。

B.来自汽车、通信、软件、交通等领域的众多专家学者,在第31期“中国科技论坛――2013车联网产业技术论坛”上,就车联网这一话题展开了交流讨论。

C.关于车联网技术的应用,应该包括信息服务、安全和节能环保等三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信息服务,整车企业、各利益相关方以及消费者对此已经达成共识。

D.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技术、市场以及制度等基础来发展车联网,但政府管理部门、企业及消费者之间还存在一些负面因素。

2.关于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车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够优化车载服务、提高车辆性能、提升交通效率,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相关研究和推广工作,获得了很大成就。

B.在我国,车联网技术的出现,提供新的思路和手段以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消耗、交通事故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由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带来的。

物联网应用推广方案范文 第7篇

一、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内人口密度逐渐增大,城市内的犯罪活动也呈现出高发状态。为了保障社会的秩序和人民的生命安全,各级政府不断加大了对公共安全的投入,而联网报警方案成了稳定社会秩序和保障人民安全的有力手段之一。

二、联网报警方案的定义

联网报警方案是利用通信网络将各种警报系统互相连接起来的一种智能报警系统。它通过信息的互通与共享,不但可以实时监控危险区域和警报器的状态,而且还能及时响应,迅速向民警部门发送警报信息,帮助民警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联网报警方案的特点

1. 实时监控

联网报警系统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所有设备连接起来,可以实时监控报警区域内的情况。这种联网方法不仅解决了传统报警系统监控不全、反应速度慢、易失误等弊端,而且还可以实现全天候监控,为维护公共安全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手段。

2. 智能化识别

联网报警系统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对警报信息进行智能化识别。例如,当系统发现连续两次报警来自同一地点时,它可以智能地判断这是一次偶然事件还是一次可能的犯罪事件,从而迅速采取行动。

3. 灵活多样

联网报警方案可以根据需求和具体情况,灵活地配置和调整报警器的数量、位置、警报方式和预警指令等。例如,在人口密集的商业区,可以采用大型LED幕墙报警器,并与周围的监控视频相连接,从而达到较好的警示效果。

4. 数据统计分析

联网报警系统还可以收集和分析历史事件数据,依据历史数据预测类似事件的可能性和发生时间。这样可以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远程监控大量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加强公共安全。

5. 自我诊断

联网报警系统具有自我诊断功能,在设备运行出现异常时自动报警,从而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用户的服务中断。

四、联网报警方案的应用场景

联网报警方案为政府、企事业单位、小区和城市提供了安全保障,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

1. 政府

政府机关可以在重要场所采用联网报警方案,用于应对突发事件和警报预警,例如防恐、交通事故等。这种联网方式不仅节省了人力和物力成本,同时还能有效减少政府公共安防方面的风险。

2. 企事业单位

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采用这种方案保管公司财产,防止符合发生、防止恶意骚扰和破坏,进而确保公司能正常运营。例如,可以在主要生产线路安装警报器,一旦出现问题,警报器可以迅速地发出预警信号。

3. 小区

针对大都市中的小区,联网报警方案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保障居民的安全。例如,在小区公共区域和小区大门口安装警报器,一旦有进入小区的可疑人员,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小区物业人员可以随时掌握情况。

4. 城市

城市的安全问题牵扯到每个人,因此采用联网报警方案可以更好地维护城市公共安全。例如,在交通拥堵的场所,可以采用车载警报器和智能警示屏幕,提示司机行驶安全;而在城市大型活动举办时,联网报警方案也可以确保公共秩序的稳定和人员安全。

五、结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联网报警方案将成为未来公共安防领域的重要技术,为城市的安全发展提供更加牢靠的技术保障。在未来的应用过程中,人们需要更加全面的考虑,从基础设施到信息共享、处置应急等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把握,实现良好的操作效果和社会效益。

物联网应用推广方案范文 第8篇

关 键 词:物联网;云计算;智慧校园;虚拟化

1 引言

从2001年国家教育部倡导实施“校校通”工程至今,国内基础教育信息化经过较长时期的投资建设,很多地区和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硬件、网络基础设施以及应用软件都已经具备,并在教学中得到应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使“智慧校园”的概念应运而生,它是支撑学校发展的智慧化环境,是一种全新的校园信息化形态。它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应用集成、应用层数据交换等前沿信息技术手段,把学校里分散的、各自为政的信息化系统整合为一个具有高度感知能力、协同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有机整体,对校园管理、教学科研、校园生活等活动提供智能支撑。

2 物联网与云计算

物联网技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使物、人、计算机形成互通互联、信息同步、信息共享的智慧网络,是各类传感器和现有互联网相互衔接的一种新技术。物联网(nternet of Things)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象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它具有普通对象设备化、自治终端互联化和普适服务智能化3个重要特征。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是一种非常复杂、形式多样的系统技术。根据信息生成、传输、处理和应用的原则,可以把物联网分为4层:感知识别层、网络构建层、管理服务层和综合应用层。

(1)感知识别层。感知识别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联系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的纽带。感知识别层既包括射频识别(RFID)、无线传感器等信息自动生成设备,也包括各种智能电子产品用来人工生成信息。信息生成方式的多样化是物联网区别于其他网络的重要特征。

(2)网络构建层。本层将感知识别层的数据接入互联网,供上层服务使用。互联网以及下一代互联网(包括IPV6等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网络,处在边缘的各种无线网络则提供随时随地的网络接入服务。各种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合力提供便捷的网络接入,是实现物物互联的重要基础设施。

(3)管理服务层。将大规模数据高效、可靠地组织起来,为上层行业应用提供智能的支撑平台。面对海量信息,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查询数据是核心问题。管理服务层的主要特点是应用运筹学原理、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和专家系统等实现智能化。

(4)综合应用层。物联网应用以“物”或者物理世界为中心,涵盖物品追踪、环境感知、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

云计算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和实现模式,使得计算资源成为向大众提供服务的社会基础设施,将对信息技术本身及其应用产生深刻影响。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是动态、可伸缩、且被虚拟化的,以服务的方式提供。这种新型的计算资源组织、分配和使用模式,有利于合理配置计算资源并提高其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计算。

3 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校园系统架构设计

根据物联网四层架构原理,结合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数字化校园四层模型,包括感知层、网络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如图1所示。

(1)感知层。主要实现信息采集功能。利用校园已有的基础设备,部署和安装新的传感器及智能终端设备,如环境传感器、感应卡传感器、视频传感器和位置传感器等。这些传感器和智能节点,可以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接入网络层,为整个数字化校园提供数据基础。

(2)网络层。采用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结合的方式,将感知层的数据接入网络。本层提供不同的网络接口,兼容多种网络协议,最大限度的提供便捷的网络接入方式。

(3)服务层。主要包括数据中心、监控中心、流媒体服务器和管理服务器群。其重要功能是将网络层传入的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向应用层提供智能化的服务。

(4)应用层。依托服务层提供的智能化数据服务,开发面向教职工的智能教务管理、智能OA系统、智能设备管理和智能后勤管理,建设智慧图书馆,改善校园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便捷、友好、智慧的生活和学习条件。

4 物联网技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的实现途径

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校园具有三大建设目标:一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环境智能感知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二是利用网络信息服务实现学校各服务领域的互联和协作;三是提供学校与外部世界相互交流和感知的借口。为实现上述目标,促进高校跨越式发展,应利用云计算、虚拟化技术,构建校园云(The Cloud of Campus),结合物联网、RFID技术,实现智慧校园。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校园云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校园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数据的高可靠性。校园云对于各种信息需求提供的最大好处在于瘦终端。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各种资源集合在一起,提供一个巨大的资源池,进行动态伸缩调整,便可显著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校园云为典型的云架构,基础技术主要有面向服务架构和虚拟化。大体上可以将校园云分为3个基本层次:感知与网络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分别对应于数字化校园的四层模型。实现基于物联网的数字化校园,主要途径如下:

(1)设备虚拟化。

首先面对的是大规模的硬件资源,这些硬件设备通过已有的校园网相互连接。通过对这些设备资源的虚拟化,实现高层次的数字化校园资源管理逻辑。

虚拟化的过程是屏蔽掉硬件产品上的差异的过程,也是实现设备和网络对用户透明的先决条件。通过虚拟化处理,对每一种硬件资源提供统一的管理逻辑和接口。虚拟化技术是数字化校园感知层的关键技术。虚拟化技术打破了物理结构之间的壁垒,将物理资源转变成了逻辑上可管理的资源。将数字化校园中的硬件资源整合成资源池,实现资源的动态分配、动态负载均衡,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学校的资金投入、资源投入和人力投入。同时,虚拟化技术也是实现系统数据冗余备份、零宕机迁移和数据灾难快速恢复的关键技术。

(2)资源监控与负载管理。

资源监控是保证感知层高效率工作的一个关键任务。在数字化校园感知层的大规模资源集群环境中,任何时刻所有节点的负载都不是均匀的,负载差异过大时,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感知与网络层的自动化负载平衡机制将负载进行转移,从而使得所有资源在整体负载上趋于平衡。

(3)冗余备份。

通过对数据的冗余备份以保证数据的高可靠性,从而满足系统将数据的损坏和丢失的几率降到最低的要求。

(4)系统部署。

系统部署包括动态部署和快速部署。动态部署的典型场景就是实现感知和网络层的动态可伸缩性,也就是能够根据具体用户的需求和服务状态的变化,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调整和配置。动态部署的另一个典型的场景是系统故障的恢复和硬件设备的维护。感知和网络层需要在上层的调度下实现将正在运行和处理的数据与环境,从一个节点动态迁移到另外一个节点上。另外,为进一步提高虚拟机的部署速度,可以采用并行部署或者协同部署技术,以实现快速部署。

(5)资源调度和多租户技术。

资源调度指的是在特定的资源环境下,根据一定的资源使用规则,在不同的资源使用者之间进行资源调整的过程。在数字化校园环境中,软件以SaaS的方式出去,提供给所有需要使用该软件的师生共享使用,基于多租户技术可以使软硬件资源能够更好地共享,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每个用户可以按需使用资源。

(6)海量数据处理与大规模分布式存储。

以往的大型科学计算以及一些科研实践中的海量数据处理,都需要购买大型机来获取相应的数据处理能力,代价昂贵。在校园云建设过程中,基于计算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发展,不需要额外的硬件投资,通过进行动态资源调度实现一个可扩展的可靠的计算环境,就可以轻松实现海量数据处理。

要进行海量数据处理,必然要运用海量数据处理编程模型。Google公司设计的MapReduc编程模型是一种主流的海量数据处理编程模型,可赋予程序员分布式应用开发能力。MapReduc的出现将开发者所关注的业务逻辑与分布式计算涉及到的复杂细节划分开来,让并行应用开发通过Map2Reduce提供的编程模型屏蔽底层实现细节。

随着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项目有存储海量数据的需求。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来存储数据,采用冗余存储的方式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即为同一份数据存储多个副本。利用多台服务器满足其他服务器所不能满足的存储需求。

5 结束语

“智慧校园”是基于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目标,通过物联网来实现智慧化的校园服务和管理,实现了校园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海量信息在物联网平台的聚合而产生新的信息,从而给广大师生提供了智慧化的业务和服务模式。在“智慧校园”的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建设规范的研究和制订,明确“智慧校园”的概念和建设策略。同时,要充分发挥智慧校园在院校建设中的作用,必须整合各种数字资源。物联网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基础已经成为共识,但智慧校园不仅仅是物与物之间的联系,更是人与物、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实时感知。因此,数据融合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需要进一步重视资源与应用的开发,实现基础设施与数字资源的充分融合,这也是今后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 刘云浩. 物联网导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年

[2] 王庆波, 金等. 虚拟化与云计算[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物联网应用推广方案范文 第9篇

关键词:物联网;应用型人才;物联网综合实验室

1概述

物联网的背景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的概念在1999年提出,它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定位系统、扫描器等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并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其实是无线通讯和无线网络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和嵌入式技术。

美国在2009年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投资建设新一代的智慧型基础设施,并且将物联网和新能源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武器。物联网掀起了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之后的又一次世界信息产业的新浪潮。它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_2009年提出“感知中国”战略以来,物联网被正式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物联网在我国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在2010年3月教育部发出通知:在高校本科阶段设立物联网专业,为物联网相关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目前对于精通物联网相关技术的人才在我国十分稀缺,因此物联网专业的就业前景被一致看好。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技术根据不同功能,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传感技术,通过多种传感器、RFID、二维码、定位等数据采集技术,实现对外部信息的感知和识别。

第二类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功能,实现对各种感知信息的传送,包括各种有线和无线传输技术、交换技术、组网技术等。

第三类是应用技术,通过各种应用程序提供信息的分析处理,包括数据存储、并行计算、数据挖掘、平台服务、信息交互等。

基于以上技术,物联网不仅仅提供了传感器的连接,实现物物相连,其本身也具有了智能处理的能力,能够对物体进行智能控制和信息分析。

2高校物联网综合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性

如今工信部已将物联网纳入“十二五”规划,物联网产业在全国多个城市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各地陆续物联网的发展规划,江苏拟在2015年全省物联网产业销售收入超4000亿元。浙江要在2015年物联网产值达到1000亿元。广东提出2年内物联网产值超2000亿元。山东提出2015年物联网产值突破2000亿元。各地政府对物联网产业的大力支持揭示了该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

然而,随着物联网市场的不断扩张,全国物联网相关技术人才紧缺,缺口量在18万以上。所以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开发应用涉及多个专业的综合应用,实操性要求非常强。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以物联网各种应用的实验、项目开发为主,重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而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则需要配有符合要求的综合性的物联网专业实验室。因此,建立符合人才市场需求的专业实验室是物联网专业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

3高校物联网综合实验室的建设方案

物联网综合实验室建设的总体方案

基于当前物联网的形势,高校物联网综合实验室的建设应符合如下特点:有利于理论知识学习,并提高学生实践应用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实验室这个开放的平台上尽可能多的接触到更多技术和实际产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达到以下的建设目标:培养能够系统地掌握物联网的相关理论、方法和技能,具备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技术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本文提出的物联网综合实验室的建设方案是:基于无线局域网和光纤通信技术的光载无线交换机,并以此为基础结合嵌入式M2M终端设备组建的物联网综合信息网络系统。该实验室把无线通信、嵌入式设备、各种传感器以及射频识别等技术融为一体,它不仅能提供基础性的物联网实验,还配置了各式的实际应用设备并展示了相关产品模型,使得在有限的实验环境内尽可能地模拟真实环境且功能完备。学生除了进行一些验证性实验,还可以进行硬件接口设计、软件编程设计和实际的物联网综合应用设计。

物联网综合实验室硬件配置

该实验室主要的设备包括:光载交换机、光载无线天线盒、WIFI考勤机、指纹门禁机、WIFI摄像机、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仓储物资读卡机、直流电机、智能家居模型、交通灯模型、龙门吊模型、GPGS模块、WIFI设备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装有无线网卡的电脑、物联网实验箱、条码扫描器、PDA、单片机等。

3.省略 2008、IAR、、protel、Keil、WirelessMon、ComMaster、ChipconFlashProgrammer、PLC、NetIQ Chariot、定位监控软件。

物联网综合实验室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

该实验室支持三大类物联网专业实验。

传感层实验

传感层器件(射频识别、传感器、嵌入式机器)的网络化处理,包括硬件设计、协议通信,实现数据采集。

网络层实验

光载无线通信技术和光载无线交换机的安装、配置与调试,有线、无线局域网组建等,实现数据以不同的方式传输。

应用层实验

各种应用平台的设计,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包括视频监控、温湿度传感、人员考勤管理等平台。

除了基本的课程实验外,还可开设一些面向物联网综合性应用的实践项目,例如:智能家居系统、智能超市系统、物流仓管系统等,使得课程实验内容由验证型向综合型、设计开发型逐步推进。采用工程案例化教学,人才培养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提高学生的理论应用和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技能型、应用型的人才。

4结语

在当前物联网高速发展的形势下,高校应结合实际,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物联网技术人才。为了让学生适应物联网实际的开发需求,熟悉未来的工作环境,物联网综合实验室应建成一个仿真的应用环境,强调关键技术的应用,并构建团队开发环境,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软件架构开发等能力。最终学生才能充分体会到实际工程案例式教学的作用,把理论应用于实践。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物联网.

baike.省略/view/.

[2]卫菊红.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进展[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12).

[3]黄征宇.物联网“云卷”未来[J].中国信息化,2012,(1).

[4]付永贵.基于分组教学的高校物联网实验室构建研究

物联网应用推广方案范文 第10篇

【关键词】IMT-2020 超密集组网 大规模天线 非正交传输 高频通信

1 引言

LTE版本10的标准于2011年完成,这标志着LTE-Advanced中所包含的基本功能已能满足国际电信联盟(ITU)对4G蜂窝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在过去的40多年里,每10年左右蜂窝通信就会经历一场大的技术变革。第一代是纯模拟电子系统,采用频分多址(FDMA),它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结束于90年代初。第二代主要是时分多址(TDMA),以80年代末出现的GSM系统为代表,取得了很大成功。第三代蜂窝通信以码分多址为标志,并且开始采用Turbo信道编码,它的标准化始于90年代后期,2003年基本完成。根据这个周期,5G标准前期研究的时机已经成熟,ITU将5G命名为IMT-2020[1],这意味着5G的标准化工作将于2020年左右完成。

5G将是一个全球的标准,这点与4G情形类似。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开始了对5G进行详细规划和推进。例如欧盟的METIS项目、中国的IMT-2020、韩国的5G Forum、日本的ADWICS。这些项目和计划由众多的电信运营商、系统设备厂家、终端厂商以及研究所和大学参与。

与前4代不同的是,5G的应用十分多样化。峰值速率和平均小区频谱效率不再是唯一的要求。除此之外,体验速率、连接数、低延时、高可靠性、高能效都将成为系统设计的重要考量因素。应用场景也不止是广域覆盖,还包括密集热点、机器间通信、车联网、大型露天集会、地铁等[2]。这也决定了5G中的技术是多元的,不会像前几代的每一代都有唯一一个标志技术。

5G技术的多元化使得演进型和革命性技术共存,在演进型中也不大容易区分是pre-5G还是5G,本文用部署场景来把不同的潜在技术联系起来。对于每一个部署场景,有一系列技术方案或方向有望达到关键性能指标。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列举的技术不一定很全,但应该反映了当今业界对5G的一些共识。

2 5G的应用和关键性能指标

5G的业务类型及特点

对于移动互联网用户,未来5G的目标是达到类似光纤速度的用户体验。而对于物联网,5G系统应该支持多种应用,如交通、医疗、农业、金融、建筑、电网、环境保护等,特点都是海量接入。图1是5G在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上的一些主要应用。

数据流业务的特点是高速率,延迟可以在50 ms~100 ms,交互业务的延时得在5 ms~10 ms。现实增强和在线游戏需要高清视频和几十毫秒的延时。到2020年,云存储将会汇集30%的数字信息量,意味着云与终端的无线互联网速率须在光纤级别。

在物联网中,有关数据采集的服务包括低速率业务,例如读表;还有高速率应用,如视频监控。读表业务的特点是海量连接、低成本终端、低功耗和小数据包。而视频监控不仅要求高速率,其部署密度也会很高。控制类的服务有时延敏感和不敏感的。前者有车联网,后者包括家居生活中的各种应用。

关键性能指标

关键性能指标的定义如表1所示。

除了表1中的KPI定义,5G需求中还包含三种效率:小区平均频谱效率,单位是bit/s/Hz/小区,或是bit/s/Hz/km2;能效,单位是bit/J;成本效率,单位是成功传输每个比特所需成本。

5G的需求列举了如下几大应用场景:密集居住区、办公室、商场、体育馆、大型露天集会、地铁系统、火车站、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对于每一种应用场景,又有不同的业务类型组合,例如图1业务的一种或几种,在各个应用场景中的比例随用户比例而各异。经过一系列的测算,可以得出一些典型场景的关键性能指标,如表2所示。

3 部署场景与潜在技术

5G中比较重要也更好量化的性能指标有三个:

(1)室外100 Mbps和热点地区

1 Gbps的用户体验速率;

(2)相比4G要有10~100倍的连接数和连接密度的提升;

(3)空口时延在1 ms以内,端到端时延在毫秒级。具体如图2所示。

第二节中的场景主要是从业务需求角度而言。而本节是从部署角度分出四大典型部署场景,能够与技术更紧密地挂钩。这四个场景分别是:宏覆盖增强场景、超密集部署场景、物联网场景和低时延/高可靠场景。

(1)宏覆盖增强场景

这个场景所用的频段多半是低频,宏小区的覆盖半径可达数公里。100 Mbps用户体验速率的性能指标较具有挑战性。在这个场景中,不同用户到基站的路损差异很大,使得信噪比差别也很大。宏站上一般允许布置许多天线。连接数,即使是人与人之间的通信用户数也十分大。因此比较适合的技术包括:大规模天线、非正交传输[3]以及新型调制编码[4]。这些技术一般情况下可以较好地共存,即复合起来用,总的增益近似等于各个技术所带来增益的叠加。

(2)超密集部署

如上一节所述,5G的应用场景许多是与密集部署相关的,如办公室、密集城市公寓、商场、露天集会、体育场馆。这种部署下的用户体验速率要求是1 Gbps。很明显,用户的密度在典型面积下相当高,可以是室外或室内。小区的拓扑形状呈现高度的异构性和多样性,有宏小区、微小区(Micro cell)、毫微小区(Pico cell)、微微小^(Femto cell)[5]。它们的发射功率、天线增益、天线高度也大相径庭。适合的潜在技术有高级的干扰协调管理、虚拟小区、无线回传[6]、新型调制编码、增强的自组织网络等。对于室内部署,还可采用高频通信来增强用户体验,降低小区间干扰。高频的短波长性质使得大规模天线阵列更容易部署。

(3)机器间通信场景

这个场景的最大挑战是支持海量的终端数。这也意味着每一个机器终端的成本要远低于一般的手机终端。功耗方面也得足够低,以保证电池几年不耗尽。覆盖还应该十分鲁棒,能够达到地下室。潜在的技术包括窄带传输、控制信令优化、非正交传输。窄带传输能有效降低设备费用并提高覆盖。控制信令优化可显著降低控制信道的开销。非正交传输支持多个终端同时同频共享无线资源,其接入过程可以是竞争式的,从而有效降低控制信令开销。

(4)低时延和高可靠场景

低时延和高可靠是几种应用共同的要求。例如在某些制造工业中的机器间通信,毫秒级的延时会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在智能交通系统,毫秒级延时和近乎为0的检测率是硬性要求,否则无法避免交通事故。此种场景的潜在技术有物理帧的新设计、高级的链路自适应。终端直通技术也可降低端到端的时延。

4 潜在技术

图2列举了一些5G可能的技术。这一节将对4种重点技术展开讨论。这4种技术分别是: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技术、非正交传输和高频通信。

大规模天线

多天线技术一直是标准化中十分重要而又经典的议题。在4G时代,OFDM的采用大大地促使了多天线的应用,原因就是OFDM的MIMO接收器要比3G的CDMA简单鲁棒得多。贝尔实验室Marzetta博士的开创性论文[7]给人们展现了多天线系统的真正潜能,其潜能来自于基站部署大量的天线,而无需终端侧具有多个天线。从理论上讲,当基站天线增加至无穷,系统容量仅受限于参考信号的污染。

尽管大规模天线的初始概念并未明确指明天线形态是一维还是二维,天线实现工艺的迅猛发展现在能够支持有源天线单元。通过灵活的天线单元组合和预编码,可以实现垂直方向上的动态波束赋形,如图3所示。这种赋形通常被称为3D MIMO,它能在用户处于城市楼群的立体分布情形下有效地增强覆盖和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3D MIMO有很强的关联度,都需要在基站侧部署大量的天线单元和天线端口。

图4是一个初步的下行大规模天线系统的仿真结果。仿真中一共有19个宏站,57个扇区的同构网拓扑,站间距为200 m。信道估计和反馈假设为理想。可以观察到当天线数目增大至64时,频谱效率较8天线的有3倍左右的增益。

大规模天线系统设计的挑战性有以下几点:

(1)当天线数增多时,更多的资源需要用于参考信号,以便对每个单独的信道进行估计。需要在参考信号开销与系统性能之间做到良好的折中。

(2)大规模天线意味着需要大量的比特数用于准确描述空间信道状态信息(CSI),从而有效地进行预编码和资源调度。这对于无法利用信道互易性的FDD系统尤为重要。对于TDD系统,需要天线校准和上行参考信号的优化。

(3)除非是在高频段,大量的天线数给实际部署带来很大的限制,在不少地区和城市有严格的建筑管理法规,这使部署多天线的难度增加。有些情况下因为建筑物外形还可能部署非规则形状的天线阵列,这无论是从阴影衰落模型和工程实践角度都存在许多新的问题要解决。

(4)高频可以减小天线尺寸,使得部署更为灵活。但是,高频器件本身的制造成本较高,如何设计高集成度的高频天线阵列是当今技术的难点之一。

超密集组网的潜在技术

同构拓扑形状组网是第一代到第三代蜂窝通信的基本方式。到了4G,尤其是LTE-Advanced,出现了异构拓扑,即宏站与低功率节点诸如Pico、Femto或者中继站混合组网来提高系统容量,如图5所示。容量的提升主要来自小区分裂,即低功率节点将宏站的业务进行分流,可以同频。当低功率节点的密度不高时,节点间的干扰也不严重。一些干扰抑制的方法已在LTE的版本10和版本11中得到了标准化。

5G时代的密集部署不仅密度更高,而且更有多样性。除了4G时用的19个宏站配上若干个小站,场景具体化到了城市公寓、办公室、商场等,更贴近实际部署。3D的信道和用户部署将会更广泛地采用。

随着低功率节点密度的增高,每个节点的覆盖变得更小,相互间的干扰也愈加明显[8]。有如下的几个解决思路可供参考:

(1)增强的功率控制和自适应,多小区的几乎空白子帧不仅用于数据,还用于控制信道;

(2)增强的干扰测量;

(3)增强的协作调度,时域、频域、空域以及功率域的联合协作;

(4)基于干扰对齐的干扰协调;

(5)无线回传。

非正交传输

4G OFDM系统的一大优势是接收端的简单实现,这都得归功于正交的无线资源使用。但是从和速率的角度来看,正交系统通常无法达到和容量上界,如图6所示。正交系统的非最优特性在用户的信噪比存在巨大差异时表现得尤为显著。

最简单的非正交传输就是多个用户调制符号的直接线性叠加。这种功率域的叠加对当前标准的影响较小,而且许多方面属于实现类技术,尤其是上行。功率域叠加的传输需要有比特级的干扰消除,接收器复杂度较高,对于终端的实现要求很高。

更先进的非正交传输还可以利用码本的结构优化来降低对接收器复杂度的要求,使得系统更鲁棒。例如:

(1)基于扩频码:序列具有较低的相关性,提高接收端的递进干扰消除(SIC)的鲁棒性,适用于上行免调度场景;

(2)基于稀疏码:码本矩阵具有稀疏性,可以降低接收算法的复杂度,适用于上行免调度场景;

(3)基于比特分割[9]:码的叠加在比特级别,可以降低下行接收算法的复杂度。

高l通信

传统蜂窝通信的频段在400 MHz至3 GHz。考虑到这些频段的使用已经饱和,而且5G的容量和用户速率要求如此之高,6 GHz以上的频段很有可能广泛用于蜂窝通信,尽管目前大家对高频是否支持广域覆盖还有不同看法。对于高频,以下两点问题需要首先研究:

(1)高l信道的传播模型[10]。与低频相比,高频传播的机制和散射体的电磁效应可能有很大差别。尽管对于点到点的微波通信已经有不少测量和信道模型,但它们多是考虑视距场景,这与蜂窝通信的一般状况有较大的不同。信道建模的难度不仅体现在需要横跨6 GHz一直到100 GHz,而且大尺度和小尺度衰落都需精确,并且还得包括空间信道建模。

(2)器件成本和功放效率。对于传统的点到点通信,例如宏站之间的微波回传,器件成本和功耗一般不是制约因素。但对于电池供电的手持终端,器件成本和功耗直接影响高频的商用可能性。由于信号失真严重、射频噪声显著,有可能只用低阶的调制方式,这对高频系统性能会有很大影响。

高频方面,一些技术方向有望提高系统性能,弥补高频传输的某些先天不足。

(1)新的帧结构设计。高频信道与低频信道的特性有很大差异,系统带宽也会有数量级的增高,载波方式也可能不只是多载波,其它的例如单载波也有其用武之地。

(2)高频的短波长可以大大缩小天线阵列的尺寸,使大规模天线部署更有可能。高频传输的视距分量会占更高比例,基于多天线的波束跟踪技术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3)新的网络拓扑。高频通信一般适用于近距离传输,而且很容易被物体阻挡。这种“隔离”的特性为新的网络拓扑提供了可能性,尤其是在超密集部署。

5 结束语

本文首先描述了5G的各类业务需求和应用场景,包括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多种应用。接着对四大典型部署场景:广域覆盖、超密度部署、物联网和低时延高可靠的关键性能指标和潜在的技术进行了分析,突出了用户体验速率、连接数密度以及时延的指标要求。然后分别论述了四大潜在技术:大规模天线、超密集组网、非正交传输和高频通信。

参考文献:

[1] ITU. IMT for 2020 and beyond[EB/OL]. [2016-07-10] http:.

[2] Y Yuan, L Zhu. Application scenarios and enabling technologies of 5G[J]. China Communications, 2014(11): 69-79.

[3] Y Yuan, Z Yuan, G Yu, et al. Non-orthogonal transmission technology in LTE evolution[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6(7): 68-74.

[4] 3GPP R1-162230. Discussion on channel coding for new radio interface[S]. 2016.

[5] 袁弋非. LTE/LTE-Advanced关键技术与系统性能[M].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

[6] Y Yuan. LTE-Advanced relay technology and standardization[Z]. 2012.

[7] T L Marzetta. Noncooperative cellular wireless with unlimited number of base station antennas[J].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2010(11): 3590-3600.

[8] N Bhushan, J Li, D Malladi, et al. Network densification: the dominant theme for wireless evolution in 5G[J].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2014(2): 82-89.